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南蒲圻、通山、崇阳等地晚二叠世地层发育,含(竹蜓)类化石9个属40个种,其中新种8个,未定种7个,根据它们的地层分布位置,可分两个带、两个亚带,即吴家坪阶Codonofusiella带,长兴阶Palaeofusulina带;后者,下部为Palaeofusulina-Reichelina亚带,上部为Nankinella-Staffella亚带。Codonofusiella及Palaeofusulina混生现象只限于长兴组下部。代表区内长兴阶最高层位不是palaeofusulina,而是新建立的Nankinella-Staffella组合化石亚带。笔者认为,我国南部各地域内都以Palaeofusulina来确定二叠系和三叠系的界线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2.
论大隆组的层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引言 关于大隆组的层位,曾有两种意见。第一种认为大隆组与长兴组相当,二者系同期异相沉积,含有不同的生物群。第二种认为大隆组在长兴组之上,代表我国南部上二叠统最高的层位。1964年出现了第三种意见,即“大隆组和长兴组既非相变,又非位于长兴组之上,而是位居长兴组之下,中间还隔一王潘里含煤的岩段(包括“狮子山段”在内)”,提  相似文献   

3.
苏南(包括浙北一部分)在晚二叠世长兴期,发育了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因其颜色有深有浅,故俗称“黑白长兴灰岩”。笔者于1987年测量了位于无锡市以东约25公里的嵩山长兴剖面。通过野外和宝内研究确定它是一生物礁沉积,这在下扬子地区长兴期地层中还是第一次发现。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注意。一、古地理背景众所周知,在长兴期沉积以前,苏南地区发育了一套以滨海沼泽平原相为主的含煤岩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浙江煤山剖面的研究作了综述。文中简介了该剖面的研究历史及地质、地理背景,叙述了该剖面所具的世界上最完整的长兴期——“格里斯巴赫期”牙形石及菊石分带,并对耳菊石的时代作了简短讨论。本文将煤山剖面长兴期——“格里斯巴赫期”地层分为3个3级层序,并叙述了各层序  相似文献   

5.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界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为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其位置就在长兴剖面界线层(混生层)2的内部,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即为长兴阶的顶界。  相似文献   

6.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界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1994,18(2):110-118,145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为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其位置就在长兴剖面界线层(混生层)2的内部,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即为长兴阶的顶界。  相似文献   

7.
王安德  朱德寿 《地质论评》1965,23(4):308-310
闫峻峰等在“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初步研究”一文中将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经赣、苏、浙、皖、湘等区对比的结果,建议以“乐平统”(或乐平煤系)和“长兴统”  相似文献   

8.
中下扬子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按新近国际年代地层划分方案(ICS,2000),下扬子区二叠纪地层自下向上分为3统,9阶和相对应的华南传统6阶划分。二叠系从阿瑟尔阶至长兴阶(44Ma)共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平均时限约为3.14Ma,其中“紫松阶”)相当阿瑟尔+2/3萨克马尔阶)1个(船山组中上部)、“隆林阶、(相当1/3萨克马尔阶+阿丁斯克阶)2个(分别对应船山组上部和梁山组或镇江组)、“栖霞阶”(相当库班甘德阶+1/3罗德阶)3个(栖霞组),“茅口阶”(相当于2/3罗德阶+沃德阶+卡皮丹阶)4个(孤峰组,茅口组,堰桥组,银屏组和武穴组),吴家坪阶2个(龙潭组或吴家坪组),长兴阶2个(长兴组或大隆组);共归并为4个层序组(sequence set)。  相似文献   

9.
华南长兴期菊石动物群的分区及演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南长兴期菊石非常发育,计有11个科、33个属和154个种。它们分布在华南的南部和北部亚区,中部很少。南、北两亚区又根据菊石带发育情况和岩性特点分成6个小区。形成上述分布的因素可能是古地理环境和沉积相。华南长兴期菊石演化的特点是阶段性十分明显,其演化的历史是“爆发性”辐射、稳定演化和大量灭绝的交替进行史。大量绝灭和“暴发式”辐射的交替常常出现在阶(或亚阶)的界线上。  相似文献   

10.
(一)漏水岩层情况简述:工作地区所分布的地层为二叠纪地层,在乐平煤系的上下部接触地层均为厚层石灰岩(茅口与长兴灰岩),因而大部分钻孔穿过煤系,及其上下层的长兴和茅口灰岩,但这两层岩石受地下水常期侵蚀,形成“喀斯特”构造,溶洞裂隙发育完善,因而钻孔漏水严  相似文献   

11.
鄂东南过渡类型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湖北通山、崇阳一带与湘赣交界的南部发育一套既不同于扬子型,也不同于东南型,而是介于扬子沉积区与江南沉积区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1963年,杨守仁在咸宁高桥创立“东坑组”,代表早寒武世早期地层,但高桥位于扬子沉积区。1975年,笔者在编著“中南地区古生物图册”及“湖北省古生物图册”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分析对比,认为有典型的过渡类型的生物群和过渡类型的沉积。  相似文献   

12.
王国平 《福建地质》1989,8(3):181-197,T001
福建长兴期地层发育,包括碎屑岩相的大隆组和灰岩相的长兴组,长兴组分布于大田及其与永安、漳平交界处,大隆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南地区。根据生物群特征,建立了全省长兴阶7个生物带,并和华南地区长兴阶生物群作了对比。论证了福建长兴阶底界应划在大隆组下部,以Oldhamina squamosa 为代表的含海相腕足化石层下部砂岩之底。省内通常划归翠屏山组第四段的海相层应划归长兴阶。福建的长兴组含长兴阶上部生物群,其下含长兴阶下部生物群,福建长若灰岩应为长兴阶上部,大致为大隆组中上部的相变,其所含 Palaeofusulina sinensis带相当于大隆组上部 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 带。  相似文献   

13.
煤山D剖面的放射虫动物群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红 《地球科学》2006,31(2):159-164
煤山D剖面长兴组的放射虫动物群的研究成果很少.对煤山D剖面的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详细的鉴定、个体数量和种的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 煤山D剖面长兴组的放射虫动物群的相对丰度、简单分异度与长兴期海平面变化具有耦合性: 放射虫丰度、分异度较大的层位基本对应于长兴早期和长兴晚期2次最大海侵事件发生的层位.长兴早期放射虫的丰度和分异度较大(相对长兴晚期而言), 这与长兴早期水体相对较深有关.煤山剖面放射虫动物群与海平面变化之间的这种耦合性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于碳沥青成因的研究,在《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第5期,马钖昭、袁望成同志曾写过“湖北通山碳沥青性质及成因的初步研究”一文;朱建国同志写过“湖南碳沥青煤成因的探讨”一文。我们受安徽省科协的委托,作为一个咨询项目对黄山西山地区碳沥青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在此也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省内及与邻省若干重要剖面的分析对比,建立了二迭系中、上部地层的标准剖面,又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古生物组合的研究,认为:江西省包括“乐平煤系”和“长兴灰岩”在内的二迭系中、上部地层,可能代表华南地区在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区位于大地构造单元上扬子台地的西北缘,与川南、黔北毗连。地层划分以《重庆市地质图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1∶200000区调资料进行划分。上二叠统包括龙潭组/吴家坪组和长兴组,其中龙潭组和吴家坪组为同期异相沉积,大致以涪陵-大竹为界。龙潭组共分五段。其中龙潭一、三、五段为碎屑岩段,以砂泥岩为主,夹石灰岩,是主要含煤段;二、四段为灰岩段,夹泥岩。吴家坪组分两段,第一段为含煤地层。长兴组几乎全部为石灰岩。  相似文献   

17.
华南二叠系长兴阶灰岩的碳同位素地层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玉成 《地层学杂志》1998,22(4):278-285
以浙江长兴煤山长兴阶层型剖面、江西上高七宝山剖面、陕西汉中梁山剖面为代表的华南长兴阶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地层,清楚地显示出长兴阶顶、底为碳同位素低值区,其中P-T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出现强烈负异常事件。在长兴阶内部两次碳同位素低值异常区,将长兴阶碳同位素演化曲线由下至上明显分为3个旋回,其中长兴阶顶,也即P-T界线,碳同位素强烈负异常与生物绝灭事件有关,时间短,变化幅度大,是全球界线对比的重要标志。而其它碳同位素负漂移和由此构成的3个旋回,在华南可以追踪对比。上旋回与长兴阶上段煤山段相当;而中、下旋回则与下段葆青段相当,并将其两分。碳同位素地层对比表明江西上高地区长兴组的中、上部可能属长兴阶,而下部厚约90m的含Galowayinela灰岩可能属吴家坪晚期。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接触关系以及长兴组岩溶成因的认识,地质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C-O同位素等资料研究发现,普光气田长兴组发育大规模溶沟、溶洞、囊状溶洞、岩溶角砾岩; P/T界线附近长兴组溶蚀灰岩碳同位素发生严重负偏移;长兴组顶见不整合面,成像测井岩溶相带划分明显;长兴组顶部存在地层缺失。综合分析认为,普光气田长兴组发生过表生岩溶作用,长兴阶晚期重大海退事件是引起表生岩溶的主要因素。长兴组长期接受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除形成台地边缘礁滩相储集层外,在礁滩欠发育的台地内部和台地前缘上斜坡等区带,是寻找不整合岩溶储集层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接触关系以及长兴组岩溶成因的认识,地质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C-O同位素等资料研究发现,普光气田长兴组发育大规模溶沟、溶洞、囊状溶洞、岩溶角砾岩;P/T界线附近长兴组溶蚀灰岩碳同位素发生严重负偏移;长兴组顶见不整合面,成像测井岩溶相带划分明显;长兴组顶部存在地层缺失。综合分析认为,普光气田长兴组发生过表生岩溶作用,长兴阶晚期重大海退事件是引起表生岩溶的主要因素。长兴组长期接受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除形成台地边缘礁滩相储集层外,在礁滩欠发育的台地内部和台地前缘上斜坡等区带,是寻找不整合岩溶储集层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即国际地质学界所称之“金钉子” ,为确定地层界线之唯一全球标准。二叠系—三叠系 (P—T)界线亦即古生界—中生界界线 ,为三个断代界线之一。地球史上的最大生物绝灭事件即发生于此。故国内外学者对其层型所在 ,予以了长期的探究。 1977年起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赵金科、盛金章组队研究长兴煤山P—T界线 ,取得重要进展。 1978年起 ,中国地质大学亦组队研究 ,杨遵仪、殷鸿福先后主持两期 (每期五年 )研究P—T界线及对比之“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 ,有 2 5国 2 0 0余人参加。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