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西雷暴活动特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吴恒强 《热带地理》2004,24(2):123-126,154
根据气象台站的雷电观测记录,分析广西境内雷电活动的基本特点,认为广西是我国雷暴最多的地区之一,与中南半岛多雷区相连,是以马来半岛、澳洲北部为中心的雷暴高发区的向北延伸.2月份,伴随着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南压,初雷自北向南开始;终雷出现在10月中下旬,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南撤、东南季风撤出大陆的日期相一致.ITCZ的影响是广西成为多雷区的主要原因.平均雷暴日数的峰值就出现在ITCZ影响广西最多的8月份.地形对雷电活动有明显影响,广西地形的弧形山结构明显地改变着雷暴活动的空间分布.十万大山的抬升、来自南海、琼州海峡  相似文献   

2.
刘兆旭  刘晶  范子昂 《干旱区地理》2022,45(5):1402-1414
利用2005—2020年新疆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及2013—2020年新疆闪电定位监测数据,从雷电灾害发生的行业分布、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角度,对新疆2005—2020年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2005—2020年新疆共发生雷电灾害事件154次,导致82人伤亡,近16 a雷电灾害事件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月分布高发期在4—8月,这与新疆的雷电月活动规律一致。(2) 雷电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和地域有很大的相关性,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北疆阿勒泰地区、塔城东南部地区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一线,而南疆的雷电灾害数量基本上很少。(3) 雷电灾害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占雷电灾害事件总数的62.3%。雷电灾害事件造成的行业受损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民用电子设备、工厂设备、电力设备和建筑物。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防雷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因而武当山风景区的雷电防护尤为重要。截取风景区的地闪数据,以1 km2范围为基本单元,得到各单元内2008-01-01―2011-12-31期间的全部地闪频次、极性、强度等参数,分析武当山风景区雷电环境及武当山地理环境对雷电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域闪电集中发生在6―8月份的午后T 14:00―18:00。闪电频数日变化规律明显,最大值出现在T 16:00,最小值出现在T 10:00―11:00。雷击大地密度整体上随高度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雷电流强度平均值与高度大致呈现反向分布趋势,拟合出的雷击大地密度与高度关系式的相关系数R达0.834 56。大气环流特征表明,武当山雷电天气主要有3种类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雷电型、高空槽雷电型和低涡雷电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雷电型占主导。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把握元江县羊岔街风电场项目附近地域雷电活动规律,科学的指导防雷设计、施工,以减少或避免建(构)筑物遭受雷击而引起雷电灾害,有必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本文通过对地质地形、雷电活动等因素进行分析,力图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寻找存在的主要雷击风险,得出风电场雷电灾害的特点及风电场各组成部分的雷击概率,为项目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结构中,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上的气象台站仅有四个,按全省国土面积计,相当每个气象台站平均代表着1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因此难以反映出错综复杂的丘陵山区的气候面貌。为使气候要素场的分布更接近于实际、需要把大尺度气候要素场转化为中、小尺度的要素场,即把气象台站网所代表的范围(平方公里)由10~3转化为10~2、10′—10°量级。本文采用中尺度小网格法,绘制地面温度场图,进而探讨它的地域性分布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尝试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雷电预警预报的技术方法,以大气电场测量为基础,利用地面电场仪、气象观测雷达的组网,实现自动、连续、实时监测雷雨云中强雷电活动中心在红塔集团地面产生的电场强度、极性以及闪电数等,提供监测范围内雷暴强电荷活动中心的发生发展演变特征和整个雷暴过程中雷电活动位置和发展信息。同时结合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为雷电的监测和预报提供更充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3—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测站半径10 km的闪电定位监测数据,选取地域范围一小时内的地闪数目和一小时内的最大雷电流幅值作为雷电危险度因子。确定因子分级的上下限和因子区间划分,计算出单因子雷电危险度等级的隶属度与权重。采用梯形分布函数和模糊统计方法确定雷电危险度因子的隶属度函数,根据隶属度函数得出模糊矩阵,并进行模糊矩阵复合运算,求出雷电危险度综合指数,得出雷电危险度等级。结果表明:根据建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一次闪电过程的危险度状况,有效评定雷电危险度等级,评定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雷击事件的实际状况,从而为气象防灾减灾、雷电灾害调查和雷击风险评估等业务提供科学性的决策服务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因而武当山风景区的雷电防护尤为重要。截取风景区的地闪数据,以1km2范围为基本单元,得到各单元内2008-01-01—2011-12-31期间的全部地闪频次、极性、强度等参数,分析了武当山的雷电环境及地理环境对雷电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雷击大地密度整体上随高度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电流强度平均值与高度大致呈现反向分布趋势。通过研究致灾环境的基本规律,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对古建筑的防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表潜在蒸散发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刘昌明  张丹 《地理学报》2011,66(5):579-588
潜在蒸散发是农田灌溉管理、作物需水量估算、稀缺资料地区水量平衡等研究中的重要参量,分析其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有助于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根据中国1960-2007年的653个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优化太阳辐射计算的Penman-Monteith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国10大流域片...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山州2008~2017年闪电定位数据和100个观测站点2012~2018年小时降雨量观测资料对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和雷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和雷电夏季(6月-8月)比较活跃,最强时段分别出现在5月和9月;短时强降水和雷电均在午后至夜间较为活跃,短时强降水高发时段较雷电推迟1~2小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短时强降水在中部以南地区较活跃,特别是西南部和东南部,年均出现10次以上;雷电强度和密度空间分布不一致,西部雷电高发但强度不大,东部为雷电低发区,但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thunderstorm data collected from a lightning detector network and from conventional climatic stations for the province of Manitoba, Canada. The greater resolution in time and space of lightning detector (direction finder) data makes it a valuable source of thunderstorm information and lends itself to som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the forest fire season of 1985 using a network of 7 lightning direction finder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Some 67,912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strikes were recorded by time and location during 122 thunderstorm days. July was the most active month with 27,260 strikes over 28 days. Two regions of the province had the greatest concentration of lightning strikes, indicating some influence by topography and position of large lakes.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of the most active lightning storms of 1985 and 1986. These storms are exclusively frontal storms, with most having similar synoptic weather patterns to those of large hailstorms and tornadoes in Manitoba.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lightning strike distribution are presented. These relationships may prove useful in the suppression of lightning-caused forest fires, especially in remote areas of the province. [Key words: lightning, thunderstorm, synoptic climatology, natural hazards, fire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气象台站迁址造成的气候"突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象观测资料是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分析的重要基础资料,观测环境的改变造成了资料的不连续。分析了云南元阳、西盟气象站因县城滑坡迁址引起的显著气候“突变”现象,从而导致云南两项气候极值记录的改变,引起了云南气候极值点的地理转移。采用Cramer、Yamamot和Mann-Kendall法检验了两站资料序列气候“突变”事实的存在。在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影响评价等业务中对两站资料的特殊性须做谨慎处理,采用短序列的新站址气候平均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April lightning production in Richmond County, Georgia, from 1995 to 2003 is considered with regard to the associated risk to golfers and spectators at the Master's Golf Tournament and courses throughout the county. An examination of the April lightning climatology of Georgia, focusing on Richmond County, reveals a minimum in lightning activity during the time of the tournament (the first full week of April).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Richmond County lightning production utilizes several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in order to discern between three categories of April lightning days: little or no lightning activity, minimal lightning activity, and high lightning activity. The analysis distinguishes relatively well between the categories with only 13.5% of the events misclassified. A composite regional analysis of the three lightning categories illustrates the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events. Although the little or no lightning and high lightning categories are somewhat similar environmentally, the intensity of features separates these events and allows for interpretation. The statistical and synoptic analyses together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low-level instability and frontal proximity and intensity in enhancing lightning production in thunderstorms during April in and surrounding Richmond County. A multitude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can lead to thunderstorm development. Localized studies of these environments, especially during times of major outdoor sporting events, are needed to help mitigate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lightning.  相似文献   

14.
依据红河县气象站及保护区附近4个气象哨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访谈所得非常规资料,采用理论推算方法对保护区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光、热、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显著.随着海拔升高年均温、年日照时数、年积温逐渐下降,年降水量和年太阳总辐射量逐渐增多.一年中,光、热、水资源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山地南坡较北坡多.针对热量和水分资源垂直分异特征将保护区划分为4个垂直气候带,可为保护区及附近社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气候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开放口岸布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来喜 《地理学报》1994,49(5):385-393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1、口岸分类及功能:按口岸的重要性及管理层次分类;按口岸性质及运输方式分类;按口岸所处地带及对外职能分类。2、口岸的基本结构:包括对外运输系统、对外贸易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服务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3、口岸布局与区域开发。4、中国口岸布局四大地域系统:沿海沿江沿边口岸开放地域系统和内陆(沿路)口岸开放地域系统。5、关于改善开放口岸体系的建议:口岸设置要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结合国际大通道建设开辟新口岸,大力发展航空网设置新航空港口岸,沿江内陆区口岸类型要多样化,完善现有开放口岸系统。  相似文献   

16.
王婷婷  冯起  温小虎  郭小燕 《中国沙漠》2017,37(6):1219-1226
准确地模拟干旱区潜在蒸发量,对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极限学习机(ELM)模型为基础,以古浪河流域的乌鞘岭、古浪两个典型气象观测站点为对象,将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作为输入参数,构建了适合当地的潜在蒸发量模型。利用构建的模型对乌鞘岭、古浪气象观测站点的月潜在蒸发量进行了模拟,将模拟结果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ELM模型在干旱区月潜在蒸发量模拟中有更好的适用性,可为干旱地区潜在蒸发量的估算提供新方法和思路,是资料有限条件下潜在蒸发估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美国Davis公司成熟电子自动气象站产品采集气象数据,通过移动无线GPRS方式,TC-PIP链接,进行数据传输,应用VB、VC和C语言混合编程,完成数据的收集、处理及管理,采用微软SQL数据库软件建立中心站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管理等功能,采用LED大屏幕显示系统实现气象要素、天气预报、气象预警等信息的接收、处理和显示。系统经过一年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基本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满足气象研究、气象服务工作需要。系统建设集数据采集、接收处理、信息发布、综合显示为一体,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哀牢山过山气流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研讨哀牢山脉北段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过山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中游近200年的温度序列和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塔里木河中游的胡杨年表,重建了该区沙雅气象站近200年胡杨生长季的温度序列,分析表明,它可作为塔里木河中游近百年冷暖变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