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追踪一只海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这片缺少参照物,并时常刮起令人眩目的大风雪之地,即使最投入的科学家有时也会不知所措。然而,今年年初的两个月中,来自印度的动物学家开始用卫星追踪系统、高科技地图来考察南极地区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2.
企鹅是南极的土著居民,人们把它看作是南极的象征。那末,南极企鹅的老家在什么地方,企鹅的祖先会不会飞,企鹅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这些关于企鹅起源的问题,迄今为止仍然是个谜。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南极洲的企鹅来源于冈瓦纳大陆裂解时期的一种会飞的动物。在大约距今2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开始分裂和解体,南极大陆被分裂出  相似文献   

3.
企鹅是南极生物的代表,约有1.2亿只,其中阿德雷企鹅的种群最大,约占其总数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东部和南极半岛及其沿岸岛屿。 南极鸟类发出的声信号是它们集群、行动、繁殖、辨认配偶及幼子、抚育后代和防御外来侵害保卫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外学者分别对南极某些鸟类的生态行为和发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Taylor et al.,1990;张春光等,1991;程明华等,1992,1993;Kerry et al,1993)。但有关企鹅在不同生态行为下发声信号的研究却较  相似文献   

4.
南极大陆架的国际法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行国际法框架体系下,文章首先通过对大陆架涵义的探讨,得出大陆架的科学与国际法双重定义,以及对涉南极大陆架划界案的分析得出南极大陆架主张国的实质要求。然后根据大陆架的定义和涉南极大陆架划界案,得出并不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南极大陆架,南极大陆架纠纷实质是南极领土纠纷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海岸工程》2003,22(2)
南极是唯一保持着地球原始生态环境的大陆 ,是地球留给人类不可再生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在 1 40 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和环绕其四周的海域 ,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其地质演变、冰川及冰雪的形成机制、特有的高空大气物理现象和南极臭氧洞 ,与我们生息的绿色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南极是一个特殊的地区 ,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特殊重要意义 ,因此南极的存在和发展会影响许多国家的利益 ,未来南极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 ,各南极协商国更是把南极考察作为特殊的国家政策和战略给予重视和支持。开展南…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500余年亚洲大陆暖季(5-9月)降水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小波变换、功率谱分析和EOF分析等,探讨了亚洲暖季降水多年平均降水分布特征以及多年平均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奇异值分解(SVD)方法,进而研究了亚洲大陆暖季降水与印-太暖池区域海温场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大陆的暖季降水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变化特征,最大降水出现在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而亚洲多年平均降水存在准2a、24a年和48a年的显著周期。印-太暖池区域海表温度距平分布主要呈现全区一致型和偶极型分布2种模态,其贡献率分别占40.63%和13.52%。亚洲大陆暖季降水与印-太暖池海表温度场存在较好的耦合关系,前2个耦合模态贡献率达82.24%,是影响亚洲大陆暖季降水的重要因子。第1耦合模态是主要模态为一致性分布型(68.59%),对亚洲大陆暖季降水具有显著影响,体现了印-太暖池海温距平分布一致型对应的是西南亚、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南、北部多雨,长江流域少雨分布型;第2耦合模态体现印-太暖池偶极(IPOD)型(13.65%)对应西南亚、东北亚以及中国北方大部少雨,中南半岛和华南地区多雨分布型。在印-太暖池SSTA超前亚洲大陆暖季降水1a的耦合模态中,印-太暖池SSTA的第1模态为偶极型,第2模态为全区一致型,贡献率分别占53.57%和14.18%。对应亚洲大陆暖季降水分布与同期耦合模态基本一致。这一分析结果对亚洲夏季降水的深入研究和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鹅是南极生物的代表,约有1.2亿只,其中阿德雷企鹅的种群最大,约占其总数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东部和南极半岛及其沿岸岛屿。 南极鸟类发出的声信号是它们集群、行动、繁殖、辨认配偶及幼子、抚育后代和防御外来侵害保卫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外学者分别对南极某些鸟类的生态行为和发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Taylor et al.,1990;张春光等,1991;程明华等,1992,1993;Kerry et al.,1993)。但有关企鹅在不同生态行为下发声信号的研究却较少,除Speirs等(1991)对企鹅发声识别能力进行研究外,迄今尚未见有关其他报道。因此,本文作者利用范振刚同志20世纪80年代从南极现场对企鹅录音磁带作为原始资料,采用日本产7T08信号处理器,对阿德雷企鹅伴随生态行为发出的声信号的波形结构、声频范围及频谱特征等有关物理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更好地保护企鹅、维持南极的生态平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使用BEDMAP2关于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和JGP95E关于全球表面高程、冰厚和冰下及水深地形数据,采用球坐标系下的扇形球壳块重力效应公式,在极方位投影直角坐标网格节点上计算了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的近区及远区的地形和艾黎均衡重力效应。南极大陆冰盖带来可观的正重力效应,南大洋负重力效应又影响到了南极内陆,全球地形/均衡重力效应与局部地形高低有关联性,而低负值区主要分布在环南极的陆坡。获得的约1n mile间距的地形和艾黎均衡重力效应网格数据可用于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的重力改正,提供准确、一致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艾黎均衡重力异常。  相似文献   

9.
企鹅可以说是南极的象征,因此谈到企鹅,必然要联想到严酷的南极气候,于是企鹅的生儿育女便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话题。翻开企鹅的家谱,18个家族分居在南极及其附近区域,属于水生鸟类,与海豹等鳍脚动物一样须到陆地孵化产蛋。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一支由大约6万只企鹅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游到南极的罗斯  相似文献   

10.
南极,这个地球上人类最后发现的大陆,自1899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首先登上南极大陆以来,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有的英勇捐躯,艰苦卓绝的事迹可歌可泣!迄今,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7个国家建立了南极科学考察站。1984年11  相似文献   

11.
张萌 《海洋世界》2011,(10):64-65
南极大陆曾被誉为"洁白无瑕"的世界,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被称为富饶、洁净的"海上牧场"。然而,近年来的许多事实表明,南极的环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洁  相似文献   

12.
提起南极,人们往往把它与庞大的淡水冰山联系在一起。南极的冰山多是由南端的陆地冰川崩解而形成,并源源不断送往北方。事实上,尽管南极大陆覆盖着数千米厚的冰雪,然而,它还有另一种天地——在大陆众多区域里有巨大的冰结延伸的咸海水冰层。它的面积有2个美国那么大,在这巨大的冰原里,它的生态系统区域至今鲜为人知。多年来,科学家们面对南极冬季冰海,总是可望不可及,弄不清  相似文献   

13.
南极大陆——这块万古长寒、神秘莫测的荒漠冰原,长期以来,它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探险家,激发起他们前往寻找这最后一块大陆的极大兴趣。 早在3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有过一个假设。他认为要使地球保持平衡,南北各端必须各有一块陆地,而且是南重北轻。否则,这个球休就会翻转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14.
南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它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离人类最为遥远、也是人类正在探索的最后一块大陆,再加上其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仍然相对保留了其原初的状态。但矿物资源活动会对南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本质上有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诸如科学研究和旅游等活动如果管理得当,可以同自然环境保持一致,但矿物资源活动最终会将工业引入南极,从而标志着南极荒野状态的结束。正因为如此,南极条约协商国对有关矿物资源活动的环境影响问题十分重视。它们邀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等组织对此进行研究,并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出建议。自1977年以来,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专家小组和其他专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7,(11):8-8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大陆,而且是唯一一个无常驻居民、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迄今为止,已经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80多个考察站,对南极进行了多学科考察。研究发现,南极洲存在着煤、铁、金、银、铜、铂、铬、锡、铅和石油、天然气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煤田和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堪称地球尚未开发的最后"聚宝盆"。针对这个"聚宝盆",相关国家1959年签署了《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有问必答     
《海洋世界》2010,(5):F0003-F0003
<正>1.南极和北极哪个地区更加寒冷?答:南极更寒冷。据统计南极年平均温度要比北极低26℃,冬季平均温差也比北极低44℃,这主要是两极的海陆分布不同所致,南极是海洋包围着大陆,北极是大陆包围着  相似文献   

17.
南极是南极洲和环绕着它的南大洋浩瀚水域的总称。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南极大陆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后发现的大陆,也称第七大陆,它是我们星球上研究得最不够的地区。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的1.5倍,几乎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洲的2倍。从面积上看,它是地球上的第五大洲。  相似文献   

18.
究竟是谁首先发现南极大陆,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俄国探险家,航海家别林斯高晋率领的探险队和美国船长帕尔默,于1821年2月11日在南设得兰群岛附近不期而遇,一时引发了一场美,俄两国究竟谁先发现南极大陆的争执。而与此同时,英国则声称,他们的史密斯船长和探险家爱德华·布兰斯菲尔德早在1820年1月30日就已经发现了美国人帕尔默看见过的陆地(即南极半岛),并取名为“格雷厄姆地”,时间整整比帕尔默早了10个多月。  相似文献   

19.
1820年2月28日,两艘俄国考察船“东方”号和“和平”号在海军大尉别林斯高晋的率领下,前往南极探险。这两艘俄国帆船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曾九次靠近南极海岸,取得了三百多年来许多国家航海家没有取得的结果——南极大陆总的轮廓。在南极早期发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为纪念这位俄国航海探险家的功绩,苏联设在乔治岛的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别林斯高晋站。  相似文献   

20.
海科 《海洋世界》2011,(4):68-69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而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一但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