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科学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合理布局生态修复空间是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面临的难点之一。本研究以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系统评价为基础,通过对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研究识别出山东省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并对各重点区域提出了生态修复的主导方向,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客观分析法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空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城市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选取典型评价指标,运用生态安全格局客观分析法与主观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生态敏感性安全格局的生态安全格局综合评价体系,并将该评价体系运用到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低水平、较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的面积有所增加;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外,中水平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的面积有所减少;整体上高水平生态安全格局区域面积基本不变。②生态安全格局主观分析法评价结果主要依赖于专家的评定,本文采用的专家评价方法结果与客观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该评价体系已经应用于研究区域的城乡规划和生态保护中,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够较完备地进行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评价,对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区域。搞好四川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全国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全面分析评价了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和演变趋势,提出了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四川省宣汉县拱桥河流域4.3 km2的柏树河村,在小区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5种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生态治理模式。根据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应用多目标优化理论,按不同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生态工程治理分区,治理措施达到了优化配置,从而使小流域既成为一个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单元,又成为发展商品生产基地的经济单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为南方丘陵地区小流域提出了一套合理的生态工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相似文献   

6.
生态敏感性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本论文在RS、GIS技术支持下,采用ETM影像、土壤分布特征以及其他相关地理信息,选用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程度、土地利用现状等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对农牧渔交错区(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研究。该文的研究结论是:低度生态敏感区以湿地生态系统和湖泡生态系统为主,包括生态状况维持较好的草原区域,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中度生态敏感区以农田、草原复合生态系统为主,具有一定的生态恢复能力,能抵抗适度的人为扰动;高度生态敏感区以沙土农田、沙地草原以及湖泡周围的盐碱地生态系统为主,自我调节能力弱,相对稳定性较差。本文研究表明,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影像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可以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7月31日,浙江省政府在淳安县召开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现场会。会议强调,钱塘江源头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关系到浙江省和华东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要高起点打造生态空间、高质量推进生态修复、高水平开展示范建设,打造一批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提炼一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模式,创新一批生态文明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8.
汾河上游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是太原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供水区以及生态屏障.本文采用1990年、1996年、2008年宁武县、静乐县、岚县、娄烦县、古交市五个县城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其土地类型变化特点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建设用地在显著增加,未利用地和耕地明显减少;19年来汾河上游的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增加,而水域贡献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大幅度减少,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从汾河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来看,近几年水分调节和水供应所带来的生态服务功能在大幅度减少,说明汾河上游水资源安全存在隐患.针对汾河上游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应积极修复流域水环境,改变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模式,加强污染控制和监测,调整产业结构,以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建立人、地、水和谐的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林地、园地、草地、水面、滩涂等划分为生态用地,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方法,测算南宁市区生态用地服务价值,并划分为生态服务价值高、中、低3个区域,以期为南宁市区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用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这春花烂漫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本次地球日的主题是"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大庄严号召,也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对当地绿水青山等生态系统的支撑,离不开对当地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关系的协调处理,而这些生态系统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绿水青山常守护,和谐共生谋发展。我们推进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将生态系统的动态管理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从而造福后代。  相似文献   

13.
对长江流域国土安全、水安全以及生物安全等进行分析,并且评价了长江流域生态经济发展能力、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体污染等比较严重,因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促使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得以保障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去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总结,以及对今年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工作的安排。成效显著体现在哪里?生态环境怎么进一步改善?引发代表、委  相似文献   

15.
正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对守护好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好,风光旖旎,景色诱人。生态兴,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我们聚焦自然生态建设,不断激发绿色发展活力,不断激活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展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新变化、新亮点,绘就色彩斑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本期特稿《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的秘密——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及方法解读》系统诠  相似文献   

17.
以流域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尺度和载体,流域生态学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学科支撑作用日益重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机制-调控”是流域生态学的研究范式,其中空间结构量化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是流域生态学开展定量研究的一个关键途径。尽管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的指标体系涉及到淡水生态学、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农业环境学和水利工程学等多个学科,但仍未在流域尺度上形成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整合量化框架体系。基于此,总结了多个关联学科在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着重分析了流域生态学在流域尺度上量化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难点,并重点以等级结构和集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流域整体指标、各结构成分指标和结构成分间关系指标,为量化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和结构成分之间关系提供了新方法,对尝试推动流域生态学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定量研究及评估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Landsat TM/ETM+数据和HJ-1卫星CCD数据,系统分析了2000-2010年新疆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变化。10年间,新疆地区建设用地、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迅速扩张,分别增加了30.5%、26.7%和10.2%;草地与灌丛生态系统则大量减少,分别减少了2.4%和5.1%;冰川积雪减少也较为明显,减少了1.6%;荒漠和森林生态系统变化较小。生态系统变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传统绿洲区,尤其是天山南北麓的绿洲区。水利设施改善与灌溉节水技术进步,以及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导致灌草地被大量开垦为农田,人口增长则是建设用地增加的主因;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积雪减少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今面积减少了16.7%~32.5%,导致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增加;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则有效地遏制了林地与荒漠生态系统的恶化趋势。山地水源涵养区除了要严格控制森林砍伐外,还要严格禁止灌草的开垦,控制绿洲农田的增加和重视生态过渡带的保护,并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对新疆水资源影响的研究,以制定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绿浓人醉时,麦熟夏日长。6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28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宣传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这一主题,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土地资源与生态,全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以实际行动,共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美丽家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美丽家园"的提出,源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浙江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重要窗口”,要求全省进一步积极构建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增强碳汇能力,发挥多种生态功能,承担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大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