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内发育众多铁矿床(点)。本文以玢岩型铁矿和沉积-热液叠改型铁矿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等工作,对含矿建造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玢岩型铁矿的含矿建造包括粗安岩-凝灰岩建造、与膏辉岩化有关的变质建造和闪长玢岩建造;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铁矿的含矿建造包括灰岩建造或钙质粉砂岩建造及粗安斑岩建造,与矽卡岩化有关的变质建造和正长岩建造关系密切;铁矿化与基底断裂、基底隆起带和岩侵型穹窿息息相关。初步认为庐枞火山岩盆地铁矿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沉积作用成矿期和岩浆热液成矿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甘肃省玉门市榆树沟北山基性、超基性岩地质、物探勘查的基础上,对勘查成果存在认识分歧进行探讨,并得到钻孔验证。主要包括榆树沟山及其附近地质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还是蛇绿岩所在的洋壳海盆;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的专属性和系列性,是含铜镍矿及铂族(PGE)矿有关铁质超基性岩,还是含铬铁矿(化)超镁铁质蛇绿岩。高精度磁测和激电组合异常形成机制以及在岩体含矿性评价中的作用,激电异常高激化、中高阻是反映星点状、稀疏浸染状硫化物,还是基性、超基性岩中普遍存在的磁铁矿;CSAMT低阻带是超基性岩体底部岩浆熔离型铜、镍块状硫化矿反映,还是虚假异常"过渡区低谷"。  相似文献   

3.
四川康滇地轴钒钛磁铁矿以大、中型为主,均分布在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中,该类型铁矿分为基性岩浆分异型和基性一超基性岩浆分异型2个亚类。对区域矿产三大成矿系列时空演化规律和钒钛磁铁矿含矿岩体的成矿系列进行了阐述,并从地质构造条件、含矿层状岩体的侵住、岩体生成时代及形成深度、围岩性质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岩浆来源、岩浆演化特征、岩体和矿床的成因等方面对钒钛磁铁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陕西略阳高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金矿产于泥盆系三河口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产出部位与超基性岩有关,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黄(褐)铁矿化绢云片岩夹碎裂白云岩是主要含矿岩石,硅化、黄(褐)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主要的围岩蚀变,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次为裂隙金,包裹金。  相似文献   

5.
煎茶岭金,镍,铁矿床形成的构造岩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煎茶岭超基性岩体沿区域性F大断裂侵位后,在后期构造岩浆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形成了煎茶岭金、镍、铁矿床。超基性岩体所处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及岩体本身的含矿性是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总结了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与赤柏松铜镍矿床的类比研究,认为吉林省通化县下排基性—超基性岩体群处于古隆起区的边缘,属于三棵榆树—赤柏松弧型铜镍成矿带西段,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发育橄榄苏长辉长岩相。已发现的基性岩体含矿性较好,寻找工业矿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最新地质调查发现,角砾岩型铁矿在滇中地区广泛分布。通过对黑箐角砾岩型铁矿矿床地质特征进及成因初步研究认为,该类矿床主要与800Ma-1000Ma的中基性岩浆作用相关,成矿分为四个阶段:隐爆角砾岩成矿阶段,富铁岩浆分异阶段,第三期岩浆侵入破矿阶段以及最后风化作用砂土状铁矿成矿阶段。该类型矿床很可能属于IOCG矿床的一个子段元。  相似文献   

8.
黄廉 《地质论评》1958,18(3):239-239
在读了莫柱孙先生著“中国南部鎢矿工业类型的初步划分”一文后,除同意支中所列的三个矿系八个工业类型外,拟提出“鎢锰铁矿—花岗岩矿系”作为补充。为了说明“鎢锰铁矿—花岗岩矿系”的特征,以江西南部某鎢矿为例。该矿区中的含黑鎢矿花  相似文献   

9.
陕西煎茶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煎茶岭金矿床产于超基性岩体与白云岩接触带的断裂构造中 ,含矿蚀变类型、矿石矿物组份以及微量元素均与超基性岩密切相关。含金矿化蚀变带的定位、矿体空间变化以及贫、富矿段的部位同时又受到多阶段活动剪切断裂控制。成矿物源主要来源于超基性岩中 ,是一处较典型的与超基性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张铁林 《地质论评》1966,24(2):91-97
在大行山西麓有一系列的闪长岩分布,其特点有二:第一,化学成分相当于基性岩类;第二,伴有矽卡岩型富铁矿。本文试就历年来所收集的资料,对本区闪长岩的特征及铁矿富集规律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1印度铁矿资源概述铁矿是印度优势矿产之一,其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查明并生产开发的铁矿有44处。主要赋存于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中,中-上元古界基本上没有铁矿形成。铁矿容矿岩石主要有4种:麻粒岩相岩石、基性-超基性岩、绿岩带和绿片岩相岩石。其中,产于麻粒岩相岩石及基性-超基性岩石中的铁矿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在印度南部泰米尔德纳邦中部、安得拉邦、卡那塔克邦、马哈拉施特拉邦东部等地。矿床规模一般为小—中型,矿体多呈似层状和透镜状。矿石品位在35%~40%,属于中—贫矿石,其储量占印度全国铁矿  相似文献   

12.
硫化铜镍矿床一般多赋存在基性-超基性岩体内的特定岩相里,硫化铜镍矿体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和一定的地质位置,硫化铜镍矿床和基性-超基性岩体在成因上和空间上,存在有一定的依附关系.事实已经证明,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并不是全部都含有工业矿体的,只是在部份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含矿.已知含矿岩体,有超基性岩在边部基性岩在中心的,辉长岩一二辉岩—橄榄岩-橄榄辉岩型岩体和基性岩在边部,超基性岩在中心的橄榄岩一二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型岩体…等等.本文仅就个人对在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硫化铜镍矿区,进行普查和勘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从现象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普查和勘探硫化铜镍矿床的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牦牛坪稀土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概略介绍了牦牛坪稀土矿床特征,讨论了成矿时代,分析了成矿条件,初步总结了成矿规律,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及成矿机理,提出该矿床为上地幔部分熔融基性—超基性岩浆多期多阶段分异演化高侵位云煌岩-霓石碱性花岗岩-碱性基性伟晶岩-方解石碳酸岩型单一氟碳铈矿稀土矿床。初步建立了北北东向断裂系统加帽源碱性含矿杂岩体二元成矿模式,指出了进一步找矿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14.
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铁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建造中发育多处小型铁矿,这些铁矿床多受断层或构造裂隙控制,按照矿石矿物组构特征可划分为红山镜铁矿型铁矿和萨热塔什磁铁矿型铁矿,红山镜铁矿型铁矿石主要由镜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萨热塔什铁矿石主要由磁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和方解石、石英等组成。本文对两类铁矿床中的岩(矿)石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认为,红山镜铁矿型铁矿和萨热塔什磁铁矿型铁矿的形成都与中石炭统康克林组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和后期构造叠加作用有关,前者成矿物质成分简单、成矿温度相对较低。后者成矿物质成分相对复杂、成矿温度也相对较高,除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中石炭统康克林组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外,可能还有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中基性岩浆物质成分的混入。  相似文献   

15.
白云鄂博铁矿磁铁矿成因矿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鄂博铁矿是富含铌、稀土、铁矿床,前人做了大量地质研究工作。在1978—1979年承担白云鄂博富铁矿成因研究中,试图通过磁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探讨白云鄂博铁矿成因。现将我们初步认识叙述如下:一、矿床概况白云鄂博铁矿赋存于元古界自云鄂博群H:白云岩中,主要分布于主矿、东矿和西矿,在东介勒格勒(  相似文献   

16.
桂东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6,2(1):70-76
通过对桂东金矿含金和不含金黄铁矿的晶形、物理性质、晶胞参数、成分、热电性及红外吸收谱等,认为该区含金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在矿床成因研究和指导和矿方面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会理县竹箐钒钛磁铁矿床属岩浆结晶分异型矿床,已查明矿床资源量达大型规模。作者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探讨,研究了产于晋宁早期的含钒钛磁铁矿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形态、规模、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其含矿性、岩石矿物学特征及控矿因素,类比分析了晋宁期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与攀西地区华力西期含矿基性-超基性岩的差异性。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的探讨,指出该区钒钛磁铁矿的控矿因素及深部和外围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8.
为实施秦岭巴山地区地质工作总体规划的有关科技项目攻关,4月4日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在西安召开了《秦巴地区基性(包括偏碱性、中基性—超基性岩)碱性侵入岩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及含矿性的研究》和《秦巴地区寒武—三叠纪地层古生物和主要成矿时代、成矿规律的研究》专题研究现状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质科学院、有关省地矿局  相似文献   

19.
湘南的两类铅锌矿床,系指赋存泥盆系碳酸盐岩中的层控型铅锌矿床和东坡、香花岭两矿田的“过渡型”铅锌矿床,即沉积-岩浆(中-低温)热液叠加富集型铅锌矿床。作者在湘南泥盆纪有关矿产的研究中,发现了过去未发现过的几种含银矿物和辉锑铁矿以及灰硫锑矿等。现将初步研究成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燕山期多期次浅成侵入的钙碱性杂岩体,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类和花岗斑岩类,属相对富含硅质、碱质和磁铁矿并通常与氧化型含金矽卡岩有关的侵入岩系列。新元古界一寒武系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频繁互层,为含矿气水热液的运移和顺层交代提供了良好的围岩条件,在靠近岩体接触带部位形成了多层矽卡岩矿体。区域性断裂控制了含矿岩体的侵位,而接触带、捕虏体、层间破碎带以及不整合面等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定位。成矿在中低压力的中浅成至浅成条件下进行,主成矿阶段的含矿流体具有中高温、高盐度的特点,流体的沸腾可能是金-铜-铁等成矿物质大量沉淀的主要原因。接触带的矽卡岩型Au—Cu—Fe矿化与内接触带的斑岩型Cu—Mo矿化、外接触带的热液充填一交代型Au—Cu矿化,以及岩体边部的隐爆角砾岩型Au—Cu矿化一起,构成了一个中酸性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作为一种容易失稳的构造薄弱带和地球化学屏障,不整合面极易产生破碎和滑脱,从而有利于岩浆及其所分泌的含矿气水热液的贯入和成矿,这是沂南矿床中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控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