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是全球第一个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同时也是全球最早针对单一生态系统保护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积极履行公约事务。湿地公约所有缔约方代表每三年将召开一次缔约方大会。2015年6月2~10日,《湿地公约》第12次缔约方大会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中国政府派出了由国家林业局牵头,湿地保护与管理相关领域的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开展了一系列介绍、宣传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情况的相关活动。本次大会通过了包含2016~2021年《湿地公约》战略计划、关于湿地公约科学和技术建议与指南产出的新框架、湿地城市认定、泥炭地、气候变化和合理利用等15项决议。结合本次《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会议内容,探讨了未来国际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承诺把全球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0℃的范围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目前不同升温水平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尚不清楚。实际蒸散发(ETa)在地表水热传输及全球荒漠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分析全球升温1.5℃和2.0℃下中国北方沙地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对于中国北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及荒漠  相似文献   

3.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承诺把全球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0℃的范围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目前不同升温水平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尚不清楚。实际蒸散发(ETa)在地表水热传输及全球荒漠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分析全球升温1.5℃和2.0℃下中国北方沙地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对于中国北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及荒漠化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UNCCD COP13)在鄂尔多斯市开幕。大会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确认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并筹集资金支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生宇副研究员和高鑫副研究员,参加了9月7日晚上  相似文献   

5.
丁尧清 《地理教学》2010,(12):32-34
2009年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大会进展感到满意,并表示将尽力推动2010年的墨西哥会议产生实质性成果。美国代表在会上声称,中国未来的碳排放量将远超美国,而且中国没有资格获得美国的气候援助资金。  相似文献   

6.
正湿地国际网站2015年12月1日消息,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湿地公约(Ramsar)和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在巴黎气候峰会上发布了一份全球泥炭地热点地图,倡议保护泥炭地、减少碳排放。该地图上标出了那些最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的泥炭地,这些地方因排水和退化导致的碳排放速度惊人。发布泥炭地热点地图标志着全球泥炭地在线地图工作的启动。在湿地国际的配合下,全球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5,(1):61
<正>据英国《卫报》报道,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报告表示,尽管在秘鲁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呼吁停止使用化石燃料,但全球煤炭需求有增无减,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创纪录的90亿吨。本次利马气候大会提出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得到了一些国家的支持。会议还围绕是否强制各国在2015年春季前宣布自己的减排计划展开了激烈辩论,但最终达成的协议仅要求各成员国在2015年3月31日前公布排放计划。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面对的减灾需求,推动落实联合国《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携手国际伙伴共建科技协同减灾机制,2019年5月11日至12日,“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lk-roa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牵头承办。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与“荒漠化”有关的定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全称为《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经过多轮政府间谈判,已就原则问题达成共识,准备年底由各国缔约国政府签约。作为缔约国,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和...  相似文献   

10.
正《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二氧化碳(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是引起当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以后,175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尽快不再继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到21世纪下半叶人为碳排放量与生态系统碳汇持平。我国政府承诺,中国CO_2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努力尽早  相似文献   

11.
2005年2月16日,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终于生效,标志着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但也仅仅是第一步,因为要真正战胜气候变暖的挑战,人类还必须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由此拉开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序幕。同年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17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其旨在各成员国将本领域内具有世界保护意义的地点  相似文献   

13.
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处长会议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湿地公约》第十届缔约方大会刚刚闭幕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8年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交流经验.分析研究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09年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一、助力中国《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通过基于我院近10年来针对小微湿地的科研与应用成果,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委托,我院先后编制了《关于加强小微湿地保护恢复与监测管理决议的调研报告》、《中国小微湿地编目系统与资源调查指南》,提出小微湿地编目系统、调查方法和统计制图,并率先在常熟开展调查实践。基于此,中国向湿地公约提交《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并于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正式通过。  相似文献   

15.
朱瑛  薛桂芳  李金蓉 《极地研究》2011,23(4):318-327
自《南极条约》1961年生效以来,南极地区一直处于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的约束之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建立了大陆架制度,要求沿海国应在批准《公约》生效10年内完成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①.1994年《公约》生效后,澳大利亚、挪威、阿根廷和英国在提交各国200海里以...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处长会议上的讲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处长会议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湿地公约》第十届缔约方大会刚刚闭幕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8年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交流经验,分析研究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09年工作。12008年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常德市成为我国首批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的城市。按照国家林业局2017年7月11日出台的《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暂行办法》,我国每3年将组织开展一次认证提名。今年,中国政府将在全国首次筛选提名数个城市申报国际湿地城市。2018年9月,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将在迪拜召开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对申报城市进行评估表决,产生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常德现有湿地面积19.01万hm2,占全市国土  相似文献   

18.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2,(3):60-64
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开幕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8日在南非城市德班召开,各方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前着手最后一轮协商。南非总统祖马在28日开幕的德班气候大会上说,应对气候变化要同非洲减贫相结合,他期望此次大会取  相似文献   

19.
<正>《湿地公约》第11届缔约方会议于2012年7月6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湿地、旅游和休闲。"162个《湿地公约》缔约国、4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10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率领由外交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气  相似文献   

20.
<正> 荒漠化防治以其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有的贡献,愈来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之一。1994年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标志着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在实方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