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按侵位顺序可划分为岩浆熔离型、深熔贯入型和热液叠加型成矿作用,其中后二者与贵金属的富集及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热液作用.贵金属Au、Ag、Pt、Pd主要在热液成矿流体分异形成的高铜块状矿体中富集;含矿岩浆在岩浆房中深熔的时间与各成因类型矿体侵位是反序的;Cu、Ni及贵金属矿是经深源熔离和脉动式多次成矿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潘长云  王润民 《矿床地质》1992,11(2):113-124
讨论了喀拉通克矿区I号含贵金属硫化铜镍矿床含矿岩体及矿体地质特征、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等,建立了相应的成岩成矿模式。该模式认为,喀拉通克I号含贵金属硫化铜镍矿床是一叠生矿床,它是由深部熔离作用形成的富含硫化物的含矿岩浆,侵位后经就地熔离成矿怍用、纯硫化物矿浆就地结晶和挤压迁移作用以及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类型属岩浆熔离型。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喀拉通克矿区工号含贵金属硫化铜镍矿床含矿岩体及矿体地质特征、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等,建立了相应的成岩成矿模式。该模式认为,喀拉通克Ⅰ号含贵金属硫化铜镍矿床是一叠生矿床,它是由深部熔离作用形成的富含硫化物的含矿岩浆,侵位后经就地熔离成矿作用、纯硫化物矿浆就地结晶和挤压迁移作用以及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类型属岩浆熔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银山矿床成矿特征及其与邻区矿床的对比,论证了在该矿新发现的一种成矿作用──构造动力热液成矿作用;提出矿床的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与石英斑岩岩浆阶段关系更为密切,形成内带为斑岩型Cu-Au矿体和外带为脉型Cu(Au)、CuPbZn、PbZnAg矿体的成矿系列。根据这两种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指出银山矿床是构造动力作用热液与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的产物,这一新的认识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江西银山金铜多金属矿床特征及与邻区矿床的对比,论证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作用在银山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提出了矿区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新认识,即: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与石英斑岩岩浆演化阶段关系更为密切,矿化与深部大斑岩体有关,形成内带斑岩型Au、Cu矿,外带脉型Au,Cu,Pb,Zn,Ag矿的成矿系列。根据两种成矿作用之间相互时空关系,作者认为银山矿床是构造动力热液与火山乐热液双重藕合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月星 《矿产与地质》1997,11(4):225-231
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矿床。其成矿岩体是由上地幔的拉斑玄武岩浆在构造动力驱动下,沿深大断裂侵入形成的含矿铁质超基性岩、铁质基性一超基性杂岩和铁质基性岩体。主矿体通常赋存在这些岩体的中下部、底部或根部。主要成矿作用有岩浆熔离作用(包括岩浆就地熔离作用和岩浆深部熔离作用)和硫化作用。其成矿模式为“以岩浆深部熔离作用为主导的脉动式”成矿,形成由多种矿体(包括岩浆就地熔离型、岩浆深部溶离贯入型、晚期贯入型及交代型和岩浆熔离硫化叠加型)构成的复式矿床。  相似文献   

7.
新疆哈密黄山铜镍矿床中浅富矿体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岩浆型铜镍矿床是铜镍之重要来源,新疆哈密黄山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为特大型矿床,但因多为深而贫的矿体,至今仍未开发,只有在本区加速寻找一定数量浅富矿体,方可带动本矿的开发利用。浅富矿的形成条件主要是岩浆岩类型和地质构造条件,与辉长苏长岩具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在有得构造活动配合下,则可形成浅富矿体,浅富矿形成机制是与晚期侵位的辉长苏长岩有关,它经过岩浆熔离作用形成富含铜镍的含矿熔体,在相应构造活动配合下  相似文献   

8.
铁板井绦矿床赋存于辉橄岩体中,辉橄岩体具有全岩矿化的特点,岩体及镍矿体的形成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成矿过程:首先是岩浆深源液态重力分异作用,而后发生岩浆深源熔离-贯入(成岩、成矿)作用,形成岩体和镍矿体,最后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叠加下完成整个成矿过程.该矿床是典型的主要由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矿床.  相似文献   

9.
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赋矿岩体、控矿因素、成矿作用和矿体类型等方面综述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认为赋矿岩体由镁铁质—超镁铁质的不同岩石组成,其锶同位素组成显示深源的特点;岩浆的深部熔离作用使岩体的出露大小与矿床规模没有正相关性;成矿界面主要有岩性组合界面、构造界面、构造物理—化学界面和构造流体界面等,它们严格控制成矿物质的最终定位;除岩浆熔离和结晶分异成矿作用外,成矿作用强调厂硫化作用、热液成矿作用和接触交代成矿作用,相应的形成了热液型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瑶山一西大明山金银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彬  黄方方 《地球科学》2000,25(4):352-361
大瑶山-西大明山是广西主要的金奶产地和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金银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中,矿床形成与加里东和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与同熔型花风岩类有关的Au-Ag-Cu成矿系列,并建立了挤压构造条件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1.
哈密图拉尔根铜镍矿Ⅰ号岩体矿床特征及成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以硫化物为主的矿床.图拉尔根铜镍矿属于岩浆熔离贯入型矿床,辅有就地熔离、热液叠加成矿多重作用形成的矿床.Ⅰ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可分为角闪橄辉岩、角闪辉石岩、橄榄辉石岩和辉长岩4个岩相,块状矿化和海绵陨铁特富矿体主要产在角闪橄辉岩相中.矿石中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共生为其主要特征,此外,金属矿物还有磁铁矿及少量钛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普通角闪石、蛇纹石、透辉石、氟钠透闪石-钙镁闪石及绢云母、白云母、方解石、磷灰石.通过室内大量工作,对本矿床矿石矿物、结构特征及成矿过程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原始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发生了熔离作用和重力分异,形成矿体和不同岩相.图拉尔根铜镍矿体分异侵位之后产于比重较大的角闪橄辉岩相带内,整个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存在一个由岩浆到热液的演化系列和不同阶段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汤中立 《地质学报》1996,70(3):237-243
深部熔离—贯入成矿机制,即指母岩浆侵入现存空间之前,在深部就发生了熔离作用和部分结晶作用,使母岩浆分离为不含矿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矿浆几部分,然后对现存空间一次或多次上侵贯入成矿。一般来说,经过深部熔离后的不含矿岩浆的体积,比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的体积要大得多,在上侵过程中,不含矿岩浆大部分都侵入到不同的空间或喷溢出地表,形成岩群或岩流,剩余的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可以多次贯入同一空间成岩、成矿(金川),也可以分别贯入不同的空间成岩、成矿(红旗岭)。比照就地熔离的矿床,这种深部熔离—贯入矿床的岩体体积就小得多,含矿率和矿石品位也高得多,所以这种成矿作用导致形成小岩体,大矿床。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石棉县境内发现的世界首例独立碲矿床,它位于大渡河韧性剪切带中段,受大水沟岩浆动热穹隆体控制,以碲为主成矿元素,伴生Bi、Se、Au、Ag、Cu等。矿体呈(硫)铋碲化物脉型充填于三叠系绿片岩内,斜交地层产状。本文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成矿作用经历早期碲的富集,成矿流体与深成作用有关;晚期发生金矿化,受古大气降水影响。大水沟碲化物脉型牙床属于中深成、中高温岩浆热液充填型独立碲矿床。  相似文献   

14.
金川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汤中立 《现代地质》1990,4(4):55-64
金川矿床产出于过渡区,位于中朝地块西南部阿拉善边缘隆起上,含矿岩体是多期上侵贯入形成的,时代为1509~1526Ma。 导源于地幔深郎富硫的铁质超基性岩浆,沿超壳深断裂上侵到达地壳岩浆房。注入岩浆房的岩浆在橄榄石结晶温度的区间内,发生熔离作用和橄榄石结晶作用,按重力效应正岩浆房中自下而上先后形成了矿浆、富矿岩浆、含矿岩浆和岩浆的分层格局。随着温度下降,在构造应力脉动式驱动下,岩浆房中自上而下按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的顺序,先后分别沿相同通道上侵、贯入于现存空间成岩成矿、每次上侵、贯入的浆体都沿着前次浆体的下侧部和根部定位。 整个成矿过程由岩浆房中的深部熔离、橄榄石结晶和重力分层作用→第一期次岩浆上侵→第二期次含矿岩浆上侵→第三期次富矿岩浆贯入→晚期矿浆贯入→接触交代成矿→热液叠加成矿,构成一个完整的硫化铜、镍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时空分布系列。  相似文献   

15.
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牛厂矿床为由花岗岩浆提供热源、部分成矿流体及部分成矿元素,主要由Z—及D1等地层提供成矿元素,古大气降水的深循环及构造运动对成矿起了重要作用的叠生矿床。由于燕山期构造作用和先期构造的活化,致使燕山期上侵岩浆压力降低,岩浆内部物理化学失衡,发生液态分离(熔离),分离出的含矿热液与大气降水一起,对岩体周围的Z— 及D1合矿地层进行萃取,形成了大量含矿流体,在断裂、裂隙、层间破碎带等空间多次充填、交代成矿,形成了以V1矿体为主体的大型银多金属矿床。赋矿地层主要是 2t和 2l。  相似文献   

16.
张弘 《山西地质》2012,(2):88-91,93
蚕房金矿是中条山西南段典型的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脉呈雁行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金矿化主要受次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均为单脉型金矿体。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燕山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局部构造薄弱带发生剪切深融作用,形成了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体,岩体的侵位并同熔部分矿源层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含矿热液,后伴随构造变动含矿热夜充填构造裂隙形成矿化石英脉体。主要控矿因素为花岗闪长岩体、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褐铁矿化石英脉。  相似文献   

17.
金川含铂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中立 《甘肃地质》1991,(2):104-124
金川矿床产出于过渡区,位于中朝地块西南部阿拉善边缘隆起上,含矿岩体是多期上侵贯入形成的,时代为1508±31Ma。 导源于地幔深部富硫的铁质超基性岩浆,沿超壳深断裂上侵到达地壳岩浆房。注入岩浆房的岩浆发生熔离作用和岩浆分异作用,按重力效应在岩浆房中自下而上先后形成了矿浆、富矿岩浆、含矿岩浆和岩浆分层格局。随着温度下降,在构造应力脉动式驱动下,岩浆房中自上而下按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的顺序,先后分别沿相同通道上侵、贯入于现存空间成岩成矿、每次上侵、贯入的浆体都沿着前次浆体的下侧部和根部定位。 整个成矿过程由岩浆房中的深部熔离、岩浆分异和重力分层作用→第一期次岩浆上侵→第二期次含矿岩浆上侵→第三期次富矿岩浆贯入→晚期矿浆贯入→接触交代成矿→热液叠加成矿,构成一个完整的硫化铜、镍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时空分布系列。  相似文献   

18.
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新多 《现代地质》1998,12(4):485-492
摘  要  在内生成矿作用中成矿流体有 3 种:岩浆、 热液和岩浆 热液过渡性流体。 从地质研 究、 矿物包裹体、 成矿实验 3 个方面简介了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研究的进展。 指出岩浆 热 液过渡性流体有 2种形成方式:一是在岩浆结晶过程中挥发分不断集中而形成, 另一是由熔 离作用所形成。 并从矿体与岩浆岩的关系、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矿石的结构构造、 围岩蚀变、 分带现象、 矿物包裹体 6 个方面总结了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煎茶岭硫化镍矿床地质背景及矿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镍矿床的形成与煎茶岭镁质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存在多种成矿作用,包括源自上地幔局部熔融的母岩浆在通过上地幔岩石圈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的就地熔离作用和岩体形成后的自变质作用、中酸性岩浆侵入引起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等。后期中酸性岩浆热液的交代改造是形成该矿床中部分富镍矿体的主要原因。该镍矿床PGE含量较低且贫铜,成因上应属岩浆熔离-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高丽英  何云霞  李铸泰 《吉林地质》2007,26(3):29-34,57
新安铜镍矿产于龙岗陆核南西端,与赤柏松Ⅰ号中型镍矿床、金斗等小型镍矿床构成了龙岗陆核东西成矿亚带,其南部为元古代浑江凹陷。本文通过对新安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得出该矿床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矿体,即晚期岩浆熔离型矿体和侵位—熔离—贯入式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