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许德佑  曾鼎乾 《地质论评》1943,8(Z1):173-175
本篇所述之化石系一九三八年鼎乾在平越县马场坪时所采集者,马场坪为贵阳迤东一大站,适当黔桂及湘黔二公路之交点。所获化石共分二层:下层以头足类为主,产於石灰岩页岩  相似文献   

2.
赵亚曾 《地质学报》1927,6(2):83-83
本篇之结论有下列数要点.(一)德人佛莱士谓棲霞石灰岩属下石炭纪之说完至错误,其时代决非下石炭纪二)棲霞石灰岩在长江流域分布甚广,凡燧石石灰岩之底部无处无之,但自此南北行均渐归绝迹.(三)棲霞石灰岩代表-古太平洋区之海浸,故其生物化石海与南美洲者较相近而与我国北流及其他各处者反无关.(四)据腕足类化石之研究,棲霞石灰岩之时代应属上石炭纪,但为时在Schwagerina 期之前.(五)在长江流域,燧石石灰岩(即巫山石灰岩下部)代表-连续之沈积;底为珊瑚层(即棲霞石灰岩),属上石炭纪;中为各纺锤虫层,大致相当于Schwagerina期,属下二叠纪;上为Oldhamina及Lyttonia层,完圣与印度?领之上及中长身贝石灰岩相当,属中二叠纪。  相似文献   

3.
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纪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11月,峡东震旦系专题研究成果验收会议期间,一位代表在野外考察灯影组沿江剖面时,发现了一块可疑化石标本(化石产地位置见图1).经杨遵仪教授初步鉴定,确认是一种化石.1979年6月笔者重赴标本产地,在同一地点相同层位,又采获一块同类化石碎片.经鉴定命名为Charnia dengyingensis sp.nov.标本产于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灯影组石板滩段黑色薄层含有机质石灰岩中,化石在地层柱中的位置见图2.  相似文献   

4.
汪蓉辉 《云南地质》1992,11(4):385-385,388
1991年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实习时,在沙朗村附近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一处哺乳动物化石群。后笔者随实习队到该化石产地进行了复查,采集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该化石产地位于昆明市区之北约12km的沙朗盆地边缘南山采石场,与盆地的相对高差约100m。沙朗盆地属高原山间小盆地,盆地中部沙朗河贯穿而过,盆地南缘有热泉和冷水泉群,水量丰富。该地出露下二叠统石灰岩,溶洞发育,化石群产于洞穴之中及其上的第四纪红土中。洞穴已被采石破坏,仅残留部分岩壁,估计其高度3m余,长宽已无法估计。洞穴堆积的砾石  相似文献   

5.
峡东松林坡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忆元  张树森 《地质论评》1980,26(3):190-197
湖北宜昌松林坡的胡家沟位于石牌村南西260°方向,相距约三公里。1978年10月峡东震旦系专题队和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在峡东工作,张禄易同志首先在胡家沟灯影组顶部石灰岩中采集到了精美的大型软舌螺等化石(即下述剖面中第三层化石)。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首先该露点头的岩性为含碎屑的石灰岩,未见硅磷质条带;其次单板类、腹足类的化石数量多,保存良好,个  相似文献   

6.
霍世诚 《地质论评》1943,8(Z1):168-169
绥西可采煤层,仅含於石炭三叠纪煤系中,内有极清晰之鳞木、封印木、芦木及轮木等化石,岩层为砂岩、页岩等互层,并夹富含腕足类之石灰岩,煤系之下有厚层灰蓝色石灰岩,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保定工作部,在进行地质矿产调查时,于保定西部太行山区,曲阳县境内灵山沉积盆地的寒武纪石灰岩地层中,发现罕见的星状迹化石。近日,经国内古生物学者共同鉴定,一致认为属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霍邱县白大山群古生代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邱县白大山地区的石灰岩样品,经实验室分析后获得了大量海绵骨针(Spicules)、苔藓虫(Bryozoa/Polyzoa)及小壳类化石(Small shelly fossil),此类化石的发现,为白大山群的地质时代划归古生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59,19(1):44-44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祁连山队今夏在甘肃武威南的中或上石炭纪石灰岩层中发现了沙鱼牙齿化石。这是海相鱼化  相似文献   

10.
石灰岩铼-锇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石灰岩样品Re-Os同位素分析,在选样和溶样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在Carius管封闭前加入HCl与石灰岩反应释放出大量CO2,然后加入氧化剂和稀释剂封闭Carius管溶解样品,大大增加了样品取样量。利用改进的方法对采自青海玉树地区二叠世九十道班组底部的灰黑色微细晶灰岩的Re-Os同位素体系进行了分析测定,得到了精确的沉积年龄(283.1±7.1)Ma(MSWD=0.61,Model1,n=7)。187Os/188Os同位素初始值为0.56±0.12,与二叠纪时海水的187Os/188Os值相一致,反映了石灰岩沉积时海水的187Os/188Os比值。所得石灰岩年龄与其中的生物化石年龄相吻合,并且与区域上岩浆岩锆石年龄相互印证,表明Re-Os同位素体系在该石灰岩中的封闭性较好。通过石灰岩中有机碳含量以及其中Re、Os含量关系研究,得出了Re、Os在灰岩中主要赋存于有机质中的结论。从原理上解释了Re-Os同位素体系在灰岩中的应用具有十分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郑坤  孟庆山  汪稔  吴文娟 《岩土力学》2019,40(8):3081-3089
基于岩石弹性波特性的地震方法是目前地球物理勘探中最主要的方法,岩石中弹性波传播速度是联系岩石物理力学特性与地质学的有效桥梁。对于海相生物成因的珊瑚礁灰岩而言,其弹性波特性研究是了解珊瑚礁体内部整体性质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珊瑚礁灰岩的弹性纵波速度与干密度、回弹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孔隙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不同结构类型珊瑚礁灰岩弹性波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珊瑚骨架灰岩和珊瑚砾块灰岩均匀性较好,珊瑚砾屑灰岩和珊瑚砂屑灰岩离散性较大。基于珊瑚礁灰岩纵波速度与干密度、孔隙度以及回弹值之间的关系,结合某珊瑚礁体钻孔岩芯沿深度变化的回弹值信息以及岩芯薄片光学检测结果,提出一个基于纵波速度的珊瑚礁灰岩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具有一定的可靠度和适用性。运用岩石二相体模型基本原理,建立了修正的时间平均公式,而不同结构类型珊瑚礁灰岩弹性波特性均符合雷莫亨特-加德纳方程。  相似文献   

12.
滑面的摩擦特性是高速岩质滑坡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典型脆性灰岩为研究对象,借助滚动磨损试验设备,开展不同压力和转速条件下干燥和湿润灰岩的滚动摩擦试验,研究岩石动态摩擦特性(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和湿润岩石的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与摩擦速率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与法向压力关系不明显。对于干燥灰岩,滚动试件(滑体)和静止试件(滑床)的磨损率与摩擦速率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对于湿润灰岩,磨损率与摩擦速率呈正相关。基于Hertz弹性接触理论,推导出摩擦斑处的最大压应力和拉应力,进而提出相应条件下脆性灰岩的摩擦碎裂机制。结论可为灰岩高速滑坡防灾减灾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3.
浙江八面山特大型萤石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床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按矿体赋存于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灰岩层间及构造破碎带;岩石有细粒及粗粒-巨晶两类;矿床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20°~240°之间;氢氧同位素特征反应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多成因的特征;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中的灰岩与泥质灰岩,F主要来源于寒武系泥质灰岩,部分可能为岩浆热液从地表深部携带而来,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共同混合作用的结果,在岩浆侵入热源的作用下,三种水混合后被加热,形成了成矿溶液的重要载体。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是受地层-岩体-断裂共同控制"三位一体"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4.
工程上常见的灰岩在不同风化程度下的抗剪强度特性鲜有研究,也没有快速评估灰岩抗剪强度的数学模型,不能满足大量灰岩工程灾害防治的需要。为探究风化程度对灰岩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选取现场新鲜灰岩试样,通过开展室内风化模拟试验制备不同风化程度的岩样,进行室内岩石强度剪切试验,探究灰岩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的变化规律和...  相似文献   

15.
巴麦地区即塔西南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具有台地边缘-斜坡的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这种台地边缘和典型的浅滩沉积暗示了该区具有发育生物礁的环境特征。区内先巴扎(XBZ)600 km2三维地震探区石炭系发育了巴楚组(C1b)生屑灰岩及标准灰岩、小海子组(C2x)3套灰岩,其中小海子组发现特殊响应碳酸盐岩,主要表现为厚度增大、频率增高、多出一条波峰同相轴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差异厚度法、底面拉平法、地震属性法、正反演模型法,结合野外露头、岩心、镜下观察、录井、沉积相等综合分析,可初步推测该低速异常体为厚度增加、孔隙度增大的近东西向台地边缘障壁礁所致。礁体东西走向延伸超过25 km,礁核区小海子组灰岩最厚62 m,礁外的小海子组50 m。台缘斜坡南倾,坡度陡,水平宽度1~2 km。礁后生屑滩北倾,坡度缓,水平宽度3~6 km。受色力布亚断裂带遮挡,该生物礁储层可以形成有利圈闭,面积约为42 km2,厚约45 m。  相似文献   

16.
郑坤  孟庆山  汪稔  余克服 《岩土力学》2020,41(1):205-213
通过对珊瑚骨架灰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声发射监测试验,获取珊瑚骨架灰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及其声发射(AE)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珊瑚骨架灰岩强度特性符合Mohr-Coulomb强度准则。珊瑚骨架灰岩在三轴压缩作用下的宏观破坏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围压效应,即单轴压缩表现为劈裂式张拉断裂面;随着围压的增大,由两级台阶式宏观断口逐渐过渡呈现为单斜面剪切带。珊瑚骨架灰岩在三轴压缩作用下的AE时序演化规律与其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基本吻合,等效破坏时间所对应的累计振铃计数、累计能量计数与围压之间呈良好的对数函数关系。峰前累计振铃计数、累计能量计数在长期强度?cd之前表现出稳定的平缓现象,符合岩石的线弹性变形特征,并在约90%处呈现剧增现象,即为岩石内部微裂纹快速不稳定扩展的开始。珊瑚骨架灰岩在单轴压缩作用下的峰前能量演化规律与其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基本吻合,峰前弹性能、峰前耗散能同样在约90%处出现转折现象。  相似文献   

17.
韩树棻 《地质科学》1983,(3):232-238
在研究安徽沿长江地区中、下三叠统碳酸岩-蒸发岩时,发现早三叠世地层的中部,普遍不同程度地发育着结核灰岩(或称瘤状灰岩)。各地露头经风化后,常在灰岩层或泥灰岩层面呈现有疙瘩状凸起,作瘤状,在岩层的断面上可清晰地见到瘤体平行于层理断续排列,瘤体大小常为厘米级,并与泥质物交替成层。  相似文献   

18.
Expansive soils ar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natural hazard if they are not adequately treated. Expansive soils have high potential for shrinking and swelling under changing moisture conditions and cause extensive damages to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s. This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the suitability of natural ornamental limestone dust to reduce the swe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xpansive soils. The results are revealed that the swelling pressure and percent of heave are great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inserted core diameters and mixing percentages of limestone dust. The average reduction percent values of swelling pressure and percent of heave are increased from 2.21% to 43.09% and from 2.56% to 45.64%, respectively, for treated soil samples with increase in limestone dust core diameters from 5 mm to 20 mm (1% to 16% of total soil area). The average reduction percent values of swelling pressure and heave percent are increased from 10.29% to 70.73% and from 22.29% to 82.90%, respectively, for treated soil samples with increase in limestone dust mixing percentages from 10% to 30%. The results are revealed that the enhancement in swe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xpansive soils that are treated by ornamental limestone dust is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replacement of high expansive fine clay particles by non-expansive and non-plastic coarse limestone dust particles, and to the presence of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free lime in limestone dust (4.97% as [Ca(OH)2])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converting the high expansive soils to less expansive soils by pozzolanic reaction. The mixing treatment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surficial and shallow foundation high expansive soil beds, while the compacted limestone dust piles “inserted limestone dust core method” are more suitable for deep foundation high expansive soil beds.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勘探发现系列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学、岩相学等综合分析,对广安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岩石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古地理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广安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亮晶颗粒灰岩、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微晶颗粒灰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和泥晶灰岩7种岩石类型;碳酸盐岩颗粒主要以生物碎屑为主,部分层位发育球粒;古生物化石以三叶虫、腕足和有孔虫为主,同时可见棘皮类和藻类;栖霞组沉积期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其中栖霞组晚期(栖二段)台缘滩和台内滩较为发育,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沉积学手段对贵州平塘甘寨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进行详细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地层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茅口组主要的岩石类型有亮晶-微晶生屑灰岩、生物灰岩、微晶灰岩、亮晶内碎屑灰岩、硅质岩、瘤状灰岩和含燧石灰岩等,茅口组生物种类有介形虫、腹足、腕足、三叶虫、藻类、棘屑、蜒、珊瑚、海百合茎等。岩石学特征和生物组合指示,平塘甘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开阔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包括台内滩和滩间两个亚相。茅口组可划分出3个Ⅲ级层序PSQ1、PSQ2和PSQ3,均由海侵体系域(TST)与高水位体系域(HST)两部分组成。层序发育受到了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层序之间的界面P2q/PSQ1、PSQ1/PSQ2、PSQ2/PSQ3皆为岩性-岩相转换面,层序界面P3l/PSQ3在茅口末期受到东吴运动的影响,为构造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