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山东崂山花岗岩形成时代——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垩纪崂山超单元花岗岩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类组成,自早到晚存在明显的富钾演化特征。根据新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结果,该超单元早期相浮山亚超单元的浮山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20±2)Ma,晚期相崂顶亚超单元的崂山碱长花岗岩年龄为(114±2)Ma。所以,可把崂山超单元花岗岩时代限定在110~120 Ma之间(早白垩世),其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2.
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主要类型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等,在该地区已发现的与早中生代花岗岩侵入密切相关的铁多金属及金等大小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矽卡岩-热液型、岩浆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U-Pb锆石LA-ICPMS年龄为191~225Ma之间),成矿时代略晚于成岩时代.依据早中生代花岗岩岩石类型、时代、构造-岩浆演化、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陆陆碰撞不同阶段构造背景下的成矿作用特征,将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为:碰撞-碰撞后构造转换型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Mo-Pb-Zn-Fe-W-Au (Ag)成矿亚系列和碰撞后崩塌型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Fe-Mo-Pb-Zn-NbTa成矿亚系列,其成矿元素、矿化强度、类型等成矿特征上的差异,可能与源区物源、壳幔混合程度、混合比例和侵位深度,以及与成矿构造背景不同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祁漫塔格西段白干湖钨锡矿区的巴什尔希花岗岩由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序列由早到晚包括6个单元,其侵位时代约为458~432 M a;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巴什尔希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通过讨论,认为阿尔金断裂南侧的奥陶纪—早志留世偏铝质—过铝质A2(PA)型花岗岩区是钨锡矿的重点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邱检生  李真  刘亮  赵姣龙 《地质学报》2012,86(4):561-576
漳浦复式花岗岩体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为一由多期岩浆作用形成的大岩基,出露面积大于1500km2。按岩性特征,该复式岩体可肢解为长桥黑云母花岗岩、程溪碱长花岗岩和湖西花岗闪长岩3个单元。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3个单元岩石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19Ma、101Ma和96Ma。化学组成上,各单元岩石均具有亚碱、准铝或弱过铝、贫磷特征,它们的A/NKC值均在1.10以下,P2O5含量均低于0.20%,均可归为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各单元岩石均富Cs、Rb、Th、U、Pb和轻稀土,贫Ba、Sr、P、Ti,但长桥和程溪单元较之湖西单元岩石Rb/Sr、Rb/Ba比值高,K/Rb比值低,并表现出更显著的铕负异常,指示各单元岩石的分异演化程度各不相同。3单元岩石具有较均一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2.43~-3.24,tDM2=1.11~1.16Ga,但锆石Hf同位素组成普遍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长桥、程溪和湖西3单元岩石的εHf(t)值分别为-8.3~+3.0、+1.7~+10.2和-2.5~+3.5,变化幅度均在6个εHf单位以上,反映岩体的形成存在不同来源物质的贡献。综合分析表明,各单元岩石的形成均经历了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随后又经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二阶段成岩过程。各单元岩石之间显著的成岩时差及成分变异趋势指示复式岩体不可能为同一原始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而最可能为演化程度各异的壳幔混源岩浆叠次侵位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花岗岩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将唐古拉山北坡木乃复式花岗岩体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木乃超单元。岩石类型依次为紫苏辉石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精确的锆石U—Pb法测年及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表明,它们侵位于晚白垩世晚期,冷却于古新世末。岩石地球化学以贫硅、富钾、贫铝、轻稀土强烈富集、δEu负异常较明显为特征,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为0.706039~0.711251,上述岩石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揭示了一个壳幔混熔的物源区。研究表明,中生代末花岗岩浆起源于壳幔混熔,为印-亚早期碰撞的产物,属同碰撞-晚造山期壳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天山东段尾亚地区白尖山超单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早石炭世白尖山超单元横亘于尾亚站东西两侧,沙泉子断裂以南的狭长地带(研究区长50余千米,宽3~6km)。它是北部觉洛塔格早石炭世火山型被动陆缘与其南(以沙泉子断裂为界)卡瓦布拉克古陆块汇聚事件的产物。这次事件导致沿卡瓦布拉克地块北缘成线状分布的巨大岩基链的形成,即该带事实上成为一个活动陆缘弧──白尖山岩浆弧(白尖山超单元)。根据各岩石单元的接触关系,白尖山超单元由早至晚为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从沙泉子断裂向南,大体上反映出偏基性的石英闪长岩单元偏北侧分布,钾长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单元偏南分布,表现出当时碰撞带的特性。由于晚石炭世末受到韧性剪切作用,大部分产生塑性变形,成为初糜棱岩—超糜棱岩的花岗质岩石,宏观上似具片麻状构造。无论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来看,均具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白尖山超单元侵入于含早石炭世动物化石的卡拉火大山组中,被二叠纪尾亚超单元组合(原尾亚岩体)侵入,测定U—Pb同位素年龄为338.4Ma及325.24Ma,从而确定白尖山超单元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西部甜水井地区中二叠世A型花岗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蒙古北山甜水井地区龙脊山—神蛇岭岩体,总体呈北西向长椭圆状,面积大于100km^2。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为一单元含斑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单元含斑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三单元中细粒花岗岩,归并为一龙脊山序列。岩石富硅碱,ALK在7.23%~8.37%.AKI小于1,A/CNK=1.01~1.07;OX较高.在0.47~0.83。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Ba、Nb、Sr、Zr、Ti。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显著的“V”字型。副矿物组合为Mt-Ap-Zi型。由早单元到晚单元。向酸碱性增强方向演化,显示深源浅成铝质A型(A2型)花岗岩特征。各类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投点.具造山后或后造山特征。同位素测年(锆石U-Pb法)为267.1Ma。反映本区中二叠世碰撞造山作用的存在。中二叠晚期已转入稳定的陆内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腾冲—梁河地区含锡花岗岩序列—单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告琛  林文信 《云南地质》1991,10(3):241-289
腾冲-梁河地区的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岩群、8个序列、30个单元。东河岩群、古永岩群、槟榔江岩群分别是晚侏罗-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形成的花岗岩序列的组合体。单元是形成时代和岩石特征大体相同的侵入体组合;序列是具有相似岩石特征和同源岩浆演化关系的多个单元组成。区内岩浆活动主要受断裂控制。由于在同一造山期内,不同深度的断裂同时活动或同一断裂带在不同深度内的脉动,导至不同深度源的岩浆流同时上升,从而形成物源不同的若干岩浆序列在时问空间上的聚集(成为岩群)。区内锡(钨)、铅锌等多金属、磁铁矿、稀有和稀土元素、水晶等的成矿均与一定的花岗岩序列一单元有关。以锡为主的成矿多集中在古永岩群中的小龙河序列和槟榔江岩群中的来利山序列,系来自以上地壳长英质组分为主的物源岩浆形成的钾长花岗岩。整个岩浆序列演化最后出现区内主要的一类锡矿床,即锡石云英岩矿床。  相似文献   

9.
老挝XK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稀土矿床,产于斑状二长花岗岩风化壳。采集斑状二长花岗岩新鲜岩石进行分析测试。研究表明: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过铝质的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斜轻稀土富集型,重稀土分馏程度低,且伴有铕亏损,源区物质主要源于地壳,与区域铜金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相关的花岗质岩体成岩、构造环境相同,暗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生了一次重要区域成矿作用。通过与广西龙山、小平山大型离子吸附型稀土母岩等成矿条件对比,指示该区具有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漳浦复式岩体是一个主要由辉石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晶洞碱长花岗岩组成的大型中生代复式岩体。通过详细的室内外调查研究,根据侵入体之间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化学、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等特征,以成分演化单元为基本单位,漳浦复式岩体可划分出早侏罗世—晚白垩世共16个基本单元,归并为古美山、漳浦、漳洲3个超单元及4个独立单元。R1R2图解及巴尔巴林岩浆构造分类,漳浦复式岩体中各超单元(单元)侵入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据岩浆演化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该复式岩体是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及晚白垩世等5个构造—岩浆活动旋回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黄亚元  周玉炳 《福建地质》1992,11(3):164-172
分布于福建仙赫城关一带的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经过1:5万仙游县、大罗溪幅区域地质调查,应用单元一超单元填图方法,共圈定出50多个侵入体。根据它们的岩性特征和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副矿物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特征,归并为五个单元.即仙游石英闪长岩单元、涵井花岗闪长岩单元、周庄二长花岗岩单元、龙山钾长花岗岩单元及将军寨花岗斑岩单元,各单元之间呈脉动式侵入接触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它机的岩石、矿物、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等呈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同源岩浆的溶化过程,故将它们归并为一个序列——仙游序列。并认为仙游序列是由上地壳经过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分异所形成的。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型。  相似文献   

12.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Z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16(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4.
西天山西段乌什布拉克岩体特征及其形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天山西段特克斯地区乌什布拉克岩体,总体呈东西向椭圆状,面积约51.2km2。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为:一单元中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二单元中粒含黑云花岗闪长岩和三单元中细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合并为———乌什布拉克序列。同位素测年(单颗粒锆石U-Pb)为296±31Ma。它们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表明在晚石炭世西天山已进入陆内拉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永和-太保花岗岩体主要为钙碱性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超单元中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的岩浆演化序列中,岩石类型具有由钙碱性向偏碱性演化的特征;各单元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随着元素相容性程度的升高而减少,整个超单元Ba、Nb、Sr强烈亏损,Rb、Th较为富集,显示出自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部分熔融程度逐渐下降的演化趋势;岩体为轻稀土富集型,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较弱的Eu负异常,轻稀土元素斜率较大,而重稀土较为平坦,具有挤压型构造环境的特点.结合永和-太保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南岭构造带的演化,确认该花岗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期,应力体制处于火山弧向同碰撞转换的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有关内蒙安家营子金矿田赋矿岩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r、O、Pb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安家营子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与中国花岗岩平均化学成分对比,介于花岗岩与石英二长岩之间,属正常系列钙碱性岩石,成岩年龄为(132±5)Ma,属燕山晚期产物;岩体为岩浆成因,与国外Ⅰ型和国内同熔型花岗岩特征一致,侵位深度大于13km,结晶温度在750~800℃范围内;源岩来自上地幔和部分下地壳成分,形成于造山带挤压构造环境;岩体中的岩石-脉岩-矿石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属同源产物。  相似文献   

17.
林来法 《福建地质》1991,10(4):297-308
茶地序列分布于福建西部上杭茶地一带,属钙碱性花岗岩,大小侵入体近30个,围岩为震旦系,其锆石U-Pb法年龄介于368-400Ma,时代属早古生代。根据侵入体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地质年龄,从早到晚划分为陈坑(片麻状似斑状中粒花岗岩),上三溪(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云山(白云母化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蓝屋(片麻状细粒碱长花岗岩)等4个岩石单元。由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岩石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元侵入体依其时代从早到晚,基本反映了同源岩浆继承,发展的演化规律。据此,将陈坑、上三溪、云山、蓝屋等4个岩石单元归井为同探岩浆演化序列——茶地序列,各单元侵入体具有同构造新整合侵入特征,属强力定位机制;形成于陆由板块造山带环境,属S型花岗岩,系加里东造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黑石山序列花岗岩位于甘肃金塔县以北,由粗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和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岩类组成,其中,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粗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分获(396.8±0.71) Ma、(414.2±0.69) Ma的锆石U-Pb年龄,成岩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其为高碱性强过铝质A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总体富集Rb、Th、Ta、Y,明显亏损Ba、Sr、P、Ti,轻稀土分馏较重稀土略强,具显著负Eu异常,反映岩浆源区斜长石的分离结晶良好。属于陆内壳源花岗岩,构造环境为早泥盆世造山后初始伸展体制下大陆地壳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崂山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崂山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较典型的由钙碱性岩碱和碱性岩套构成的复合花岗岩体,可划分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同夺四个单元,结晶年龄分别为146.8、126.2、113.0和110.8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钙碱性岩套自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呈现向富硅、富碱、低铝、低钙、低镁方向的演化特征;碱性花岗岩总体呈现出高硅、高碱、低铝、低钙、低镁的特征,其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Ga、Nb、Hf、Zr、Y及Ga/Al、F/Cl比值等明显偏高,与国内外典型的A型花岗岩成分相当。同位泰示踪及成岩机理研究揭示出崂山花岗岩起源于下地壳基底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两套岩石分别与两次熔融事件有关,钙碱性岩套各单元是岩浆不同分离结晶程度的产物,而碱性花岗岩可能起源于经先前熔融事件(形成钙碱性岩套)萃取过的残留源岩,其形成与AFC过程有关。基于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指出崂山花岗岩是胶北地体-胶南地体陆-陆碰撞剪切造山带构造发展演化至特定阶段的产物,钙碱性岩套形成于造山晚期压性或压性向张性转化的应力环境,而碱性花岗岩则形成千造山期后的剪切张性(transtension)构造环境.后者成为苏北-胶南地区燕山晚期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映秀地区花岗岩属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彭灌杂岩”南段之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云闪长岩为主,少量花岗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经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8个花岗岩单元。其岩石为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倾形式的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酸性侵入岩,分属造山前陆弧I型花岗岩的成分演化序列及造山晚期S型花岩的结构演化序列,其形成时代为中一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