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分别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生长的柽柳属植物种群及群落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不同类型柽柳种群与所有柽柳属植物种群构成的群落的分布格局,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以该研究区植物群落主要优势种多枝柽柳、刚毛柽柳、长穗柽柳和所有柽柳属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计盒维数,它们的计盒维数分别为1.196、0.850、0.953和1.821;其值域为0多枝柽柳种群(1.196)>长穗柽柳种群(0.953)>刚毛柽柳种群(0.850).  相似文献   

2.
基于25个样地、375个样方和150条样线的调查资料,采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D、聚块性指标(PI)、Green指数(GI)、Cassie指标(GA)和Moristia指数(Ⅰδ)等8个指标以及方差比率(VR)法,对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优势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强度和种间总体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8种优势种群均为聚集分布(p<0.01).其中,多枝柽柳群落、多枝柽柳沙包群落和胡杨群落均具有较高聚集程度,而疏叶骆驼刺群落和芦苇群落均具有较低聚集程度.②研究区优势种群中灌(乔)木层均为聚集分布(p<0.05).③研究区优势种群在各海拔梯度上均为聚集分布(p<0.05).随海拔梯度的增加,种群聚集强度增加,且种群聚集程度变化较为平缓.④研究区植物群落中,灌(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乔灌草和草本层的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表现为显著的负关联.应用2×2联列表x2统计量、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敦煌西湖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大多数种群种间关联程度不显著(p>0.05),不关联的种对数明显要多于显著关联种对数,显著负关联的种对数多于正关,说明种群对生境和资源要求不一样,与总体种间相关性检验的方差比率VR值的结果一致,群落中优势物种处于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3.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极端干旱环境下天然植物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气象因子、土壤水盐和多枝柽柳茎水势特性的实地监测资料,研究了影响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揭示了反映多枝柽柳生长发育期茎干水分变化的环境因子的指示性和指示阈值。结果表明:①在众多环境因子中,土壤水分对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影响最强烈,多枝柽柳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不存在最低土壤含水率阈值,但36%的土壤含水率为影响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的临界上限,超过36%则对其没有明显影响。②土壤pH值的变化可反映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茎水势特性的变化;7.95±0.03的土壤pH值为反映多枝柽柳茎水势发生变化的临界阈值,当土壤pH值大于7.95±0.03时利于多枝柽柳有效分泌盐碱,维持正常生长。该研究为减轻多枝柽柳受旱程度、维持多枝柽柳正常生长及时补充水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带法对泉州湾桐花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桐花树种群趋于随机分布 ;桐花树种群的丛生指数I ,扩散指数Iб,聚块性指数m·/m等指标值对 1.0的离差没有显著偏离 ,负二项式参数K值为负值。从幼苗群、小树群到大树群 ,桐花树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动态规律为随机型→随机型→集群型或随机型 ;秋茄种群分布格局的动态规律为集群型→随机型→随机型  相似文献   

5.
以西藏地区370个灌木林标准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包括负二项式K值、方差/均值比率t值、丛生指标、平均拥挤指数、聚块性指标、扩散指标、格林指数和Cassic指标,定量测度了各标准地内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及集聚强度,分析了西藏灌木种群分布格局随海拔和坡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优势灌木种群分布格局包括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其中,随机分布占60%;2.随着海拔及坡度的增加,西藏灌木种群均呈现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变化的趋势,且大部分地区的灌木种群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6.
多枝柽柳与梭梭光合器官形态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枝柽柳与梭梭是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的建群植物。对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4种不同生境下多枝柽柳与梭梭光合器官的形态解剖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枝柽柳主要依靠其系统演化性状,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叶表皮细胞厚度等生态适应性状以及特殊适应性结构适应荒漠环境;梭梭主要依靠其系统演化性状和特殊适应性结构实现对荒漠的适应。对比多枝柽柳与梭梭光合器官的可塑性发现,多枝柽柳与梭梭对适宜生境水、盐的要求不同,梭梭较多枝柽柳具有更宽的生态幅和更好的耐受性。多枝柽柳适宜生境土壤含水量范围为3.55%~9.4%,土壤电导率为948.47~1 759.64 μs·cm-1;梭梭适宜生境土壤含水量范围为0~3.93%、8.02%~9.4%,土壤电导率为657.48~4 380.0 μs·cm-1。  相似文献   

7.
柽柳属种间耐盐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柽柳属7个种对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等4种盐类的耐盐极限、同化枝细胞液浓度、同化枝灰分含盐量;调查了7种柽柳的造林成活率及第2年保存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种柽柳的耐盐性进行了数量化研究。7种柽柳耐盐性强弱的顺序为:短穗柽柳>甘肃柽柳>长穗柽柳>多花柽柳>甘蒙柽柳>山川柽柳>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油蒿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中卫市沙坡头、甘肃古浪县鸣沙咀和民勤县扎子沟这3个干旱区天然油蒿分布区的油蒿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其中根据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分析油蒿种群动态,用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Cassie指标(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中的K指标来判断格局类型并且根据双项轨迹方差法来分析格局规模。结果表明,沙坡头和扎子沟油蒿种群处于稳定阶段,鸣沙咀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油蒿种群处于增长阶段;各油蒿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为聚集分布,但是各样地聚集度大小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鸣沙咀半固定沙地鸣沙咀固定沙地沙坡头样地扎子沟样地;对各样地种群格局规模的分析表明格局规模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通过分层分段挖掘法对滴灌条件下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根区有效根长密度和有效根重密度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梭梭幼苗平均有效根系密度为多枝柽柳幼苗的3倍左右。在垂直方向上,两种灌木的有效根系密度的变化因树种而异,多枝柽柳幼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而梭梭幼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单峰型曲线。在水平方向上,两种灌木幼苗有效根系密度均随距离植株基径距离的增加呈指数递减。非线性参数拟合分析表明:采用RD=eA BX CZ函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滴灌条件下多枝柽柳幼苗的有效根系密度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是分布在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荒漠的稀缺资源植物。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以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的蒙古莸自然种群为对象,对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枝系构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20m×20m的空间尺度下蒙古莸种群聚集分布,聚集的规模为8m×16m(128m2)。(2)蒙古莸的密度和株高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冠幅和扩散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植株的空间分布和枝系构型相互作用,使蒙古莸空间分布的密度为2.79株·m-2,植株呈较扁的椭球形。(3)蒙古莸的树冠分维数为7.58,分枝分维数为2.75,分枝级别最高为5级,分枝数量较多,且随着分枝级别的增大每一级别的分枝数量显著减少。蒙古莸分枝方式为假二叉分枝,枝系空间格局复杂,分枝长度较短,角度较大,总体分枝率高达4.31,且逐级分枝率之间存在差异。蒙古莸具有较高的利用空间资源的能力,适于在环境较为干旱地区进行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民勤绿洲边缘柽柳荒漠林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柽柳属植物不仅是耐盐碱、耐干旱植物,同时也是最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之一,曾在改善和维持民勤沙区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40多年来,伴随民勤环境旱化,绿洲边缘柽柳荒漠林呈现出退化过程,并表现出旱生、超旱生植物增加,林带变窄,柽柳高度降低,柽柳种群及其群落盖度降低和防风固沙功能减弱等特征。目前,坝区、泉山区和湖区柽柳荒漠林均出现退化,其中坝区退化最为严重,残余宽度仅有30~75 m,依靠农田灌溉外溢水生存,是民勤绿洲边缘柽柳荒漠林发展的最终阶段。分析柽柳荒漠林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认为地表水消失是时空变化的诱导因素,地下水位下降和林地土壤水分减少是时空变化的主导因素,在地下水位下降到10 m的临界水位以下之前,地下水位起到主导作用;而下降到10 m以下之后,土壤水分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河西走廊西段荒漠戈壁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状况,研究探讨了 8 种典型 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对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的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 8 个典型灌木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Simpson 指 数、Margalef 指数和 Pielou 指数从高到低为:盐爪爪群落>麻黄群落>合头草群落>红砂群落>梭梭群 落>泡泡刺群落>多枝柽柳群落>沙拐枣群落;波动范围分别为 0.314 ~ 1.355、0.179 ~ 0.666、0.334 ~ 1.222 和 0.051 ~ 0.218,说明荒漠戈壁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稀 少。(2) 不同灌木群落内物种数越多,群落间 Jaccard 相似性系数越大。大部分灌木群落类型间 Jac? card 相似性在 0.20 ~ 0.60 之间,群落间相似水平较低,群落相对稳定。(3) 随着海拔的升高,Margalef 指数、Pielou 指数和 Shannon-Wiener 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最大值出现在海拔 2 000 m,且与海拔显著相关(P<0.05);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Margalef 指数、Pielou 指数和 Shan? non-Wiener 指数呈递增格局,但与经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纬度梯度上,从南到北,Margalef 指数、Pielou 指数和 Shannon-Wiener 指数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总体上,荒漠戈壁灌木群落物 种多样性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海拔)和纬度地带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375个样方和150条样线的调查,对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内共记录植物26种,分属16科24属,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绝对优势种,苏枸杞(Lycium ruthenicum)、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为主要伴生种,其平均重要值依次为0.4728、0.4563、0.4342、0.2908、0.2594和0.2455。植物群落分多枝柽柳群落、胡杨群落、胀果甘草群落、疏叶骆驼刺群落、多枝柽柳沙包群落、苏枸杞群落、芦苇沼泽群落和芦苇群落8个类型。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0.784~1.379),多枝柽柳群落、胡杨群落和芦苇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1.379、1.266和1.194),群落之间差异显著(P<0.05);疏叶骆驼刺群落和苏枸杞群落次之(1.154、1.077),胀果甘草群落、芦苇沼泽和多枝柽柳沙包群落最低(0.919、0.881、0.784),各群落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③灌(乔)木层是敦煌西湖植被主要层次,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0.549~1.077)大于草本层(0.052~1.038)。④物种多样性指标H′、D、J和Ma随海拔梯度增加基本均显下降趋势,而指数C变化趋势则相反,表现为上升,均匀度指数变化幅度不显著。⑤物种多样性指标H′、D、J和Ma随经纬度升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而优势度指数C变化趋势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西部植物耗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兰州地区8种常见植物的盆栽试验,比较了其耗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8种植物在试验期间内都能正常生长,植物耗水量从大到小排序为:柽柳>柠条>芨芨草>侧柏>甘蒙锦鸡儿>紫穗槐>红砂>珍珠;在集雨条件下,植物耗水排序为:芨芨草>珍珠>柠条、侧柏、甘蒙锦鸡儿、>红砂、紫穗槐>柽柳,但柽柳和紫穗槐在集雨条件下生长出现干枝,生长不好。在雨养条件下,除红砂、甘蒙锦鸡儿、珍珠受到干旱胁迫不明显外,其余植物不同程度上有枯叶出现。紫穗槐死亡,柽柳接近死亡,其他植物耗水排序为:珍珠、芨芨草>侧柏、甘蒙锦鸡儿、柠条>红砂。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6、7和8月中旬,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固氮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tia Shap.)和非固氮植物柽柳(Tamarx ramossimaLedeb.)、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Les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类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CO:响应模型参数、叶绿素和叶氮...  相似文献   

16.
蒋礼学  李彦 《中国沙漠》2008,28(6):1118-1124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荒漠的三种建群灌木多枝柽柳、梭梭和琵琶柴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调查其根系构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同时测定其比叶面积(SLA),比叶重(LM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结果表明,三种荒漠灌木的根系分属不同的功能型,多枝柽柳是深根潜水性植物,琵琶柴是浅根性植物,而梭梭介于两者之间。而且,三种荒漠灌木随着根系分布的由深到浅,即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在叶性因子方面做了一定的适应性调整。这些事实表明,在水分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干旱生境中,根系构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灌木的叶性策略。同时研究表明,荒漠灌木在抗旱和生长之间存在相对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柽柳茎水势变化与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断面柽柳茎水势变化特征、柽柳茎水势的日、月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依干不及麻断面柽柳茎水势普遍低于英苏断面;柽柳茎水势日变化大体呈直线下降趋势;英苏断面9月份柽柳茎水势比7月份和8月份高,依干不及麻断面9月份柽柳茎水势比7月份和8月份低。柽柳茎水势日变化与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气温升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植物蒸腾失水增多,水势降低。同时与地下水埋深间也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随地下水埋深增大,土壤含水量减小,茎水势降低,地下水埋深减小,土壤含水量增大,茎水势回升。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分别采用重要值、盖度、多度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对新疆阜康荒漠地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红柳、红砂、梭梭这三个群落较高,肉叶雾冰藜群落、叉毛蓬群落、盐爪爪群落、囊果碱蓬群落和雾冰藜群落居中,无叶假木贼群落和碱蓬群落较低;2)研究区总体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随着群落演替其物种多样性水平呈现低—高—较高的变化趋势;3)对荒漠植被,以重要值或盖度为指标计测多样性指数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企业社区分布格局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恒  黄坤  丁竹慧  宋彦 《地理研究》2019,38(12):3038-3054
研究传统企业社区分布格局,有助于综合认识和科学优化城市内部空间。选择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POI数据,结合实地调查,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城市企业社区的分布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莲湖、新城、碑林、雁塔四个区企业社区数量多,莲湖区达238个;桃园路、土门、电子城、张家村、胡家庙、红庙坡、长乐中路、韩森寨、纺织城、枣园等街道的企业社区最为集中,桃园路街道多达70个,企业社区密集的街道基本地处钟楼周围的近中心区。企业社区主要分布于距钟楼2~8 km的明城墙之外、三环路以内,占总量78.59%;同时沿陇海铁路东西延伸,南侧集中于8 km宽度,呈“大分散、小聚集”的带状与团簇状分布,北侧集聚在距铁路2 km范围,向外幂次减少。企业社区的热点街道包括莲湖区的土门、枣园、桃园路,新城区的长乐中路、韩森寨,灞桥区的纺织城和雁塔区的小寨路;冷点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北部的大片地区以及城市中心区域,以未央区未央湖街道、莲湖区北院门街道,新城区的解放门、西一路、中山门街道尤为突出。核密度分析显示企业社区空间结构亦呈大范围分散、小范围集聚的特征,分布密度高值的街道与热点分析结果有较高一致性。传统企业社区分布格局主要是计划经济下城市社会发展的结果,具时代和地方特色,受政策推动、交通线路、城市格局、规划设计、企业位置、自然条件及城市化、市场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