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县动态     
《浙江国土资源》2006,(8):61-64
淳安县: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办法;海盐县:“一表一台帐”解决农民建房审批查询难;三门县:蛇蟠岛采石遗址发现奇特地质现象;云和县:城乡建设用地列入城乡一体化规划;松阳县:积极探索土地开发整理新机制;天台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培训班在浙大开班;义乌市: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监督管理办法;宁波市海曙区:“细、深、实”三方面抓好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为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本区城乡统筹发展,浙江省宁波市国土资源局鄞州区分局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该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一是明确项目申报要求。明确建新区应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提倡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公寓式住房,严格控制建设独立式住宅,并对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进行"双控",一个居住区人均用地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安置建筑面积每户最大不超过250  相似文献   

3.
济宁市非煤矿产资源丰富,高强度的开采利用给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带来巨大挑战。文章分析研究了济宁市非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危害程度等基本特征,分别选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探讨两种评价结果的差异,综合划分影响等级,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工作提供前提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国土资源》2021,(4):F0002-F0002
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中心)始建于1972年,为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处级,是宁波市规模最大、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测绘遥感生产和科研机构,担负着为自然资源管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职能,业务范围涵盖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  相似文献   

5.
正为切实履行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两统一、六方面"职责,全面、客观、准确、高质量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作,宁波市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一个平台、一张清单、一张底图、一套体系"即"四个一"建设,为纵深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专项行动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不断提升宁波自然资源和规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发展时期,建设用地需求刚性增长与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面临着"规划缺空间,计划缺指标,补充缺后备"的三重压力。面对既要保护耕地红线,又要保障发展用地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土资源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制订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举措,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不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实现"双保双赢"目标。虽然余姚市没有列入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单位,但我们依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平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贵州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较晚,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项目验收办法.针对西部喀斯特地区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的状况,结合贵州省毕节地区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开展增减挂钩内涵、意义,以及项目验收的形式、内容、标准进行了探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宁波市土地储备工作始于二十一世纪初,在经历了从粗放到集约的近二十年蜕变和进化之后,逐渐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近年来,宁波市土地储备工作紧跟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步伐,在全市资源统筹和集中财力做大事等核心思路和政策的推动下,善作善为,错位发展,实现全市经营性建设用地,工业用地除外,一个口子进,一个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1990、2000、2006 年3 期多源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DEM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 采用遥感信息提取GIS 空间分析及土地科学相关模型等综合研究方法, 首次提取近20 多年来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信息(误差在10%以内), 并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幅度、速度、空间增长格局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 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持续增加, 1990-2006 年, 建设用地年平均变化率为2.81%;建设用地年变化速率较大的地区是唐山、保定、石家庄, 大于全区平均变化率。京津冀都市圈城镇用地空间增长格局中, 70%左右的新增城镇用地分布在城中心40km范围内, 80%以上的新增建设用地集中在高速公路沿线20km范围内, 并且新增城镇用地呈现沿城市中心、高速公路向外扩张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具有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它们为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镇海区作为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地区,在建立城乡统筹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利益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新安县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县非煤矿山生产经营秩序,保证氧化铝等工业项目建设的需要,确保“工业强县”战略的顺利实施,新安县委、县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从4月10日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铝土矿为主的非煤矿山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此项活动历时近两个月,于5月底结束。通过整顿,无证采矿、乱采滥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矿业生产秩序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江北区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开始于1997年,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客观上当时地方政府和我们国土部门对规划编制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深,对规划编制所应达到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够,所以在规划编制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认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如果一个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很好地体现其科学性和指导性,那么其强制力和严肃性就无从谈起,甚至于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加强工业仓储、非经营性等类型用地储备管理,探索构建全类型国有土地储备统筹管理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此,宁波市自然资源整治储备中心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加强全类型国有土地储备统筹管理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围绕工业用地、非经营性用地的收储,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宁夏及邻区的数字地震波资料,选取2009-05-2010-10月M_L2.6以上的20个台站32次地震事件的268条波形记录,用遗传算法反演了宁夏及邻区介质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相应.反演得到:宁夏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337.67f0.4554.其Q值和山西及浙江地区的结果最相近,可能预...  相似文献   

15.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11,(2):29-3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启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精神,认真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相似文献   

16.
正为破解土地"紧缺"和"沉睡"双重魔咒,宁波市江北区大力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盘活存量、挖掘潜力,实施差别化调控和多元化改造,努力为土地资源赋予更高效益的"二次生命"。近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3069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面积834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面积11675亩。一、充分认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巨大潜力和重要意义江北区历年来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相对较缓,特别是区域调整后,行政区域是十个县、市(区)最小的,后发优势逐渐减弱,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压汞实验及扫描电镜资料,分析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一段凝灰质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火山碎屑物介入,与正常砂岩相比,该地区储层凝灰质砂岩孔隙类型多样,结构更加复杂,微观非均质性更强;凝灰质砂岩沉积微相类型及凝灰质来源成因是形成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基本因素,决定岩石的成...  相似文献   

18.
当前,是我国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城乡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不断加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我们又必须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留下足够的空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已经成为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出路,成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成为严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大同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同市城乡建设用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东川铜矿因民矿区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实地调查,首先介绍了云南省东川铜矿因民矿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与岩性以及土壤植被等地质环境背景,接着概括了该矿区的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重点就矿山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类探讨。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复杂、旱季大风少雨、处于落因破碎带、地表岩石破碎松散、山体风化剥落强烈等环境地质特点是该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利条件;该矿区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分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破坏与复垦、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等,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矿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等以及长期矿业活动的共同影响。为防止矿区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继续扩大,提出了治理这些问题的3点建议: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