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讨论了利用 ENVISAT ASAR 雷达数据通过干涉测量技术提取 Bam 地区的 DEM。首先介绍了干涉测量的原理及干涉数据对的选取,然后介绍了 InSAR 数据的处理方法,最后用真实的数据提取 Bam 地区的 DEM。试验证明利用 InSAR 技术可以快速地、高精度地获取大面积的 DEM。  相似文献   

2.
从SAR影像提取DEM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影像自动提取地形信息是雷达遥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迄今为止,从SAR影像提取DEM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四类:雷达角度测量,雷达立体测量,雷达干涉测量和雷达极化测量。对这几种方法一一作介绍,着重阐述雷达干涉测量提取DEM技术的原理,并给出DEM提取流程及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被认为是生成或更新DEM的有效方法,通过实地测量得到DEM精度虽高但成本高也费时,近年来,InSAR以其全天候、全天时、快速得到DEM而引起全世界地学人员的关注。但是由于处理过程复杂及条件要求严格,目前除购买高价的商业软件外,一般的研究人员很难投入到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去。本研究利用以荷兰Delft大学为主所研发的开源软件Doris来进行雷达影像生成DEM的研究。该软件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干涉影像生成软件,作者详细介绍用Doris进行干涉处理过程并提取库赛湖区域DEM,最后对DEM精度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提取数字地面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单新建  刘浩 《国土资源遥感》2001,12(2):43-47,63
简单介绍了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干涉雷达)的技术特点及原理,概述了干涉图像的相位解缠算法,并以西藏玛尼地区ERS-1/2SAR图像为例,提取了数字高程模型(DEM).  相似文献   

5.
CryoSat-2搭载的合成孔径/干涉雷达高度计能够精确地探测海洋与大陆冰面高程变化,其合成孔径干涉模式(synthetic aperture interferometric mode,SARIn)提供的干涉数据可以利用传统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反演地面的高程信息,但在欧洲空间局公布的SARIn二级产品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一信息。介绍了SARIn模式工作原理,并结合传统干涉测量技术,提出利用SARIn一级(level 1b,L1b)数据进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的算法和流程。通过数据质量检查,剔除数据中的错误信息;通过信号强度和相干性选择合适的解缠起点,实现干涉数据的逐行解缠;计算出卫星视角,结合卫星姿态、速度、位置和视线向距离等信息计算地面点的三维信息,最终插值生成SARIn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利用该算法对2012年1月~4月的SARIn L1b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得了南极Lambert冰川流域局部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对比ICESat DEM和RMAP DEM,表明SARIn DEM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南北极等地区的高程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主要利用国产高分三号(GF-3)卫星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提取试验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首先介绍了GF-3卫星及其主要成像模式;然后介绍了InSAR数据处理过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基线估计、影像配准、相位解缠等,并介绍其典型算法;最后利用GF-3试验数据提取DEM并对其进行精度评价.试验验证了目前国产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卫星在干涉成像、干涉测量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ERS-1/2重轨干涉SAR数据提取DEM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重轨干涉SAR数据的图像配准、干涉图生成、基线估计及DEM生成的原理,利用1996年获取的西茂玛尼地区的ERS-1/2串行干涉SAR数据提取了DEM。并选控制点计算了所获得的DEM的误差。最后对影响DEM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卢丽君  张继贤  王腾 《测绘学报》2011,40(4):459-463
为满足在坡度陡、高差大的复杂地形地区高精度DEM制图的需要,在传统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外部DEM,建立外部DEM模拟相位和干涉解缠相位的对应关系,构建多维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去除误差相位趋势;同时根据引入的外部DEM估计高程的误差范围,进行高程点的滤波,达到精化DEM的目的,形成最终的DEM产品。该方法已经应用于高分辨雷达影像(COSMO数据)在云南德钦地区DEM地形图的制作,通过GPS数据的验证,其精度达到了国家1∶50 000 DEM制图要求。  相似文献   

9.
雷达干涉测量提取DEM用于陡峭山区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使是对于高相干性的单轨传感器如美国航天飞机雷达测绘使命(SRTM)亦如此。近年来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测量的成熟,它已成为一种可靠的和易于理解的生成地球表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方法。由于基于欧洲遥感卫星(ERS)的前后飞行的重复轨道干涉测量经常遇到现时影像不相关,仅在裸露地区的工作效果最好;单次通过系统可提供高相位相干性,因而可得到高质量的大范围地表的数据。但在阿尔卑斯山区这两种方法都遇到了山区所固有的困难。正是建立这类特别困难地区的DEM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本文论证了这一问题的难点,并拟定一种利用多次干涉图跨过和填补无效区域的算法。本文比较了SRTM和  相似文献   

10.
InSAR提取DEM的原理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原理和DEM获取流程。基于Linux操作系统,利用Gamma软件处理平台,对上海某地区ERS-1/2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成功提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