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培育壮秧,是省肥、壮杆、大穗、高产的重要措施。但在培育壮秧中,常由于气候情况的变化,发生超秧龄或不足龄现象,影响早稻稳产高产。为了寻找可靠而简便的判别秧苗适龄的方法,提供生产部门参考,我们于1976年在青浦县选了5个点,1977年在松江、青浦、上海县选了8个点,对早稻不同品种的适宜秧龄,采用多点、异地、同时的方式进行试验。试  相似文献   

2.
目前早稻有多种育秧方式。为了摸清在不同育秧方式下秧龄期与大田生长期所需的热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寻找适宜的早稻育秧方式,我们于1984年在上海市郊的宝山、崇明两县气象站和松江县九亭、南汇县东海等两乡进行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的试验。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3.
李仕谟 《气象》1980,6(2):14-14
一般认为早稻烂秧的气象条件是低温阴雨天气,而根据我们两年来的调查和试验观察,早稻烂秧还与秧苗遭受北风(下称冷风)的侵袭有密切的关系。即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条件下,冷风的大小,是造成烂秧与否的重要气象因素。因此,在早稻育秧时,注意防止冷风对秧苗的侵袭,能够有效地防止烂秧。  相似文献   

4.
在早稻播种时节,长江以南的中低纬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往往影响春季早稻的播种。人们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季节的有效性,采取了科学的薄膜育秧法,以促进秧苗生长发育,避免早稻盛花期处在雨季集中时段以及二晚兔受寒露风危害,确保早晚稻稳产增产。薄膜育秧,就目前而言,是一种较为广泛的育秧法,如旱床育秧等,它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温光气候资源,保证阴雨低温期间的秧苗正常生长,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实惠,具有“省、增、早、好”等优点。该育秧法,除合理配肥外,基本原理与其它形式的薄膜育秧一样,都可改善小气候,在春季北方冷空气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早稻育秧中,为了抗御寒潮,保护良种,争取季节,群众创造了温室育秧,经过4—5年的由点到面,由小面积到大面积试验,获得了成功。华容县新河公社新建大队1,800亩早稻,全面采用温室育秧,平均亩产达808斤。省农科院试验,温室秧比露地秧一般增产4—11%。温室秧生长整齐适于机插。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厂式的温室育秧更有其发展前途。 温室育秧完全是用人工控制小气候培育秧苗。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调剂温、湿度培育茁壮秧苗,为什么早稻温室秧比露地秧早熟高产?对  相似文献   

6.
我们梅县丙村公社人和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实行科学种田。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大队气象组,与公社气象哨一起,开展大寒露地育秧的农业气象试验。经过1970年以来5年的试验,证明大寒前后不仅可以培育壮秧,防止烂秧,而且“大寒秧”一般都能高产。到1974年,我们大队“大寒秧”的种植面积已达到早稻面积的40%,使全大队早稻平均亩产达到801斤,实现了一季跨《纲要》。 为什么要育大寒秧? 多年来,在早稻育秧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个是季节矛盾,一个是天气矛盾。过去,人和大队早稻习惯晚播,多数在惊蛰前后播种,这时气温已稳定通过12℃,很少出现烂秧。但是,由于播种较晚,成熟较迟,常常使晚稻抽穗期遇到寒露风危害,  相似文献   

7.
研究旱育稀植育秧的田间小气候效应及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水播育秧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育秧方式的田间小气候变化差异明显,特别是在阴冷天气旱育秧增温保温效应更显著,旱育秧的生理性状明显优于水育秧,其抗寒性、抗旱性、抗逆性均比水育秧强,插后有很强的暴发力。同时根据本试验所得的资料,对旱育秧苗生长与积温的关系建立了其动态生长模拟模式,经检验,其模拟效果精确度很高。  相似文献   

8.
高安市耕地中的绝大部分以种植水稻为主。历年来,早稻春播期间因天气变化造成烂种烂秧,影响早稻生产。而采用薄膜育秧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天气灾害对育秧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高安市春播天气分析高安市早稻播种育秧时段为3月中旬一4月上旬。此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剧烈,时响时雨,且常常出现连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播种育秧十分不利。利用高安1959~门则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33a(年)中春季米出现低温连阴雨灾害的有16a(年),频率为48%;达轻底灾害指标的有6a(年),频率为18%;达重度灾害指标的…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种稻要好秧”,“秧好半季稻”,搞好春播育秧对于夺取早稻丰收,乃至对全年农业生产丰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春播期气温变化剧烈,常遇低温阴雨,对春播育秧造成很大困难和威胁,轻者停滞生长,叶尖发黄,重者烂秧死苗。如1972年4月初受冷空气低温阴雨影响,全县损失谷种二十多万斤,这不仅造成谷种紧张,需补种补苗,而且推迟了农事季节。但我们在调查中  相似文献   

10.
温室无土育秧,是我国育秧技术上又一重大改革。从农业气象角度来说,早稻采用温室无土育秧,既可避免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同时还能为秧苗生长创造了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缩短了育秧时间,有利于抢季节,防止烂秧。  相似文献   

11.
连县地处南岭南麓,届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县内各地海拔高度差异大,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因而具有“春暖迟、秋寒早’助山区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9.5℃,年活动积温7130.7℃,日均温稳定通过12℃初日80%保证率是3月29日。一般认为,连县早稻适宜播种期在春分前后。但是,近年来连州、东陂等乡镇早稻采用尼龙育秧,在3月上旬播种也获得成功,而且还有增产效果。为摸清尼龙育秧的热量补偿效果及其经济效益,我局于1992年3月11日~4月6日进行了早稻育秧热量补偿试验,本文是这次试验的报上口。l试验方法采用透明白色、厚度为5个C(0.005m…  相似文献   

12.
匡昭敏  温福光 《广西气象》1997,18(4):44-47,50
研究旱育稀植育秧的田间小气候效应及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水稻衣秧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育秧方式的田间小气候变化差异明显,特别是在阴冷天气旱育秧增温保温效应更显著,旱育秧的生理性状明显优于水育秧,其抗寒性,抗旱性,抗逆性均比水育秧强,插后有很强的暴发力,同时根据本试验所得的资料,对旱育秧苗生长与积温的关系建立了其动态生长模拟模式,经检验,其模拟效果精确度很高。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旱育秧龄与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 -2 0 0 1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杂交稻旱育秧龄与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用 >1 2 o C(粳稻 >1 0 o C)有效积温表示秧龄稳定可靠。得出了各品种培育壮秧 ,适宜移栽秧龄的有效积温 :早熟杂交组合 1 60~ 1 80 o C·d;中熟杂交组合 2 2 5~ 2 5 0 o C· d;晚熟杂交组合 2 60~ 2 90 o C.d;早中熟粳稻 2 4 0~ 2 70 o C· d。  相似文献   

14.
每年4月份至5月初,是我县双季早稻育秧的关键季节,这时正值冷暖交替,天气变化比较复杂。过去,本地区采用育水秧方式,每遇低温连阴雨,即易造成烂秧。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育秧方式已改进为半旱秧和旱秧后低温连阴雨的危害有所减轻,但新的育秧方式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即:大幅度的温度变化又影响了秧苗的正常生长,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雷发兴 《广东气象》1997,(1):26-26,17
“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造成极大的困难,会引起烂种、烂秧,既损失大批谷种,又延误早稻生产季节,但“倒春寒”年的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形成有利。通过对信宜市1954~1995年4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倒春寒”年与早稻产量呈正相关。1“倒春寒”天气标准及对早稻生产的影响规定从3月11日起,日平均气温<12.0’C,且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C、日照<2小时,连续>7天,称为“倒春寒”天气。信宜市1954~1995年出现“倒春寒”的有1963、1970、1976、1985年。1996年也达到“倒春寒”天气标准。1970年信宜市出现“倒春寒”天气,…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江西省82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2年双季水稻物候观测资料,针对气候变暖对江西省稳定通过10℃初日、20℃终日以及双季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的影响,依据双季水稻熟性搭配种植对热量条件的需求,采用倒推法计算不同年代以及13个30 a滑动平均序列的双季早稻适播期,分析双季早稻适播期起止日期与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初日总体呈提前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后,大幅度提前;不同年代间20℃终日的变化幅度较10℃初日的小;适播期起始日期大部分站点呈“推迟-推迟-大幅提前”的趋势,终止日期大部分站点呈“推迟-提前-大幅推迟”的趋势,持续日数一般呈“增加-减少-大幅增加”变化趋势。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江西省适宜采用“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种植双季水稻的地区逐步北扩,尤其是2001年以后,可采取“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的地区明显扩大。1981-2010年江西省除修水县、铜鼓县、资溪县等局部地区外,大部地区可采取“中熟+中熟”搭配方式。1991-2020年,除了修水、婺源等赣北局部地区种植仍有一定风险外,其余地区的热量条件均满足“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的双季水稻种植,或采取对热量条件要求更高的熟性搭配方式种植,如南昌县、樟树市等地可调整为“中熟+迟熟”或“迟熟+中熟”搭配方式,而泰和县、南康县、龙南县等地可因地制宜采取“迟熟+迟熟”搭配方式种植双季水稻,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双季水稻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7.
前言本文在分析我市稻作制度实行大面积改制以来早稻品种布局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历年的气象和产量资料,早稻不同配比方式下趋利避害的能力,以及与早晚稻总亩产的关系,对不同的早稻品种布局进行了合理性的评价,并提出最佳布局。一、早稻品种布局演变特点及合理性评价 (一)演变特点自从1956年改制以来,随着大力发展和稳定双季稻,早稻已成为我市重要的一季粮食作物,总产约占全年粮食的40%。四十多年来,早稻品种逐步改良和更新,新品种层出不穷,主栽品种多达60个左右,按它们的熟期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早熟(100天),中熟(105天),迟熟(110天)。以绍兴县为例(见表1),改制初期基本上沿袭了原有间作稻的早熟型品  相似文献   

18.
《气象》1975,(3)
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是水稻增产关键措施之一。为了提高成秧率、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我站从1972年起对水稻育秧不同复盖方法进行了试验。1974年春播育秧期间又到公社蹲点试验,试验地点在芦沟公社朝阳大队火箭生产队,面积0.01—0.1亩,品种为早稻二九南一号,播种期1974年4月15日,试验期间(4  相似文献   

19.
我区水稻生产年际间波动很大,除与栽培条件、品种、病虫等有关外,受各年气象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1982年我区早、晚稻获得较大幅度增产,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该年早晚稻生产中的有利与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它们对增产所起的作用。 一、早稻增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我站几年来田间试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及调查收集早稻社会产量与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影响我区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1.营养生长期  相似文献   

20.
罗北十二队在早稻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播种的有利时机和秧田管理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从一九六六年以来,早稻育秧基本上没有发生烂秧现象。这个队的主要育秧经验如下:1、掌握天气,适时播种早稻秧苗扎根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严格,而春播期间的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早稻播种后天气温暧,有利于种子扎根生长,若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则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容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