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发育有典型的重力流沉积。对野外露头剖面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发现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发育丰富的沉积构造,底层面构造、软沉积变形构造是主要的两种类型。这种深水沉积构造组合能够很好地揭示研究区广泛发育的一定坡度背景下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滑移-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是研究区发育最为广泛的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滑移-滑塌及软沉积变形构造为触发机制沉积响应,底层面构造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响应。综合分析研究区地层发育的大量凝灰岩夹层、深水泥岩中发育的植物碎屑、深水砂岩中发育的大量浅黄色泥砾等沉积特征,认为地震、火山喷发及季节性洪水为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最有利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开展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岩相和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及分布特征研究。根据泥质含量和沉积构造,划分出13种岩相类型,其中块状层理砂岩相在研究区最为发育。以泥岩、冲刷面或岩相转化面为界,划分出20种岩相组合类型,分为5大类,分别是保留原始沉积构造的岩相组合、变形构造发育的岩相组合、块状层理和碎屑发育的岩相组合、下部碎屑流和上部浊流沉积的岩相组合,以及不完整鲍马序列的岩相组合,反映重力驱动事件中的滑动、滑塌、碎屑流、碎屑流-浊流、浊流沉积作用。根据不同类型重力流的垂向组合和典型剖面岩相分布特征,认为从盆地斜坡到盆地平原,重力流呈现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演化特征,滑塌近端主要发育滑动作用岩相组合和滑塌作用岩相组合,滑塌中部主要发育碎屑流岩相组合和碎屑流与浊流过渡转化岩相组合,滑塌远端主要发育浊流作用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南方,三叠纪大陆斜坡上的事件碳酸盐沉积包括重力流石灰岩和等深流石灰岩,重力流石灰岩主要发育于中、下扬子地区的下三叠统和滇黔桂地区的中、下三叠统大陆斜坡。在中扬子地区,重力流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北部的石门、蒲圻、大冶和南部的涟源,萍乡等地下二叠统大冶组:在下扬子地区,重力流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安庆、铜陵、镇江等地的下三叠统殷坑组、龙山组和扁担山组:在滇黔桂地区、中、下三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发育良好的各种类型及其组合的重力流石灰岩,它们在广大地区内呈绵延不断的长带分布,这条大陆斜坡带大致沿福泉—惠水—紫云—贞丰—西林—那坡—平果—邕宁—凭祥—线分布。根据岩石组构反映出的沉积时载体内部机械行为和占优势的沉积支撑机制。可将这些重力流石灰岩分为5种基本类型。即滑动流石灰岩、岩屑流石灰岩,颗粒流石灰岩、浊流石灰岩崩石灰岩。这些基本类型组成了6种岩石组合,即:滑动流—岩屑流石灰岩、滑动流 岩屑流—浊流石灰岩,滑动流 岩屑流 颗粒流 浊流石灰岩、岩崩堆积—岩屑流石灰岩、岩屑流—浊流石灰岩、岩屑流—颗粒而—浊流石灰岩组合等。其中前两种组合主要发育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认为湘西北四都坪早震旦世陡山沱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斜坡相分界标志。通过对该区构造与沉积、地层序列系统等进行研究,结合宏观与微观、点与面分析等手段,发现湘西北四都坪陡山沱组并不是深水相沉积。根据地层序列下部钙帽白云岩中的渗流构造和上部新发现的核形石,认为该区陡山沱组沉积序列、沉积特征与扬子地台北缘岩性组合基本一致,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台地夹潮下凹地相沉积; 区分了碳酸盐台地台凹相与斜坡重力流,并对华南岩相古地理进行了新划分。  相似文献   

5.
鄂西磷矿的分布与产状受神农架背斜和黄陵背斜控制,为荆襄式晚震旦世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受浅海台地台坪亚相,磷块岩、泥(页)岩、白云岩含磷建造和水下隆起古构造等控制。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评价标志为:上震旦统陡山沱阶;浅海台地台坪亚相;磷块岩、泥(页)岩、白云岩含磷建造;成矿地段陡山沱阶厚度一般小于200m,最佳150~50m;水下隆起带;磷块岩矿床一般分布在冰碛砾岩为0m的区域;含磷建造等深线一般小于1000m。评价结果表明,荆襄、宜昌、新华、神农架和保康磷矿区的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资源远景,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取芯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详细的岩芯观察为基础,以Z43井为例,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低密度浊流沉积及混合事件层三种沉积类型。砂质碎屑流沉积整体呈块状,岩性为中—细砂岩,内部可见多个接触面,为多套砂质碎屑流沉积垂向叠置形成。低密度浊流沉积中大部分为中—薄层的正粒序砂岩垂向叠置而成,部分泥质含量较高,表现出砂泥互层的特征。混合事件层主要由下部干净的块状细砂岩与上部富含变形泥岩撕裂屑的砂质泥岩或泥质砂岩成对组合形成,其成因为浊流流动过程中侵蚀泥质基底,黏土物质或泥质碎屑的混入导致浊流向泥质碎屑流转化,最终形成下部浊流沉积上部泥质碎屑流沉积的混合事件层。相近位置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垂向叠置,指示了复杂多变的重力流流体演化过程。对重力流沉积类型的准确认识,能进一步促进对深水重力流流体转化过程的理解,明确深水重力流沉积分布,为鄂尔多斯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及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深水沉积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近年来已成为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油气工业界关注的焦点。以共和盆地下三叠统为例,通过野外剖面的详细观察描述,结合室内镜下薄片鉴定与粒度分析,对深水沉积类型、沉积特征、垂向组合、成因机制以及沉积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共和盆地早三叠世深水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底流沉积以及深水悬浮沉积,其中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又可识别出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三种类型。滑塌沉积常见以同沉积褶皱为代表的多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砂质碎屑流沉积以块状砂岩为主,内部可见砂质团块、泥砾或泥质撕裂屑,块状砂岩顶底与相邻岩层均为突变接触;浊流沉积普遍发育正粒序,可见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底面常见多种类型的底模构造;底流沉积发育多种牵引流沉积构造。研究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丰富,其中滑塌层内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在斜坡滑塌过程中形成;未发生滑塌层内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因地震使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及流体化作用而形成。在综合分析盆地构造背景、深水沉积分布规律、重力流触发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共和盆地早三叠世滑塌型重力流主导的深水沉积模式。滑塌型重力流主要由地震以及火山事件触发,水道化的地区会形成大面积的海底扇沉积体系。底流作为深水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动力因素,往往会对重力流沉积进行后期改造而使其物性变好。深水悬浮沉积作为一种背景沉积,在重力流事件的间歇期成为主要的深水沉积物。研究显示内扇、中扇可作为致密砂岩油气的勘探区,外扇可进行页岩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及室内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震旦统苏盖特布拉克组发育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发育局限台地潮坪亚相、台内滩亚相碳酸盐岩沉积,底部发育混积潮坪相沉积。根据震旦系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及C同位素演化趋势,将震旦系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ZSQ Ⅰ、ZSQ Ⅱ和ZSQ Ⅲ,每个层序顶部分别对应一个不整合面。在此基础上建立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纪拉张性裂谷沉积模式,并划分为3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初始拉张阶段,对应于早震旦世早期,沉积一套粗碎屑岩堆积;快速拉张阶段,对应于早震旦世晚期,沉积一套湖相、滨海相、三角洲相砂岩,泥岩沉积,同时伴随玄武岩喷发;稳定沉降阶段,对应于晚震旦世,形成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相似文献   

9.
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扬子地区指青峰-湘广断裂带以南,湘黔桂海盆以北,鄂西恩施-龙山一线以东的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根据中扬子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十余条代表性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展布规律,应用等时面优势相成图方法编制了晚震旦世的陡山沱期、灯影期,早寒武世的筇竹寺期、沧浪铺早期、沧浪铺晚期、龙王庙期共6幅岩相古地理图。中扬子地区上震旦统发育了从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浅滩、台地边缘、斜坡到台地前缘盆地等沉积,下寒武统下部主要为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混合型浅海陆棚沉积,上部变成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台缘斜坡和台缘盆地沉积。晚震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由碳酸盐台地(鄂中台地)和南边的台缘盆地组成。由于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早寒武世早-中期岩相古地理格局由鄂中古陆、围绕古陆的碳酸盐潮坪、陆棚及南边的陆棚边缘盆地组成。早寒武世中-晚期岩相古地理格局由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台缘斜坡和台缘盆地组成,该地区主体进入碳酸盐台地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岩心、粒度、测井信息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南堡凹陷东部洼陷带东营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砂岩常夹于灰色、灰黑色泥岩中,砂岩相发育,其中正递变层理(含砾)中-细砂岩相(S-3)、粉砂岩相(S-4)和块状层理中-细砂岩相(S-2)发育层数最多,块状层理含砾砂岩相(S-1)次之;S-2沉积厚度最大,S-1和S-3次之。按支撑和沉积机制,将本区重力流分为浊流、砂质碎屑流、颗粒流和液化流,其中砂质碎屑流以基质支撑、冻结块状沉积为特征。不同重力流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从砂岩层数看,浊流最多,砂质碎屑流次之,颗粒流和液化流最少;从单期沉积厚度看,砂质碎屑流最大,平均为1.17m,浊流沉积最小,仅平均为0.25m。为了回避取心的局限性、弱化重力流成因,突出具有油气储集意义的砂层概念,开展了测井岩性解释,结果表明该区重力流沉积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单层平均厚度2.94m,最大厚度可达9.5m,其中单井中厚度在3m以上的砂体可达22层、累积达107.5m。本区重力流沉积为滑塌成因,除了(扇)三角洲前缘斜坡的自然滑塌外,断层(地震)活动或间歇式火山喷发是其关键的触发机制;断层活动除了提供滑塌的动力外,还影响着其堆积场所和沉积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及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机理和时间的不同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云化;二为深埋藏云化。根据本区寒武系岩石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本文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寒武纪至寒武纪的交替时期是地质史和生命史的重要转折。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黑色岩系。文中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湘西黑色岩系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干酪根的结构以及碳同位素的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黑色岩系的形成条件 ,恢复了震旦纪 /寒武纪地史转折期的古环境。研究认为 ,湘西地区在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地史转折期的生物爆发和高有机质的产率是形成缺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鄂西秭归、长阳、巴东等地奥陶系桐梓组一段中碳酸盐台洼重力流沉积主要有4种类型:塌积角砾岩、碎屑流砾屑灰岩、颗粒流含砾砂屑灰岩、近源浊积灰岩。沉积特征和时空分布情况表明它们发生在两河口期早期海侵背景下(TST)。最初的岩崩塌积沉积受控于被动大陆边缘板内应力作用产生的构造事件,后来的重力流沉积旋回明显受渐进式海侵海平面升降波动的影响。台洼重力流沉积提供了早奥陶世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演变之前奏幕式事件在碳酸盐台地内的地层记录。讨论鄂西乃至上扬子区奥陶纪两河口期碳酸盐台洼重力流沉积的背景、成因、受控因素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包括滇黔北部坳陷、黔中隆起、滇东隆起、黔西南坳陷、黔南坳陷和武陵坳陷等六个一级构造单元。“下组合”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两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包括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碳质页岩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石灰岩和碳质页岩,Ro值普遍在2%以上,主体处于高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发育地区性黑色页岩和碳质灰岩等烃源岩。主力储层包括上震旦统灯影组、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及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区域盖层发育于下寒武统下部和下志留统下部,皆以泥质岩为主。各区块海相“下组合”纵向生储盖组合发育情况有所差异,黔中隆起区和黔南坳陷有两套组合,滇黔北部坳陷则有四套组合。以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为储层、下寒武统泥岩为盖层的生储盖组合,是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北麓石炭纪盆地沉积和构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别山加里东构造带北麓的石炭系为残留海盆地沉积 ,分布限制在潢川—固始—肥中断裂以南和信阳—商城—金寨—舒城断裂以北 ,保存在南翼向南倒转并有逆冲推覆构造的复式向斜中 ,中部被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破坏。排除构造重复 ,石炭系总厚 >2 0 0 9m (掩盖部分未计 ) ,按岩石地层单元分 5个组 ,各组之间均为断层接触。自下而上花园墙组为以复理石为代表的深水浊积扇和具有向上变细序列的陡坡扇沉积 ;杨山组为辫状河和滨岸辫状三角洲含煤沉积 ;道人冲组为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滨浅海沉积 ;胡油坊组分布最广 ,为微咸水盆地陡坡扇、浊积扇沉积 ,有特征的复理石和滑塌沉积 ;杨小庄组为碎屑海岸含煤沉积。下统和上统的界限位于道人冲组中下部厚层砾岩的底部。古水流方向以自南指向北占优势 ,物源主要来自南侧的大别山区。石炭系下统砾岩为远源硅质正砾岩 ,含大量脉石英砾石 ,母岩为岩浆热液成因 ,现已无保存 ;上统砾岩为近源陡坡环境形成的复成分、多杂基的副砾岩 ,为浊积砾岩 ,其中脉石英砾石明显减少 ,含千枚岩和沉积岩砾石 ,母岩主要来自南侧的信阳群 /佛子岭群等。复理石、滑塌、浊积砾岩的存在表明石炭系具陡坡陆缘海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特征 ,并发现有少量火山岩碎屑 ,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稀?  相似文献   

16.
陕西富平中-上奥陶统深水碳酸盐重力流沉积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陕西富平地区,在中-晚奥陶世位于华北地台南侧的弧后盆地的大陆边缘。其中完好地保存了一套以半远洋的泥晶灰岩夹重力流的角砾灰岩和砂屑灰岩为特征的深水沉积岩系。一般认为,与半远洋的石灰岩共生的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的复杂岩相,是大陆坡的标志,而相应的陆源碎屑沉积,则被作为海底扇的产物。然而,富平地区的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却是在弧后盆地伸进浅水台地之间的深海前槽中,沿海槽轴向呈席状流搬运、沉积的。  相似文献   

17.
巢县二叠系栖霞组臭灰岩段异地成因碳酸盐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栖霞组臭灰岩段广泛发育。以巢县为例 ,研究表明组成臭灰岩段的石灰砾岩并非正常沉积。剖面特征 ,岩石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 ,显示了石灰砾岩的砾石来源于浅海碳酸盐台地 ,它们作为碳酸盐岩碎屑流的产物 ,沿着台地边缘的斜坡 ,被搬运到半深海—斜坡处再沉积。环绕于砾石周围的胶结物和砾岩层之间的薄层硅质粒泥灰岩 ,主要是由等深流沉积物组成。因此 ,臭灰岩段碳酸盐岩主要是异地成因 ,沉积环境属于碳酸盐台地周缘水体较深的斜坡。  相似文献   

18.
安徽巢湖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长期以来,人们均认为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的栖霞组碳酸盐岩属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但以巢湖地区为例研究表明,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斜坡沉积。碳酸盐岩碎屑流沉积物形成了臭灰岩段和顶部灰岩段的层状石灰砾岩,分布于斜坡上部;等深流沉积物形成了上、下硅质层段的砂屑硅质粒泥灰岩,主要分布于斜坡下部。而上、下硅质层段中的钙、硅质页 (泥 )岩属于斜坡远端和盆地沉积;唯有本部灰岩段可能属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这一认识不仅突破了传统观念,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下扬子板块二叠纪的古地理特征和盆地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丹江口、谷城、郧县及邻区河南浙川等地广泛分布的灯影组碳酸盐岩,几乎均系较深水或深水环境下的产物。按照沉积作用特征将其分为6种成因类型,即重力流沉积、滑坡滑塌沉积、较深水静水沉积)。浅水机械沉积和生物沉积(藻)碳酸盐岩及少量陆源碎屑岩。它们组成了5种不同的剖面结构(岩相序列)。根据各种类型剖面的空间分布对灯影期沉积古地理进行了恢复。该区在灯影期系一总体呈北西向延伸的被动大陆边缘,西北部发育藻礁沉积,推测北部淅川附近存在碳酸盐水下高地。  相似文献   

20.
康玉地区中、晚侏罗世发育一套非同寻常的重力流沉积(拉贡塘组),主要有颗粒流、泥石流及浊流沉积三种类型。属次深海—深海(斜坡—盆底)环境,由断裂活动引起的岩崩、滑塌、块体流、浊流等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