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武当地区耀岭河群火山-冰川沉积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覆盖于武当山群之上的耀岭河群,为一套海相基性火山-碎屑岩,特别是耀岭河群下部含砾层,系大陆冰盖运移向海洋并在海面上浮的冰筏携带的冰碛物成为落石与海底火山喷发物及其它海水沉积物混生而成的冰海相沉积。其岩石成分既非全是火山岩,又非单纯冰碛岩,而是一套火山沉积外加异源冰碛物的混合沉积岩。前人将本群自上而下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对湖北省西北部及其邻区早震旦世地层沉积类型的分析,再造其构造古地理演化。 本区早震且世地层分为下部姚营寨组和上部耀岭河群,两者呈过渡关系。 姚营寨组由一套由陆相到海相的火山—沉积组合组成,属火山复陆屑建造大类。主要包括冲积扇相、网状河流相、滨—浅海相及半深海相。其火山岩主要为偏碱的酸性岩类,少量基性岩。该组地层类型的综合特征表明,其形成的构造古地理背景属于拉张型的边缘断陷裂谷盆地。 耀岭河群可分为以海底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半深海、深海相钙、硅、泥质沉积组合的沉积序列和以凝灰质细粒陆源浊积岩及深海相泥质岩组合为主的两种组合类型。该群下部普遍发育冰水沉积物。该群火山岩类属典型的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配分表现为轻微富集型。其细粒浊积岩及钙、硅、泥质岩组合与现代远洋沉积层序相似。这些特征说明,耀岭河时期已经发育成为扬子地台北缘具一定规模的边缘小洋盆。 本区早震旦世经历了边缘断陷裂谷和陆缘小洋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鄂西北南化塘地区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由三个岩段组成,其原岩分别以火山角砾岩、岩屑凝灰岩及晶凝灰岩为主。它们的空决展布与上覆上元古界耀岭河岩群高角度相交,三岩段所显示出早期褶皱也只限于武当山岩群内部,与上覆岩群的构造轮廓极不谐调,耀岭河岩群没有经历过这一期变形。因此,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群之间最初存在着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域不整合面的厘定和早晋宁运动的确认将改变以往关于扬子地块北缘构造层的划分及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地区中上元古界及成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分布于武当山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武当山群,耀岭河群的变火山岩、变沉积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有关图解的综合研究和应用,笔者认为武当山群的成岩环境为古岛弧,而耀岭河群的成岩环境为古陆缘裂谷。中晚元古代期间,武当山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从古岛弧向古陆缘裂谷转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地区存在两种不同构造属性的耀岭河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广泛分布于南秦岭构造带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对南秦岭构造带的属性,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北两郧、陕西商南、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耀岭河群变质岩石组合、原岩组合、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耀岭河群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安康-武当地区中部的耀岭河群为板内拉斑玄武岩-偏碱性玄武岩组合,形成于板内拉张-裂谷环境,而商南耀岭河、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的耀岭河群则为钙碱性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岛弧构造背景,进一步证实南秦岭地区在6.5~8亿年期间存在两种不同的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武当地块耀岭河群火山岩成岩年龄是700-1000Ma,与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有关。本文从武当地块不同地点的耀岭河群火山岩中获得13颗锆石进行U-Pb法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其年龄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时代为632±1Ma,属震旦纪底界年龄,滞后于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作者认为本文测定的这组年龄值代表了耀岭河群火山岩的成岩年龄。耀岭河群火山岩的成岩年龄精确厘定对研究耀岭河群火山岩的地质含义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可能对秦岭Rodinia超大陆裂解等大地构造观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湖北北部耀岭河群、武当山群、随县群(大狼山群)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银胜 《地层学杂志》1997,21(1):77-80,F003
川、陕、豫、鄂边境和湖北武当山地区的耀岭河群—武当群,鄂北随州—应山地区的随县群(大狼山群),大别山西南麓孝感和黄冈地区长江北岸的原红安群上部地层实为同一地层。原耀岭河群是一套变基性火山岩,它岩性单一,厚度不大,应废群复组。其下为一套变质(含砾)含晶屑岩屑酸性火山岩,命名为柳林组。再下是一套变质碎屑沉积岩、火山质沉积岩,命名为天星庙组。耀岭河组在鄂东、鄂中缺失;柳林组、天星庙组横贯东西。建议三组统称武当山群。武当山群上覆有含化石的古生界和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地层,其间没有角度不整合界线;之下未见底,时代为早震旦世  相似文献   

8.
南秦岭耀岭河群裂谷型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南秦岭耀岭河群以变质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和碎屑岩。基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808Ma±6Ma和746Ma±2Ma,表明耀岭河群主体形成于南华纪,西峡-淅川一带所谓的“武当岩群”明显年轻于中元古代武当岩群,应该属于耀岭河群。耀岭河群大陆裂谷型火山岩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裂解过程中的产物,反映秦岭造山带和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全面地介绍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马尔柯夫过程分析(极限概率、熵分析、置换性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在古老地层对比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武当山—安康—勉略—带中上元古界为例,系统地剖析了区内中上元古界的时代、层序、岩石组合类型、沉积旋回特征、岩石表明,分布于勉略一带的碧口群同武当山群、郧西群、耀岭河群存在显著差异,难以对比;武当山和安康两地的耀岭河群基本上可以对比,而郧西群仅相当于武当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镇安岛弧火山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分布于南秦岭陕西柞水-镇安地区原定名为耀岭河群的变质火山岩组合形成于俯冲带岛弧环境,与具大陆裂谷环境特征并同属南秦岭的鄂西北耀岭河群火山岩区别明显,根据野外地质关系和Nd同位素限制,该套岛弧火山岩应形成于元古宙晚期,镇安岛弧火山岩的厘定,表明部分原耀岭河群中存在不同构造性质甚至不同时代的岩浆岩组合。  相似文献   

11.
陕西山阳—商南耀岭河群地层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耀岭河群中上部变安山岩的全岩 Rb—Sr 同位素等时年龄数据,并据东秦岭造山作用演化,对年龄进行了解释。同时与邻区该群同位素年龄比较,确定了陕西耀岭河群变火山岩的时代。认为耀岭河群地层时代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Rb—Sr 全岩等时年龄为1058±48Ma。在该群形成后,于扬子旋回晚期(约636±29Ma)遭受过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条山地区地质特征及铜矿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志安  薛克勤 《华北地质》2003,26(2):108-113
中条山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新太古界涑水麻粒岩-角闪岩相杂岩、绛县群角闪-绿片岩岩相变质岩、古元古界中条群绿片岩相变质岩、担山石群变质砾岩-石英岩、西阳河群安山岩、沉积岩和中新元古界沉积岩。区内岩浆作用强烈,以绛县期、西阳河期火山喷发、涑水期岩浆侵入为主,火山作用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深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特别是其交汇处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空间。按成因该区铜矿床可分为次火山-火山气液再造型、远火山-沉积变质型、沉积变质型、层控热液型和热液脉型铜矿床,代表性矿床有铜矿峪、筐子沟、胡家峪、横岭关、落家河等矿庆。  相似文献   

13.
普遍认为武当山为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武当群和耀岭河群构成,局部发育陡山沱组。野外路线调查查明,武当山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与区域上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有序地层不同,具有明显"block-in-matrix"特征。进一步详细的微体化石和锆石LA-ICP-MS同位素年代学工作表明:原划归陡山沱组的变石英砂质板岩呈岩片产出,分离和鉴别出15属30余种晚泥盆世孢子化石;原划归耀岭河群的凝灰质砂岩亦呈岩片产出,获得382Ma单一加权峰值年龄,且碎屑锆石综合分析显示物源以晚泥盆世岩浆岩为主,仅少量可能来源于区域发育的武当群和耀岭河群。黄龙-方滩地区原划定的前寒武纪岩石地层中发现晚古生代沉积组合与火山活动物质的存在,为重新认识武当地区物质组成与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该成果结合作者野外剖面构造解析和室内获得的玄武岩、大理岩及辉绿岩块体和砂岩基质多组新元古代-中生代锆石年代学数据,共同指示十堰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并非前寒武纪或显生宙有序构造-沉积层,而是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14.
鄂豫陕毗邻区地层、岩相建造及沉积盆地的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豫陕毗邻区金属和有金属矿床的全面研究和重点解剖,指出泥盆系、二郎坪(岩)群、上震旦统、耀岭河群(组)和武当山(岩)群是本区的主要赋矿地层,详细论述了陕西山柞旬地区泥盆纪岩相建造和沉积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镇安县云镇小磨岭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布于陕西省镇安云镇小磨岭糖坊沟一带的中性火山熔岩,为钾玄质高镁质安山岩,稀土总量较低,微量元素中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亏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K等)相对富集,均反映具岛弧火山岩特征,与原划的耀岭河火山岩有明显的区别。反映元古代中、晚期,随松树沟洋盆的形成与演化,原始古秦岭地块南部(南秦岭)由初期的裂谷构造环境,已逐渐转化为新元古代南秦岭活动陆缘构造环境,图区已进入板块构造体制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徐伟祥 《地质论评》2021,67(1):27-38
李党家—马山古凸起为胶莱盆地前莱阳群沉积期凸起,第四系覆盖严重,研究程度较低,一直是胶莱盆地研究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未能揭示其地层、构造面貌。本文通过大量地表地质调查和对李党家—马山古凸起之上的胶参2井、胶参3井综合录井资料研究解释,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沉积相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对研究区沉积填充序列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分析,理清了研究区白垩纪地层层序格架,恢复了李党家—马山古凸起白垩纪岩相古地理。李党家—马山古凸起莱阳群沉积期未沉积,青山群沉积期开始沉降,连续沉积了后夼组和八亩地组及王氏群辛格庄组。研究区处于火山洼地中,整体为一套巨厚陆相细碎屑岩沉积,夹少量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组合,其中的火山沉积识别出4期火山旋回。本研究为胶莱盆地原形盆地恢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Pb、Sr、Nd同位素特征分析,揭示出东江口岩体群的Pb同位素特征与南泰岭东段基底具有耦合关系,而与其它构造单元则存在明显的差异,^204Pb-^207Pb/^206Pb,^204Pb-^208Pb/^206Pb图解研究表明,该岩体群为下地壳源花岗岩类,Nd同位素特征(tDN和εNd(t)表明,耀岭河群最适合于作为岩体群的主要物源。该岩体群和耀岭河群的Sr同位素存  相似文献   

18.
漂河川基性岩带位于张广才岭西南端,展布于漂河岭——荒沟岭一带。该岩带岩体众多,但镍矿化仅与特定的岩体类型有关。因此,岩体分类是指导岩带评价工作的首要课题。一、区域地质概况漂河川基性岩带位于吉黑华力西褶皱带与中朝准地台接界之辉发河——古洞河深断裂中段北侧。岩带内出露地层(见图)主要有下古生界基性、中酸性火山——沉积变质岩系和中  相似文献   

19.
武当群变质岩年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露于湖北省西北部武当群的形成年龄长期争论。本文报道了采自湖北省十堰市北、武当山太子坡和房县土城的武当群变质火山岩样品的Sm-Nd、Rb-Sr年龄测定结果。原划武当群可能由两部分变质火山岩组成。一部分变质火山原岩形成于1927Ma左右,火山岩物质来自类似MORB地幔源区,岩石形成过程中未见明显地壳物质污染,是真正武当群;另一部分变质火山岩形成于1175-871Ma间,和耀岭河群、郧西群变质火山岩原岩形成年龄类似,岩石同位素组成也有亲缘性。在复杂地质作用地层时代研究中,如果从少量Nd同位素研究入手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当山群3个变质酸性火山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形成年龄为675.2±3.1 Ma,说明武当山群存在新元古代南华纪的地层组成.武当山群变质变形复杂,具多期岩浆活动,可能由不同时代火山岩和少量沉积岩组成,部分变质火山岩具有与耀岭河群火山岩和侵入到武当山群中的基性侵入岩相似的形成年龄,指示了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可能与基性侵入岩群和耀岭河群火山岩存在成因联系.基于现有同位素定年数据,武当山群火山岩数据具有年龄跨度大(太古宙至中生代)的显著特征,但总的趋势是新近取得的年龄数据多数比早期获得的数据要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