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磁化率从路中央向两侧具有逐渐降低的特征,相对应的样品中的重金属Cu、Pb、Zn、N i、Cr、Fe等元素的含量也具有从路中心向两侧逐渐降低的现象。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磁化率与土壤中的Cu、Pb、Zn、N i、Cr、Fe的相关性显著,因而可以利用磁化率异常来指示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铁锰氧化物态与残渣态是Cu、Pb、Zn、N i、Cr、Fe的主要赋存形式;各元素的形态分析结果与土壤磁化率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磁化率与可交换态中的Cu、Pb、Zn、铁锰氧化物态中的Fe、Pb、Zn、有机还原态中的Cu、Cr、Fe、Zn和残渣态中的Cu、Pb、Zn、Cr、Co、N 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西太平洋帕里西维拉海盆是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沟-弧-盆"体系下众多弧后扩张盆地中最大的一个,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海盆具有明显的不对称发育特征,但长期以来对其成因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帕里西维拉海盆东西两侧的几何形态、地形地貌、沉积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以及盆地南端东翼的缺失和西翼明显的弯曲构造特征,并结合海盆区域板块运动机制研究认为:盆地不对称性发育特征的成因主要在于盆地的构造发育背景、盆地两侧构造活动与沉积环境的差异,盆地东西两侧的不对称发育主要受盆地发育过程中两侧的构造过程与沉积环境控制;盆地南端东翼的缺失和西翼的弯曲构造更多地受到东侧加洛林板块特别是加洛林脊俯冲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断距的种类和名称繁多,在我国《构造地质学》教科书和生产实践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沿断层两侧两对应点的位移距离,称总滑距(或总断距),在断层面上沿走向和沿倾斜的分量,称为走向滑距和倾斜滑距;另一类是指断层两侧同一标志层发生位移后,两侧同层面间的垂直距离,称地层断距,两侧同层面等高走向线间的垂直距离称水平(地层)断距,两侧同层面在铅直线上的距离称铅直地层断距. 求算断距,有几种方法.目前一般是在地形地质图上用被错开的两侧同层面作走  相似文献   

4.
从湿季降水分异论哀牢山季风交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哀牢山和无量山中南部区域,利用该区1961-2007年月降水资料,分析湿季及各月降水时空分异与区域地形及季风交汇的关联.结论如下:区域湿季降水与岭谷地形的空间分异有着很好的吻合.哀牢山东侧主脉两侧降水量分异明显,但两侧各站湿季及各月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等多项特征具有一致性.该区东南部和西北部的湿季降水存在明显分异,中...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地块在中生代晚期构造接触关系及其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利用过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以及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对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前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物质组成存在差异,属于性质不同的两个微地块;两侧陆缘前新生代地层在晚中...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断裂两侧地质体能否对比,是中国西部地质领域里的重大科学问题,长期存在争议.以沉积建造和地质构造为基础,结合古生物和古地磁资料,对比分析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地质特点,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的岩相古地理及其他地质特征都具有很大差别:1)早寒武世塔里木陆块主要是伸展环境,缺少火山活动,祁连地区主要是收缩环境,发育...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太行山区的长治山间盆地,发育在太行山断裂的西侧,构成盆岭构造地貌。为查明长治山间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笔者等通过实地调查与盆地内钻孔资料的收集等多种手段,对长治山间盆地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确认长治山间盆地的形成主要受中生代太行山断裂新生代再活动的控制,盆地两侧边界爱NE,NNE向两组构造控制,盆内NE,NEE向断裂较发育,盆地与两侧高原山地间以大的张性或张扭性正断层为边界,以其强烈的差异性垂直升降运动,控制着盆地下陷与两侧高原山地的隆起。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间歇性河流河道充水和停水过程周期性重复出现的水文特征,建立了河道两侧区域地下水运动的一维非稳定流模型,提出了把流量边界条件与水位界条件相互转换来求解模型的一种方法.最后应用上述模型分析西北某内陆河下游间歇性输水条件下河道两侧地区地下水位恢复状况,为输水生态效应的定量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造成某公路两侧房屋墙体开裂的原因是由于公路档墙深挖土方和公路自重及车辆振动与房屋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抚州-永丰断裂带两侧的构造、地层和岩性情况,并论述了断裂带两侧2个金矿床(虎墟、茅排)和6个金矿点(云山、温泉、梨溪、罗山、桐林、分界)的岩石特征与金矿化,表明金矿化与碎裂岩、粒状石英脉、硅质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的岩石及铜、铅、锌硫化物矿物组合密切相关,同时,金矿化与千枚岩、片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也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基底由佳木斯地块和完达山地体复合而成.佳木斯地块以加里东期变质岩及花岗岩为主,东缘发育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完达山地体在中-晚侏罗世就位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并在早白垩世早期逆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形成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的大三江盆地.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遭受逆冲、走滑构造改造.敦密断裂以北的诸多盆地均属大三江盆地改造后的残余盆地.这些残余盆地和完达山地体之下可能存在隐伏的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三江盆地东部是古近纪断陷的主要发育区,可能存在一与佳依地堑平行的深断陷.隐伏的大陆边缘沉积和断陷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2.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ET)、松嫩-张广才岭地体(ST)、佳木斯地体(ST)是断面域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ST-JT分别沿牡丹江和嫩江断裂拼贴,最终形成统一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那丹哈达岭地层与地体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正> 位于中国东北隅的那丹哈达岭(实为完达山北段,近年来地质文献中多称为那丹哈达岭),是我国北方唯一出露海相中生代地层的地区。该区森林覆盖面广,全面认识地层有困难;相对出露较多的硅质岩又缺乏大化石;此外对该区构造演化历史的认识也影响了对地层归属的研究。王秀璋(1959)根据放射虫和藻类的研究将地层划分为上三叠统镇江岩  相似文献   

14.
对佳木斯地体盖层鸡西群和桦山群198个标本的古地磁研究,确定了该地体晚侏罗世和白垩纪的古磁极位置(63.4N,71.OE,A95=6.1和72.2N,73.7E,A95=3.6)和古地理纬度(52.5N和52.6N)。白垩纪以后,佳木斯地体相对于松辽地体又有大幅度的位移。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terrane tectonics of China.The terranes of China distributed around various plates may be divided into four terrane belts of different ages and sizes.i.e.,the East China,Northwest China,Southwest China and Qilling-Dabie terrane belts.Among them,the East China belt may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composite terrane groups;each terrane proup is composed of several terranes that were formed roughly at the same time and have distince geologic histories.The accretion of China‘s terranes involver three types;the collision type,the flake-thrusting type,and the docking type.The results of the lates study in the five widening fields and some advances in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on the terrane tectonics in China are presen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相似文献   

16.
张广才岭造山过程的重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邵济安  李永飞  唐克东 《岩石学报》2013,29(9):2959-2970
前人的研究确认了"黑龙江群"是一套包括蓝片岩在内的构造混杂岩,同时发现张广才岭的下地壳内存在有俯冲的洋壳板片。本文拟通过对张广才岭的地层-建造、岩浆作用以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研究,反演与俯冲事件相关的造山过程。从东到西横穿造山带的地质调查揭示:沉积岩相与厚度、火山岩的组合和花岗岩系列、变质程度及变形强度的时空分布明显地受到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控制。造山带可以分成4个构造岩相带,显示了构造混杂岩带的水平增生作用和陆缘弧岩浆带的垂向增生作用。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本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初,而高压蓝片岩及中-高压的硬绿泥石石榴石片岩的变质作用与挤压剪切变形发生在早、中侏罗世,后者与此时佳木斯地块持续向北西的挤压作用有关。通过区域构造的对比研究,显示张广才岭和北美西部中生代时期造山作用有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龙爪沟群”构造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及其与鸡西群的对比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了。80年代出版了大量专著,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对二个群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案逐步趋于一致(具然弘等,1982;顾知微,1982a;1982b,1982c,1983;顾知微等,1984;李尉荣等,1986;黑龙江省东部中生代含煤地层研究队,1986);90年代,沙金庚(1990,1991,1992)基于双壳类等古生物化石的新发现,提出将龙爪沟群和鸡西群时代修正为白垩纪或主要为白垩纪。作  相似文献   

18.
杨振宇  JeanBESSE 《地质论评》2001,47(6):568-576
本文在讨论中国东部现有构造演化模式基础上,着重从华北与华南地块之间板块尺度的动力学过程剖析秦岭-大别中生代造山带构造演化,以及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形成和折返过程。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华南地块向华北地块持续挤压,陆壳大规模俯冲导致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生,而华北地块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发生快速逆时针旋转,使得这一地区上地幔深度的超高压变质地体快速折返至下地壳。由于超高压变质地体侵位后,地壳结构、构造的差异,在南北地块的进一步挤压下,造成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巨大左行剪切。  相似文献   

19.
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扬  冯岩  李日辉 《现代地质》2011,25(5):965-974
胶北地块位于鲁东的沂沭断裂和五莲—烟台断裂之间,以出露不同变质程度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为特征,其岩石组合为TTG质(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和少量变质表壳岩(变质火山岩-变质沉积岩),它们构成了胶北的花岗-绿岩体。对变质(超)基性岩、TTG岩系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胶北地块造壳的主要时期为新太古代的2.8~2.7 Ga;在经历了2.5 Ga左右构造事件后,胶北地块进入稳定陆壳沉积阶段,并接受了古元古代的孔兹岩系沉积;最后于1.8 Ga左右发生变质。与苏鲁造山带不同,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具有许多亲华北板块的特征,二者的界线可能是五莲—烟台断裂。  相似文献   

20.
乌苏里地区构造新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乌苏里地区中苏合作对比研究,对该区的构造有了以下一些新的认识:若干地体的拼贴奠定了东北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局,地体的拼贴在时空上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一规律解释了地槽学说对该区构造解释中的疑难问题。通过那丹哈达-比金地体外来岩块的地层对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层序,在利恢复地体漂泊的历史。通过对比还发现苏联远东溪海地区和中国延吉地区可能同是不凯地体二叠纪的活动大陆边缘,三叠纪也经历了共同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