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波束和机载激光测深位置归算及载体姿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我国继研制成功多波束测深系统后,正在着手研制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本文根据以上两种测深新技术的特点,全面推导了条带式深度测量位置归算的严密计算公式及其相应的精度估算公式,在推演过程中,充分顾及了海洋测量的动态效应即载体姿态的影响。本文最后还结合我国自行研制的实际系统参数数据,对位置归算改正的量值大小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精度评定。  相似文献   

2.
多波束与单波束测深数据的融合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和总结多波束海洋测深主要误差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相邻条带测深数据融合处理进行多波束测深系统偏差补偿方法;并提出以单波束测深数据作为控制,进一步提高多波束测深整体测量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案;详细讨论了数据融合处理中的数值解算可行性和稳定性问题,相应提出了两步平差方法。本文最后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条带测深系统实测数据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多波束测量系统在长江潜坝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叙述多波束测量系统在长江水下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和体会,说明多波束测量系统和单波束等常规测量仪器相比,具有测深点多、测量迅速快捷、全覆盖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性能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水库测量的应用特性,分析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库测量中的主要技术流程和处理方法,提出了不同产品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Imagenex DT101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组成,讨论了Imagenex DT101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下地形测量中影响数据精度的因素;同时结合在某大型水库测量的应用特性,分析了在水下地形测量中Imagenex DT101多波束测深系统的主要技术流程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与航迹垂直的平面内一次能够给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深度,获得一条一定宽度的全覆盖水深条带,大大提高了海底地形探测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波束测深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然后系统介绍了L3 ELAC Nautik、Teledyne(原ATLAS)和Kongsberg等公司的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并以中科院声学所深水多波束系统为例,分析了国内发展情况,最后展望了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更高的测深分辨率、更高的测深精度、更大的覆盖范围、更强的水体探测和更便捷的探测成图。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多波束测深系统质量检验不够成熟,仪器质量和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都无法得到保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消声水池的多波束测深不确定度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基于消声水池的测深声呐检测硬件、软件平台,削弱了由于实验环境带来的各种误差及不确定度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精度与可信度。对R2 Sonic2024型多波束测深仪进行几何指标检定实验和精度评定分析,精度较高的中央波束水深值总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计算其置信区间及落入置信区间的概率,剔除不符值,使其满足置信度为95%,并计算比对差均值。实验结果表明,该多波束测深不确定度检测方法切实可行,能比较客观地用于多波束测深不确定度检测。  相似文献   

8.
多波束测深精度检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多波束测深仪缺乏检定的情况,设计了多波束测深检定系统,并对SeaBat8101型多波束测深仪进行测深精度的检定实验,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被检定多波束测深精度良好,实验设计可行,可以用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多次重复性检定.  相似文献   

9.
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多波束测深(采样)数据DTM结构的分析,结合目前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和海图编辑、使用的现状和目标,提出了三种抽稀准则:航行安全性准则、地形完善性准则、线性化准则,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方法的实现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确定度理论进行评估是目前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基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S-44),分析了适用于海道测量数据处理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提出了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水深不确定度的数据质量等值线表征法。通过采用实例进行分析与评定表明,该方法为准确直观地评估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小伟  王伟  张聚铭 《北京测绘》2014,(1):29-32,21
三维仿真纹理是建立3D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利用不同图层的DLG数据制作真实三维仿真纹理的方法,利用Photoshop提供的强大滤镜等功能实现了自动化处理。给出了基于矢量数据生成三维仿真纹理的生产流程、各要素纹理效果设置以及自动化生成方法。通过这一技术,实现了三维仿真纹理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SeaBat系列多波束.XTF数据结构和EM系列多波束.ALL数据结构进行剖析,对两种数据结构编码特点、数据记录特点、数据存储方式等进行了比较,明确了这两种多波束系统原始数据的编码规则以及各参数的含义,并成功利用Visual C++编程平台实现了对这两种原始数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The sound ray tracing method can achieve higher accuracy in determining depths and plan positions with muhibeam echo sounding sys-tem. In data processing, actual sound speed profile must be used in the method. However, the method is too complicate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the position correction method. Two situations are considered in the new method, namely, change of sound velocity keeps constant gradient in whole water column (including N layers) or in different water layer.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海底地形的分类、变化趋势以及船速、数据采样频率等因素,选取不同的门限高度,构造了自动可变深度门模型。试验表明该模型能较好检测和剔除水深数据中的负水深、突跳水深等伪异常水深值,可靠性较高,有利于提高粗差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李铁  周丰年  赵建虎 《测绘学报》2019,48(4):512-519
针对目前多波束测深系统采用patch test方法、基于去耦性原理确定多波束系统安装偏差因理论不完善带来的实施复杂、计算精度偏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波束系统安装偏差整体校准新方法。首先将地形转换为图像;再利用相关条带地形图像,借助SIFT匹配算法,获取了匹配点对;最后基于匹配点对坐标,利用附有不等式约束的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实现了多波束系统安装偏差的整体解算。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简化实施过程、改善安装偏差校准精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的海底声强图是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的基础。在系统分析了多波束声强图像中沿测船航迹灰度异常值和区域性明暗差异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多波束声强数据归一化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损失原有强度变化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地抑制了声强图中灰度异常值对海底底质分类的影响,提高了区域底质分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多波束测深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多波束测深数据的误差来源与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条带式多波束测深仪所采用的误差处理的理论模型。针对海洋测量的特点,特别强调了基于趋势面分析的粗差探测与剔除和相邻条带数据的整体拼接以及对航向误差的改正等关键问题。本文介绍的误差处理模型对保证多波束测深系统必要的精度和数据质量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船姿分析及其对多波束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船体操纵性和耐波性理论,结合船姿实验数据,分析了姿态参数的外界受动因素。考虑船姿对多波束测量的影响,结合多波束测量原理,分析了不同姿态对坐标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坐标计算和误差影响数学模型,最后姿态测量误差对测深的影响,结合IHO测深规定,计算出了不同姿态测量的精度指标;分析了姿态测量误差对条带拼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Douglas-Peucker算法在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Douglas-Poiker算法的数学原理,仿真实现了同一抽稀阈值、不同变化海底以及不同抽稀阈值条件下,基于ping的Douglas-Poiker法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通过对抽稀结果的分析,得出了该方法在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应用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