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2000中国大地测量系统》的要求,天文测量需要启用新的天文星历系统。本次建立的“电子星历信息快速定位系统”以天文星历为主要信息源,编制出适应天文大地测量观测的电子星表;其改进了传统的星位处理模式,建立了星位信息数字平台,实现了动态和可交互性信息查询。电子星历信息快速定位系统的研究,将为《2000中国大地测量系统》的启用和高精度天文测量数据综合处理体系的构建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天文星历库应用系统的内容和功能,恒 和太阳视位置计算的数学模型以及在编制软件时,对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防军事的现代化建设对天文大地测量提出新的和更高的发展要求。文中总结天文大地测量技术发展的脉络,对已有的测量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阐述,介绍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天文大地测量方法,并对各个方法的特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最后对天文大地测量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使天文大地测量向着小型化、快速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新版《辞海》关地“大地测量”的定义,叙述了我国一千年来大地测量的成就和发展,由于我国清以前各朝代所进行的大地测量主要是天文测量,因而本文重点叙述了宋、元、明朝代的天文大地测量,而对清化以后则较全面的叙述了大地测量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文经纬度和天文方位角测定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地天文测量无论在基础科学,还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VLB、ILLR、SLR和GPS等)的发展,虽然天文测量在应用上有所减少,但在大地测量的绝对定位和中远程武器的发射等领域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技术。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天文经纬度和天文方位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述了天文测量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的工作可为天文大地测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CCD数字摄影天文定位的基本原理,针对依巴谷星表精度情况,提出了新天文参考系下依巴谷恒星星位转换模型。通过对我国两个地区的实例分析,预测了在CCD视场内的恒星星数分布情况,为今后CCD天文摄影测量定位提供了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7.
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是大地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的天文大地控制网建立、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惯性导航设备标校、大尺度工程测量以及军事测绘保障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仪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主流观测仪器的现状及其特点,比较了不同观测仪器之间的优劣;总结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理论及其发展,介绍了最新的矢量天文定位理论及任意星定向理论等,阐述了理论进步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列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在大地水准面模型验证、大尺度工程测量、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报、地球自转参数监测与预报领域的成功应用,强调其在国家基础测绘领域的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天文-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在於利用大地测量、天文测定和重力测定的方法研究地球的体形,并为国家测制地形图的工作布置基本的测量控制网。通常认为研究地球的体形是它的科学任务,布置基本测量控制网是它的实用任务或技术任务。不过,完成这两种任务的具体工作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按缜密考虑过的计划进行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大地测量、天文测定和重力测定——就可以同时达到研究地球的体形和建立良好的国家测量控制网这两个目的。因此天文-大地测量学术的发展是与天文-大地测量工作的发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实现天文大地定位测量仪器的自动化观测,特别是消除传统天文大地测量人仪差影响的全自动测量,一直是我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采用当今先进的恒星CCD成像技术、精密倾斜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研制而成的一种用于地面点精密天文定位的数字式测量设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论述了数字天顶摄影天文定位测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数字天顶摄影天文定位测量仪器旋转轴方向天文坐标解算的技术途径。通过天顶摄影定位测量原理样机研制的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张全德,男,1953年11月29日出生于陕西汉中,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大地测量部副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专业委员会委员。1977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并被分配到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长期从事外业生产。曾担任过三角、天文、水准、重力、激光测距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水准器格值的测定,对于天文大地测量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在很多情况下,精密天文大地测量的观测成果都必须根据水准器的读数加入相应的改正数。因此格值测定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插件技术的大地测量数据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当前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模式,分析了插件系统的信息流程,建立了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插件接口和数据接口,实现了各种格式的大地测量外业数据的集成,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模式之后,提出了运用接口技术,对多源多格式的大地测量外业观测数据进行集成的解决方案。通过相应接口文件的分析设计,得到了大地测量数据采集的数据模型,并据此制定出大地测量控制网接口文件的数据格式,从而归纳了现有大多数大地测量观测数据的电子手簿格式,为大地测量数据共享平台的信息共建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浙江测绘》1983,(2):1-10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七日至八月一日中国测绘学会在哈尔滨举办了“大地测量讲学班”。内容有近年来我国大地测量工作的若干发展,天文大地网平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新型野外天文测量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但是徕卡测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原来采用的仪器已经停产。而新型电子全站仪集多项先进技术于一身,可以胜任各种测量任务。围绕将徕卡超智能全站仪——TS30应用于天文测量系统,文中展开了研究。首先基于Serial Port控件,调试串口通讯实现TS30在线控制,并着重探索了与天文测量系统相关的Geo COM指令;其次研究了C#环境下,触发式被动测量的实现方法,并合理组织测量数据与对应时间信息的存取;最后进行野外作业,采集实测数据,并对解算结果进行分析。实验表明:TS30可以取代原有设备,用于新型野外天文测量系统,进行一等天文测量。  相似文献   

16.
一、重力测量在大地测量中的作用重力测量是近代大地测量中整理天文——大地网、研究地球形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星图模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于星敏感器的天文定姿领域,应用基于地面的天文大地测量的星图模拟几乎为空白。本文针对天文大地测量计算模拟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地面可模拟多种视场的星图模拟方法,并对模拟方法的总体构想、恒星位置计算和模拟显示做了说明和推导,编制了星图模拟软件。测试表明,软件可较好地模拟不同视场不同亮度的恒星分布,并对恒星矢量图进行输出。  相似文献   

18.
刘经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人,1943年7月1日出生,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198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  相似文献   

19.
正晁定波(贡人。大地测量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10——),江西进1961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前身)天文大地测量系,1982-08~1984-08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大地测量科学系进修高等物理大地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1994-05~  相似文献   

20.
对面向对象的大地测量数据库模型及相关的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建立了极具开放性的面向对象大地测量数据库模型 ,并详细分析讨论了大地测量信息资源现状和数据库的未来通用性 ,提出了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 3个抽象层次 ,即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结构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