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钻孔灌注桩桩端桩侧高压注浆新工艺在上海地区的首次试用及试桩资料的分析比较,探讨了该新工艺方法提高单桩垂直承载力的机理,强调了长径比较大的钻孔灌注桩采用桩端压浆,特别是桩侧压浆,对于提高单桩垂直承载力具有明显效果,。并详细介绍了该新工艺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单桩承载力和验算复合基桩。  相似文献   

3.
陈雄生 《探矿工程》2006,33(4):20-22
东南沿海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高层、超高层建(构)筑常用钻(冲)孔灌注桩来满足单桩高承载力的要求。以某工程实例,介绍桩底注浆的工作机理、施工工艺及静载试验成果,表明高压注浆可较大地提高单桩承载力,缩短钻(冲)孔灌注桩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完善超高层建(构)筑物基础选择形式。  相似文献   

4.
周安全 《地质与勘探》1992,28(11):57-61
对于高层建筑、要求单桩承载力大的工程,设计钻孔嵌岩桩是经济合理的。其嵌岩深度除取决于单桩承载力外,还应考虑到岩石性质、产状(倾角),以及其风化程度等因素。本文总结了在福州地区大直径钻孔嵌岩桩成孔的整个工艺过程,并在理论上作了某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DX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周青春  于南燕 《岩土力学》2001,22(3):298-302
简要介绍DX桩及其工艺,并通过单桩垂直载荷试验,对其工作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桩身的支盘能较充分地利用柱侧土的承载力,支盘承受了桩的大部分荷载,桩的荷载-位移曲线类似如端承桩的缓变形曲线,桩的破坏形式表面为支盘附近土体的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6.
薛奇  严力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3):41-43,63
人工挖孔成桩是一种简单而易行的成孔方式,依据此桩的承载特征对人工挖孔桩设计进行了系统介绍,提出了在人工挖桩体中设置支盘方式来达到提高单桩承载力的一种设计思路,同时介始了桩端扩孔超前支护工艺,以供施工中借鉴。  相似文献   

7.
变径凹凸形钻孔灌注桩的成孔工艺及其承载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着重介绍,为提高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采用变径方法施工的新型钻孔桩的成孔工艺,使得钻孔桩桩身形态、规格从无控制变为有控制;从无规则变为有规则,进而为承载力的估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摩擦桩沉降变形规律及承载力确定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从军  单华刚 《岩土力学》2000,21(2):167-169
在现场的桩基垂直静载荷试验基础上 ,进行荷载传递机理分析和沉降变形的阶段性划分 ,探讨了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新方法 ,为工程合理、充分地利用承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姚波  田从斌 《安徽地质》2009,19(4):297-299
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桩,单桩承载力一般都非常高,静载试验难度很大,有的根本无法完成,本文根据相关规范给出了一种省时省力基桩承载力的核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桩承载力时效对桩土相互作用及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郑刚  任彦华 《岩土力学》2003,24(1):65-69
对软土中两根47 m长灌注桩分别在成桩28 d和1 750 d后进行了承载力试验,其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达到30%左右。分析了单桩承载力随时间提高(称为时效)的机理,提出了单桩承载力时效对桩筏基础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饱和软土中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时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针对目前饱和软土中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时间效应研究不多的情况,结合现场试验对饱和软土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时间效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增长,桩周被扰动土的结构强度逐渐恢复,摩阻力逐渐增加,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呈现一定的时效性,但不宜扩大桩竖向承载力的时效作用,时间效应可对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产生10 %以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曾克强 《矿产与地质》2006,20(3):298-303
旋喷桩复合地基设计包括桩径设计、布孔形式、孔距确定、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等,设计计算参数的确定是从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考虑,并结合当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择的。文章根据桂林地区的具体情况,就旋喷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几个计算参数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钢天津响螺湾工程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娟  李洪厂 《探矿工程》2014,41(3):68-72,79
中钢天津响螺湾工程基础桩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最大桩长达76 m,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15000 kN。阐述该工程钻孔桩的施工工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孔口钢筋笼直螺纹对接技术、后压浆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全部桩为Ⅰ类桩,单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极限承载力实测值最大为35000 kN,为工程桩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当基岩抗压强度较高时,嵌岩灌注桩的承载力往往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本文通过对徐州客运站综合楼主楼嵌岩灌注桩试桩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正确运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和桩身材料力学性质指标确定由桩身材料强度所决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CRG桩在花岗岩持力层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孟雄  陈如桂  陈伟 《岩土力学》2008,29(7):1960-1964
CRG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注浆桩)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介绍了CRG桩施工方法及试验桩施工情况,讨论了在花岗岩地层施工中遇到的孔内沉渣清理、管桩上浮及灌浆问题。对CRG桩的灌浆充填体进行了钻芯检测,发现充填体胶结质量不高,充填体强度低,影响桩身强度的提高。但静载试验表明,CRG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都得到充分发挥,单桩承载力比同直径的钻孔灌注桩有较大的提高。为在花岗岩持力层中CRG桩的试验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曹妃甸某大型工程在工程桩施工前进行试桩,通过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三岔双向挤扩桩、支盘灌注桩3种试桩的竖向承载力试验、桩身内力试验、低应变检测、超声波检测及水平承载力试验等项目进行分析,检验成桩的可能性与可靠性,为工程桩桩型的选择及施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朱楠  崔自治 《岩土力学》2014,35(Z2):267-271
以桩的长径比l/d、桩间距与桩径之比s/d、注浆加固体厚度h为因素,以单桩极限承载力Qu与某一荷载下的桩顶沉降Sp为评价指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方案,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桩端后注浆对单桩承载性状的作用效应研究,得出各因素作用效应的重要性次序和作用规律。研究表明,无论对桩基承载力还是对桩基沉降,桩间距与桩径之比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s/d较大时采用桩端后注浆来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效果更显著;桩端后注浆使桩的端阻增大,承载性状改变,由摩擦桩逐渐过度为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桩。  相似文献   

18.
钻孔桩桩底压浆技术是向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和围岩土体内压入一定量水泥浆,使桩底沉渣和桩底一定范围土体孔隙内充满水泥浆液,经物理、化学作用使其强度大幅提高,从而实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提高。结合高铁钻孔桩桩底压浆施工实践,介绍了2种压浆工艺过程,阐明了提高压浆工效、保证注浆质量关键技术措施实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两种不同工艺在泥浆护壁、成孔过程、孔底沉碴及清孔、混凝土灌注、桩身质量和承载力大小等问题的比较,全面论述了泵吸反循环旋转钻成孔工艺在钻孔灌注桩工程中的主要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