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地质》2011,(4):27-28
日前,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和农业厅联合下发了《福建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要求各地通过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成基本农田落地、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工作,确保全省171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切实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方案》明确,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基本农田地块、编制相关图表册、  相似文献   

2.
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体现了其在当前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探析超大城市永久基本农田空间优化过程,明确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流程,构建了永久基本农田补划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践探索。结果表明,采用评价模型能够高效地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工作并提供科学完备的技术支撑,评价结果可以为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千火 《浙江地质》2011,(11):15-17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进行了第31次集中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几项工作,明确指出要“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6月15日,新邵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暨历史遗留灾毁土地调查工作部署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5.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进一步表明了在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决心,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新的管理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6.
基本农田承担着我国粮食生产任务,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20多年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新任务,基本农田保护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现就当前基本农田划定方法过于强调数量、审批过于集中及基本农田保护实施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积极不高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土地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控,是进一步深化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举措。结合2004年上海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开展2009年全市基本农田本底调查工作基础上,深入分析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现状、变化特征,提出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一级监测区、二级监测区和三级监测区,分别建立一级监测点、二级监测点和三级监测点的布点方法,确定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监测指标,提出基本农田环境质量控制措施,为基本农田环境质量保护以及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韩良 《青海地质》2001,10(1):58-62
介绍青海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同时根据青海省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长虹 《山东地质》2010,(10):68-70
市级基本农田上图是以县级调查区域为单位,依据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及补划、调整的相关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落实到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计算统计县级基本农田面积,并逐级汇总出市级基本农田面积。该文针对菏泽市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工作保证措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主要上图成果及分析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敬军  姜素  花修权 《江苏地质》2018,42(1):145-150
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聚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线"(即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线)的划定在我国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关键期,对优化城乡空间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严守生态底线等至关重要。以徐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提出城市"三线"的调整建议,不仅可为构筑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优美的城市空间格局提供地质依据,亦可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工作转型和战略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地球化学指标与土地环境指标应用于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评价的思路与流程,通过基本农田概念与功能、基本农田划定的需求、土地质量指标与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关联性等分析,提出充实基本农田数据库、农产品安全指标与品质指标、土壤肥力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等应用于基本农田划分及后备基本农田选区评价的方法、思路与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各项成果指标及图件应纳入到基本农田图、表、册中,土地质量环境指标评价中对超过土壤污染管制值的土壤实行一票否决,调出基本农田;对满足无公害产地要求的富硒集中连片区等,应直接纳入基本农田中;对其他指标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区要求,纳入到综合评价中。永久基本农田评价需进一步吸收利用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成果资料,从影响耕地的物理、化学、生态、地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现土地资源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与平原地区相比,四川省广元市没有得天独厚的土地禀赋。灾后恢复重建,田畴基于青山,注定了这里耕地保护的担子更加沉重。然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现代化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翻了几番……发生在深山里的一幕幕,诉说着耕地保护来之不易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山东省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构成状况,对1997--2005年全省及各市的基本农田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对比,指出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提出实现基本农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数量、质量和环境全面管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用养结合、保持地力、提高产出水平;划定整备区、储备待补资源;区别对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增强基本农田保护意识,推进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组织开展了评选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活动。垦利县国土局在省、市、县、乡四级国土资源部门及农业部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5.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基本依靠,我省自1988年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实践和探索,实现了单纯保护向以建设促保护转变、从数量型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型保护转变,形成了一系列以政府为主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垦利局西宋国土资源所,从农民根本利益出发,全面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收到良好效果。该所大力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对保护区的基本农田进行插牌定界,埋设界桩,强化保护力度,做到责任到村到人,杜绝了非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现象的发生。目前,全乡耕地保有量3067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2277.03hm^2。尤其是西张片558hm^2省级重点项目的立项,为全乡耕地质量提高、耕地面积增加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临海市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被中宣部列为重大工作典型。临海市是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监督管理信息化中心,并于2007年7月与武汉等地科研机构合作,在国内率先建成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标准农田、道路水系基础地形等信息,动态反映了基本农田现状和利用变化情况,实现了基本农田审核、补划、执法监察、统计分析等各种网络监测管理功能。此外,还利用航测、卫星遥感技术对基本农田进行动态监测,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提升了基本农田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日前,省政府耕地保护工作考核组检查了葫芦岛市耕地保护工作。考核组听取了工作汇报,并到有关县(市)区现场检查了耕地保护情况。查看了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工作档案和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抽查了基本农田档案的图、表、卡、册及对应的保护地块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基本农田保护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文登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基本农田为中心,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为前提,按照“点面兼顾、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建设原则,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研究区内地质环境特征,选取地貌类型、地面坡度、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腐蚀性、地基承载力、土体压缩模量和地质灾害易发性7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GIS空间分析对主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牡丹江市主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良好,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占主城区总面积的58.2%,并以主城区南部区域地质环境最为优越,建议牡丹江市适度向南发展,同时做好生态环境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