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根据大洋金属结核DY85-5航次调查所了解的情况,对该航次调查作了简单介绍:根据该航次怕得到的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开辟区地形地貌最新调查结果,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开发研究中的矿区放弃和采矿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完成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提出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研究开发“九五”计划》的目标,大洋协会在1997年安排了两个航次的海上勘探工作,其中DY95—7航次委托地质矿产部组织实施。根据上述精神,地质矿产部委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海洋四号》调查船具体实施。 《海洋四号》调查船从1997年5月20日离开广州,到1997年11月12日回到羊城,历时177天,航程28500海里。本航次虽然任务重,工作量多,地质采样是《海洋四号》进行的8个大洋航次中最繁多的一次,而且又新增加了环境基线调查和富钴结壳调查两个新项目,但是  相似文献   

3.
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2011年2月4日23时,正在南大西洋作业区执行中国大洋第22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传来好消息:科考队员在南大西洋中脊成功抓取了多金属硫化物样品。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10,(6):64-64
国土资源网2010—06—07消息2010年5月28日,历时315天且超额完成我国第21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凯旋。本航次又为我国新发现5个热液区。  相似文献   

5.
正由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牵头,中国科学家于2008年10月提交了IODP735号建议书(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气候和深部地幔过程的启示),在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通过4年多的努力,该建议书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于2012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IODP建议书评审会议上通过国际同行评审并顺利安排航次,于2014年1月29日从香港起航,3月30日在基隆靠港,顺利完成航次各项科学目标。该航次同时也是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第一个航次,备受国际同行关注。  相似文献   

6.
1999年南海首次大洋钻探,有力促进了中国的深海研究,使中国进入了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15年后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该国际计划中作用的加强。回顾了参加IODP 10年(2003—2013年)来深海研究的进展,并展望未来,讨论中国大洋钻探在新10年IODP(2013—2023年)中的打算。中国大洋钻探提出了分3步走的发展计划:第一步争取再实现1~2次"互补性(CPP)"大洋钻探航次;第二步学习欧盟,争取也成为IODP的"钻探平台提供者";第三步和国际科技界合作,建造新一代的中国大洋钻探船。  相似文献   

7.
正由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牵头,中国科学家于2008年10月提交了IODP735号建议书(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气候和深部地幔过程的启示),在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通过4年多的努力,该建议书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于2012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IODP建议书评审会议上通过国际同行评审并顺利安排航次,于2014年1月29日从香港起航,3月30日在基隆靠港,顺利完成航次各项科学目标。该航次同时也是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第一个航次,备受国际同行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由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牵头,中国科学家于2008年10月提交了IODP 735号建议书(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气候和深部地幔过程的启示),在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通过4年多的努力,该建议书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于2012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IODP建议书评审会议上通过国际同行评审并顺利安排航次,于2014年1月29日从香港起航,3月30日在基隆靠港,顺利完成航次各项科学目标。该航次同时也是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第一个航次,备受国际同行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由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牵头,中国科学家于2008年10月提交了IODP 735号建议书(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气候和深部地幔过程的启示),在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通过4年多的努力,该建议书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于2012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IODP建议书评审会议上通过国际同行评审并顺利安排航次,于2014年1月29日从香港起航,3月30日在基隆靠港,顺利完成航次各项科学目标。该航次同时也是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第一个航次,备受国际同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将我国深海大洋研究推向新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5):653-653
1998年春,我国正式参加大洋钻探国际合作计划(ODP),成为大洋钻探计划的第一个“参与成员”(associatemember),迄今正好5周年,这是令我难忘的5年。1999年2月6日~4月12日,在汪品先院士和WarrenPrell两位首席科学家的共同主持下,在我国南海实施了大洋钻探184航次(ODPLeg184),使我国真正从学术上进入深海研究的国际行列。在那个航次的28位上船科学家中有9位中国人,这是自1968年实施深海钻探计划(DSDP,ODP的前身)的第一次,使我感到特别振奋。ODP184航次及其随后的实验室研究,取得的学术成就包括:(1)建立起西太平洋区近3000万年来最…  相似文献   

11.
海底硬岩是世界大洋钻探实现“莫霍钻”目标必然钻遇的地层。世界大洋钻探实施的航次中已多次钻遇海底硬岩,不仅采获了岩心样品,也在钻进施工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搜集了近年来世界大洋钻探实施的309、312、335、360和384等有关海底硬岩钻探航次的资料,在对航次情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目前海底硬岩钻探在钻头、井壁稳定以及取心工具等方面遇到的挑战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对今后海底硬岩钻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海洋水合物钻探领域,大洋钻探计划(ODP)204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11航次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而国内对于这两个航次中的水合物岩心获取、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介绍和分析比较少。本文结合国内水合物勘探总体情况和岩心处理分析技术研究现状,介绍和讨论了ODP204和IODP311航次岩心处理分析技术,对后续我国海洋水合物的勘探取心技术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由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牵头,中国科学家于2008年10月提交了IODP 735号建议书(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气候和深部地幔过程的启示),在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通过4年多的努力,该建议书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于2012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IODP建议书评审会议上通过国际同行评审并顺利安排航次,于2014年1月29日从香港起航,3月30日在基隆靠港,顺利完成航次各项科学目标。该航次同时也是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  相似文献   

14.
由IODP美国执行机构(IODP-USIO)负责的IODP 349(南海构造演化)航次目前开始向各成员国召集船上科学家。IODP 349航次预计于2014年1月28~3月30日在南海执行。该航次是新十年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第一个航次,航次首席科学家由美国伍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大洋钻探50余年来已执行297个航次,累计采集长度超过4×105 m的岩芯,同时获取大量观测数据.然而,这些岩芯样品测试和观测数据却以多源、异构的形式散布在不同文献和数据库中,无法做到广泛共享和高效利用.通过系统调研国际大洋钻探各阶段的航次报告、数据库以及学术论著等资料,理清了数据分布、数据载体及数据类型等现状.认为大洋钻探科学数据包括船上数据和航次后数据两大部分,共在表、图、文中包含了钻井取芯、岩石地层特征、沉积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15类近200项数据类型.研究发现国际大洋钻探现有数据体系具有层次清晰、时空属性明确、来源简单又复杂、存储格式多样、类型一致又多样等特征,是地球科学领域典型的科学大数据.开展国际大洋钻探科学数据的汇编除可实现数据快速获取外,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不仅有潜力解决海洋生物演化、全球物质循环、古海洋与古气候、深海矿产资源评价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还能为推动地球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做出积极贡献.最后,就国际大洋钻探科学数据统一格式和汇编建库这一关键步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14,(3):51-51
中新网消息(2014-03-21)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3月15日~17日,中国大洋第30航次第三航段按计划完成了我国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中深钻的调查任务。  相似文献   

17.
信息     
正ODP大洋钻探计划,1985-2003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南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8.
苏新 《现代地质》1999,13(2):175-176
1999年2~4月全球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大洋钻探船“JOIDES·决心号”184航次在南海进行了2个月的钻探考察。大洋钻探计划(ODP)第184航次的主题是“东亚季风史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意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汪品先教授和海洋古季...  相似文献   

19.
<正>继2007年中国大洋第19航次在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脊49.6°E附近发现首个海底黑烟囱以来(Tao et al.,2012),2010年,中国大洋21航次第7航段在49.2°E附近中央裂谷南侧的远轴山坡上又新发现一个热液区(韩喜球等,2010;Han et al.,2010),现场命名为玉皇山热液区(位置:49.265°E/37.935°S,水深1443 m)。该热液区位于龙旂热液区(49.65oE/37.79oS)以西40 km,是迄今在西南印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2009,(8):6-6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2009—08—05消息当地时间2009年7月31日凌晨,执行大洋21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顺利抵达西太平洋,正式展开调查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