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吕梁山区晚期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在收缩构造体制下形成一系列线状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推覆型韧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并伴随有壳源型花岗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在近周营—罗家岔一带的吕梁群两侧边界上,为区内规模大、影响广的区域性构造。由北至南,主剪切带走向由近南北向过渡为向东西向延伸,剪切带内构造岩石类型主要有变余糜棱岩、构造片岩。剪切带内矿物拉伸线理及各类旋转应变标志指示上盘相对下盘逆冲推覆;从剪切带所涉及的地质体及与周围构造的相互关系确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运动末期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2.
湖北银洞沟银金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当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接合部位,属作岭造山带。武当群组成一系列大型韧-脆性剪切带巨型推覆体,银洞沟推覆岩席是其中之一。该区早期构造样式为伸展作用及其伴生的韧性或韧-脆性面型剪切,晚期为推覆线性剪切。根据面埋,线理,褶皱、剪切带等研究成果,作者总结了银洞沟地区构造性质,成矿作用及模式。  相似文献   

3.
杨福新 《铀矿地质》1994,10(2):78-86
狼山地区是在元古代古裂谷基础上,由2条岩石围断裂、3条韧性剪切带和数条推覆构造或逆冲推覆构造所组成的狼山造山带。发育有韧性断层岩型等铀矿化类型,成矿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和古生代晚期。主要控矿和聚矿的空间为韧性断裂。据此,本文指出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小北湖韧性剪切带分布于敦密断裂北侧泥盆纪地层中,为逆冲推覆韧性剪切带,发育各种糜棱岩、叶理和线理构造及显微构造,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变形,属低温韧--脆型剪切带。  相似文献   

5.
作为武当山大型推覆体内部紫金断片构造边界的紫金韧性剪切带具有复合质,曾先后经历了自北而南的韧性推覆一北东向脆,韧性左行走一北东向韧,脆性右行走滑-脆性张破裂及平移。韧性剪切带的演化与武当山推覆构造的递进变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四川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滑移面均为韧性剪切带,而且整个推覆构造带由多个岩片推覆堆叠在一起,在其前缘则出现飞来峰群。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和飞来峰群的精细研究,厘定其缩短距离约30km。同时厘定了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茶铺子-巴折区划性(“槽-台”边界)复活断裂带(韧性剪切带),修正了锦屏山断裂为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野外地南调查表明,在内蒙古阿里河地区前石炭系变质岩系及早华力西期侵入体中发育一系列大型韧性剪切带。呈NE-NNE向延展,倾向南东。变形岩石显微构造及矿物组合特征表明,韧性剪切带具有二个世代发育历史;早期韧性变形作用属低角闪岩相环境;晚期伴随古生代在陆边缘俯冲磁撞造山作用的经历了绿片岩相剪切变形。剪切带中不同尺度运动学标志,表明韧性剪切方向均为由SE往NW的逆冲型。燕山早期推覆构造改造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8.
胶南造山带西段区域构造格局及变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南造山带西段显示了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穹隆构造、弧形构造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共存的构造格局。主要的剪切系统有近水平拆离型、平行造山带走向的高角度走滑型、呈弧形展面上的推覆型和造山带边缘隆-滑型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9.
江西金山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韦星林 《江西地质》1996,10(1):52-64
金山金矿是华南规模最大的岩金矿床。本文介绍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它是一个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控矿构造为东西走向的推覆型韧性剪切带,提出赣东北韧性剪切蛇绿岩构造沸杂带控制区域金铜成矿带时空展布的新认识;论述成矿物质来源于就地改造的双桥山群,韧性剪切带动力变质作用是最主要的成矿作用,矿床成因属于韧性剪切带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又称“金山式”金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北法库地区构造岩的观察和研究,确定了本区存在一大型推覆韧性剪切带。根据同构造侵入岩的同位素年龄,确定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期为海西-印支期,这与天山-闪安褶皱系最终形成时间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逆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同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湾成矿带各期构造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矿化富集作用研究,将老湾成矿带成矿构造体系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加里东-华力西期深层次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NNW向构造控矿因素深远,起初始富集作用;从印支晚期(236~214 Ma)开始,在燕山期或期前(132.5Ma)为脆-韧性剪切-右行走滑体系,矿液再次充填控矿形成现在的富矿体;燕山末期后发生了浅层次脆、韧性构造和构造推覆。并建立了老湾金矿带"早期老湾韧性剪切成矿构造系统"与"中期高角度右型走滑脆韧性断裂构造系统叠加"和"晚期构造掩盖或破坏"三期成矿构造演化体系。三期成矿构造演化体系的建立和"晚期老湾岩体推覆于龟山岩组上"的认识,极大地拓展了赋矿地层空间,为取得找矿突破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钦州-灵山构造带位于钦杭结合带南段,是华南中生代形成的大型构造-岩浆活动带。构造解析表明,钦州-灵山构造带灵山段由走滑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一系列伸展构造组成:早期,该段整体表现为逆-平移性质,平面上呈一组平行或分支复合的断裂束,剖面上表现为向深部会聚的正花状构造;中期,构造带南东侧的六万大山花岗岩体逆冲推覆至古生代地层之上,其平面上呈向北西凸起的弧形复合断裂束,剖面上由前、后缘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及花岗岩断夹块组成的逆冲推覆构造;晚期,钦州-灵山构造带由挤压-推覆变形转入后造山伸展变形,沿乐民-寨圩一带发育了张性岩墙群、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及大型张性断裂带。带内构造变形特征、转换及演化机制揭示:在晚古生代钦廉-罗定裂陷槽关闭的地质背景下,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于中生代沿钦州-灵山构造带灵山段发生斜向拼合-板内造山作用。上述认识对理解钦廉-罗定裂陷槽的闭合、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分界与拼合过程、华南板内造山的动力学机制及演化、六万大山印支期花岗岩基的侵位机制、十万大山盆地的性质,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鮸鱼咀韧性剪切带是秦岭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带武关杂岩和刘岭群的分界线,其变形作用的研究对揭示秦岭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条剪切带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运动学、锆石U-Pb和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几何学和运动学指示鮸鱼咀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两期主要的构造变形:早期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变形和晚期左行走滑剪切变形.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构成剪切带主体的长英质糜棱岩中碎屑锆石主要的峰值年龄为448 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390 Ma,其碎屑物质来源为北秦岭构造带,因此其原岩应该为一套沉积岩.眼球状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的坪年龄为(263±2)Ma.结合前人的变质变形年代学数据,认为早期的逆冲推覆与石炭纪大洋俯冲有关,晚期左行走滑是秦岭造山带晚二叠世"软碰撞"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中天山北缘胜利达坂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胜利达坂韧性剪切带沿中天山构造带北缘呈近EW向展布,为一条由一系列糜棱岩带、强片理化带及典型韧性变形显微构造所组成的强应变带。根据变形强度和原岩类型可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带。显微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剪切带经历了早期的由南向北的斜冲推覆剪切及晚期的近水平右行走滑剪切。剪切带内发生了强烈的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它们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新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少梅 《矿产与地质》1991,5(5):375-381
广东新洲金矿床产于褶皱式推覆构造外来系统——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地层之中.金矿床主要属碎裂石英脉型,次为蚀变糜棱岩型.成矿作用早期形成糜棱岩型金矿,为韧性剪切成矿期;晚期形成碎裂石英脉型金矿、属韧-脆性和脆性成矿期.成矿溶液为浅成中低温变质-混合岩化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于震旦系,属褶皱式逆冲推覆-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依据糜棱面理产状、剪切褶皱(鞘褶皱)形态、拉伸线理空间位志、构造岩及剪切变质作用等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陇县深变质岩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韧性剪切带,即韧性推覆剪切带和韧性平移剪切带。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韧性推覆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晚期,与这一时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而韧性平移剪切带则是印支期造山带内右行走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覃小锋 《广西地质》2002,15(2):7-11,25
桂东南那卜地区潭超单元及其围岩中,主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可分为2类:NE向右行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NW向逆冲推覆性质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对以上2类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显微组构以有运动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它们形成的构造应力是NE-SW向的,在这一应力的作用下,使早期NE向和NW向构造重新活动,从而构成了一种NE向走滑-NW向逆冲的相互转换程式,即NE向右行走滑性质韧性剪切带和NW向逆冲推覆性质韧性剪切带相互转换的韧性变形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武当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接合部位,属秦岭造山带。武当群组成一系列大型韧一脆性剪切带巨型推覆体,银洞沟推覆岩席是其中之一。该区早期构造样式为伸展作用及其伴生的韧性或韧脆性面型剪切,晚期为推覆线性剪切。根据面理、线理、褶皱、剪切带等研究成果,作者总结了银洞沟地区构造性质、成矿作用及模式。武当地区多重滑脱是在古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发育的不同层次的顺层剪切带,发育于变火山岩与变沉积岩之间的滑脱面(DF_2)控制了银、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介绍了陕西安康地区北部韧性推覆构造的地质特征及其演化,从4个方面扼要论述了它对该区金矿的控制作用,并明确指出茅垭子、黄龙金矿等属韧性推覆剪切带型矿床,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安康地区北部今后金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