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宇飞  康剑  赵冠 《城市地质》2021,16(4):454-458
要:为了缓解新乡市小店工业园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问题,避免工业园区与周围村镇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矛盾加剧,采用柳青河地表水回渗与管井回灌2种试验方法,探讨补充浅层地下水有效水量的可行方法.该区包气带岩性为粉细砂、粉土,试验目的层为浅层含水层(第Ⅰ含水层组),其岩性为细砂、中砂和粗砂,上部包气带地层孔隙与下部浅层含水层孔隙连通性较好,有利于地表河流回渗补给地下水,地表回渗试验效果显著.管井回灌量选用与之对应的抽水时的单位涌水量,试验第Ⅰ含水层组的回灌能力,单位回灌量与单位涌水量之比小于50%,说明第Ⅰ含水层组回灌能力较差,不适宜本地区或类似地区.  相似文献   

2.
庞宇飞  康剑  赵冠 《城市地质》2021,16(4):454-458
要:为了缓解新乡市小店工业园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问题,避免工业园区与周围村镇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矛盾加剧,采用柳青河地表水回渗与管井回灌2种试验方法,探讨补充浅层地下水有效水量的可行方法.该区包气带岩性为粉细砂、粉土,试验目的层为浅层含水层(第Ⅰ含水层组),其岩性为细砂、中砂和粗砂,上部包气带地层孔隙与下部浅层含水层孔隙连通性较好,有利于地表河流回渗补给地下水,地表回渗试验效果显著.管井回灌量选用与之对应的抽水时的单位涌水量,试验第Ⅰ含水层组的回灌能力,单位回灌量与单位涌水量之比小于50%,说明第Ⅰ含水层组回灌能力较差,不适宜本地区或类似地区.  相似文献   

3.
马振民  陈鸿汉 《地球科学》2000,25(5):472-476
通过对泰安市第四系水文地质结构研究发现, 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受地层结构的控制, 在包气带岩性及含水层岩性相同的条件下, 包气带的厚度越大, 其防污性能越高, 含水层遭受污染的程度越小; 在地面环境质量及包气带岩性和厚度相近的条件下, 粗砂含水层较粉质粘土含水层更易遭受污染   相似文献   

4.
陶芸  陈锁忠  都娥娥 《水文》2011,31(3):76-81
在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同位素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苏锡常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利用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建立潜水与微承压水的δD-δ18O关系曲线,分析潜水含水层与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关系以及微承水的蒸发程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与14C研究微承水与现代水的补给关系;利用常规的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浅层地下水补给源的变化问题。结合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从而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Ⅰ.泉及其出露条件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只有在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得最适当的情况之下,地下水才有可能涌出地表而出现为泉。仔细研究一个地区的泉,不但有助于明确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且常常对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大有俾益,所以水文地质工作者应该尽可能的利用这些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点来进行工作。地下水涌出地表,只有当含水层或含水的地下通道与地表相交时,才可能发生。含水层的数量和性质可以多种多样,含水通道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方向和大  相似文献   

6.
汪超培  计岭 《地下水》2011,33(5):115-116
研究了安徽淮北平原含水层的分布特征,根据岩性、含水介质和埋藏条件将区内的含水层划分为松散岩类的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分析了地下水化学成分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指出了区内开采地下水引发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是一个复杂的大型地下系统,其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可能是一个因素群或因素组。这里通过以利州和中兴~玉堂两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划分的不同水文地质亚区,主要含水层的岩性,对两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比较得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是受区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岩性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从而为地下水系统特征研究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胡秀琦  顾林琳 《吉林地质》2013,(4):124-125,139
吉林省龙井市石井金银矿位于长白山系老爷岭南麓的丘陵地貌中,区内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条件严格受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等条件控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矿区含水层主要类型为: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基岩风化构造裂隙水含水层、构造裂隙脉状水含水层(带);三种地下类型水富水性都较小,对矿床影响不大,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上游某灌区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灌区潜水的DASLTCU模型和承压水DLCA模型对灌区地下水进行防污性能评价。选取潜水埋深(D)、含水层厚度(A)、地表土层厚度(S)、地表坡度(L)、地表岩性(T)、含水层渗透系数(C)、灌区现状图(U)作为灌区潜水的综合防污性能评价因子;选取承压水埋深(D)、隔水层岩性(L)、隔水层连续性(C)、隔水层厚度(A)作为灌区承压水的防污性能评价因子;应用ARCGIS和MODELFLOW对灌区地下水的综合防污性能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现有灌溉规模下,潜水综合防污性差及较差地区占总面积24%,中等及以上地区占76%,灌区综合防污性总体较好。绘制出灌区潜水的现状防污性能分区图及30年后潜水的综合防污性能预测分区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勘探发现了滕南矿区侏罗系砾岩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可以利用。该区侏罗系砾岩含水层具有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的整体特征;其含水性在平面上的严重不均一性与构造、含水层埋深和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有关;侏罗系地下水动态类型属人为-气象型;地下水化学万分与含水介质、水动力条件及原始沉积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地下水补、径、排 条件受构造、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体的分布及矿井开采等因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认识苏锡常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的各种与浅层地下水防污染有关的地质环境因素进行判别,选择含水层厚度、包气带岩性、水位埋深、含水层顶板厚度做为评价的4个因素,以G IS软件ArcInfo为主要工具,通过信息量的空间叠加分析,进行浅层地下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评价。通过实际水质分析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旨在为加强浅层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6,(3)
地下水资源是能源基地规划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依据大量的勘探钻孔和抽水试验资料,分析了区域和准东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的赋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赋存在山区主要以基岩裂隙含水层为主,而在平原区主要以松散孔隙含水层为主;此外,研究区地下水的赋存和富集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以及气象等条件的影响。通过对准东能源基地的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后期圈定地下水资源的有利开采地段和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圆明园遗址公园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遥感解译、水文地质调查、钻孔和抽水试验,结合区域水文、气象和地质等资料,对圆明园的水文地质条件有了初步认识:圆明园处在清河古河道范围内,浅层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第一层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以砂类为主,与湖水有直接联系的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大于20md;20世纪50~60年代,圆明园所在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湖水;近年来,受降水减少和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影响,地下水位下降较大,湖水位高于潜水位,自然条件下湖水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流动特征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研究分析了大同盆地地下水流动特征对高砷水迁移的影响.以山阴县桑干河南岸地下水试验场(SYFS)的监测数据为基础, 建立了河岸带三维非稳定地下水流模型.结果表明, 灌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灌溉活动减慢了地下水埋深和水平地下水流速, 加速了不同岩性地层之间的垂向水量交换.粉土(L1、L2、L3和L4)、粘土1(L5)和砂1(L6)之间始终存在由上至下的垂向水量交换, 粘土2(L7)、砂2(L8)、粘土3(L9)和砂3(L10)以水平水量交换为主.灌溉水和大气降水从地表向下垂直入渗至含水层的过程中, 推动了地表和包气带沉积物中的砷逐渐向下迁移; 到达含水层后, 水平交换量占主导, 地下水在水平方向上频繁的水量交换促使As在含水层中发生水平迁移.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开采——重要的CO2排放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计算了大庆市齐家水源地地下水的CO2分压及地下水被抽出至地表与大气CO2达成平衡后CO2自水中的逸出量,结果表明,地下水p(CO2)=1.28×104 Pa,显著高出大气p(CO2);当地下水到达地表环境后将有11.15 mmol/kg 的CO2释放进入大气.进一步的讨论得知,各种岩性含水层的地下水都可以含有较高的p(CO2).因而,地下水的开采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CO2人为排放源.这应该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房山区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中的Ca2 、Mg2 、SO2-4、F-、Sr2 等化学成分与其所在含水层的地层岩性进行了相关分析,认为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主要取决于含水层岩石的化学成份,由此形成3个相对独立的地下水运动系统。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铁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为未检出~94.8mg/L,平均含量为1.46mg/L。该地区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与其工业化程度及所处区域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尤其在平原区,地下水铁含量与部分地表河流的污染程度更是密切相关,随着远离污染的地表河流,地下水铁含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不同地区对其地下水铁含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不相同,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酸碱条件和地面污染则只在局部地区对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起主导作用。另外,含水层介质组分、径流条件、上覆土层性质等因素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系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一个大型构造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正在建设 的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巨型地下水盆地,赋存相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为能源基地建设提 供重要水源。鄂尔多斯盆地是由多种不同类型岩石上下叠置构成的构造沉积盆地,因此它也是一个由不同含水岩 类的多个含水层系统上下叠置构成的巨型地下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总体上构成一个半开启型的地下水盆地,盆 地内不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交替循环的方式和深度不同,以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层系统和白垩系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大(可达1200~1800m);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系统和 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小(一般小于300m)。鄂尔多斯盆地实际上包含了周 边岩溶地下水、白垩系自流盆地地下水和东部黄土区地下水共3个地下水大系统。在各地下水大系统内,又可根 据各自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和地表水系的关系等,再进一步划分成7个地下水系统 及16个地下水亚系统。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地下水循环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对整个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初步分析,为盆地地下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为河口冲积平原。北临长江,东靠东海,长江在北部入海。黄浦江和苏州河贯穿市区,均是感潮河流。上海地区地下水较普遍存在着潮汐现象,每潮日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属于半日潮类型。在第一四系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体高,低潮出现时间略迟后于地表水体,地下水潮差大小与距地表水体远近,含水层富水性和埋藏深浅均有密切关系。而基岩承压含水层与地表水  相似文献   

20.
崔红英 《地下水》2009,31(3):117-119
根据原平市的地貌、岩性和含水层的出露条件划分水文地质类型区对于改善地下水资源,使水文地质过程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分层、分小分区划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区的含水层介质类型,从而完整水文地质单元的立体模型,为形成完整单元的"三水"转化模型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原平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