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这里研究层状极化介质激发极化效应特征。首先,在忽略电磁效应的情况下,用柯尔~柯尔模型表征极化介质复电阻率,计算三层不同地电断面复电阻率的振幅和相位随极距变化的曲线;然后,分析极化层不同充电率和不同时间常数、不同激发频率和极化层不同埋深,对测深曲线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极化层埋深与极距的对应关系。这些工作都能够为野外开展复电阻率测量和资料解释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二极和偶极装置的分辨率,首先建立数值模型,并定义了均匀度、数据密度、层间分辨率、盲区的计算方式,从数据结构的角度定量讨论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中偶极、二极装置的分辨能力.通过不同埋深、不同规模的高、低阻异常体的正演计算,对获取的数据反演后分析结果与初始模型的契合程度,定量分析两种装置对异常体的分辨能力,结果显示,在浅...  相似文献   

3.
全时域时间谱视电阻率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数值逼近的方法,逐段用多项式表示偶极—偶极排列的瞬变电场。根据求出的多项式指数和系数,建立全时域时间谱视电阻率的算法。该算法能对小收发距(r与h1相近或更小)时的瞬变电场,计算出可形象反映地电断面的视电阻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层状大地表面水平电偶极源电磁场公式系统,提出了比值法获取H y分量全区视电阻率计算公式。计算了层状地电模型多个收发距的电磁场各场分量E x、H y、H z,并用这三个场分量计算了全区视电阻率,以及E x/H y卡尼亚电阻率,并与模型的MT卡尼亚电阻率频谱曲线进行对比。发现H y全区视电阻率在赤道装置和轴向装置的广大区域对地电模型均有较好的响应,可进行单分量广域电磁测深。轴向装置H y全区视电阻率与赤道装置垂直磁场H z全区视电阻率相似,在低频段与层状模型大地电磁测深卡尼亚电阻率有相似的频率响应特征,在较小收发距条件下对大埋深基底就能有较好的响应。赤道装置和轴向装置测量的水平电场E x分量全区视电阻率在低频区均会进入“饱和”区。对于各电阻率定义方法,合适的收发距是较好地反映出地电特征深度变化的前提,多收发距测量有利于揭示深部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这里简述和图示了单极~偶极、偶极~偶极装置测深原理及野外布极方式。根据单极~偶极装置视电阻率与偶极~偶极装置视电阻率存在的内在关系以及"等效电阻率法",推导出了偶极~偶极装置视极化率与单极~偶极装置视极化率的数学表达式。将时域激电单极~偶极装置测得电参数的数据,转换为偶极~偶极装置的数据,并对二种测深装置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分别进行二维反演、成图及对比,结合测区简要地质特征,显示二种装置测深取得了较好的地质勘探效果。最后,分析了这二种装置测深反演结果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针对地球物理勘查中经常遇到的薄层探测问题,以接地长导线源一维正演为基础,通过定义垂直磁场的相对异常,分析对比了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对不同电阻率、不同厚度、不同埋深的薄层的探测能力,并讨论了不同偏移距对探测灵敏度的影响。最后将电性源瞬变电磁法与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以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对比,探讨不同电磁法装置对薄层的探测能力。结果显示,薄层电阻率越低、厚度越大、埋深越浅、观测偏移距越小越有利于电性源对薄层的探测;时间域电磁法对低阻薄层探测能力优于频率域电磁法,当偏移距较小时,电性源瞬变电磁对薄层的探测能力和回线源相当。  相似文献   

7.
从垂直磁偶极源激发的频率域电场出发,采用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一维正演方法,分别计算了低阻薄层随埋深厚度比和电阻率差异比变化时的感应电动势。依据电磁法探测的体积效应,对传统二分法进行了改进并定义了全区视电阻率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绘制了低阻薄层埋深厚度比为1∶1.2、1∶1.5、1∶2及1∶4,电阻率差异比为1∶5、1∶10及1∶20的视电阻率曲线。通过对比不同地电模型视电阻率曲线的特征,指出了不同电阻率差异比时,瞬变电磁法对低阻薄层的分辨极限,归纳了瞬变电磁法对低阻薄层的识别及分辨能力,这对于研究地下水平层状介质的垂直电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观测质量,本文结合大柏舍地震台电测深资料,采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分析了该台站对称四极装置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时影响系数随电极深度和观测极距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大柏舍台现有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水平测道虽然能有效地抑制来自地表的干扰,但是由于观测极距较小,不能很好地反映深部介质电阻率的变化信息;垂直测道因电极埋深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层位,观测数据受地下水位波动影响较大,较难识别来自深部介质的信息。为有效地记录可能的孕震信息,水平测道极距AB/2取250~350 m、埋深H>150 m能满足需求,并建议增加NS向水平测道观测。  相似文献   

9.
相位激电法(偶极-偶极)单频电磁耦合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书民  雷达 《物探与化探》2002,26(1):57-59,63
主要介绍一种相位激电法(偶极—偶极,以下简称偶极)电磁耦合校正方法,其原理是将视电阻率近似视为均匀大地电阻率,利用均匀大地条件下偶极装置电磁感应响应的正演计算方法,算出电磁感应响应,再将其从观测的总响应中去除,从而达到电磁耦合校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磁测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测量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的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技术的提高,使得磁法勘探可用于城市工程与环境中电磁干扰相对较小的区域,且高分辨地探测地表及近地表磁异常。实例表明,垂直梯度磁异常测量相对于△T磁异常测量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欧拉反褶积和场源参数成像方法增强了异常的区别和分离能力。结合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方法可以给出异常体埋深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