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模糊数学方法在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将模糊数学的多种方法,用于南海北部海区的水团分析.在用模糊聚类方法划分水团时,提出了基于欧氏距离的相似关系,同时提出了基于F-检验而决定水团个数的方法.以模糊聚类划出的水团为基础,再用软划分方法,对水团边界和测样归属进行合理调整.根据上述结果及区域海洋学的分析,在该海区划出了8个水团:沿岸冲淡水团F、近岸混合水团M、暖表层水团WS、表层水团S、表次层混合水团SU、次层水团U、次中层混合水团UI和中层水团I.将各类水团在-S图解上的点集,归结为变形椭圆凸点集、半无界凸点集和单侧凹点集3种类型.分别提出了建立相应隶属函数的方法,并给出了拟合结果.计算了各季节各水团的熵,讨论了高熵和低熵水团的特征及形成原因.计算了各季节不同水团之间的格贴近度,借以讨论水团变性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8个水团归纳为3种类型:径流冲淡型(F),浅海变性型(M、WS、S和SU),深海大洋型(U、UI和I).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糊聚类为主要方法,在南海北部海区划出8个水团:沿岸冲淡水团(F)、近岸混合水团(M)、暖表层水团(WS),表层水团(S)、表次层混合水团(SU)、次层水团(U)、次中层混合水团(UI)和中层水团(I).对各水团的形成、基本特征、变性特点以及消长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径流冲淡型——F,浅海变性型--M、WS,S、SU和深海大洋型——U、UI和I.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糊聚类为主要方法,在南海北部海区划出8个水团:沿岸冲淡水团(F)、近岸混合水团(M)、暖表层水团(WS)、表层水团(S)、表-次层混合水团(SU)、次层水团(U)、次-中层混合水团(UI)和中层水团(I).对各水团的形成、基本特征、变性特点以及消长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径流冲淡型——F,浅海变性型——M、WS、S、SU和深海大洋型——U、UI和I.  相似文献   

4.
1998年夏、冬季南海水团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解南海水团的特征和分布 ,基于 1 998年夏季和冬季两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模糊分析方法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南海外海水可划分为 6个水团 ,即南海表层水团、南海次表层水团、南海次 中层混合水团、南海中层水团、南海深层水团和南海底盆水。越南附近夏季存在一个暖涡 ;1 998年夏季还可鉴别出黑潮表层水团和黑潮次表层水团 ,但在冬季观测期间无黑潮水越过 1 1 9.5°E经线进入南海 ;这些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联。夏季有苏禄海海水在 5 0— 75m层经由民都洛海峡侵入南海  相似文献   

5.
探讨多元隶属函数的拟合,提出了变性水团三元隶属函数的三种拟合方法,其中模糊平面截割拟合方法可适用于更多要素的水团划分及分析。使用1987年5~6月的调查资料,对黄、东海邻接海域的水团建立了、S、O_2三元隶属函数,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尤其在划分该海区的三大水系及对东海次表层水团和黑潮次-中层混合水团的鉴别中,更显示了模糊分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大洋性水团的 T- S曲线族特征 ,提出了拟合其隶属函数的 2种方法——直线定位法和坐标旋转法。把这 2种方法应用于拟合巴士海峡两侧的次表层高盐水团和中层低盐水团的隶属函数并进行了讨论。文中给出了拟合的原理、公式和实例 ,表明它们在分析水团的分布特征、混合变性过程 ,特别是追踪其来源等方面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海区水团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判别分析应用于南海北部海区的水团分析。划分为八个水团:沿岸冲淡水团(F),近岸混合水团(M),暖表层水团(WS),表层水团(S),表—次层混合水团(SU),次层水团(U),次—中层混合水团(UI)和中层水团(I)。给出了各水团在四季代表月的Bayes多组判别的系数和参数。用资料检验判别的成效.冬季和春季可达95.90%以上,夏季为94.80%,秋季是全年最低值,为92.72%。讨论了造成错判的原因,并与Fisher判别作了比较。当测值维数较低时,建议选用Bayes判别。对八个水团以及各水团两两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证实在每个季节中各水团之间的差异,都在高度置信水平(α=0.01)上具有显著性。因而,划分为八个水团是有实际意义的,其判别式的系数和参数,可用于实际的判别和预报。  相似文献   

8.
2011年夏季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1年8月19日至9月12日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的温、盐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结合8、9月份的卫星高度计资料,研究了2011年夏季南海北部海区水团的特征和分布状况。在垂直方向上将南海北部水团划分为5类:近岸混合水团、南海表层水团、南海次表层水团、南海中层水团和南海深层水团,并对南海各个水团的分布,温、盐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夏季有黑潮水入侵南海,入侵范围止于119°E。结合卫星高度计资料反演的地转流场发现,流场内部有多个中尺度涡,主要包括东沙群岛东侧和吕宋海峡东侧的反气旋涡,以及东沙群岛南端的气旋涡,说明2011年夏季南海北部环流具有显著的多涡结构,并且该多涡结构对水团的垂向分布及黑潮入侵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分析四个断面16个标准层的因子点聚,表明在整个海区有九个水团,即:黑潮表层水、黑潮次表层水、黑潮中层水、黑潮深层水、大陆沿岸水、台湾暖流水、黄海水、对马暖流水和东海混合水,前6个水团是该海区的主要水团。本文还详细讨论了每个水团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黑潮源区海域水团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团划分是深入了解一个海域海水生化性质的重要方式。它对于进一步的海水动力环境要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黑潮是一强西边界流,黑潮源区海域一直以来都是海洋学家研究的重点。根据1995年中日合作副热带环流调查的资料,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黑潮源区海域的水体进行了水团划分,并对水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黑潮源区海域存在5个主要水团,分别是:表层水团(S)、次表层水团(U)、次一中层混合水团(M)、中层水团(I)和深层水团(D)。  相似文献   

11.
黄、东海域春季水团的划分、判别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黄、东海邻接海域5—6月份的水团进行了划分和分析。水团的划分是用经过改进的逐步聚类分析法。对划分的结果,再用Bayes多组判别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检验。证实所划出的11个水团,具有统计学要求的差异显著性,回代判别成效高达90%以上,说明划分是有实际意义的。这11个水团是:沿岸冲淡水(D),黄海表层水(Y),黄海底层冷水(YC),黄—东海混合水(YE),东海表层水(E),东海次表层水(EU),黑潮表层水(KS),黑潮次表层水(KU),黑潮次—中层混合水(KM),黑潮中层水(KI)和黑潮深层水(KD)。 用地理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各水团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各水团特征的统计指标,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制与分布变化特点。可将它们归并为三个水系:冲淡水系;混合水系和黑潮水系。对各水系、水团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它们具有逐级变性的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Using the fuzzy clustering as the principal method, eight water mass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NSCS) are distinguished. They are Alongshore Diluted Water Mass (F), Nearshore Mixed Water Mass (M), Warm Surface Water Mass(WS), Surface Water Mass(S), Surface-Subsurface Mixed Water Mass(SU), Subsurface Water Mass (U), Subsurface-Intermediate Water Mass (UI) and Intermediate Water Mass (1). A synthertic study is made on the formations, basic properties and modified characters of each water mass and the regularities of their disributions and growth and decline variations . They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the type of runoff-diluted water (F). the type of shallow sea-modified water (M, WS. S. and SU) and the type of deep sea-oceanic water (U, UI, and I).  相似文献   

13.
应用Argo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冬、夏季水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冬、夏季的温、盐度分布、水团结构及其分布。首先采用T-S点聚图法分析了该海域水团分布的基本情况,由点聚分析结果可知,该海域至少存在6种以上水团;再用模糊聚类软化法对水团作进一步划分,分别计算了该海域6至11类水团的F和△F值,结果表明,冬、夏季的△F值都以划分为8类时为最大,这与大洋水团的稳定性是一致的,因此,该海域冬、夏季水团以划分为8类最佳,它们分别是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北太平洋中层水、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北太平洋深层水和赤道表层水,以及南太平洋次表层水和南太平洋中层水。  相似文献   

14.
应用Argo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冬、夏季水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冬、夏季的温、盐度分布、水团结构及其分布。首先采用T-S点聚图法分析了该海域水团分布的基本情况,由点聚分析结果可知,该海域至少存在6种以上水团;再用模糊聚类软化法对水团作进一步划分,分别计算了该海域6至11类水团的F和△F值,结果表明,冬、夏季的△F值都以划分为8类时为最大,这与大洋水团的稳定性是一致的,因此,该海域冬、夏季水团以划分为8类最佳,它们分别是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北太平洋中层水、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北太平洋深层水和赤道表层水,以及南太平洋次表层水和南太平洋中层水。  相似文献   

15.
李福荣 《海洋与湖沼》1995,26(S1):47-53
采用1987年5-6月中日合作黄东海海域综合调查溶解氧资料,参考有关文献,讨论调查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与水团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各水团中溶解氧含量的差异与各水团温盐特性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不同有关。通过分析还发现溶解氧对鉴别次表层以深各水团,特别对东海次表层水及黑潮次表层以深各水团,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by using ISODATA of fuzzy cluster,the water masses classification of the upper layer in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degree of the membership in the obtained optima) classification matrix, the solid distribution of the detailed structure of water masses is made. The water of the upper layer,consisting of six water masses,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i, e. ,the surface,subsurface and intermediate layer. Besides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various water masses,a discussion on their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is also m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