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双变质带是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重要地质图象,高压低温变质带是大陆上开展板块构造研究的重要目标。它是大洋板块在岛弧和大陆边缘之下俯冲形成的。蓝闪石及其共生矿物的存在是鉴别高压变质岩石产出的标志。板块构造理论问世以来,区域成因岩石学和板块构造矿物学有很大发展。这个理论引进我国十余年来,高压变质带(即高压低温变质带,下同)作为板块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取得了成果。本文着重论述我国这方面研究情况,并对蓝闪石、冻蓝闪石的有关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苏布格塔蓝闪石片岩赋存于奥陶纪哈拉哈河组地层中,岩石组合类型多样,据蓝闪石光学特征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认为本区的蓝闪石属铁蓝闪石。蓝闪石片岩的标型矿物组合以蓝闪石+绿帘石+阳起石+多硅白云母+榍石为特点,由泥质碎屑岩变质重结晶形成,原岩形成环境为大陆边缘海盆地。其变质成因,属于与板块运动有关的区域低温中高压动力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蓝片岩和板块构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陆古板块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板块体的边界特征。确定板块边界的标志很多,但从岩石学观点来看,最重要的标志是;(1) 蓝片岩及双变质带;(2) 蛇绿岩套;(3) 混杂堆积等。其中蓝闪石片岩及其共生的某些高压变质矿物是确定板块边界的重要标志。本文目的在于把中国境内目前已发现的十几条蓝闪石片岩带的基础资料介绍给读者,并对某些蓝片岩带的板块构造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张志斌 《云南地质》1992,11(2):199-200
自七十年代报道云南哀牢山构造变质带发现“蓝闪石”以来,哀牢山地缝合线是否存在的问题就一直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注。引起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所发现的“蓝闪石”是否为真正的碱质闪石亚族中的在高压低温环境下形成的蓝闪石。针对这一问题,在1:5万错纳甲村幅的地质调查(填图)中进行了再研究。哀牢山构造变质带以NW—SE向呈弧形延伸的哀牢山断裂为界,可分为深、浅变质岩带。其东(北)的深变质岩带由下元古界哀牢山岩群组成,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西(南)  相似文献   

5.
藏北羌塘中部冈玛日——桃形错蓝片岩的发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藏北羌塘中部的冈玛日-桃形错地区首次发现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蓝片岩是由蓝闪石、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阳起石、黝帘石、绿帘石、方解石、榍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变质温压条件为400℃±和7kbar±,属于高压变质作用。这是一条高压变质带,推测它可能向东与滇西的澜沧江高压变质带相连。冈玛日-桃形错地区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的发现对羌塘陆块的重新认识以及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板块边界及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下古生界高压变质带的蓝闪片岩、蓝闪榴辉岩中的蓝闪石因有关同志的研究和介绍已名闻遐迩。然而本区另一种蓝闪石却鲜为人知,也无人研究。这种新类型蓝闪石见于玉石沟超镁铁质杂岩体的强滑石化含金云母紫苏辉石岩内。呈纤状毛发状微晶,位品长者为0.1毫米,多色性明显:Ng—深蓝色、Np—淡黄色,消光角小近平行消光,正延长,干涉色一级灰至一级黄,限于条件其他光学数据无法测得。集合体为丛生或放射状,或以垂直和斜交蚀变紫苏辉石晶边生长的环边出现,或充填于蚀变紫苏辉石之晶间空隙。环边状蓝闪石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辉石处为透闪石,向外渐变成蓝闪石。这种蓝闪石以其产出原岩、丛生或放射状集合体形态没有标志应力成因的定向排列等特征,相异于本区高压变质桕系之蓝闪石,笔  相似文献   

7.
中国蓝闪石片岩带的一般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董申保 《地质学报》1989,63(3):273-284
蓝闪石片岩相可依据其温度划分为蓝闪石-硬柱石和蓝闪石-绿片岩相区,并与一些变质相组成不同相系。中国蓝闪石片岩带根据其平均温度-压力梯度和构造地质环境可分为:(1)元古代克拉通内蓝闪石片岩带;(2)加里东期克拉通内裂谷型蓝闪石片岩带;(3)古生代中国陆台北缘蓝闪石片岩带;(4)中新生代与俯冲作用有关的蓝闪石片岩带。蓝闪石变质作用的形成和演化与构造地质环境有关。中国蓝闪石片岩带大部分形成于硅铝壳环境,从陆壳开始裂开,直至出现洋壳。这一演化与地壳内热流变化格局有关,形成机理不属于均变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聂树人  贾紫宸 《现代地质》1991,5(1):41-50,T001
本文论述了北祁连含蓝闪石岩的岩石类型、原岩类型、特征矿物组合及产态.区内含蓝闪石岩的原岩包括优地槽内发育的各类富钠火山岩、含富钠火山质的沉积岩。在含蓝闪石岩分布区,岩石的变质相有葡萄石-绿纤石相、蓝闪石—绿片岩相、绿帘石-角闪岩相、铁铝榴石—角闪岩相等,未发现高压低温矿物组合.岩石应属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产物,并对其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蓝闪石 硬柱石是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首次发现的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的硬柱蓝闪片岩带中典型的低温高压变质矿物组合.蓝闪石呈浅蓝灰色,纤柱状;硬柱石无色,多呈团块状,较均匀地与蓝闪石混杂分布.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蓝闪石主要为铁蓝闪石和青铝闪石,硬柱石为较典型的硬柱石.硬柱蓝闪片岩呈(透镜状)构造岩块分布,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原岩主要为变质玄武岩及少量辉(长)绿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围岩为变质砂岩、板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红脊山硬柱蓝闪片岩带伴有构造混杂岩发育,二者共存构成红脊山地区北羌塘甜水河陆块与南羌塘查多岗日陆块之间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
蓝闪石+硬柱石是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首次发现的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的硬柱蓝闪片岩带中典型的低温高压变质矿物组合。蓝闪石呈浅蓝灰色,纤柱状;硬柱石无色,多呈团块状,较均匀地与蓝闪石混杂分布。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蓝闪石主要为铁蓝闪石和青铝闪石,硬柱石为较典型的硬柱石。硬柱蓝闪片岩呈(透镜状)构造岩块分布,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原岩主要为变质玄武岩及少量辉(长)绿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围岩为变质砂岩、板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红脊山硬柱蓝闪片岩带伴有构造混杂岩发育,二者共存构成红脊山地区北羌塘甜水河陆块与南羌塘查多岗日陆块之间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1.
蓝闪石 硬柱石是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首次发现的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的硬柱蓝闪片岩带中典型的低温高压变质矿物组合.蓝闪石呈浅蓝灰色,纤柱状;硬柱石无色,多呈团块状,较均匀地与蓝闪石混杂分布.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蓝闪石主要为铁蓝闪石和青铝闪石,硬柱石为较典型的硬柱石.硬柱蓝闪片岩呈(透镜状)构造岩块分布,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原岩主要为变质玄武岩及少量辉(长)绿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围岩为变质砂岩、板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红脊山硬柱蓝闪片岩带伴有构造混杂岩发育,二者共存构成红脊山地区北羌塘甜水河陆块与南羌塘查多岗日陆块之间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藏北羌塘中部才多茶卡地区晚三叠世蓝闪石片岩及蓝闪石矿物的新发现及地质意义。通过对才多茶卡构造混杂岩地质剖面的实测,在剖面第6层灰绿色变基性火山岩(绿片岩)中新发现以产蓝闪石类矿物为特征的中—高压变质岩系——蓝闪石片岩。对蓝闪石片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室内研究。从蓝闪石片岩中挑选出蓝闪石单矿物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蓝闪石单矿物的坪年龄值为209±4Ma,等时线年龄值为216±4Ma,坪年龄与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这与区域上羌塘中部发育的红脊山—双湖蓝闪石片岩的中—高压变质事件相吻合。由于蓝闪石类矿物的产出具有特殊的构造机制和地质意义,因此双湖以东的才多茶卡地区蓝闪石片岩的新发现及蓝闪石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了青藏高原腹地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同位素年代学信息,同时也为解决羌塘地区"龙木错-双湖构造混杂岩带是否向东延伸"等重大基础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研究资料表明,羌塘中部自西向东从冈玛错、红脊山、绒马,经嘎尔错到才多茶卡地区,沿构造线方向断续分布的长达600km的含蓝闪石片岩的中—高压变质岩系,都是龙木错-双湖构造混杂岩带印支期构造活动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翟庆国  李才  王军  陈文  张彦 《岩石学报》2009,25(9):2281-2288
藏北羌塘中部沿龙木错-双湖-线出露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目前已有多处蓝片岩的报道.然而,除冈玛错地区产有典型的蓝闪石外,多数地区并没有典型蓝闪石的报道.绒玛蓝片岩位于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中段,是该带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蓝片岩,对蓝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钠质角闪石主要为蓝闪石、青铝闪石、钠闪石和镁钠闪石.对蓝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获得了227.3±3.8Ma和215±1.5Ma的坪年龄,分别代表蓝片岩快速俯冲消减和俯冲作用结束开始折返抬升的时代.绒玛蓝片岩岩石学、矿物学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为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杂岩主要由蓝闪石片岩构成,蓝闪石片岩主要包括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钠质角闪石、多硅白云母和石英以及为数不多的榍石、钛铁矿和黑硬绿泥石。其中,钠质角闪石包括蓝闪石和镁质钠闪石。变质条件的压力(P)温度(T)评价条件为400-425℃和0.69-0.86 MPa,对应岩相为绿帘蓝闪石片岩相。黑龙江杂岩蓝闪石片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原岩是可与洋岛型(OIB)玄武岩和一些洋中脊型(E-MORB)玄武岩相对比的大洋玄武岩,这说明黑龙江杂岩蓝闪石片岩的玄武岩原岩是在海底山或者在大洋隆起条件下由富集源形成的;具有洋岛型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变质玄武岩以及富锰的变质燧石、大理石、变质硬砂岩和蛇绿岩鳞片的加入证明黑龙江杂岩是消减—增生杂岩,它含有变形洋壳的碎块和在被改造的前震旦纪佳木斯岩体西边缘上形成于侏罗纪的增生楔岩石;黑龙江杂岩在原岩成分上可与活动大陆边缘许多增生的杂岩相当。  相似文献   

15.
对人工合成端员组分无铁蓝闪石Na_2Mg_3Al_2Si_8O_(22)(OH)_2的实验工作进展情况的回顾,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这个成分的角闪石至今未必合成得了。尽管某些闪石在这些合成研究中,在P_H2O20~30kb的压力下可以得到接近合理的端员组分蓝闪石,但精确的成分以及这些合成产物的地质学上有关的稳定界限还只能粗略的确定。再者,因为蓝闪石Ⅰ和蓝闪石Ⅱ在成分上根本不同,人们不能支持同质多象的概念。所以从这些实验的研究中不可能说明天然蓝闪石稳定性的有意义的资料。在这方面的新进展是来自于法国Ile de Groix的相对贫铁蓝闪石的稳定数据。该数据可以预测这种闪石的最大的P_H2O—T稳定范围。这个特殊的蓝闪石P_H_2O最低在4kb,T>550℃时,可能不稳定。在350℃和550℃之间,最小压力需从4kb升到近10kb。这些最大的可能稳定界限与推断的变质岩区的蓝闪石为高压低温条件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西段含蓝闪石-蓝晶石榴辉岩的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前对于大别山西段超高压榴辉岩仍存在一些不清楚的问题和模糊的认识,如蓝闪石和蓝晶石组合的稳定范围,峰期温压条件和矿物组合,以及早期退变质过程的矿物演化和流体作用。本文对取自大别山西段新县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单元内不同地点的超高压榴辉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平衡定量分析方法的 PT 视剖面图对它们进行了正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含蓝闪石和蓝晶石榴辉岩处于相对低温或低压的蓝闪石榴辉岩和相对高温高压的蓝晶石榴辉岩的过渡区,其稳定的温压范围大致为温度590~700℃,压力1.7~3.3GPa,而且压力大于2.5GPa 时温度范围很窄,为600~640℃。由石榴石边缘成分和 PT 视剖面图确定的榴辉岩峰期温压条件为压力2.85~2.95GPa 和温度625~630℃,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 绿辉石 蓝闪石 蓝晶石 硬柱石 柯石英±多硅白云母。峰期之后,榴辉岩经历了快速近等温降压(ITD)的早期高压退变质作用,这是一个非平衡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如下:柯石英→石英,硬柱石→黝帘石 蓝晶石,在相对富镁岩石中出现滑石,当水含量较高时可以出现钠云母,蓝闪石在原来基础上有一定量的生长,并且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很可能只部分地发生了成分变化,而石榴石几乎未发生改变。这样形成了目前观察到的矿物组成为石榴石 绿辉石 蓝闪石 蓝晶石 黝帘石/绿帘石 石英±多硅白云母±钠云母±滑石,它代表了 UHP 榴辉岩在早期高压退变质阶段结束时所具有的矿物组成,这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压条件大致为2.0~2.2GPa 和600~630℃;早期高压退变质阶段是脱水过程,流体是内部缓冲的。  相似文献   

17.
李才  胡敬仁  翟庆国  董永胜 《地质通报》2007,26(10):1299-1303
几十年来,关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启动和完成碰撞的时间,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解释并建立了多种模式。高压变质带是板块碰撞过程中重要的事件记录,高压矿物的变质年龄是确定板块碰撞时间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卡堆蓝片岩的蓝闪石中获得59.29Ma±0.83Ma的Ar-Ar加权平均年龄,是目前雅鲁藏布江高压变质带唯一的蓝闪石年龄。该年龄与利用海相沉积、最高海相层位、地层古生物、古地磁等研究方法获得的结论相吻合,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闭合时间应在59Ma左右,也是洋壳消亡和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的时间约束。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内蒙古温都尔庙群地层中发现的绿纤石产于古生代蛇绿岩岩石组合中,与蓝闪石、硬柱石、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钠长石、绿帘石、阳起石共生。本区绿纤石属绿纤石到低铁绿纤石之间的过渡类型,随着变质作用增强,铁绿纤石的组成不断增加。 温都尔庙群中绿纤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该区低温高压变质带的存在,并对进一步研究板块构造、岩石学、构造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岩石及矿物的变质—变形关系和化学成分研究证明,龙江岩系①中蓝片岩与绿片岩的共存不是单一变质事件的产物,而是构造变动和不连续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早期蓝片岩形成在一种高压低温,高氧逸度环境。后经构造变动,转变为地热梯度较高的变形环境中,遭受韧性变形和以增温为主的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叠加。其间,钠质闪石向钠钙质闪石的转变,代表一种不连续的增温事件,而钠钙质闪石向钙质闪石的转变反映一种连续的增温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疆西天山高压变质带的变质矿物与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西天山高压变质带主要由石榴石,角闪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钠云母,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榍石和金红石等组成,石榴石主要含铁铝榴石组份,角闪石有蓝闪石,亚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冻蓝闪石等类型,变质矿物组合显示高压变质带经历了由硬柱石蓝片岩相,榴辉岩相,绿帘蓝片岩相至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