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建部以来,在部党组和部保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各司局和各直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单位保密工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始离散LiDAR点云的多层结构建筑物激光点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对原始离散Li-DAR点云进行不规则三角网构建,然后利用分阶段区域生长的原理逐阶段遍历TIN中的各三角面。依据三角面的法向量方位角判定建筑物的各层结构,依次提取出多层建筑物的墙面及各级屋顶面,最后将提取出的各层屋顶面数据进行分类存储,确保提取出的各栋建筑物激光点之间相互独立且包含各层屋顶结构等细部特征信息,便于后续各建筑物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3.
介绍全站仪的基本结构,各厂家的发展历史。同时对照说明各品牌的特征,为选购全站仪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前基于图像灰度的点特征提取算子的参数选择均根据经验值手动设置。然而该方法常需多次设置比较后才能得到较好的特征点,所以有必要研究各算子的参数自适应。通过真实拍摄影像测试了各算子参数对提取特征点的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算子的自动设置参数算法,并通过3种对比度不同的影像分别测试了各自动设置参数算法的特征点提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自动设置参数算法都能自动检测较优的参数值,避免了手动设置参数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影像特征点提取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李伟  陈毓芬  邓毅博 《测绘通报》2013,(2):34-37,44
针对当前地图用户研究现状,从分析当前地图服务需求和趋势出发,探究基于入本主义思想构建用户模型的关键.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创建以人为本的地图服务用户体系模型,进而阐明服务各阶段用户模块关联,理顺用户信息在各用户模块的作用,解析系统各阶段的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Oracle ADF构建WebGIS应用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racle ADF开辟了一个端到端的Java EE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借助于ADF框架,开发人员无需直接处理实施细节就可在不同数据模型上构建应用程序,因此人们更容易理解与掌握Java EE架构内的各程序组件,实现面向服务应用的快速开发。介绍ADF应用开发架构及各层特点,阐述JSF技术开发的简洁易用的优势,分析ADF架构各层与WebGIS系统结构各层的对应关系,证明采用ADF应用开发架构是方便实现WebGIS应用系统的快捷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通讯》2010,(12):19-20
<正>国土资发〔2010〕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监察、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水务)主管部门,能源行业管理部门,各铁路局,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2010,35(3):69-69
各专业委员会、各会员单位并行业内各有关单位: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专家论坛,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本次专家论坛的主题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各专业委员会、各会员单位、行业内各相关单位: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11年会暨专家论坛,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本次专家论坛的主题是:《北斗产业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确定本次论坛主题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袁柱  杨曦  产光杰  张献州  张伟 《测绘》2013,(6):253-255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本文对某平面网的监测数据建立模糊相似矩阵,以判别各期数据的相似程度,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监测点进行分类,以检验平面网各监测点的稳定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分析各期数据间的相似程度,并有效判别各监测点的细微变形,适用于变形监测点的稳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革命推进了各个学科的共同发展,使许多学科的发展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并逐渐形成交叉学科。就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多种交叉学科通过各种信息资源构成了它的框架,各种数据组成了它的主体。同时,由于数据量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分布的不断扩散,使得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数据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盖森  熊伟  刘建忠  杨斌 《测绘工程》2012,21(2):29-31,38
随着GIS逐步融入IT主流,各类开源GIS软件不断涌现,其中Proj.4作为跨平台的开源地图投影库,已被众多的开源GIS软件所引用,并受到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文中介绍了Proj.4的坐标转换流程、坐标系定义方式、参数格式等,以我国不同时期坐标系为例,按照转换流程,详细说明并实现常用的空间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时态地理信息的由来及发展现状,分析了时态GIS的概念、功能和各种模型.介绍了如何实现普通GIS向时态GIS的转化,并通过实例展示了时态GIS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3维GIS是目前GIS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各种3维平台的功能,探讨了利用它们进行交互式数据交换的方法,为展示、发布3维成果提供数据支撑,并展望了利用交互式平台设计3维GIS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GIS中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龚健雅 《测绘学报》1992,21(4):259-266
  相似文献   

16.
移动GIS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无线互联技术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GIS发展正在逐渐向移动GIS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GIS体系的组成结构和系统原理,接着论述了移动GIS系统的关键技术。最后本文分析了LBS与移动GIS的关系,并指出LBS是移动GIS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进展(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杏元 《现代测绘》2004,27(3):3-4,7
着重叙述了目前城市GIS的建设与应用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指出建设数字城市和UGIS的框架体系结构,在GIS建设中的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为各领域GIS建设提供统一、规范的地理空间基础平台和基础地理数据,对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各领域的信息共享和加速推进我国GIS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向电子政务的业务型GIS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牛德力  许速  黄群 《测绘科学》2003,28(1):36-37,16
我国近年来将建设电子政务作为社会经济信息化的突破口。随着人们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各类电子政务系统功能的不断提升 ,电子政务的建设对GIS数据和技术也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分析了GIS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以业务型GIS应对电子政务对GIS数据和技术的需求 ,从而将GIS融入当前社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主流中 ,讨论了业务型GIS的概念与特点 ,给出了一种基于sybase公司的PB窗口插件和mapinfo公司的Mapxtreme的B/S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管网GIS数据的管点符号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陶  吴迪  李艳娜 《测绘科学》2007,32(5):156-157
管网GIS数据中的管点符号具有比较丰富的图形表达,如果不能解决管点符号在不同GIS平台里的共享问题,在数据转换后,管网GIS数据将丢失原有的管点符号信息,给数据的理解和使用带来极大的困难。由于主流GIS软件都支持对TrueType字符的显示,因此,基于TrueType字符库可以实现GIS系统间点符号信息的直接无损共享,并用MapInfo、CAD和ArcGIS环境下的管点符号共享实例充分验证了该共享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 substantial investments in GIS education through equipment and software purchases, upgrades to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academic programs such as certificates and degrees. However, comparatively less attention and fewer resources have been directed towards what might be called the “instructor element” of GIS instruction. In this article we look at the preparation and ongo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GIS educators through a survey of 270 individuals teaching GIS at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ong with assessing th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f GIS instructors, we evaluate their perceptions concerning the importance of various GIS subject areas.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considerable breadth in the range of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held by faculty members who are presently teaching GIS courses. In evaluating the importance placed on GIS teaching elements, we found little variation among individuals according to their institution type o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owev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GIS teaching areas were found across disciplinary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