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NCEP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对1214号热带气旋"天秤"台风移动路径西折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中高纬度环流调整后转为纬向环流,环境场由弱转强是"天秤"台风北上过程中移动路径西折的根本原因;300hPa等压面上青藏高压的变化对"天秤"台风移动路径有一定的影响,当300hPa等压面上青藏高压中心偏西、东亚维持低值系统时,"天秤"台风移动路径偏北,青藏高压加强东伸,"天秤"台风移动路径西折;"天秤"台风在500hPa等压面上等位势高度梯度场从北上过程的基本对称结构转为不对称结构,对预报"天秤"台风移动路径西折有重要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ENSO现象与初夏副高位置及山东半岛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ENSO现象与初夏副高脊线位置与山东岛夏季降水的关系,得出埃尔-尼诺现象次年初夏副高位置正常或偏南,对应山东半岛夏季降水偏少;反埃尔-尼诺现象次年,初夏副高位置偏北,对应山东半岛夏季降水为偏炎趋势。通过相关计算发现,初夏副高脊线位置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反相关,而与南方涛动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其相关量佳时段均发生在前一年的秋、冬季。据此可提前1-2个季度预报初夏高位置,进而为山东半岛  相似文献   

3.
选取两个不同路径北上的台风,从天气学和能量学角度分析、研究了台风路径与副热带高丰及能量场的关系,指出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大陆高压位置配置,对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并研究了台风路径与高能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0年国际台风加密观测资料,从天气学、能量学等方面对9012号西行台风与9015号北上台风做了对比分析指出:中纬度环流平直,副高呈带状分布并加强西伸,同时大陆高压稳定维持有利于台风西行,而副高呈块状结构,大陆高压偏西与高纬度脊同相叠加,使得东亚槽经向发展,则有利于台风北上;无论是西行还是北上台风都将沿正涡度带或向距其最近的正涡度中心(或最大上升运动中心)方向移动;另外,对流层低层(50  相似文献   

5.
应用观测资料和MICAPS3气象资料显示系统,分析研究了近十年山东沿海7级以上偏北大风的特征。对两年内36次区域性大风个例,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把偏北大风分为四种类型:冷锋型、温带气旋型、回流冷空气型和北上热带气旋型,建立了偏北大风的天气学模型。分月份、分类型统计分析了偏北大风期间地面气压梯度、锋后冷高压强度、锋前低压强度、高低压之间的气压差、850 hPa锋区强度、850hPa偏北风风速、850hPa24h变温,给出了阈值和平均值;分析研究了各类型9级以上偏北大风气象要素的临界值。对各种类型偏北大风的物理量空间结构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锋偏北大风在中低层为较强的下沉运动,低层辐散,有高空动量下传,偏北大风主要是快速南下的冷空气、下沉运动造成的辐散风和高空动量下传的共同作用;气旋型偏北大风在高空为正涡度、低层辐合、整层为上升运动,北大风主要取决于快速旋转的气旋性环流和向气旋中心的辐合运动;回流型偏北大风的中高空为上升,近地面层为下沉,偏北大风主要是低层快速南下的冷空气的水平运动。  相似文献   

6.
威马逊台风对上海地区风暴增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威马逊台风(0205号)的生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以及该台风的特点,然后介绍了我中心发布上海市沿海风暴潮预报的有关情况,并对威马逊台风引发的特大增水成因作了分析。认为持续的东北大风和低压效应是台风增水的主要动力因素。这次台风过程末对上海市沿海造成超过警戒水位的原因是当台风位置处于有利于产生极大增水时,上海市沿海恰逢天文小潮汛(出现在低潮时):而当天文高潮出现时,台风位置已稍偏北,不利于增水。最后作了两个推论,认为如果上海市再遇到类似的台风过程,而又恰逢天文大潮汛,或台风北上的路径再靠近大陆1个经距的话,上海市将出现超过600cm的特大潮位。  相似文献   

7.
钟元  金一鸣 《海洋预报》1992,9(3):17-27
本文提出一个穿越副高北上的台风路径预报方案。在较严格的初始状态条件下,方案应用环境场的多种参数及其导出因子和统计天气预报方法,进行穿越副高北上台风的12~72小时路径客观预报,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案对穿越副高北上台风的路径预报具有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台风年鉴资料、地面及探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以及NERA-GOOS海温数据,首先分析了1949—2019年在青岛登陆的四个热带气旋特征,然后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山东半岛造成的降水强度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1949年以来有4个台风于8月以登陆北上和登陆转向路径在青岛登陆,其在中高纬均是纬向环流占优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主体维持在我国东部沿海上空,中心强度较常年偏强,西伸脊线在30°~36°N之间摆动,青岛沿海海域表现为27℃以上的暖洋面特征。2)来自中高纬的冷空气和热带系统在青岛相互作用的差异,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中心位置的不同是影响登陆台风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3)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潍坊降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过程中,对青岛则表现为台风低压环流前部东南气流的影响。4)台风过程中潍坊和青岛均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和对流不稳定层结,但动力抬升条件差异明显:潍坊位于东北风和东南风辐合区以及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区内,具有较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上升运动;青岛没有冷空气侵入,但低空和超低空强盛的东南风急流为青岛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子波分析和功率谱等方法揭示夏季副高脊线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脊线位置与福建夏季干旱的关系。主要结论有:(1)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在20世纪80年代是异常偏南的频发时段,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是异常偏北的频发时段;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准3~5、7、9a和13a周期振动,特别是准9a的周期振动相当显著(2)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处于偏南(北)状态时,福建夏季易于(不易于)出现干旱;(3)夏季副高南界位置处于偏南(北)状态时,将影响到福建夏季降水;2003年夏季副高南界位置偏南与福建夏季严重干旱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振动对中低纬度地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9711号台风受大型环流调整的影响于1997年8月19日14时突然转向北上;20日08~14时该台风北偏东跳跃式移动,是因低空急流使台风例槽区气旋性环流加强产生新中心所致;青岛地区产生大暴雨则是充沛的水汽、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与冷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9711号台风受大型环流调整的影响于1997年8月19日14时突然转向北上;20日08~14时该台风北偏东跳跃式移动,是因低空急流使台风倒槽区气旋性环流加强产生新中心所致;青岛地区产生大暴雨则是充沛的水汽、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与冷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6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0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频数、路径和强度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是高峰期,70年代则是低谷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台风活动总体处于低谷期;台风路径主要以转向为主,在20世纪60、70年代平均路径比较偏南,而进入21世纪后平均路径比较偏北;强度在20世纪50、60年代总体较强,后25年总体较弱;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偏多时,西北太平洋副高弱且位置偏东,太平洋海温分布呈"拉尼娜"特征;台风异常偏少时,副高强且位置偏西,太平洋海温分布呈"厄尔尼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60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频数、路径和强度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是高峰期,70年代则是低谷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台风活动总体处于低谷期;台风路径主要以转向为主,在20世纪60、70年代平均路径比较偏南,而进入21世纪后平均路径比较偏北;强度在20世纪50、60年代总体较强,后25年总体较弱;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偏多时,西北太平洋副高弱且位置偏东,太平洋海温分布呈"拉尼娜"特征;台风异常偏少时,副高强且位置偏西,太平洋海温分布呈"厄尔尼诺"特征。  相似文献   

14.
辛宝恒 《海洋预报》1989,6(2):16-21
本文介绍了近20年来黄、渤海大风预报诊断研究的进展。着重概述了冬半年产生黄、渤海偏北大风的环流分型,偏北大风的各种预报方法,由陆地风推算海上风场模式和黄、渤海气旋的诊断研究以及影响黄、渤海台风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许富祥 《海洋预报》1995,12(2):67-73
本文对1988年和1989年西北太平洋上台风浪及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8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具有强度强、脊线位置偏西和偏南的特点,因而台风浪偏轻;1989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具有强度弱,脊线位置偏东和偏北的特点,台风浪则偏重。分析发现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年距平变化趋势可以作为预测西北太平洋台风浪出现天数多少的重要指标。通过1990、199贡和1992年三年利用当  相似文献   

16.
0716号超强台风“罗莎”是建国以来登陆浙闽交界最晚的一个台风.它经我国台湾岛东北侧打一个圈后登岛,然后在台湾海峡北上,于浙闽交界处登陆,沿温州海岸线缓慢北上后再次入海.“罗莎”的特殊路径一方面与台风附近物理量场分布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背景有关.本文分析发现0716号超强台风“罗莎”登陆大陆前后,其附近中低层的物理量场分布对移动路径有密切关系;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提供的很多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垂直速度等热力和动力要素对台风未来移动的路径有指示作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演变趋势对台风的短时移动路径预报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6年超强台风"尼伯特"和"莫兰蒂"的路径极为相似,登陆福建北上途经太湖流域后入海的路径也几乎重合,但太湖流域出现的降水却迥然不同,前者仅造成了太湖流域个别测站的暴雨-大暴雨,后者则出现大范围暴雨-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中国气象局的台风最佳数据集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等,对两个台风登陆后的环流背景、台风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莫兰蒂"登陆后的低压环流结构保持良好,北上过程中与外围浅层冷空气的相互作用明显,海上水汽输送通道畅通,台风倒槽导致太湖流域大范围暴雨-大暴雨;"尼伯特"登陆后迅速减弱,环流结构出现"空心化",水汽输送弱,高层弱冷空气与台风残余低涡的叠加触发局地短时强降水,未能导致太湖流域大范围暴雨。从预报回顾看,模式对登陆台风北上过程中强度预报过强是导致"尼伯特"在太湖流域风雨预报过度的主要原因。3 d以上的中期台风降水预报中,经验概念模型与模式集合预报结果的相互印证,有利于得出比模式确定性降水预报更合理的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8.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选取登陆北上山东地点相近但暴雨落区分别位于台风中心西北侧和东北侧的两个台风,分析暴雨落区相对台风中心非对称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台风进入中纬度以后,0421号台风"海马"位于高空深槽前,与西风槽相互作用,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从西北侧侵入台风环流,产生湿斜压锋区强迫抬升、冷暖空气交绥、水汽辐合等因素造成暴雨,暴雨趋于出现在台风中心的西北侧,为高比湿舌前方、较强水汽辐合区与相当位温密集区叠加的区域;而0509号台风"麦莎"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引起涡度及涡度平流的非对称改变,暴雨区与500 hPa正涡度区或正涡度平流相对应,暴雨趋于出现在台风中心的东北侧,为强正涡度平流区与水汽辐合叠加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影响厦门天气的早台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鸿明 《台湾海峡》2001,20(1):123-126
本文对影响厦门天气的早台风分别进行风路径分型、环流特征分析及台风天气分析,最后建立诊断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18年8月13—16日台风"摩羯"(1814)及其残余低压环流影响山东,造成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资料及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对此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摩羯"的路径特点。此次台风"摩羯"路径特殊,并出现突变。通过对"摩羯"的路径预报仔细分析,得出台风路径预报着眼点和部分有指示意义的预报指标。环流形势分析是预报台风路径的一个重要前提,大陆高压显著增强是环流形势调整的一个信号,是预报"摩羯"路径的一个关键因素;台风前进方向的对流层温度脊线和500 h Pa正涡度轴线对台风未来路径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分析结果能够为提高山东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