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作基  张鼐 《西北地质》1995,16(3):13-16
萨尔布拉克金矿床产于早石炭纪弧邱盆地沉积建造的破碎蚀变岩中,通过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矿质来自地层围岩,金矿化的构造控制作用甚为明显。萨尔布拉克断裂破碎带是本区集金矿化导矿、配矿、容矿为一体的成矿、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拾金坡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环境(含矿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质来源、含矿热液运移方式及矿体赋存形态等)分析认为:拾金坡金矿床矿质主要来源于拾金坡复式岩体,受断层构造控制,后期构造活动及热液扰动促使了成矿作用的发生。本文总结归纳了主要成矿要素,揭示了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尝试性的建立了拾金坡式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模式,以期指导拾金坡—金场沟侵入岩区金成矿带的矿产勘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卡林型金矿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碎悄岩建造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以储量大、品位低、金粒度极细为特点,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矿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可类比性。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可概括为:金、汞、砷、锑等成矿元素大规模超常聚集,矿质运移-传输,矿床(矿体)的定位等三大系统(阶段)。文中亦对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系列、成矿模式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礼岷金矿带成矿构造及其控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烈 《甘肃地质》1997,(Z1):58-64
礼岷金矿带控矿规律涉及地层中的矿源物质、岩体的热动力条件和多期次的构造变形活动等多种因素,其中构造变形作用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该区早期以纵向构造置换为特征的挤压变形促使成矿元素活化,后期脆性变形产生的张性构造破碎带,有利于矿液萃取和循环,并且提供了矿液沉淀的空间。构造控制的岩浆活动形成巨大的热源,促进建造水、大气降水形成不断的热液环流,沿变形岩石裂隙发生热液对流,并从矿源层中不断萃取金元素成为成矿溶液,最后在低压区沉淀,富集成矿。可以说,构造活动是控制该区金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该区的控矿规律,其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构造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5.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贾大成  胡瑞忠 《矿床地质》2001,20(4):378-384
矿化剂和沉淀富集剂是成矿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分析成矿作用和建立成矿模式的基础。在分析滇黔桂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基础上,提出该类矿床的矿质主要来源于被动陆缘沉积建造,促使金活化、迁移的矿化剂主要是盆地热卤素流体和有机质流体,促使金局部沉淀富集的沉淀富集剂则主要是沉积建造内和深源富硫的流体和热液改造的有机质。认为矿质、矿化剂和沉淀富集剂在有利容矿空间的耦合是形成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的主要成矿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卡林型金矿的成因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矿源层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四川锦屏山地区金元素的背景分析,总结了该区金矿的同位素特征,并初步分析了该区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讨论了该金矿矿集区的矿源层,提出了该金矿矿集区受伸展-推覆构造的滑移带-褶叠层控制及从矿源、热源、热液源、成矿通道和成矿场所等方面探讨了其成矿模式,指出了该区金矿的找矿方向及找矿层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金山金矿的含矿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质来源、含矿热液运移方式、矿体就位产状等成矿作用分析认为:南金山金成矿受含矿建造、岩浆活动和构造控制,据其归纳总结了主要成矿要素,揭示了典型矿床成矿的基本规律,尝试性的建立了南金山式火山岩型金矿成矿模式,以期指导矿产勘查和预测评价及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8.
招-莱地区金矿的主要控矿条件可以用“一个背景双重控矿”来概括。“一个背景”指新太古界胶东群变质岩系构成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黑云变粒岩、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的古变质岩系为该区的主要矿源层,并为金的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双重控矿”指花岗岩形成作用和断裂作用对该区金成矿的严格控制。从工业成矿的角度看,为该区金成矿更为直接和重要的控制因素。招-莱地区金矿也是中生代地洼构造-岩浆作用成矿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9.
试论金山金矿成矿特征与成矿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金山金矿成矿控制作用,指出金山金矿的形成与富集主要受含矿变质建造和韧性剪切带控制。含矿变质建造作为金的矿源层,为成矿准备了物质基础;韧性剪切作用促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并构成矿质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含矿变质建造中的碳质成分则在成矿过程中起着对金的吸附和还原沉淀作用。最后,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美 《福建地质》2003,22(3):131-139
通过对建宁黄埠地区金矿地质特征、矿化特点、成矿地质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成矿年龄为91Ma,提出了北西西向碎裂带为主要的含矿构造,并指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金远景。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金矿“热,液,矿”同源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立贤 《贵州地质》1996,13(2):154-160
世界上189个大油田中,有75.8%受背斜圈闭(J.D.Moody,1979)。四川南部卤水富集带也受背斜构造圈闭(图1),贵州的金、汞、锑等低温热液矿床也几乎都受背斜控制(图2)。这种控制石油(卤水)构造与控制矿床构造的相似性,说明矿床与构造圈闭的热流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成困联系。如果一个生油层系中富含成矿元素的话,石油和油田卤水极可能就是含矿流体。因此,笔者认为,黔西南金矿是该区合矿建造(P1-T2)中的矿质、流体和其自身的热能作为一个整体,在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下渗的大气水可以(但不一定)参与成矿作用而成为成矿流体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含矿水。黔西南金矿的矿质、流体和热能是同源的,即均来自合矿建造(P1-T2)。其成矿模式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12.
试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黔西南地区分布着众多金矿床(点),它们的窑矿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其中的金为肉眼不可见金,属卡林型金矿。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以及典型矿床等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属产于大陆地壳的浅成低温热浪高孔隙流体压力成矿作用所致。按Ⅳ级成矿单元,分别建立了该区以细砂屑岩为容矿岩石和主要以灰岩为窑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纲 《黄金地质》1996,2(4):43-49
系统论述了区内各大类金矿的成矿温度,成矿压力,各种气体的逸度、pH值,金离子及其配合物的活度,讨论了金的迁移形式,推测了区内各类矿液中金的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柴厂金矿田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部分萃取自含矿围岩,矿质来源,运移通道和储矿构造扩容带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构造活动是主导性控制因素。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凤太矿田中的典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八卦庙金矿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了八卦庙金矿、丝毛岭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丝毛岭金矿点的成矿模式可能与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模式不同,或者是同一成矿系统中的不同成矿系列,而不同深度原生晕聚类分析谱系图显示,八卦庙金矿床随着深度的增加Au与亲岩浆(幔源岩浆)的元素相关性趋于密切,表明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有岩浆参与。重点研究了风太矿田中八卦庙及外围金矿的控矿因素——控矿构造特征、控矿地层及其岩性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并以八卦庙金矿、柴蚂金矿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八卦庙及外围金矿的富集成矿规律,进一步指明了八卦庙外围金矿的找矿方向及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湖南雪峰地区金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研究表明,湖南雪峰地区存在前地槽构造层,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其主成矿期为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金的成矿作用与壳体的演化关系密切,前地槽阶段为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地槽阶段形成矿源层并发生金成矿作用,地洼阶段金发生改造迭加成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红柳河—明水—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已发现主要金矿床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该区金矿体与火山-岩浆活动的产物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并严格受控于断裂,具有典型的“二位一体”金矿找矿标志,结合化探异常.指出了该区的找金方向.  相似文献   

18.
黔西南地区分布有众多金矿床(点),容矿岩石主要是沉积岩,产出肉眼不可见金,属卡林型金矿。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以及典型矿床等研究成果,提出其属于浅成低温热液高孔隙流体压力成矿作用所致。按Ⅳ级组成矿单元,分别建立了该区以细砂屑岩为容矿岩石和主要以灰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地区金矿床的双源复合成矿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地区金成矿受构造-岩相和构造-岩浆双重控制。据该区金矿的产出特点和成矿特征,可将区内金矿(点)划分为层控型、岩控型和双控型。在进行区域成矿分析时应注重构造-岩相和构造-岩浆的致矿、控矿作用,任何片面怀的成矿分析都可能导致成矿认识的简单化和肤浅化。双源复合成矿概念的提出与应用,有助于对本区成矿认识的深化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山阳夏家店金(钒)矿床产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矿区控矿因素、成矿元素基本分布统计规律、成矿流体特征、同位素特征,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该矿床金矿体主要受含矿岩系和镇安-板岩镇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从地表到深部金的品位、厚度呈波状变化,走向上呈尖灭再现趋势,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以富CO2(10%)、低盐度(3%~5%)为特征,主成矿期均一温度集中于240~280℃,成矿深度为3km。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水与建造水的混合,部分来源于深部。由此建立了夏家店金矿成矿模式,认为夏家店金矿床以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为主,是由构造的多期作用形成薄弱带,地下热卤水经地热或岩浆驱动在构造薄弱带附近循环萃取矿源层中的矿质在构造带中沉淀而形成的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