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水县的预报业务建设,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区局一九七八年提出了全区“县站预报业务‘四个基本建设’的具体要求”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因地制宜,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预报业务建设独具特色,预报工作条件有很大改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区局于九月底在蒙山县召开全区县站预报业务基本建设验收工作会议,要求在今冬明春,进一步完善预报业务基本建设,明年汛期前完成检查验收工作。 各地区局业务管理干部,部分县局技术人员和区局直属单位的领导近五十人参加会议。蒙山、桂平、都安县局汇报了工作开展情况和经验。梧州地区局,灵川、全州县局专题介绍了开展预报业务管理,预报资料信息化,县站预报点面结合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引起代表们浓厚兴趣,受到一致称赞。会议还举办了实物展览,组织了经验交流和讨论。到会代表情绪高涨,学习认真。通过会议,提高了认识,增长了见识,决心回去大干一番,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基本建设的既定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县站预报”存在的几个问题:二十多年“县站预报”发展的历史,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A.县站预报技术工作长期任其“八仙过海”,自由发展。在技术管理上基本上还是空白,二十多年来,业务技术上除了三个“三结合”原则外,提不出具体措施。有些县站至今还在靠“收听加看天”发预报。B.预报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作为县站预报基础的加密观测网与情报网至今还未建成,测雨雷达在县站预报  相似文献   

4.
前言 县站预报已经成为我国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以独特的风格,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登上了气象预报的历史舞台。努力发展县站预报,提高预报质量,特别是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质量,是实现“四化”的迫切需要,也是高速度发展我国气象科学技术的一项重要任务。 技术政策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气象科学技术日益现代化的新形势下,还要不要继续贯彻执行天气预报“图资群、大中小、长中短”三个结合的技术原则(或政策),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此,仅就县站预报贯彻执行“图资群” 结合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董焕军 《气象》1988,14(2):55-55
实践证明,MOS预报方法在县站的推广和使用,不但对稳定和提高县站预报质量有一定作用,而且为县站预报业务向客观化、定量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市自1984年开始向县站推广MOS预报方法,目前大部分县站都有了多套MOS方程,并已成为各站预报业务中的主要预报方法。但在引进、推广过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为总结经验,以利于改进工作,现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与同行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区各气象台站“分片预报,分县服务”的预报改革,在省气象局的领导下,经1980年调研论证—1981年开始试验—1985年正式使用—1987年深化改革至今,较好地完成了组织调整、任务分解、地县联络和技术攻关等任务。基本克服了预报业务上下“一般粗”的弊端,达到减少县站部分重复劳动,发挥地、县各自优势,提高天气预报质量,加强台站气象服务工作之目的。总之,我区的预报改革是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的,多年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但仍需不断  相似文献   

7.
平江气象站     
《气象》1975,1(5):35-35
湖南省平江县气象站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教导,组织全站同志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使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的觉悟。为了提高县站预报工作质量,近年来,他们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为指针,大力进行预报改革,坚持实践,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为革命不断取得“管天”自由。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5,(4):28-28
广东省预报改革经验交流会后,各地区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1月20日前已传达到县站,并订出1975年工作计划和大搞预报改革的行动方案。在四届人大召开的喜讯鼓舞下,不少台站积极行动,把大搞预报改革看作是气象业务技术的“农田基本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和资料随着预报业务的发展,我省各市(地)台和县站预报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给我省预报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不断提高预报服务的整体效益,很有必要对目前市(地)县的预报能力作出评价。本文采用天气较复杂,暴雨较多的1989、1990两年各市(地)台、县站12小时、24小时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市台分县指导预报、县站独立预报及县站临近订正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目前县站预报业务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指出:县级台站制作天气预报应在上级指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天气实况、经验指标等优势,重点做好临近订正预报,切实提高县站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二十多年来,我省各级气象台和全体预报人员,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气象工作方针、预报原则和技术规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气象业务知识,大力开展预报业务基本建设,总结大台天气预报经验,紧密地围绕农业生产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使天气预报准确率有了一定的提高,预报服务工作有了很大改进,为我省夺取农业丰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的预报业务体制试行后,减少了台站长期以来的重复劳动,给台站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活力,预报业务质量基本是稳定提高的.但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例如1993年我区短时灾害性天气分县预报质量就较往年呈直线下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除了预报任务的调整、短时分县预报较短时单站预报制作的难度更大以外,我认为还有个根本的原因是适应新体制运行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具体反映在如下几  相似文献   

13.
近来,对县站是否作长期预报问题有些争论。 有人说,“今后可以充实加强省、地两级的长期预报业务,县站只对大台发布的长期预报进行补充订正”。我是不同意这种主张的,因为县站如果不再制作长期预报,就难以对大台的长期预报进行补充订正,也就不能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站从1975年以来,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搞预报工具的“基本建设”,认真贯彻了“长中短”、“图资群”、“大中  相似文献   

15.
佘修平 《气象》1977,3(8):16-17
县站天气预报自1958年开展以来,已经近20年了。长期以来,遍布祖国各地气象站的广大气象人员,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建立了我国独创的县站预报方法,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刘少奇、林彪、特别是“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影响了县站预报这一新生事物更加健康地发展。当前,在抓纲治国,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大好形势下,为了系统总结近20年来县站预报的经验,并使之逐步上升到理论上来,逐步形成一套统一的基本工具和方法,本刊从本期开始,举办《怎样做好县站预报?》的技术讨论专栏。这一专栏,将按照  相似文献   

16.
“九五”期间 ,我省测报业务工作在中国气象局“九五”计划的指导下 ,经过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 ,较好地完成了“九五”期间的测报业务工作 ,测报的基础业务、测报管理水平、测报现代化建设较“八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突出表现在 :大气监测质量稳中有升 ;业务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 ;站网调整更趋合理 ;台站观测环境明显改善 ;业务管理扎实有效。一大气监测质量稳中有升我省共有地面气象观测站53个 ,其中基准站4个、基本站21个。根据测站的测报任务 ,从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气象辐射观测和特种观…  相似文献   

17.
一、开展县站预报的理论研究 目前县站预报技术处于徘徊,停滞不前的状态,预报质量不稳定。这大概是由于有不少的方法缺乏物理意义,有些方法在实用上虽然还行得通,但其理论依据说不清。县站预报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它与其它科学一样,需要有理论指导,才能不断发展。县站预报业务技术的发展,需要实实在在地总结分析各个阶段的经验。这工作分散单干,或靠少数站来做是难行的。必须有一定的人员来系统地研究。因此,建立一个省、地、县结合的县站预报科研体系,开展县站预报方法理论研究,探索有理论指导下的县站预报  相似文献   

18.
1986年7月,我局承担了国家气象局业务发展司下达的“我国南方地区分片、分点指导预报方法研究”的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制成功“短期天气分片、分点客观指导预报系统”,太仓和常熟两个战点站研制成功“二次解释客观预报系统”。1987年4—7月投入业务使用.结果表明,市台指导预报和县站二次解释预报提高了预报质量和能力,减少了重复劳  相似文献   

19.
全省瞩目的县级气象信息远程终端全部建成,标志着我省气象业务现代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建成的43个县级终端中,以无线为主的37个站通信速率为2400BPS,部分市局采用公共分组交换网方式,4个站通信递率达9600BPS。该系统可将实时卫星云图、传真图、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信息及时传输至县站,使县站的预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为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元月三十日至二月三日,阳朔县普降瑞雪。这次降雪的范围广,雪量较大,积雪深度普遍达到一公厘以上。阳朔县气象站由于狠抓了预报基本建设,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提前一个月发布了这次降雪预报,使有关单位作好防御准备,减少或避免了损失。县革委接到预报后,立即发出了“关于做好对耕牛防寒保护的决定”,县农办向各社队下达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社队层层动员,队队落实,福利公社各生产队接到预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