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充分了解地震序列特征的基础上,选出26项地震序列的原始特征。根据这些原始特征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1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Ⅰ类为M≥6.0强震后三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5.0的强震发生;Ⅱ类为M≥6.0强震后三个月内无M≥5.0的地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22次M≥6.0强震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建立预报震后趋势判别模型,然后以8次强震序列为例进行了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1次中强以上地震(M0≥4.7)发生后前6天地震序列的资料,对未来半年内是否可能发生相当(M=M0±0.3)或更大的地震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36个初选问题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3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应用模糊聚类的FCM算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Ⅰ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M0-0.3级的地震发生;Ⅱ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无相当或更大的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次M0≥4.7级中强震序列资料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对近期发生的8次强震序列进行了外推检验。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了解地震序列特征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的物理背景选出26项地震序列的原始特征。根据这些原始特征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1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将地震序列分为两类:I类为M≥6.0级强震后三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5.0级的强震发生;Ⅱ类为M≥6.0级强震后三个月内无M≥5.0级的地震。在一次强震发生后,短期内还有没有另一次强震?这是大震现场分析预报工作中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在强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对地震序列的类型作出判断。人们已研究过不少判别地震序列类型的方法,如h值、b值、等待时间,K值等。这些方法大多需要震后积累一定时段的序列资料才能满足应用条件,而震后趋势判断又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为了使地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具有预报价值,我们已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曾利用一次中强以上地震(M_o≥4.7)发生后头三天地震序列资料,应用模式识别、模糊数学方法对未来三个月内是否可能发生相当(M=M_o±0.3)或更大(M>M_o)地震作过综合判定。本文在此基础上用模糊聚类的ISODATA方法对此问题作一具体  相似文献   

4.
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主震Ms≥6.0级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识别,主要对第一个强震后2天内地震序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3次大震(Ms≥7.0)后1天和2天震型在关联识别正确率均为0.77(表1)36次强震(6.0≤Ms〈7.0)的均为0.83(表2,表3)。由此表明,灰关联分析方法是早期识别地震序列类型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质构造情况、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及主震后一天、三天记录的余震资料,利用自然类比法对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6.5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进行早期综合判断,认为该序列为强余震极多型地震序列,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余震颇度会很高,强余震次数极多,持续时间较长,一个月内4级以上强余震数可能在79次左右,最大余震为Ms5.3级左右。早期判断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使用Ms≥5.0级的80余个地震序列资料,按文献「1」给出的传统分类方法将序分为余震型、强震群型(包括双主震型)及孤立型三类,首次分类型统计了第一次大震M1和最大后续地震M2之间的关系,得出线性关系式M2=a+bM1及三类序列相应的a、b值。将使用上述关系式计算的M2与序列实验发生的M2比较,若取两者之差/△M/≤0.5为标准,内符检验的准确率超过90%。用中小地震序列和历史及现代中,强震资料作外  相似文献   

7.
鲁南地区地震活动性异常与苍山ML5.6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方法分析一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发现在苍山ML5.6级地震前,鲁南地区23个月无ML≥2.5级地震;在1985年6月新泰ML4.1级地震以后,ML≥3.0级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苍山-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1974年以后沿苍尼断裂的ML≥3.0级地震都发生在5.6级地震震中附近。  相似文献   

8.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9.
对大同—阳高地震及其发展趋势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文 《地震》1994,(3):78-84
本文总结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及震情监视过程中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取得的预报结果。在1988年度的山西省地震趋势专题研究报告中,选取华地区1966-1987年Ms≥6.0、1975-1987年5.0≤Ms<6.0以及1989年10月26日前的大同-阳高地震序列,建立了预报未来地震发震时刻的模型,并对几种衡量模型精度的指标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对大同-阳高Ms6.1中强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震后势判断均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晚期强余震往往会对曾经历过主震破坏后重建的地区再次遭受预想不到的损失,许多研究者对此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在较系统地整理了1800年以来中国大陆(除深震以外)7.0级以上的主震及其6.0级以上的强余震资料,同时补充了东部(105°E以东)地区6.0级以上的主震及其5.0级以上的强余震资料,共获得93次主震及其有序列的完整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获得了中国大陆主震后10年内强余震活动的部分统计特征:(1)主震后10年内有强余震的占总数。(2)主余震型地震超过总数。(3)8级主震没有震群型地震。(4)在主震后1月内发生的强余震超过强余震总数。(5)强余震累计频数随时间衰减很快。鉴于目前尚无较好地判定一次强震或大地震后,震源区是否有可能发生晚期或特晚期强余震的方法。本文初步尝试利用主震后1个月内的资料作为指标,运用推广的贝叶斯公式,使用了该公式推导出的概率法和概率计数法,对主震后2月—10年期间(同时提出三个时间段:2—12月,2月—4年,2月—10年)是否会发生强余震的类型作出判断。然而对Bayes方法的效果又将建立模型用的93次完整的主震及序列资料,作为内符检验的样本,内符检验的正确率为80%以上。同时内符检验的  相似文献   

11.
充分展示了NS,K,R,M等值线图的预测效能。这种图定量、直观。利用他捕捉到了一些有效的前兆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①MS≥7.0地震前3年震中附近ML≥3.5地震频数显著增加;②MS≥7.0地震前1年研究区ML≥2.0地震频数降半;③MS≥6.0地震后地震活动数年不衰的地区是未来MS≥7.0地震发生的可能地点;④孟连—普洱及其附近地区余震中心偏离主震震中逼近未来强震震中;⑤普洱地区地震活动性低,次年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文中用广义地震成核模型对现象①进行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青海地区强震活动的统计分析及预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统计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青海地区1993年M≥6强震的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的Gompertz与Logistic曲线模型以及可公度模型对该区M≥6.5强震进行了预测探索。结果表明,1993年该地区M≥6强震的发生概率将达到0.76-0.87,1993-1994年有可能发生M≥6.5强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地震序列的11项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 ISODATA 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以 M≥M_—0.3为标准将地震序列分为两类;Ⅰ类为震后三个月内还有震级为 M≥M_0-0.3的地震发生;Ⅱ类为主震 M_0后无 M≥M_0-0.3级的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39次地震震例序列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以近期发生的4次中强震和5次云南地震进行了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建一  李革平 《中国地震》1994,10(4):421-424
1993年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评述李建一,李革平,陆鸣,朱宏任,张晓华1993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Ms≥5.0中强地震19次(包括3次余震),其中Ms≥6.0的强震6次,最大震级为Ms6.6,19次中强震全部发生在中国大陆西部地区。这使得1993年中...  相似文献   

15.
把环境应力增高,作为将要发生强震的前兆。根据陈培善导出的利用地震波资料直接计算环境剪应力τ_0值的公式,计算了1987─1991年全国范围内的环境剪应力值,并据此预测了1992年以后3年内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5个强震危险区。实际验证结果是:从1992年5月至今,中国境内共发生M≥6.0的地震7次,6次均落在预先划定的危险区内。根据进一步的研究,计算了1992─1993年全国环境应力值,结合1991年以前的资料,对未来1993年11月─1996年3年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进行了预测,提出了6个值得注意的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疆地区本世纪的地震记载,分别取5.5、6.0、6.5、63/4、7.0、7.2为震级下限,视各组资料为更新过程的样本、分析地震发生的统计特征。经统计检验,不同震级下限的地震发生皆可认为是泊松过程;本世纪初中强地震在记载中可能有遗漏,为避免由此引出的干扰,使用Ms≥6.5的资料不应早于1914年,使用Ms≥5.5与Ms≥6.0的资料均应从1931年开始;在地震发生大体上为泊松过程的情况下,地震  相似文献   

17.
东地中海地区最近3次强震的余震衰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地中海地区最近3次强城的余震序列进行了研究。这3次强震分别是:1995年11月22日Mw=7.1地震、1993年8月3日ML=5.8地震和1996年10月9日MW=6.8地震。前两次地震发生在亚喀巴湾,最后一次发生在塞浦路斯西南海岸的近岸。修正的大森公式对所有事件余震活动的衰减都给出了很好的拟合。亚喀巴湾两个序列的p值相对较低(1993年,p=0.90;1995年,p=0.75),这反映了余震  相似文献   

18.
1996年6月全球M≥5.0地震动态据地震学合作研究会(IRIS)地震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1996年6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19次(见附表),其中M≥6.0地震16次,M≥7.0地震4次,最大的一次地震是6月17日发生在弗洛勒斯海的7...  相似文献   

19.
杜文平  陈爱萍 《内陆地震》1998,12(4):362-366
1997年1-5月新疆伽师发生Ms5.0-6.6地震14次。在1月21日之后发生的12次Ms〉5.0地震中,有5次地震震前出现了序列异常平现象。说明就此次伽师强震群而言,小震异常平静物征确实具有较了的临震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献智  侯建盛 《地震研究》2000,23(3):263-268
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经历了5个地震活跃期和4个地震平静期,活跃期中Ms≥6.0地震为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平静期中Ms≥6.0地震为线性分布。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活动期中作用力的传递方向和途径,以及地震活动区域所受到的严格约束。因此,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大陆地震动力学和地震活动区域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