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拟建中的辽宁核电站是我国第三个大型核电站,由于电站厂址的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较频繁,所以在选址过程中作了较详细的地震地质工作。本文简述了该核电站的规划选址概况、区域稳定性评价、厂址断裂活动性研究、地震地面运动的研究,并概括介绍了该核电站选址的地震地质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核能以其优越的经济性、清洁性成为各国能源的组成部分。发展核电对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核电厂地震地质选址是保证核电厂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论述了辽宁核电站地震地质选址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从近几年来地震地质选址工作的进展展望了辽宁核电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选址、建设及初步观测结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详细记述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选址和建设过程,总结了多年来对台址所处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和地壳结构等的观测和研究结果,为今后主动源探测的研究和观测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此外,还介绍了发射台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中地震地质数据建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中,基于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研究的数据模型研究是相关应用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规程应用统一建模语言讨论和建立了地震地质数据模型,着重论述了地震地质数据模型与活动断层探测相关数据的组织方法,给出了地震地质基于ArcGIS的UML模型的空间和属性类结构图、类关系图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地质UML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地震活动断层分段与最大潜在地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宏林  周本刚 《地震地质》1993,15(4):333-340
地震活动断层分段在核电工程选址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着重讨论了几何段、地震段的含义,论述了如何进行地震活动断层分段和如何确定最大潜在地震,并以实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6.
历史地震资料的使用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在地震构造活动较弱的中强地震活动地区这种影响尤为显著。近年来沿长江各省的核电选址工作,凸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0月12—1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重大工程地震安评工作中的历史地震资料使用问题专题研讨会”,安徽省地震局黄田庚局长、张鹏副局长、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7.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若干地震地质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本文在对活动断层的工程涵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后,讨论了断层物质测年的工程应用进展及其断层活动时代鉴定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应用地震地质资料评估大地震年平均发生率、以及活动断层地表断错位移的概率评价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深圳核电站是我国大陆上第一座核电站。在选址中,地质、地震、物探、航测等等各种方法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最终选择优良的核电站场址,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作出了科学的结论。核电站场址区内(8公里半径范围)及其周围地区(300公里半径范围)的地震问题及现今地质构造活动性问题,是确定场址稳定性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四川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给北川老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北川新县城选址与建设中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北川老县城所遭受的地震地质灾害及北川新县城地质条件的分析,在地质考察、地质钻探、断层探测等基础上,对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认为北川新县城不会发生断裂地表破裂、砂土液化等灾害;在新县城南部可能发生局部崩塌;新县城南东侧河流侵蚀堆积阶地局部可能发生轻微滑坡灾害。建议在规划和建设中对上述灾害引起注意,进行必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聊考断裂带大震活动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方面分析了聊考断裂带的构造活动背景条件、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性特征。利用地震活动性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趋势、并计算得出聊考断裂带7.0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9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汶川地震遗址遗迹选址保护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介绍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现场考察的有关情况,然后重点对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的选址评估原则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选址评估量表。最后,对北川、白鹿和穿心店等典型地震遗址、遗迹进行了选址评估,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前言     
雅安地区地处四川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中强地震活动频繁,邻区的强震在本区也留下不少的灾害记录。为探讨该区地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规律,搞好地震监测工作,使地方地震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四川省地震局于1985年下达了《雅安地区地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性研究》的课题任务(川地震发[85]145号文)。该课题由雅安地区行署地震办公室承担,并组织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大量搜集和综合分析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地震地质特征,地震活动规律,与周围强震区(带)的联系及其地震成因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1987年课题完成后,四川省地震局组成了由张文甫(工程师)任组长,周本诚(高工)  相似文献   

13.
王海岗  封胜利 《地震地质》1994,16(3):238-242
以场地工程地震环境评价为基础,通过南通市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和场地土动力特性的测试分析,查明了市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场地土的抗震性能;通过场地土动力特性研究和上层地震反应分析,编制了城市场地综合区划。为工程建设选址和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地质基础资料,并给出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动参数,该研究成果可作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苏南核电站为例,从地震基本烈度评定、地震地面运动参数确定和厂址区活动断裂研究等三个方面概述了核电站选址的地震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赤峰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赤峰区地质、地震、地球物理和新构造等方面资料的研究,认为该区是一个中强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具备产生中强地震的地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地震危险区的边界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地震危险区边界划分上存在的问题,从地震地质和地震构造的角度,结合测震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地震分布和地震危险区边界划定与活动构造有密切的联系。依据这一思想,阐明了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提出了地震危险区边界判析的原则,即把地震危险区限制在一定的地震构造区(带);其边界依据活动构造划定;在地震危险区内部进行发震构造条件研究,并对这些发震构造(活断层)进行活动度分析;分层次地对地震危险区范围及其危险度进行确定。 本文着重进行了活动构造的研究,对中国大陆的活断层、新生代盆地、地形面以及古地震等作了活动时代、活动性质、活动强度等多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在核电厂选址阶段近场范围内地震构造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近场区地质构造环境及第四纪构造活动分区、断裂活动性鉴定、深部构造环境以及地震发震构造的确定等,并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西安、宝鸡两市的地震小区划工作分别于一九八二年和八三年开始,两市的地震小区划研究皆由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工程地震研究室承担。小区划过程中,进行了野外考察,收集和补充了大量的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历史地震以及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地震地质工作中,有关地震构造、活断层、古地震、现代板块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兴起,在地震预报、地震烈度鉴定及地震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多,迫切需要适应新的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这对地震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方面,解决大量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于一系列基础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因之,在地震地质研究中还必须加强一些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改进和加强地震地质研究课题的选定与组织管理工作;适当加大这方面在地震工作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以期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人工诱发地震现象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水库蓄水、采矿、地热开发、从地下提取液体或气体,或将液体注入地球内部都可能诱发地震.大量地震监测数据与科学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地震剧增主要与页岩油气开采的废水回注量相关;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地震剧增主要与页岩油气开采水力压裂的工作量相关;而荷兰罗宁根天然气田的传统天然气开采也同样诱发了较强的地震活动.在中国四川盆地的页岩油气开发区域,地震活动近几年也大幅度增强,但目前监测与科研工作较少,对某些地震成因尚有争议.目前研究诱发地震问题已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一门专业学科.推断诱发地震,除了分析时空分布与工业活动的相关性之外,本文综述了该领域基于地震学、地质动力学、构造地质学的多种分析方法.如何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减少诱发地震的灾害影响成为当前相关各界极为关注的科研问题,本文介绍了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的控制诱发地震的管理系统、基于地震大数据的诱发地震概率预测方法,以及基于地球物理与地质信息的综合诱发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并对我国控制诱发地震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