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已发现的斑岩铜矿床分布在西南部、东部和北部.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上,它们分别是全球性三大斑岩铜矿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和古亚洲成矿域的组成部份;成矿作用同喜山期、燕山期和海西期(可能还有加里东期)构造一岩浆活动有关.在中条山地区还发现有前寒武纪的斑岩铜矿床.我国斑岩铜矿床既有在大陆内部地台区和地槽褶皱系(带)构造—岩浆活化期形成,也有在优地槽演化过程中以及岛弧环境下产生;既有花岗闪长型斑岩铜矿床,也有闪长岩型斑岩铜矿床以及斑岩—矽卡岩共生的铜矿床;既有与岩筒状和岩株状斑岩体侵位有关的矿床,也有受断裂裂隙带和片理化带控制,与岩墙体或岩床休侵位有关的矿床;工业矿体既有主要赋存在成矿斑岩体内部的,也有主要赋存在成矿斑岩体接触围岩中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斑岩铜(钼)矿的主要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试图从中国斑岩铜(钼)矿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斑岩的建造特征和矿化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斑岩铜(钼)矿加以分析,并与国外有关资料进行简要对比。一、中国斑岩铜(钼)矿的时空分布规律早中元古代,中条山一带原始优地槽内,在喷发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系的同时或稍后,有中基性及中酸性次火山岩体侵入,形成斑岩铜(钼)矿萌芽状态的铜矿峪式铜矿。加里东运动后,这种萌芽状态的斑岩铜矿趋于消失。我国西起北天山以北,东至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北段属古亚洲地槽区。该区在华力西期(表1),在地背斜隆起上,或古岛弧带,生  相似文献   

3.
云南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44,自引:14,他引:44  
曾普胜  李文昌  王海平  李红 《岩石学报》2006,22(4):989-1000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云南西北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南段的滇西中甸弧内。义敦岛弧北部产有著名的呷村式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南部大量发育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铜矿床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普朗矿床由南、北两个复式岩体(矿段)组成,两个矿段均由一系列NW向构造控制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组成,是普朗铜矿区的主体,探明铜矿石量1.6亿吨,铜平均品位0.57%,铜金属量114万吨,伴生金金属量28.80吨,金品位0.18g/t;钼6399吨,品位0.004%。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储量400万吨以上,为一个具有超大型规模远景储量的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体容矿围岩SiO_2>56%,MgO 1.34%~2.73%,Sr 661×10~(-6)~909×10~(-6),Y 10.78×10~(-6)~17.92×10~(-6),Yb 1.07×10~(-6)~1.87×10~(-6),LREE富集,δEu 0.83~0.93,Sr/Y比值22~64,K_2O/Na_2O比值0.52,具有与洋壳俯冲产生的埃达克岩(Ⅰ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普朗斑岩铜矿形成于印支期,在我国斑岩铜矿床中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带,如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玉龙斑岩带等;也不同于古亚洲成矿域的海西期斑岩铜矿带,如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以及中国东部的燕山期斑岩铜矿带,如德兴斑岩铜矿),无论对中甸岛孤带的基础地质还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研究,该类矿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朗斑岩铜矿床含矿黑云石英二长斑岩的钾硅酸盐化(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的成矿热液活动时间为235.4±2.4Ma~221.5±2.0Ma之间,石英-辉钼矿阶段的辉钼矿成矿(Re-Os)年龄大致为213±3.8 Ma;对矿区主矿体的热液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测年,无论是含铜钼的矿化岩体,还是仅含铜的斑岩体,其成矿年龄(坪年龄)变化于为214.58±0.91Ma至216.0±1Ma之间,与辉钼矿Re-Os年龄非常接近,为晚三叠世诺利期。这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在印支期完成。  相似文献   

4.
智利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利斑岩型铜矿闻名全球,世界上最大的丘基卡马塔和特尼恩特斑岩型铜矿就产于此地,主要分布在圣地亚哥-依基克一带,是地震-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特别强烈的地区,成矿时代为拉拉米期(早白垩世-古近纪).通过对智利斑岩型铜矿区域地质特征和3个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得出智利斑岩型铜矿成矿与多期次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呈南北纵向成带展布、成群出现,成矿时代新、埋藏浅、储量大.Lowell-Guilbert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和Hollister的“闪长岩模式”对智利斑岩型铜矿的勘查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藏尼木县白容斑岩型铜钼矿床特征及成矿期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尼木县白容铜矿产于冈底斯山喜山期斑岩带中部,矿化主要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斑岩和英安斑岩中,为近年来发现并勘探的中型铜矿床。通过矿区含矿岩体的岩相学和矿床特征研究,划分出不同岩相的岩体侵入顺序为黑云二长花岗斑岩→英安斑岩→花岗斑岩,为多期形成的复式岩体。成矿期次可划分出岩浆期、热液期、表生期。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的平均值为0.15‰,非常接近于零,具有幔源硫的特点。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碰撞造山晚期形成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床特征的描述以及成矿期次的划分,对进一步找矿和勘查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斑岩铜矿地质-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哈萨克斯坦斑岩铜矿的成矿特征并划分出3种类型,分别为次生石英岩化-泥化斑岩铜矿--科翁腊德(коунрадский)型;黄铁细晶岩化-粘土化斑岩铜矿--阿尔马林(алмалинсий)型;青磐岩化细脉浸染型斑岩铜矿--博萨库里(бозшакольский)型.其中,科翁腊德型最靠近地表,阿尔马林型居中,博萨库里型最深.对各类型铜矿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新兴县都斛铜矿床处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的中部边缘带,其铜成矿活动主要受本区燕山期斑岩体和NE向断裂构造双重控制,已发现的脉状铜矿体产状各异,在空间上整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环状,单个矿体呈细脉分布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并具有浸染状矿化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特征。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对比粤西地区及国内类似斑岩型矿床的找矿经验,认为都斛铜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处于斑岩矿床外围或顶部的脉状矿体带,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新疆青河县哈腊苏地处南蒙古铜矿带的西延部分,是铜矿勘查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地区.文章以近年发现的玉勒肯哈腊苏铜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矿区内铜矿化的斑状花岗岩和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法精确定年.研究表明,这2个主要矿化岩体先后形成于中泥盆世和早二叠世,两期岩浆活动形成了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化.玉勒肯哈腊苏地区主期斑岩型矿化发生在中泥盆世,早二叠世有斑岩型矿化复合,中晚三叠纪有明显的构造-岩浆-热液引起的矿化-蚀变叠加,复合叠加铜矿化过程有确切的年代学纪录.该研究为认识铜矿成因和明确勘查方向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SHRIMP锆石年代学对西藏玉龙斑岩铜矿成矿年龄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玉龙岩体侵入时限至少为2.6Ma,其中成矿前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43.6±0.8Ma,成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的年龄为41.0Ma±1.0Ma,代表了两幕较大的岩浆活动。玉龙斑岩铜矿主体成矿年龄约为40Ma,长时限多期幕式岩浆侵入和成矿期物理化学条件的剧变,是形成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的主要原因。玉龙斑岩铜矿与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众多新生代斑岩铜矿一样,属于印度-亚欧大陆45Ma陆陆主体碰撞之后第一次大规模应力释放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盐源喜马拉雅期石英二长斑岩群和斑岩铜矿的发现和肯定,结束了康滇地轴中段攀西地区无喜马拉雅期斑岩和斑岩铜矿的历史。对认识该区大陆板内岩浆成矿作用及找矿工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就其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