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为青海省主要成矿区之一,前期在该区域发现的金属矿产以金为主,野骆驼泉地区钴矿化线索的发现,是该区地质找矿的又一大突破。本文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各地质体含矿性进行了研究,确定野骆驼泉地区主要含钴地质体均为破碎带。通过对在破碎带内不同地质单元中采集的含矿指数化验结果分析对比显示,确定了元素的轴向分带序列和不同部位的含钴特性,总结出蚀变破碎带含钴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升高、自地表向深部逐渐变富的趋势。结合成矿事实及其规律性进行了控矿条件、找矿标志总结和成矿潜力分析讨论。认为蚀变破碎带为该区主要的含钴地质体且找钴潜力巨大,提出加强对蚀变破碎带深部的调查研究,是今后找矿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拟通过对前期取得的有限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初步确定该区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为今后在该区寻找钴矿,提供可靠的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娄烦县新开铝土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的研究,及对其矿床成因分析,可知,该铝土矿位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面上的一水硬铝石沉积铝土矿矿床,即我国华北地区统称的G层铝土矿;含矿岩系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一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的碳酸盐岩风化残积物钙红土,经沉积成矿;娄烦新开铝土矿床为一矿体厚度中等、品位较好的小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已发现高岭土矿床18处,分为沉积型和风化残积型2种类型.沉积型高岭土矿受沉积作用的控制,石炭系-二叠系是其主要赋矿层位,广泛发育于鲁中地区北部的各煤田中.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则以中、小型矿床和矿点的形式零星分布于鲁南和鲁东各地.本文总结了山东省高岭土矿的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通过典型矿床详细介绍了高岭土矿的矿体特征和...  相似文献   

4.
包金山金矿产于白马山—龙山—醴陵东西向构造带与沩山—紫云山北西向复背斜带的交会部位,紫云山复式岩体北端舌状凸出部位的外接触带中,含矿围岩为元古界板溪群深灰色中厚层状含钙质粉砂质条带状板岩等,矿体受一组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控制,为一浅部石英脉型为主、深部破碎蚀变带型为主的金矿床。本文从地质概况入手,对蚀变围岩的各种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矿床具有"构控—层控—岩控"多重复合控矿因素的"多因复成"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页水河铅锌矿床位于西秦岭西成矿田西南部,容矿围岩为中泥盆统广金坝组第三段中的灰岩、千枚岩等。赋矿构造主要为灰岩层间断裂带、灰岩与千枚岩接触带及背斜轴部。矿体产状与围岩大体一致。围岩蚀变发育,铅锌品位不均匀。矿区地层不是矿源层,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该矿体是印支期中低温含矿溶液充填交代而成的后生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6.
廖家坪金矿床属江南地轴东南缘桃江-城步锑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以NE向桃江-城步深断裂为导矿构造,以长度>2 km、地层断距>200m的矿区主干断裂为配矿构造,以早期NWW向剪切劈理带中叠加的长度<1 km、地层断距不明显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为容矿构造.矿区38条金矿脉构成两个含矿带8个矿脉群,含矿带的分布与地层岩性有一定关系,矿脉群的分布与早期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金矿脉主要有4组,NNE向组最发育,NWW向组规模最大.矿化富集与围岩蚀变种类及强度、矿脉交切部位及产状变化段关系密切.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出湘中地区有廖家坪、白云铺、三德堂矿区及外围和古台山地区4个廖家坪式金矿床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区是黔北-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工业类型属产于中二叠统梁山组碳质
页岩、泥灰岩之下,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泥质岩、泥岩、粉砂岩(或零星分布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不整合面之上的一水硬铝石铝
土矿矿床。在含矿岩系之下,零星残存透镜状黄龙组灰岩。黄龙组残留的多少,指示该区在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遭受风化剥蚀
时间的相对长短及各自所处位置的相对高低。研究认为:在含矿岩系底部无黄龙组分布区,推测其古沉积时期地势高,为风化剥
蚀区,无铝土矿沉积;在黄龙组残留较少的区域,反映出该区域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相对较长,古地势也较高,风化剥蚀深度较大,
其环境不利于成矿;在黄龙组残留较多的地段,指示该地段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相对较短,地势相对较低,其环境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研究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缘矽卡岩中含Au丰富 ,以及其上部风化土壤中各不同分层中金含量变化情况 ,分析金在矽卡岩风化土壤中的迁移富集机制 ,认为相对还原、碱性的C层是主要含金层 ,所形成的“泥巴矿”金矿化及矿床是一种新的金矿化和矿床类型 ,具有找矿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弘 《华北国土资源》2012,(2):88-91,93
蚕房金矿是中条山西南段典型的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脉呈雁行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金矿化主要受次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均为单脉型金矿体.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燕山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局部构造薄弱带发生剪切深融作用,形成了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体,岩体的侵位并同熔部分矿源层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含矿热液,后伴随构造变动含矿热夜充填构造裂隙形成矿化石英脉体.主要控矿因素为花岗闪长岩体、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褐铁矿化石英脉.  相似文献   

10.
区内火山活动早期为火山爆发成岩;晚期演化为岩浆侵入或隐爆两种成岩方式。矿主要受控于潜火山岩带、放射状断裂破碎带中。成矿是在晚期岩浆活动过程中,所携带的含矿介质叠加和热液作用活化了围岩中有用矿质迁移聚集而成,成矿作用与火山作用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