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特低渗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储层不同。测井响应值难以有效表征孔隙中的油气,不同品质储层间的差异性不明显.利用单一的测井解释方法容易引起多解性和模糊性,测井参数解释难度大,油气识别非常困难.为了更好地实现特低渗储层的测井精细评价,提升测井解释的符合率,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归纳总结了裸眼井和套管井的测井系列之后,对其特低渗储层的常规测井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并探讨了核磁共振测井、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电阻率成像测井等新技术和非线性数学方法在特低渗储层中应用状况.最后基于特低渗储层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测井评价技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展望了特低渗储层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火山岩储层总体属于低孔渗储层评价的范畴,由于测井含气响应远弱于岩石骨架响应,流体识别面临气、水层区别难的问题;由于岩性和孔隙结构复杂引起阿尔奇参数多变,测井解释面临饱和度定量计算精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相互独立、相互验证”的火山岩测井解释原则.在气层识别方面,从重构孔隙度气层识别组合曲线、研究电阻率相对值、应用核磁测井技术以及分析储层含气丰度与测井响应差异等四个研究方向探索了不同储层的测井识别依据,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确定了5类储层的测井判别依据,实现了火山岩定性解释;在火山岩定量解释方面,由于电阻率曲线本身就是岩性和孔隙结构的综合反映,引入基于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可变m值阿尔奇计算公式,应用生产测试成果验证,证实该方法定量计算储层含气饱和度精度高.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系统建立了松南火山岩测井解释模型.应用新的火山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多口新井的测井预测结果被生产测试所验证,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测井解释技术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测井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测井解释技术与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不适应性问题.这一问题已造成我国测井解释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研究困境.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日益复杂化和隐蔽化,其储层多具复杂孔渗结构,含油气测井响应的不明显,使已有的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储层流体赋存状态.通过比较国内外测井公司测井解释技术研究目的的差异以及深入分析我国测井解释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我国测井解释技术发展的四个对策:(1)在岩石基础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完善阿尔奇公式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2)多种测井资料综合识别储层流体的技术方法研究;(3)开展海外油气资源的测井解释规律及特殊油气层复查技术研究;(4)深入开展测井地质学理论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花岗岩储层非均质性特点,采用了三重孔隙结构解释模型对其进行解释评价.该模型的储集空间包括基质、裂缝和孔洞三部分,随着储集空间的变化,可将该模型转化为孔隙型储层解释模型、孔洞型储层解释模型和裂缝型储层解释模型,这样就可适应多种储层性质的解释需要.由此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了花岗岩储层的总孔隙度、基质孔隙度、孔洞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利用岩心和电成像测井对裂缝孔隙度和孔洞孔隙度的计算结果进行标定和验证,并根据这些参数划分储层类型,计算含油气饱和度,划分油气水层.含油气饱和度的计算是采用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变化的孔隙结构指数变m值,使阿尔奇公式适用于非均质花岗岩储层含油气饱和度的计算.应用上述测井解释方法,对目标井进行精细处理解释和综合评价,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测井岩性解释成果是储层参数计算和油气评价的基础,为沉积相划分等地质研究提供了依据.但解释方法不一,涉及的数学方法和计算处理步骤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优劣差异,前人对此分门别类的论述少.基于此,进行文献调研并将解释方法分为4类:基于测井响应特征的定性解释法、基于测井响应方程的图版求解法、基于测井响应方程的方程组求解法、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统计分析法.系统梳理总结每类解释方法的数理基础、计算处理步骤、适用条件、应用效果影响因素,进行解释方法优劣对比和研究趋势展望,得出如下结论:1)四种解释方法的数理基础分别是正反演理论、平面几何作图、矩阵代数求解、应用统计学等数学方法理论,解释方法实质上是这些数学方法理论在测井岩性解释上的应用,将统计学习理论中涉及的数学方法应用于测井岩性解释是解释方法的研究趋势;2)定性解释法、图版求解法的计算处理受人为因素干扰大、数据处理效率低,方程组求解法、统计分析法更易于实现测井数据的自动、快速处理,数据处理的高效自动化、岩性解释的智能化是其研究趋势;3)从定性解释法到统计分析法,适用的岩性剖面从单矿物岩性地层向多矿物岩性地层过渡,对火成岩等强非均质性复杂岩性地层的适用性和解释能力逐渐增强;4)解释图版、解释模型、解释参数、计算处理中关键表征参数等因素对解释结果影响显著,进行越来越完善的地质分析化验来约束解释结果、优化解释模型和解释参数,是解释方法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阐述了研究区不同岩石类型及沉积相在XRMI成像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论文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体,通过岩心刻度成像测井并结合GR能谱测井、岩性密度测井和其它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出粘土矿物、致密灰岩、生物礁灰岩,生屑滩灰岩等岩性;总结了缓坡相、生物礁相、生屑滩相等沉积相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各沉积相的电成像测井相解释图版,并对单井进行了连续的测井相划分.研究表明:M组碳酸盐岩储集层顶部GR能谱测井显示高钍、高钾、高铀含量特征,反应了M组地层在沉积晚期曾暴露地表,形成了风化残余剥蚀面,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M组早期依次发育缓坡相、生屑高能滩相/生物礁相、滩后相和泻湖相,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下降半旋回.  相似文献   

7.
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历史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经历了偶然发现、初步勘探和深入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火山岩从油气勘探的禁区转变为重要领域.目前火山岩油气藏在油气总量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已展现出良好的油气前景,成为新的油气增长点,越来越受到油气勘探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火山岩岩性、岩相的研究现状,将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隙、原生裂缝、次生孔隙、次生裂缝4个大类,13个小类.火山岩的成藏模式有岩性成藏模式、构造成藏模式、构造-岩性成藏模式、风化壳成藏模式等.针对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亟需以火山岩储层地质理论为指导,结合岩心、重磁力、测井、地震资料,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全面评价火山岩储层特征和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价或解释沉积相的方法称为测井相分析.测井资料与沉积学结合形成的测井相分析在研究油气藏沉积相和圈定砂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综合测井资料物性曲线的形状、幅度、数值大小,建立不同沉积相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函数对应关系,分析不同沉积相的测井曲线特征,并对不同沉积相的岩性所对应的测井曲线形态分别进行描述.从单井分析剖面对比区域研究三个层次研究油气藏沉积相,勾画出主砂体的形态和展布方向,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川口油气藏长6油层组油气藏与沉积相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河道沉积是该区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首选区带.  相似文献   

9.
针对B区块S油层含泥含钙中低孔特低渗储层渗透率计算精度低的难题,分析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明确了孔隙度、泥质含量、钙质含量、孔隙结构是影响B区块S油层特低渗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孔隙结构是影响特低渗储层渗透率的关键因素.综合运用压汞曲线、孔喉半径分布特征以及流动单元指数反映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变化,将特低渗储层按不同孔隙结构划分成3种类型,建立了特低渗储层类型的判别标准.利用中子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差值的绝对值等5个储层类型识别的敏感测井响应及参数,使用决策树法、最邻近结点法、BP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建立了4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储层判别方法,储层类型判别准确率依次提高,其中,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储层类型判别方法判别准确率最高92.2%,且对3种类储层判别效果均很好.针对3类储层分别建立了渗透率计算公式.实际井解释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储层分类的渗透率模型计算B区块S油层特低渗储层渗透率精度明显高于储层分类前渗透率计算精度,其中,基于支持向量机储层分类计算的渗透率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基岩油气藏裂缝性储层具有复杂的储集空间和储层非均质性,为了实现对基岩油气藏储层的精细评价,以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和井周声波成像测井资料为核心,通过岩心资料标定,结合录井、常规测井、试油、地质等实际资料,系统建立了基岩油气藏变质岩储层的成像测井解释模式.根据成像测井模式的识别实现了对基岩油气藏特征的认识、准确的裂缝分析和现今地应力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变质岩地层中基本以基岩内幕油气藏为主;裂缝以中高角度缝、网状裂缝为主,其主要走向与井旁断层走向大致平行,属纵裂缝;裂缝主要发育在东西两侧靠近断层、近源的构造陡坡上;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主要呈NE-SW和NEE-SWW.成像测井解释结果与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岩性地层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渗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沉积微相带;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减小的幅度差评价识别低渗砂、致密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堤泛(侧翼)沉积微相带;并以自然电位比自然伽马减小幅度的相对细小差异识别油水层.在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的应用中,建立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划分储层的下限标准,有效地评价了特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带及储层类型,提高和扩大了测井曲线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藏储层预测配套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和研究沉积相特征,得出探区内发育的储层主要有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浊积扇和滩坝五大沉积体系,提出了上第三系”水流控砂”、下第三系”坡槽控砂”的沉积模式,得到储层按构造带分布的规律.隐蔽性油气藏以”断导”模式成藏,与储层发育相匹配形成四个大的隐蔽性油气藏群.研究地震储层描述方法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利用正、反演类比方法研究地震反射特征,实现了地震相和沉积相的转换.剖析典型的油气藏类型,分析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得到了针对河流、冲积扇、三角洲、滩坝和浊积扇的描述流程和配套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3.
沉积相研究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有效识别构造、岩性或沉积相差异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前提.本文基于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重磁异常正演剥离和剖面正反演拟合技术研究了华南桂中地区海相地层的密度分布特征,预测了岩相、沉积相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中、下泥盆统海相地层存在横向的岩性、岩相变化,研究区西北、东南部的台地相区重力异常高、岩石拟合密度值高;中部“X”型台地边缘相区重力异常杂乱、岩石拟合密度变化范围大;东部台沟相区重力异常低、岩石拟合密度值低.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预测沉积相为盆地岩性圈闭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已得到初步检验,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目的层段古水流及其相应河道砂体延伸方向为北北东20°.利用层理构造倾角模式分析,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期分别发育楔状交错层理、波状斜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结合岩心、井径、自然伽马和微侧向电阻率曲线特征,分别阐明白垩系K1s3、K1s2到K1s1期水动力能量由较高到较低变化,形成了扇三角洲前缘扇中的水下辫状河道到扇端的浅水河道有利微相砂体发育带,它们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展布,控制着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砂体分布.  相似文献   

15.
提供了扬子克拉通太古代基底崆岭群20件代表性岩石样品的密度与磁性参数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变碎屑岩与TTG(英云闪长-奥长花岗-花岗间长质)片麻岩(13个样品)的磁化率与饱和剩磁普遍大于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前者的磁化率与饱和剩磁平均值分别为1213×10-6SI与19.94A/m,而后者的则为802×10-6SI与10.77A/m.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呈明显的亚铁磁性状态;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则以顺磁性或顺磁性与亚铁磁性混合状态分布为主.热磁分析结果表明,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的剩磁载体以磁铁矿与磁赤铁矿为主;斜长角门岩和辉长岩则明显含有磁黄铁矿与次要的磁铁矿.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的磁性具有很强的非均一性.推断崆岭群中的变碎屑岩为麻粒岩相变质级,视深度相当于大陆下地壳;而斜长角闪岩的变质级明显低于变碎屑岩,可能为角门岩相,视深度相当于中地壳.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磁性的强非均一性可能与该区后期广泛发生的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CopyrightbyScienceinChinaPress2004Theconfigurationandpredictionofdepositionalsystemsinasedimentarybasinhavelongbeenoneofthemajortasksofbasinanalysisandsedimentarygeologicalresearch.Intermsofsequencestratigraphy,originallyestablishedinstudyoftectonicallytablecontinentalmargins,thesealevelchangehasbeenusedtoeffectivelyinterpretandpredictthedistributionandevolutionofdepositionalsystemsinthesebasins[1,2].Butintectonicallyactivebasins,tectonismmaycontrolpredominatelythearchitectureandevolutionofth…  相似文献   

17.
钻探证实,镇江市谏壁镇长江北岸高桥镇北部埋藏硬粘土层,之上为冰后期松散沉积物。沉积物主要为粉砂、粘土质粉砂、砂泥互层,中部局部夹含细砾中细砂,顶部见淤泥质粘土;夹数十层植物炭屑层;以水平纹理为主,局部见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表明冰后期以来该地处于水动力较弱的河湖环境,为多期湖沼相沉积夹汉道河流相沉积,局部有海相沉积物加入。根据碳化植物碎屑^14C年龄,推测冰后期底界年龄约13000aBP,海侵到达该地的时间约为9000aBP,海侵最高位时间约为6500aBP。冰后期平均沉积速率约为4.9m/ka,湖沼相3.4~6m/ka,河流相10~15m/ka。对全新统的底界年龄和海相层的埋藏深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机构相带地震-地质解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火山机构按距火山口1远近划分为火山口-近火山口、近源和远源三个相带.营城组火山机构相带有6种地震相类型,分别是丘状、透镜状、穹状、池塘状、楔状和席状地震相.丘状、透镜状和穹状均见于火山机构中心相带,但所代表的优势岩相不同,分别与爆发相、喷溢相和侵出相对应.池塘状和楔状均为近源相带,但前者以喷溢相辫状熔岩流为主,而后者...  相似文献   

19.
临清坳陷某区块缺少岩心、薄片、录井及常规测井资料。为了研究其目的层山西组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指导非常规天然气的高效开发。通过利用较少的录井岩性统计资料,结合地震物探方法,分析地震剖面特征、优选地震均方根振幅及相对波阻抗属性,确定该区目的层沉积相。通过上述地震属性研究的物探方法,确定山西组储层为河控浅水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局限台地沉积微相。其中三角洲相是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分流河道是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20.
Organosulfur compounds of crude oils and light oils (condensates), collected from ten Chinese petroleumbearing basins and representing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using a newly-developed GC-AED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organosulfur compounds of crude oils from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re of obvious difference. The crude oils from marine carbonates are rich in organosulfur compounds and those from the source rocks in an ocean-land interchanging facies and a littoral facies have a high abundance of organosulfur compounds, while no or less organosulfur compounds of crude oils from a fresh-water lacustrine facies and a swamp facies were detected in the detectable abundance range of the instrument. This analysis gives a new effective method for oil-source correlation. We also tried to relate the various parameters of benzothiophenic compounds of crude oils with the methane carbon isotope of associated natural gases to discuss the thermoevolutionary degree of crude oils and natural g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