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矿业文摘》等有关煤地质刊物和研究报告及学位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综合评述了近3年来我国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和成就,以及与国外相比的差距,同时介绍了煤地质著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含煤系统"及子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含煤系统"的主要地质要素以及"含煤系统"中各地质作用类型。研究表明:"含煤系统"的构建关键是系统边界的确定,由于"含煤系统"具有特定的地区、地层与时代范围,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煤系形成时代、展布范围等基本地质要素进行分类和描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长广一矿的实际资料总结了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认为地质构造是控制瓦斯涌出量和突出的主导因素,水文地质条件等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依据《矿业文摘》等有关煤地质刊物和研究报告及学位论文,采用文故计1学方法,综合评述了近3年来我国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和成就,以及与国外相比的差距,同时介绍了煤地质著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应用煤化工资源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查明煤化工资源地质背景和资源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六盘水煤田盘北-水城矿区煤化工资源的类别、规模、赋存和分布,探讨了化工煤研究区赋存分布的地质成因,提出以资源为主要依据的煤化工产业布局规划建议.研究区化工煤查明储量42.74×108t,占其煤炭查明储量的62%,化工煤资源中,液化煤1.31×10gt,焦化煤17.45×108t,合成氨煤0.019×108t,气化煤23.96×108t.气化煤和焦化煤是区内化工煤资源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6.
盘江矿区晚二叠世的煤中有害元素与煤系赋存,煤层厚度均无相关性,主要沉积积环境的控制,煤中有害元素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燃煤对大气,土壤水域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晋北两层中高硫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通过对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研究,得出如下认识;成煤环境对稀土元素的含量具有控制作用。但中高硫煤中稀土元素总量会受到沉积期后酸性溶液下渗淋滤作用的影响;同一煤层中各分层的稀土元素应具有基本相同的分布模式,异常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指示了沉积期后地质作用的影响;煤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为无机相,主要来源为陆源碎屑矿物;煤中与稀土伴生的有害元素有V,P,Mo,Cr,Cu,Mo,Th和Cd等,在加工洗选过程中有洁净潜势。  相似文献   

8.
煤与瓦斯突出数学地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焦作中马村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区分带主要受地质条件控制,运用数量化理论Ⅱ,可以借助已知瓦斯突出类型的若干地质变量,建立该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数学地质模型,并预测未知区的瓦斯突出,这可提高瓦斯突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特征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煤中常量元素 (包括Na、Mg、Al、Si、K、Ca、Ti、P和Fe)是煤的重要无机组成,也是影响煤物理化学性质及加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华北鄂尔多斯盆地、开滦矿区和峰峰矿区晚古生代煤、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的具体实例,对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地质成因和指相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煤中常量元素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做了简要陈述。   相似文献   

10.
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含煤地层及煤层的重新厘定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年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勘查地质工作成果,通过地质、物探等综合方法,对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含煤地层(主要指延安组)及煤层划分进行了有益地探讨和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长毅  赵文智 《沉积学报》1997,15(A12):16-23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通过对该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煤成油藏的形成是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1)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煤系生储油岩系发育;(20存在低成熟成烃母质以利于烃类排出:(3)成煤沼泽氧化还原环境与成煤植物差异造成了煤原始怪程度的不同。下三角洲平原沼泽及分流间湾沼泽是煤成烃发育的有利场所,流水沼泽相是煤成烃最有利的相带;(4)适合古地温梯度及后续盆地继承发展以保持源岩熟化,  相似文献   

12.
高剑峰  漆亮 《地质论评》2007,53(2):151-151272
近来,代世峰,李生盛等研究者相继在《地质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地质论评》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煤中铂族元素发现、分布及其地质意义的文章,其主要铂族元素含量范围为Pd:0.02~5.18×10^-6,Pt:〈0.01~2.427×10^-6(代世峰等,2003,2006;李生盛等,2002;Dai et al,2003,2004,2005)。[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含煤地层6个变量的因子分析,说明矿区控制含煤沉积的主要地质因素首先是奥灰表面古地形,其次是聚煤期古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岩性的岩体侵入不同初始煤级的煤,形成不同宽度的接触变质带,带中煤的光学结构发生大小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本文强调了热变煤的特征标志是孔隙的存在,并着重探讨了热变煤中新生有机组分-热解碳与小球体光性与成因,指出热解碳具有指热意义,表示近处岩体存在,而小球体分其生成的各向异生体并非表明一定有岩体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地质找矿突破的精神,东北煤田地质局一。三队通过对红阳煤田范围内赋煤构造的预测,发现了三矿外围、徐往子外围、徐往子深部3个新的赋煤构造单元,预测地质资源量11009万吨。下面谈谈赋煤构造预测找煤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陈志胜(1969.8-),男,汉族,河南内黄人,工学学士,研究员,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研究所所长。陈志胜长期从事煤与煤层气地质、煤层气测试及煤矿瓦斯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施工与技术咨询工作。在煤  相似文献   

17.
应用瓦斯地质单元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瓦斯地质单元法的理论依据,介绍了瓦斯地质单元法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操作程序,考察了主要瓦斯地质指标的应用价值,评价了其预测效果和应用前景。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汪家寨煤矿是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依据矿区实际瓦斯地质资料,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分析认为该矿主要以中小型突出、倾出为主,压出为辅;随煤层埋深的增加突出强度增大;C409煤突出最为严重;突出多发生在煤巷掘进面及断层影响带。分析了埋藏深度、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软分层、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认为断层及其影响带、厚煤尤其是其增厚部位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易发区域,因此断层构造和煤层厚度及其变化控制着该矿突出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为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为矿井突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煤与瓦斯突出敏感地质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量化理论Ⅲ为运算工具,介绍了煤与瓦斯突出敏感地质指标研究的方法原理,实现了瓦斯突出地质指标研究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化,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了便利。以焦作中马村矿为例,对瓦斯突出敏感地质指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封闭性李庄断层、煤层分岔、砂岩顶板是该矿瓦斯突出的敏感地质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习地质或从事地质工作的人们,几乎都参观过煤矿,实习过煤田地质。大多数的人们,还自己做过关于煤田的调查工作,所以煤地质的这个问题,似乎是很通俗,很普通化了。但如果稍为深入研究,就可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它关联着很多方面,包含着许多问题。因为煤是各种工业的最基本的原料,在中国又有很丰富的矿藏,为建设新中国,为彻底了解中国的煤矿情况,我们对于煤地质必须深入研究。以下所说的只是一个概论,其中许多错误,要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