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通过胜利油区惠民凹陷南坡地区古生代地层的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特点的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揭示了该地区古生代奥陶纪到中生代侏罗纪的构造和沉积体系发展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在早古生代发育了一套碳酸盐潮坪体系,晚古生代为海陆过渡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生代为一套陆相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又包括了石炭纪的海相三角洲和二叠纪的陆相湖泊三角洲。该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经历着多期次、多类型的构造-沉积演化,从整个演化过程来看,总体上体现了从海到陆的过程。在空间上,除了在早古生代沉积相对稳定外,晚 古生代和中生代均表现了较明显的沉降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富有陆相地层的国家之一。在陆相沉积上,除古生代、新生代外,中生代的也很多。地层的厚度远远超过世界国际上的标准地层。在煤的储量上,中生代的与古生代的相较,虽有逊色,但含煤沉积的分布很广,各省皆有,而且各种牌号的煤都有,经济价值很高。这样,就对各省的经济建设和备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吉林蛟河盆地晚中生代陆相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蛟河盆地位于吉林省蛟河县境内,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是一个北东—南西方向分布、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盆地。盆地基底为海西期花岗岩及古生代变质岩系吉林群,上覆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大致自东向西分布。含煤地层分布于盆地东、北边缘,与下伏古生代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中生代含煤建造多为陆相,发育在相互分隔的内陆盆地中,海陆交替相煤系在局部地区也有分布,但远不如晚古生代的聚煤坳陷广阔。含煤建造形成时,正值构造运动剧烈活动的时期。构造体系对含煤建造的控制更为显著,建造特征、盆地类型和分布形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含煤远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吉林省主要成煤期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新生代古近纪;沉积类型以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均有存在,控煤构造及成煤环境是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的两大控制因素,通过总结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主要成煤期含煤地层聚煤作用特征,提出了吉林省重点应在推覆构造下、玄武岩盖层下及新近纪盖层下寻找新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6.
王文杰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4):12-16,56
阐述中国煤炭资源聚集与大地构造的密切关系,认为兴蒙-天山构造域为中生代、白垩聚煤区。中朝-塔里木构造域为中生代与晚古生代共聚煤区,其东端以晚古生代聚煤为主,西端以中生代聚煤为主。  相似文献   

7.
李晓敏 《矿物学报》2011,(Z1):48-49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板块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三级构造单元属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与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东南缘晚古生代活动陆缘。中生代时期隶属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同兴—宝石火山喷发带的中部。区内主要发育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在晚古生代基底之上发育了中侏罗统、上侏罗统叠置的陆相火山盆地堆积。  相似文献   

8.
华北晚古生代成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存在活动体系成煤环境和废弃体系成煤环境。前者的海相成煤环境主要为泻湖泥炭坪,陆相成煤环境以三角洲平原沼泽意义最大。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海相为主的成煤环境逐渐被陆相为主的成煤环境所取代,由盆缘到盆内成煤环境总体呈环带状展布。成煤环境差异性影响了成煤特点,这些成煤特点成为识别海、陆相煤层的显著相标志。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成煤模式的多样性,以陆表海滨岸成煤模式、废弃碎屑体系成煤模式和浅水三角洲成煤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地处陇、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近三十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有远景的聚油(气)盆地,更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聚煤盆地。盆地内有两个重要聚煤期,下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聚煤期,上为中生代三叠、侏罗纪聚煤期。本文仅对盆地内的早、中侏罗世聚煤规律作一些探讨,谬误处请指正。一、含煤建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主要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厚度达300—600米,自下而上有:下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永定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带南部。闽西南地处东南大陆的东南缘,历经元古代华夏古陆的形成与裂解、早古生代华南大陆褶皱隆升、晚古生代陆内裂陷以及中生代以来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了一套晚古生代赋存铁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碳酸盐岩及含煤碎屑岩沉积,以及大量晚中生代侵入花岗岩浆。其中"马坑式"铁矿床为闽西南一带赋存于中  相似文献   

11.
刘房子盆地为松辽盆地东缘~断陷型盆地。盆内充填晚中生代陆相碎屑岩含煤建造,富含煤、膨润土。大羊草沟组为主要含煤层位;主要可采煤层形成于曲流河体系的岸后沼泽;钠基膨润土系河流搬运至浅水湖泊与沼泽中沉积成因;刘房子盆地的演化,既具区域发展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炼出网结河体系与曲流河体系的聚煤模式;总结了煤和膨润土的赋存规律;并指明进一步勘探、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先锋盆地小龙潭组巨厚煤层煤相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29个煤样的显微组分观察和定量分析,结合氯仿沥青“A”族组分分析和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对先锋盆地上第三系中新统小龙潭组(N1x)巨厚煤层的煤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厚煤层形成期间泥炭沼泽经历了一次大的由浅变深、又由深变浅的水深变化,总体上属于低位沼泽。该厚煤层具有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以水生高等植物为辅的混合生源,山间盆地优越的气候水文条件、良好的聚集场所和充足的成煤原始物质最终在中新世早期稳定下沉的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了巨厚煤层  相似文献   

13.
影响煤层渗透率测试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8个矿区10口煤层气评价井的试井工作,讨论了影响煤层渗透率测试的若干因素,认为钻井作业对煤层的伤害、煤体结构及较高的有效地应力是主要影响因素;而煤的变质程度虽然对煤的割理发育起控制作用,但不是煤层渗透率测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晚二叠世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春光  龚玉红 《现代地质》1996,10(4):470-477
岩体同位素年龄和空间展布分析表明,中生代岩浆活动受多期活动的深大断裂控制且具有多阶段和多期次演化特征。根据X 射线衍射分析、包体测温、热液矿点的分布以及煤质参数等特征可以证明,除了深成变质作用外,岩浆热变质作用是该区主要的煤变质作用类型。岩浆热变质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通过对湖南的煤类、岩浆活动、构造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的比较,可划分出4个煤变质区,其变质程度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高,这是中、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河北兴隆煤田巨厚煤层的地层归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芬  钟蓉 《现代地质》1993,7(1):1-8,T002
限据海水进退规程、植物化石、火山碎屑岩分布及煤层发育等情况进行对比,华北地台北部晚古生代普遍存在的巨厚煤层应归属太原组。  相似文献   

16.
抚顺煤田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顺煤田的煤变质表现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特征。在西露天矿坑内和龙凤矿井下见有十分发育的接触热变质带,接触热变质煤未形成良好的天然焦,而是形成“炭渣状煤”或“烧变煤”。煤变质带明显,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有所反映。煤变质带的分布与后期侵入的辉绿岩的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朔县矿区4号煤层全层系统采样,采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4号煤层的煤岩特征、煤相进行分析,认为4号煤层属于淡水陆相沉积,以开放沼泽相为主,次含森林沼泽相和芦苇沼泽相,其成煤植物为高等植物的木本、草本混生体。  相似文献   

18.
经地震探测和地质分析,松辽深部晚中生代断陷盆地与其周围地区J_3—K_1的断陷盆地在地质结构和成盆期均具有相似性,同属东北亚晚中生代断陷盆地系。作者认为,应用其周围同类型断陷盆地模式对松辽深部煤成气远景的预测和生油潜力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样也适用于深埋于下辽河第三纪坳陷之下的晚中生代盆地成气远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二连盆地群晚中生代煤盆地的类型和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省  李建伏 《现代地质》1993,7(4):479-484
本文对内蒙古东北部二连盆地群晚中生代煤盆地的类型、充填样式和聚煤特征进行了讨论,并结合盆地的沉积序列,对其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煤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煤灰分中氧化钙(CaO)含量与煤样煤岩特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煤灰分中氧化钙含量与其宏观煤岩特征的关系比较密切,用宏观煤岩特征可以预测煤灰中氧化钙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