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年来,一直用的角钢四脚钻塔,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过于笨重(每台4~7吨),对于在山地搬迁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同时,这种钻塔在按装过程中显得复杂费事,特别是整体按装还受到地形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个矛盾,我们从1969年起,在队革委会的领导下,认真总结了自己的经验,结合北京型钻机的特点,并吸收了兄弟单位的先进技术,试制一种配合北京型钻机的桁架式钻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大跃进形势下,客观上迫切需要广泛采用木钻塔。现在介绍两种新设计的木钻塔,一种是18公尺木钻塔(图1),另一种是17公尺斜木钻塔(图2)。这两种钻塔的结构特点是采  相似文献   

3.
钻塔是钻探机械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多用四脚钢制可拆性钻塔。它结构松散,可拆安性强,体积大,重5~10t,安拆时高空作业,易发生人身事故。因此,我队从70年代就开始钻塔的改进研制工作。1979年,完成了一台300m车装钻塔的设计和研制,实现了钻塔机械化起落,钻探的四大件都安装在一部汽车上,搬迁时节约了大量的费用和时间。在生产试验中,施工了25个钻孔,总进尺近3500m,节省搬迁时间近50余天,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受钻机工人欢迎。  相似文献   

4.
赵明义 《探矿工程》1979,(5):74-75,31
为了钻探施工轻便化,实现立放钻塔机械化,达到快速搬迁、快速安装的目的,我队曾设计和试制了四种轻便钻塔。通过试验改进,认为新型两脚钻塔最为理想。到目前共加工九部,并都在生产中正常使用。新型两脚钻塔可与北京800型、600型、500型、200型等转盘钻机配套使用。用这种钻塔打过40米浅孔和600米的深孔,在处理孔内事故强力起拔时,从未发生过变形。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目前钻塔拆装存在的缺点,提出了解决的新途径,研制成功了四腿钻塔拆装机及机装可逆式四腿管子钻塔,认为这是地质钻塔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简易钻塔     
我队在进行铝、粘土矿钻探施工中,钻孔深度多在20~60米,最深200米,一个机台每月要搬迁10余次.为适应浅孔施工周期短、搬迁频繁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种浅钻简易钻塔.它与滑撬式铁基枕配合使用,既实现了钻塔的轻便化,又利于全套钻探设备的整体搬迁.通过生产使用,效果良好,深受广大钻探工人欢迎.  相似文献   

7.
我队在平原地区试用拖拉机搬迁钻塔成功。从而缩短了钻机搬迁时间,减轻了安装搬运钻塔时的笨重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新煤田钻探设备,改变现用四脚钻塔重量大、结构复杂、高空安装不便而且安全性差的状况,中国矿业大学钻探设备研究室与安徽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队合作,研制成功 ZT-A 型两脚轻便钻塔。这种钻塔包括由低、中、高3种高度钻塔组成的一个系列。该项成果已于1988年10月通过了局级技术鉴定。经进一步完善,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相似文献   

9.
钻塔高12米,重1.2吨,其最大优点是构造简单,拆卸安装快,运输方便,过去使用四脚金属钻塔,不但运输麻烦,安装费事,光立钻塔得化二天时间,常因安装速度慢影响开孔时间,而且成本也高,现在只要在地面先将各部零件连接好,通过绞车一分钟就能将  相似文献   

10.
坑内钻塔,与地表钻塔相比,有许多特殊要求,而且市场上没有定型产品出售。我们利用报废的XT14.5m钻塔(北京探矿机械厂制造的四脚角钢斜塔)改制成坑道钻塔。方法是:将原塔的第三、四层抽掉,上部第五、六、七层及塔帽不变,只将下部第一、二层和底座根据塔高要求,按原来角度向里缩小,与第五层对节(见图)。改制后的钻塔.塔高9.8m.顶层尺寸1338×369mm.底层  相似文献   

11.
渤海始新统沙四段层序地层特征及与周边油区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始新统沙四段(沙河街组四段)形成时的构造背景特点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多样性。沙四段在其建组剖面分为沙四上、中和下三个亚段。随着新钻井的增多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渤海沙四段层序地层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渤海以前的沙四段基本没有分出亚段,只是分出了南北两种类型。现在认为渤海发育完整的沙四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下部为蒸发盐湖相沉积,上部为正常的砂泥岩沉积。南部发育完整的沙四段,北部只钻遇了沙四上亚段,可能缺失沙四下亚段;上下亚段以假整合接触,南北地层是统一的,而不是两种类型。沙四下亚段相当于济阳坳陷典型沙四段中、下两个亚段。沙四段分为继承和残留两种类型,二者有很大的差别。沙四段下亚段不具备生油能力,上亚段发育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可以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田,是深层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LTV公司65B车装钻机单桅液压伸缩式井架的锁定装置为例,讨论了锁定装置的功用、设计要求、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操作程序等。在此基础上,研讨了该装置主要零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还分析了加工制造精度、井架上、下段间的配合间隙以及两者的搭接长度对锁定精度的影响。最后,对美国LTV公司65B车装钻机钻塔锁定装置的机械操纵方法提出了改为液压操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卢德源  王香泾 《地球学报》1990,11(2):227-237
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地区地震测深资料的重新解释,给出了该区地壳的二维速度分布剖面及Q值分布。上地壳横向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该分区范围大体与“亚东—格尔木项目”中所划分出的地体相一致。地震资料为本区划分地体提供了佐证。本文讨论了地体的拼合、碰撞的深部作用过程。认为上地壳的逆冲、叠覆,中、下地壳的挤压增厚,以及岩浆的贯入,壳幔物质的混合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  相似文献   

14.
利用XRD、Rock-eval和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准格尔南缘柴窝堡凹陷上石炭统、上二叠统及下侏罗统的泥页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实验结果指示,柴窝堡凹陷石炭纪至二叠纪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具有相似的母源输入特征,干酪根类型具有II型混合母质特征;有机质热演化特征表明,下侏罗统泥页岩处于低熟阶段,上石炭统与上二叠统泥页岩具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丰富、热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等特点;矿物学特征显示,上二叠统泥页岩长石、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为73%,粘土矿物次之,指示其脆性指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和粘土表面吸附性。结合前人认识,预测该段泥页岩中可能蕴藏着一定规模的页岩气资源,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和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燕辽地区太古宇与下元古界间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胡学文  权恒 《地质论评》1996,42(3):245-250
我们经过对冀北东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地层,变形变质和同位素年龄以及中间界面的研究,表明上、下部岩系为角膜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的存在,对早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确定地质时代,研究地壳演化史,开展地质调查及找矿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江出三峡南津关口自宜昌而下, 由于河谷增宽, 水力梯度减小, 沉积物的颗粒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细、各类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也逐次变差。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河谷两岸漫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基本地质环境条件予以工程评价, 欲望能对长江中下游河谷两岸的各类土木工程建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裴静娴 《地质科学》1980,15(4):403-405
本文是对采自北京周口店洞穴及山西大同火山地区的一批样品进行热发光年龄测定的结果。 1.在周口店第一地点,自上而下采集了4-4、4-5、10-6三个灰烬样。测定结果表明,天然热发光强度随取样的层位变低而增强。4-4、10-6测样热发光相对强度4.5和9.5,为一底部较宽的不完全对称的200℃左右的中温峰。  相似文献   

18.
黔桂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黔桂地区的石炭系可划分为下统和上统,其中下统又划分为岩关阶、大塘阶和德坞阶,上统划分为罗苏阶、滑石板阶、达拉阶和逍遥阶。多年来一直作为石炭系的马平组则成为一个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因此石炭系最顶部的地层与下二叠统一起构成1个三级层序。从石炭系到下二叠统构成1个二级层序,其底面为紫云运动主幕产生的不整合面,顶界面为黔桂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包含6个三级沉积层序,分别简称为SQ14,SQ15,SQ16,SQ17,SQ18,SQ19。研究区范围内从连陆台地到孤立台地乃至台沟背景,沉积特征明显不同,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并且发育较多的白云岩地层,孤立台地上则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特征,台沟背景中以暗色细粒沉积为主。所以,尽管三级层序的相序特征在空间上变化较大,但它们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前人大量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以及相应的古地理图较为清楚地反映了研究区石炭纪至二叠纪船山世复杂而有序的时间相变与空间相变。  相似文献   

19.
华北前寒武纪麻粒岩与国外同类组合相比有特殊性,如(1)具面状分布的特点;(2)麻粒岩类型缺少斜长岩-淡色辉长岩组合以及下部堆晶相辉长岩组合,灰色片麻岩比例少,并普遍受到钾质交代;(3)多为不亏损型麻粒岩,未发现熔融残留型麻粒岩;(4)变质压力为低—中压过渡型,堇青石在变质沉积岩中普遍存在;(5)华北克拉通经历了多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这些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华北麻粒岩的成因、下部地壳的性质以及克拉通的形成和演化都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20.
冀西北与偏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王郁  蒋心明 《地质论评》1994,40(4):368-376
与偏碱性岩有关的金矿是我国金矿床的一种新类型,本文从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稳定同位素,矿物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角度出发,研究了河北省西北部的该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探讨了这一新类型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及形成机制,并把研究区内与偏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分为“工坪式”及“后沟式”两种,研究结果证实,该类型金矿属于与偏碱性岩有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