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和田地区是一年两熟区,除山区冷凉地带实行一年一熟外,绿洲平原地带多实行复播.特别在农业区划和气候区划应用以后,各地普遍实行了“两早配套”的栽培制度,麦茬后复播玉米面积已达70-80万亩.但是,因复播玉米多是早熟品种,产量受到限制,不能更合理的利用光热资源.近年来,逐渐发展了小麦留行套播这种栽培方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一切经过试验的精神,在和田县、墨玉县、于田县、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早熟冬麦的推广,我区农业气候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复播面积逐步扩大.由于国家对大豆采取加价收购政策,农民已开始认识到复播大豆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复播玉米,从而调动了农民复播大豆的积极性.但因历史的原因喀什地区大豆品种奇缺,只能通过引种解决.近年我区春播大豆引种问题已有研究,而复播大豆引种问题至今未见过系统总结,引种范围也不明确.当前调  相似文献   

3.
北疆乌兰乌苏的地膜玉米分期复播田间试验表明:随着复播日期的推迟,收获籽粒的百粒重和单穗籽粒干重呈下降趋势。7月5日前播种,90d以上的生长期,≥10℃活动积温2000℃·d,才能保证复播地膜玉米承单3号的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4.
晚播地膜冬麦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晚播膜下条播冬麦各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的适宜程度 ,并分析了晚播地膜冬麦高产节水的农业气候原因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复播棉花相配套的晚播地膜冬麦的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复播油葵不同栽培方式及小气候特征的试验研究,得出起垄沟播较对照发育期进程、生长量、地温、节水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高温干旱的吐鲁番盆地,大田复播大豆被视为“禁区”.吐鲁番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过大豆播种配套技术的研究和立体式栽培格式的研究,既解决了大豆出苗难的问题又迎合了大豆的生育习性,终于获得了在高温干旱地区复播大豆及间作丰产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在红花种植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试验点及正(复)播红花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气象因子对红花产量的影响特点和规律及气候适应性和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8.
我区历年复种指数在104—110%。年平均复种面积46万亩,最高年可达60万亩以上。主要复种作物有大豆、小糜子和养麦,尤以小糜子为主。由于我区农业气候资源一年两熟不足,一熟有余,因此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复种面积,对增加粮食年总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用平凉地区历年小糜子代表复种作物,以其亩产与平凉市历年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了影响复种作物生长及其产量形成的主要气候因子,初步探  相似文献   

9.
南疆地区热量资源丰富,作物复播指数高,棉花、复播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受早霜冻的影响很大。因此,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对防灾,减少农业损失关系重要。和田地区早霜(地面0cm最低温度≤0℃)最早在9月27日,最晚在10月22日,极差D=25,均方差s=7,样本序列不稳定,离散度较大。一、霜冻前后的天气形势秋季是大气层结及环流转换期。入秋后,副热带急流中心轴已从天山附近南移到若羌一带,并逐步撤到高原上空;高原中、下层出现下沉气流,副热带急流从高原的西南向东北越过,云区多出现在高原东部。同时,东西伯利亚槽、新疆到西西伯利亚脊趋  相似文献   

10.
前言陆稻亦称旱稻.近年来华北地区已大面积推广栽培陆稻“秦爱”品种.根据1983年至1986年,我们先后在乌鲁木齐、昌吉、阿克苏、和田、且末等地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得出:一季春稻播种至成熟整个生育期北疆约130天左右,≥10℃有效积温平均约1408度·日.在墨玉地区播期试验结果得知,麦茬复播陆稻播种至成熟需要103-106天.  相似文献   

11.
麦地复播玉米及其青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地复播玉米 ,以新玉— 7号较好 ,施尿素 30 0kg/hm2 时其产量最高 ,在秋季重霜来临之前收割玉米茎杆进行青贮 ,40天后可饲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糜子生态气候研究及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各地糜子生物特征与关键生长期生态气候适应性的探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糜子产量的影响,确定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作出种植适生生态气候区划,并提出提高生态气候资源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豆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有关工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很有可能成为自治区外贸和内销的重要产品之一。我区南疆有优越的气候资源,可在麦收后复播大豆,促进  相似文献   

14.
膜下条播冬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充分利用晚秋和早春的光热资源,提高冬小麦产量,地膜冬小麦成熟较早,也为复播创造了条件。分析地膜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期和揭膜期。  相似文献   

15.
3月10至11日,受国家科学技术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在北京对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膜下条播冬麦与作物复播配套栽培技术的中试与示范”和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新疆棉区棉花冷害的预测预报研究”进行了验收。验收会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李慧副司长主持,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产业处秦卫东副处长、  相似文献   

16.
若羌地处南疆东部,热量充足,全年≥0℃的积温有4220℃,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近年来,在夏收后复播几千亩的夏玉米和油菜,80%年份均可成熟,20%年份由于冷空气南下早,加之当地气候干燥,温差大,初霜冻来的早,危害夏玉米和棉花,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霜冻是若羌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也是我站天气预报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与植物的光合能力密切相关,是评价作物长势和预测产量的重要农学参数,利用高光谱遥感能够实现农作物LAI快速无损监测。为了建立不同播期条件下冬小麦LAI反演的最佳高光谱监测模型,提高冬小麦LAI估算模型精度,将地面实测冬小麦LAI数据和冠层高光谱数据相结合,对4个播期及4个播期组合模拟的混合播期数据进行分析,选取8种植被指数,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在4个播期处理和由一个所有播期组合下(即混合播期)建立的LAI光谱监测模型中,播期1和播期4分别以EVI2和mNDVI拟合效果较好,播期2、播期3及混合播期均与NDGI拟合效果最好。不同播期及混合播期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3,0.823,0.907,0.819和0.798;通过试验田实测LAI与反演LAI数据进行拟合模型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1,0.78,0.63,0.82,0.91。通过分析可知,不同播期的分期监测模型比混合播期统一监测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精度更高。因此,播期1、播期2、播期3、播期4分别选用植被指数EVI2、NDGI、NDGI、mNDVI建立冬小麦LAI反演模型。该结果可为实现不同播期下冬小麦长势精确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PIM是组播协议的一种,称为协议无关组播,其中,基于ASM模型的PIM组播分为DM和SM两种应用方式,该文详细介绍了PIM SM组播方式在气象雷达图像实时显示中的应用及具体配置方法,在业务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为组播技术在气象雷达业务中的广泛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地区是河北省主要产棉区之一。棉花播种占春播面积80%以上,棉花适时早播是充分利用无霜期,延长棉花生长期,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春季回暖早晚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早播比晚播好,有的年份早播遇到低温烂籽,造成严重缺苗断垅,甚至大面积毁种重播。什么样的年份适宜早播,什么样的年份不适宜早播,如何根据当年的天气气候特点,确定适宜播种期是我区气象工作为科学种田、农业大上快上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秋季低温对南召县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低温对南召县水稻生产的影响主要是显著降低结实率和产量.对水稻生理机制及品种、播期等分析结果表明,迟播、品种、密播、裁插过稀、偏施氮肥及土质较差,是秋季低温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地膜覆盖早育秧、适当早播、合理选用品种、足肥稀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及喷施激素等措施,可减轻其危害程度,促进南召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