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衡水地区工农业开采地下水主要在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层的厚度在四百五十米左右。地下水除两北部外普遍分布有一层咸水层。咸水层的厚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加厚,最厚达200米以上。咸水的矿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在北戴河—秦皇岛一带第四纪地质及地貌调查中,发现栖云寺东南山麓的扬户屯和东联峰山周围多处泥炭层沉积,其中尤以丁庄东北约300米的大沟中剖面最为完好,剖面厚度3—4米,夹两层较稳定的黑色泥炭层,  相似文献   

3.
芮耀俊 《地质论评》1964,22(2):158-159
中国南方第四纪阶地砾石层分布非常普遍,前人对此作了不少工作。但因缺乏古生物资料,其时代尚无定论。由于本区砾石层分布广,造成了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时的不少混乱情况,有时甚至把从几米到百多米的阶地砾石层泛称为“白沙井砾石层”。目前几乎所有全国性的第四纪地  相似文献   

4.
我队在杭州市郊区和肖山地区进行城市供水勘探工程工作,该区地层较为复杂,虽孔深只有50~100米,但全部为钱塘江第四纪冲积复盖层,冲积层有粘土、流砂、流砂夹砾石等,往往一孔深只有50米,因遇到砾石层而费上一个多月,孔内事故还特别多,严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第四纪海进海退现象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了解华北平原第四纪海进海退现象,对于华北平原,乃至其他沿海省份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山麓地区,我们可以用冰碛物作为标志层,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而沿海平原没有冰碛物,单从岩性特征,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就感到困难。再者,在华北平原第四纪百米以下的地层中,往往很难分析出孢子花粉。因此,研究海相层和陆相层的层序和它们展布的规律,就成为华北平原第四纪地层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海相层不但化石丰富、层位稳定、分布广、规律性强,而且海水的进退与冰川的消长是密切  相似文献   

6.
试论安徽淮北冲积平原的形成和地质结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条件安徽淮北地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位于其南部。第四纪以来大规模沉降,第四系沉积厚度很大。沉积厚度东部一般在200—300米以内,西部据物探资料在1000米以上,钻探最深达360米,未见基岩。第四纪地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1979,(6):30-31
所谓复杂地层,对我队来说指的是漏水、坍塌、掉块、溶洞。在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丰沛地区,(丰县、沛县),主要是第四纪浮土层的坍塌漏失和灰岩的溶洞漏失。而在铜山县利国地区,主要是蚀变、花岗岩破碎带漏水坍塌和部分灰岩溶洞漏失。由于钻孔深度多在600至800米,有的孔1000米,施工周期较长,因此,护壁工作更显得重要。目前,我们在这些地区施工,还是采用泥浆、水泥和套管进行护壁工作。  相似文献   

8.
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第四纪砾石层砾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地区的第四纪砾石层的砾组分析,作者从基岩地层和砾性分析、砾度和砾态分析中,阐述了念青唐古拉山脉北坡和南坡不同成因的第四纪砾石层的来源、成因及搬运方式。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3次冰期砾石层中,每次冰期的冰碛物中的砾石在岩石成分、砾度、球度、风化程度上都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对念青唐古拉山不同岩石的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厂生产的TK-1型1200米钻机、TK-4型600米钻机,分别选用了东风牌汽车和NJ130汽车离合器。由于钻机的工况比汽车的工况复杂得多、恶劣得多,特别是处理孔内事故和钻进第四纪砾石层时,摩擦离合器则显得不能适应需要,摩擦片容易打坏。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摩擦片损坏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淮南与淮北煤田第四纪“底砾层”的研究,对于煤矿提高上限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底砾层的成因问题,有多种观点。本文分析研究了两淮地区第四纪底砾层沉积面貌、描述了砾石外观形态(如瓜子形、拖鞋状、葫芦状、马鞍状等)及表构特征,包括泥包砾、镶嵌及缝隙结构等,提出两淮地区底砾层为冰碛物(冰种沉积)。地球化学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两淮地区砾石的几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非常接近,从而说明两淮底砾层属同一物源。综合这两方面的论证,提出了底砾层的“停积-融坠型冰碛物沉积模式”,并进行了冰碛物的物源方向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DFOS的苏州第四纪沉积层变形及地面沉降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地区广泛分布松散第四纪沉积物,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了苏州大范围的地面沉降,严重影响了该区经济发展。本文在苏州盛泽200m钻孔内安装了分布式感测光纤,采用BOTDR及FBG等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DFOS),对第四纪沉积层压缩及地面沉降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苏州盛泽地区第四纪土层可分为3个含水层(Af)及4个弱透水层(Ad),现阶段含水层压缩已不明显,主要压缩层为与抽水含水层相邻的两个隔水层,且与抽水含水层距离越近的部位压缩越明显; 第四纪沉积层的变形与抽水含水层孔隙水压变化基本一致,呈现出夏季压缩,冬季略回弹的趋势,并且存在滞后现象; 定义压缩度为各层累计压缩量与其自身厚度的比值,即每米压缩量。各土层沉降趋势可用压缩度判断,对于黏土隔水层沉降程度Ad2 Ad3 Ad4 Ad1,对于含水砂层,Af2为主要变形层,Af1及Af3变形基本稳定。DFOS技术为研究地面沉降机理,评价土层压缩变形潜力提供了十分先进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根据笔者在沂沭河中下游地区(临沂—宿迁一带)第四纪地层中所发现的有孔虫、海相介形虫组合及室内外所获其他有关资料,初步确定了区内第四系的海相层及其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13.
念青唐古拉山中段第四纪冰期划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念青唐古拉山脉呈NE和近EW走向,其主脊海拔6000-7000余米,第四纪冰川活动强烈。根据第四纪地层剖面,地层层序,地质地貌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在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可清晰地划分出3期冰期,从新到老依次为:拉曲冰期Q3,爬然冰期Q2-3,宁中冰期Q2-1。每次冰期及间冰期沉积物中的砾石及其岩性,砾态,沉积厚度,风化程度等都有明显区别。另外,还对老冰期与冰碛层,各次间冰期和本区冰期与其他地区冰期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第四纪砾石统计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第四纪砾石层的砾组分析,以及对从基岩地层和第四纪砾石层的砾性、砾石粒度、砾态和砾向分析,阐述了札达盆地象泉河流域河流阶地和香孜地区第四纪砾石层的来源、成因、搬运方式及当时的水动力条件、古水流流向。研究表明,札达盆地的砾石层主要来源于盆地上部河湖相地层,砾石的风化程度普遍较低,象泉河流域古水流方向大致与现代河流的流向一致,伴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象泉河流量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沉积了近百米厚的第四纪堆积物。本文以镇赉县莫莫格钻孔(SEK17)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安县糖厂钻孔(SEK15)部分资料,对松嫩平原西部第四纪古环境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有机会在非洲卢旺达部分地区进行工程地质考察,遇到了两个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一是玄武岩中的岩洞和塌陷问题,另一是第四纪粘性土层具湿陷性,兹简述于下。 卢旺达是非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境内多山。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海拔1300—4500米。西部和西北部为中高山区,西北部最高海拔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两省大同市东水头村和于家寨两个点的第四纪火山玄武岩下伏烘烤层样品,进行了细颗垃石英光释光(OSL)测年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对于大同火山烘烤层样品,应用简单多片OSL法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火山活动年龄估计.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山西大同地区第四纪至少存在两期火山活动,一期发生的最小年龄为17万年,另一期发生在距今8.5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18.
泥河湾地区第四纪下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根据泥河湾地区红崖剖面资料,着重讨论泥河湾层的时代归属、第四纪下限和泥河湾古湖的演化等问题。笔者认为,泥河湾层不仅包括下更新统,而且还包括部分中更新统和部分上新统,但不包括上更新统;第四纪下限年龄为2.6MaB.P.。本文还提出泥河湾古湖早在第三纪就已经形成,自第四纪以来至少有五次大的湖水涨缩,可能曾经一度干涸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出露石炭纪及二迭纪地层.石炭纪地层全部为石灰岩,按岩石性质自下而上分为五层,最下的C_l层为硅质薄层灰岩,厚148米;其上C_2层为条纹灰岩,厚26米;再上逐渐变为C_3层,为致密细条纹灰岩,厚仅9米;C_3层之上为C_4层(主要合矿层),岩石为粗粒结晶白云岩,厚50米;最顶部C_5层为大理岩状及乱网状灰岩,厚16米.C_3层属中石炭纪,其上下的灰岩则分别属于上、下石炭纪.二迭纪地层共分四层,自下而上为P_1基底砾岩,厚83米;P_2为页岩,厚35米;P_3为灰岩层,厚250米;顶部P_4为玄武岩,厚600米.此外,尚有第四纪的残积、坡积及冲积层.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与沉积序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资料和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对祁连山及邻区贵德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同仁盆地、西宁盆地、门源盆地、临夏盆地、兰州盆地、定西盆地、天水盆地、肃北盆地、酒泉盆地、玉门盆地、张掖盆地、武威盆地、哈拉湖盆地、苏里盆地、木里盆地、民和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及柴达木等20余个盆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研究。以祁连山第四纪构造地貌演化、盆地沉积序列、古生物及古气候特征为地层分区依据,对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地层分区,并对部分地层名称做了厘定或统一。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特征总体为东部(主要为陇中地区)黄土分布广泛,堆积了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地层;北部(河西走廊地区)冲洪积扇堆积及风沙发育;南部(柴北盆地)以冲洪积-湖积为主,晚更新世以来发育风成沙及黄土;共和盆地由湖泊转向冲积扇和风沙沉积;青海湖盆延续至今;中西部高山及山间盆地冰碛、冰水堆积以及河流阶地堆积发育。根据上述特征及划分原则,将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兰州—西宁地层区,贵德地层区,酒泉—张掖地层区,柴北地层区,共和地层区,青海湖地层区及肃北—门源地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