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新世夏季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气候学上把风向的季节性反转视为季风。经典气候学把1月与7月盛行风向差120°~180°作为季风的标准[1]。按照这个标准,地球上范围最大的季风区在赤道往北到20°~30°N,自西非经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南部到西太平洋,大体上呈一个横的V  相似文献   

2.
一次西太平洋副高中期进退过程环流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一次西太平洋副高进退过程的分析得到,海上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和大陆西太副高(脊)维持的环流机制是不同的。前者和经典的环流模式一致。后者和经典模式不同,推断主要受副副热带季风环流的作用,并且副热带季风环流有超前副高进退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关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其变率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随着气候学研究及季风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对季风的形成及其变率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亚洲季风的认识与形成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东亚季风爆发及其过程的影响因子的认识.此外,对于东亚季风的季节性变化、低频振荡、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机制也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提出了在季风动力学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朱福康 《气象》1982,8(2):44-44
1979年季风试验是在大西洋热带试验(GATE)之后进行的,而且与第一期全球大气试验(FGGE)同时举行。这为季风试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FGGE的全球观测系统同时为季风试验提供了全球尺度的观测资料。 通过1978—1979年冬季风和夏季风期间的野外观测试验,不仅将对季风大气环流的行星尺度、区域尺度和局地尺度的三维结构有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将对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年振荡有较好的描述。 在这次试验前后,举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国际讨论会,现简介如下。 一、季风动力学国际会议 这是1977年12月5—9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这次会议反映了试验前的研究情况。会议论文集现已以《季风动力学》为题出版,其内容包括下述五个部分:1.热带大气的大尺度气候学;2.印度次大陆和东非的夏季风;3.夏季风时期印  相似文献   

5.
冯涛  黄荣辉  陈光华  武亮  黄平  王磊 《大气科学》2013,37(2):364-382
本文主要综述和回顾了近年来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及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文中不仅回顾了最近关于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利于TCs生成的大尺度环流型及其与涡旋的正压能量交换、西北太平洋TCs活动的年际和年代际及季节内的变化特征、以及今后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TCs活动的变化趋势的气候学研究进展,而且综述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对流耦合波动对西北太平洋上TCs生成的动力作用的研究.此外,文中还指出今后有关西北太平洋TCs活动一些亟需进一步研究的气候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1.引言陈等人(1980)研究了台湾北部东北季风区发生在1979年12月15~17日期间日总雨量约100mm的中尺度大雨个例,他们的分析认为边界层中地方性水平辐合是降水的主要原因,该辐合主要受海陆差动摩擦以及地方性环流的日变化和东北季风气流相互作用所致。陈和刘(1981年)从气候学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7.
史国宁 《气象》1979,5(3):9-9
一、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中的季风分计划 亚-欧-非大陆的加热和冷却作用是造成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这是大气环流的最基本问题之一,但目前对此所知甚少。季风降雨开始日期的早晚和雨量多寡有很大的年际变化,直接影响到亚洲南部和西非许多国家的农业丰歉。另一方面,大范围的季风环流本身也是全球大气运动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大气环流模式中,如果不把造成大范围季风的各种物理过程考虑进去,就不能成功地模拟全球大气的特征。因此,在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中,为了对全球几个主要季风区的大气状况进行集中的观测研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有三次国际季风试验,即1973年印-苏季风试验,季风-77和季风-79。由于季风是与大范围环流调整相联系的区域性环流现象,而我国南方的夏季风又与南亚夏季风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这些试验成果,也是我国气象工作者所关心的。这里着重介绍与季风暴发阶段有关的问题。这也是全球大气研究计划 FGGE 的分计划——夏季季风试验(MONEX-79)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国外关于季风暴发的研究比较集中在:一、季风暴发时的大范围环流调整,着重于中低纬间和两半球间的相互关系;二、与印度夏季风暴发有密切关系的跨赤道低空急流,关于它的成因研究着重于赤道两侧气压差与急流形成的关系;三、季风暴发时在阿拉伯海上出现的季风“起暴涡旋”(onset vor-tex),它的作用和成因。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88,(1):96-96
《CLIMATOLOGY》(气候学) D.S.LAL著,Chaitanya Publishing House出版,1986年,376页。本文作者在印度阿拉哈巴德大学工作。本书简要地概述了气候学各方面的问题。全书分两大部分.前12章是关于基本气候要素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热平衡,大气温度,气压,风,大气环流,季风,局地风,湿度,雾和云,降水等;后8章是关于更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79-2015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高原南侧经圈环流的季节演变及年际变化特征,并讨论其对高原降水及水汽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南侧80°E-90°E范围存在前季风环流、季风环流、Hadley环流的季节演变,前季风环流有-0. 377 s~(-1)·(10a)~(-1)减弱的趋势,季风环流有0. 524 m·s~(-1)·(10a)~(-1)显著增强趋势。在90°E-105°E范围存在季风环流和Hadley环流季节转换,季风环流存在0. 413 m·s~(-1)·(10a)~(-1)的增强趋势。基于各经圈环流开始、结束时间的定义,发现在80°E-90°E,前季风环流建立的时间有推迟而结束时间有提前的现象,其维持时间出现每10年-1. 47候的缩短趋势。在90°E-105°E,季风环流维持时间增长,Hadley环流维持时间缩短。前季风环流增强使得高原水汽辐散区辐散增强,水汽辐合区辐合增强,高原西南侧有东北向水汽输送增强,而高原西北侧有西南向水汽输送增强。夏季季风环流增强,高原南部至孟加拉湾地区自南向北的经向水汽输送显著增强,印度洋向高原输送的西南向水汽通量明显增加。前季风环流增强,春季高原中部及西南部降水减少,而东南部和北部降水增加。夏季季风环流增强时,高原南侧上升支增强,高原南部降水增加,而高原北部降水出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