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邹有所  商建英   《气象》1985,11(2):29-29
雷暴闪电观测是气象观测的基本项目之一。利用大气电场来研究雷暴、闪电以及大气的电磁状况,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的科学发展表明,测量大气电场对于研究太阳活动和日地关系,甚至对于研究球状闪电以及神秘的“不明飞行物”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昌明 《高原气象》1989,8(2):146-150
大气电学是大气物理学的一个分支,自四十年代前期,国内作过个别的观测研究后,在国内静寂了二十多年。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近代云雾物理、人工影响天气及森林防火等工作在我国的开展,国内有不少单位先后对强雷暴,特别是冰雹云中的雷电活动作了观测研究。大气电学家们利用自制的闪电计数器、电场仪、探空电场仪及闪电电场仪等取得了一系列的资料,并对于不同强度的雷暴在雷电活动上的不同特征、雷  相似文献   

3.
魏颖 《气象知识》2012,(4):32-33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天气现象,然而在形态各异的闪电家族中,有一张特殊的面孔——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虽然称它为球状闪电,然而,它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闪电。事实上,它从外形结构到成因本质都和闪电不一样。那么,球状闪电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2009年的闽北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过程所对应的闪电资料产品,分析了闪电资料在各类不同性质的天气过程中的表现特点;用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的大气电场资料对不同类型天气的表现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这些分析可加强业务人员对闪电资料产品和大气电场资料的认识,对今后闪电资料和大气电场资料在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发现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大气电场资料对闽北强对流天气进行短时监测和判别预报具有定性明确、客观化程度较高等优点,在业务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要求,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整了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D0505大气物理学是分支学科板块中的二级申请代码之一。本文介绍了D0505大气物理学二级申请代码的总体框架和下设的边界层大气物理学与大气湍流、云降水物理学、气溶胶物理及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大气光学与大气辐射、大气电学与大气声学和中高层大气物理学等6个研究方向及其关键词,指出D0505与其他相关二级申请代码的异同,并统计分析了近5年(2017~2021年)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上不同方向关键词对应的文献发表情况,探讨了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态势。通过系统梳理研究方向及关键词,有助于科研人员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准确的选择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提升智能辅助指派效率。  相似文献   

6.
近9a来,陕西省的闪电定位监测和大气平均电场资料不断积累,同时在预报预警业务中不断应用和研究,实践表明:闪电与强降水相关性好,在预报业务中,可以利用闪电实时监测资料有效预警强降水的移动方向、发生区域,也可以有效测估测降水量;地闪的演变可以预测雷暴的移动方向,地闪对雷达回波有明显的引导作用,闪电发生比≥30dBz的回波出现提前约10min;结合高低空观测、卫星云图、雷达、闪电监测实况等资料,关注大气电场强度变化、快速抖动特征,大气电场雷电预警可提前约28min。  相似文献   

7.
浅论大气电过程与天气气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言穆弘  张义军 《高原气象》1996,15(2):234-242
该文论述了大气电学在天气气候学研究中的渗透,并根据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晴天大气电过程、雷暴和闪电与天气气候过程之间的相关性和可能的耦合机制。结果表明,区域和全球性雷暴活动是耦合机制的一个关键参量,闪电是直观量,能以参数化形式引入大气环流模式定量地讨论耦合机制;发展的全球电路概念有可能把太阳、大气和地层联结在一起进行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8.
主要利用甘肃平凉地区2013年5月18日—9月1日地面大气电场仪实际测量的大气电场资料,研究了平凉地区闪电放电后地面大气电场恢复波形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平凉地区闪电放电之后地面电场恢复波形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闪电发生时,地面大气电场强度迅速增大,而在闪电完成放电之后,地面电场强度显著变小;第2阶段,地面大气电场强度减小的过程较为缓慢,电场发生极性的反转,且电场强度呈现出线性的变化趋势;第3阶段,地面电场强度的波动幅度较小,电场幅值处于稳定变化趋势,电荷屏蔽层对每个阶段的影响不同,且在电场恢复阶段还会有很多的小电场突变。(2)当地面大气电场强度达不到一定值时,电荷屏蔽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吕达仁 《气象》1992,18(1):57-57
大气物理学是大气和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它致力于阐明发生于地球大气中的基本过程和各类大气现象的原理和规律。它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原理和数学方法、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结合地球大气介质和外部环境,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大气科学及其应用中的重大问题。它与大气动力学(严格地说也是物理学的一部分)和大气化学(这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相当部分内容是在大气物理学的框架内开展的)构成了大气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85年8月2日-19日我赴美国夏威夷城参加IAMAP(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PSO(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联合学术讨论会和第四届WMO(世界气象组织)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参加IAMAP/IAPSO联合学术讨论会的中国代表有国内知名气象学和海洋学专家叶笃正、曾庆存、朱抱真、伍荣生、毛汉礼、叶龙飞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海洋所、国家海洋局、南京气象学院、兰州高原大气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象学会第23届大气物理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成立暨首次会议,于1996年1月29日-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验,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徐宝祥等出席了会议。大气物理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志晋研究员报告了上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一届委员会的活动安排。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主任游来光研究员提出分会的主要任务是:广泛介绍天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开展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专项咨询,积极推动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大多城市陆续建设了大气电场仪,旨在提前开展雷电预警,但基于大气电场仪开展雷电预警的虚警率始终较高。该文基于闪电定位仪和雷达风暴产品,提取了雷电发生时的风暴参数,即发生闪电的雷电预警指标需同时满足风暴中心强度在40d Bz以上、中心高度在3 km以上、回波顶高在4.5 km以上,在此基础上再与大气电场仪预警阈值结合,在降低雷电预警虚警率的基础上,实现了雷电预警时间的提前,为闪电定位、雷达、大气电场仪数据在雷电预警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鹏飞 《气象》1976,2(9):28-29
雷雨云造成的闪电,有的藏于云体内部;有的通过相邻云块的间隙;有的出现于云和大气之间;也有的从云底通过大气到达地面。打到地面的闪电,称为“云地闪”。它是破坏地面物体、影响人类地面活动的最有威胁性的一种闪电。  相似文献   

14.
雷暴过程中闪电产生NOx的地面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Ox分析仪和大气平均电场仪在青海省大通县对雷暴天气过程中自然闪电产生的NOx进行了地面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晴天稳定大气条件下,全天NOx的平均体积混合比相对比较平稳,观测值虽然比理想中的干净背景大气条件下的地面值要大一些,但比污染大气中的值小许多;在雷暴天气中,闪电次数与NOx的平均体积混合比峰值个数相同,且峰值由闪电产生。闪电产生的NOx的平均体积混合比峰值在出现时间上比闪电有一定的滞后。雷暴过程中各次闪电产生NOx的传输时间序列变化,可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且相关系数较高,传输时间和传输距离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高、低能量闪电的能量域值为12~13×106J,高、低能量的闪电是间隔发生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间隔增大。  相似文献   

15.
《浙江气象》2015,(1):48
<正>据美国研究人员11月13日发表的一项报告,随着地球变得更热,闪电活动也更加频繁。全球气温每上升1℃,仅仅美国的闪电事件就将增加约12%。众所周知,夏天的雷电活动比冬天更频繁,但气温对闪电的影响却一直难以量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新系统来模拟整个美国大陆的闪电频率。该系统主要基于大气的两个物理属性,一个是使空气在大气中上升的能量,这可以由无线电探空仪测量  相似文献   

16.
闪电使大气电场强度发生十分剧烈的变化。研究雷暴云和闪电的电结构时,经常利用各类电场仪来观测闪电发生时各个阶段的电场变化。电场计是测量大气电场变化的仪器,它的时间常数为4s,时间分辨率小于1ms。记录这种信号常用昂贵的波形瞬态存贮器。我们利用单板机来采集数据,用小型盒式磁带机来记录数据,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面大气电场观测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场的AMEO340电场仪一年观测试验资料,将大气电场仪采样序列数据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序列的功率谱,对晴天和伴有闪电天气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进行小波函数为sym5的7层分解,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地面大气电场数据波形的重叠度。通过对伴有闪电天气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进行小波7层分解,地面大气电场信号的低频部分不仅突出显示出地面大气电场值的主要变化趋势,而且能清晰地分辨出闪电过程中较强的正负地闪次数,为利用地面大气电场强度值的变化特征进行闪电预警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高原气象》2003,22(3):275-280
利用NOx分析仪和大气平均电场仪在青海省大通县对雷暴天气过程中自然闪电产生的NOx进行了地面观测.分析结果表明 在晴天稳定大气条件下, 全天NOx的平均体积混合比相对比较平稳, 观测值虽然比理想中的干净背景大气条件下的地面值要大一些, 但比污染大气中的值小许多; 在雷暴天气中, 闪电次数与NOx的平均体积混合比峰值个数相同, 且峰值由闪电产生.闪电产生的NOx的平均体积混合比峰值在出现时间上比闪电有一定的滞后.雷暴过程中各次闪电产生NOx的传输时间序列变化, 可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 且相关系数较高, 传输时间和传输距离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高、低能量闪电的能量域值为12~13×106J, 高、低能量的闪电是间隔发生的,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间隔增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技术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艳  王振会  陈红兵  徐文 《气象科学》2012,32(2):177-181
使用安装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场的法国电场仪AMEO340于2009年观测试验期间的观测资料,将大气电场仪采样序列数据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序列的功率谱。对晴天和伴有闪电天气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进行了小波函数为sym5的7层分解,大大降低了地面大气电场数据波形的重叠度。通过对伴有闪电天气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进行小波7层分解,地面大气电场信号的低频部分不仅突出显示了地面大气电场值的主要变化趋势,而且能清晰的分辨出闪电过程中较强的正负地闪次数。为利用地面大气电场强度值的变化特征进行闪电预警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闪电气象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郄秀书  刘冬霞  孙竹玲 《气象学报》2014,72(5):1054-1068
闪电气象学是随着现代闪电探测和定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也是大气电学和气象学的重要交叉学科分支。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闪电气象学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进展,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回顾:在闪电气象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现代闪电探测和定位技术,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活动与雷暴的动力、微物理结构的关系,雷暴电荷结构探测和数值模拟,以及闪电资料同化方法及其在强对流天气中的预警预报作用和闪电的预报等,并指出了中国闪电气象学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