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额尔齐斯深(大)断裂对金成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论述了额尔齐斯深(大)断裂的性质和该断裂对金成矿的贡献。笔者认为,多拉拉萨依、阿舍勒、赛都、沙尔布拉克等金矿的金的深源性、空间分布、成矿时代、控矿特征、矿床成因与额尔齐斯深(大)断裂密切相关,该区原生金少而砂金发育同样受额尔齐斯深(大)断裂的控制。最后指出了该区的找金方向。  相似文献   

2.
龙首山成矿带是我国著名的镍、铁、铜、铀等多金属矿产地,北西向断裂作为铀矿控矿构造特征明显。为了查清芨岭北东向隐伏深大断裂是否存在,综合分析研究区的磁场、重力场和遥感影像特征,识别出芨岭北东向的深大断裂,认为该断裂属于早期的深大断裂,晚期复活错断了北西向断裂,北东向与北西向深大断裂交汇处是铀成矿的有利靶区。这一结论可能为该区深部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质(断裂)构造骨架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最主要的骨架断裂构造是德钦-阿墨江西部大洋向东部扬子大陆及其增生带俯冲的深大断裂(F5),其西部为澜沧.西盟微板块,崇山微板块,高黎贡山微板块。从华力西运动开始至喜马拉雅运动期间,从5SW向NNE方向漂移,逐一拼贴而显今日之貌。F5深大断裂两侧,矿产形成地质环境、形成机理差异大,找矿勘查的思路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卫片图上看,碧罗雪山-沦源(西)深断裂(F2)经保山市东侧往南直下,而F2断裂与南澜沧江断裂(F4)极不协调,具有前者切错后者的迹象。本文把以往认为沿澜沧江是一条完整的深大断裂划分为碧罗雪山-沧源(西)深大断裂(F2)和南澜沧江深大断裂(F4)两部分。  相似文献   

4.
断裂构造能够引起重力场的异常分布,温泉热源的形成和空间展布主要受深大断裂、基底构造等地质因素控制。基于这一思路,根据该区重力资料,结合地质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对深部地质结构做了一些探讨。对重力资料进行了一些处理,挖掘深部地质信息,根据所得信息推断出了一些基底断裂,有一些是本次重力结果新发现的断裂。此外,还证实了前人已圈定的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在控热、导热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深大断裂、基底构造它们交汇部位附近是寻找温泉热源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正> 纵观中国的含油气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几乎都受边界基底大断裂控制。如中国东部的断陷盆地、西部的塔里木盆地,这些区域性油气富集的共同特征都是断裂控制了绝大多数油气藏分布。1 深大断裂及其活动控制了含油气盆地的各种地质作用地幔上拱及壳内高导层岩浆房生成所引发的地壳张裂,形成了裂谷盆地的壳与超壳深断裂网。这些深断裂是地壳的破碎带和下沉区,也是地面径流的渠道,成为盆地物源供给水系的必经之路。深大断裂控制了  相似文献   

6.
深断裂控岩控矿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讨论了深断裂在地壳发展各阶段的活动特点及控岩、控矿情况,指出了深断裂的识别标志及研究深断裂的重要性,研究方向。由于深断裂控岩、控矿物的重要作用,研究深断裂涉及构造、岩石、矿床等多学科,呼吁建立“深断裂学”。  相似文献   

7.
吴川—四会断裂北段特征及其与金属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家仪 《铀矿地质》1996,12(5):265-275
吴川-四会断裂是我国华南一条重要的深大断裂兼控矿构造,沿带分布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同时与粤北铀矿成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在论述了它作为一条大型对冲韧性剪切带的一系列特征后指出,它与其他构造的交汇复合是控制矿产分布的重要构造条件,并提出了韧性剪切带,拉伸构造,铀活化区,幔涌带“四位一体”的铀成矿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8.
湘南多金属矿集区是一个世界级的多金属矿集区,包含有三条有色多金属亚成矿带。其成矿活动与深大断裂带关系密切,深大断裂为深部成矿物质提供了构造通道条件,控制了矿集区内多金属亚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则控制了大型、超大型矿床(田)的产出。  相似文献   

9.
徐家围子断陷构造地质特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连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的刻画了深大断裂的性质、产状和时空分布规律。从区域构造应力场着手,详细剖析了徐家围子断陷的构造地质特征,重新构建了深大断裂体系。依据剖面特征和断陷的地质结构,首次在徐家围子断陷内解释出两条深大走滑断裂带,发现深大走滑断裂控制了营城组火山岩的形成和分布。明确了徐家围子断陷"两凹夹一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构造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详细剖析了断陷期地层的沉积发育过程、后期改造过程以及现今赋存特征。为庆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布格重力和航磁资料系统处理、研究、解释,确认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壳深部存在近EW向、NW向和NE向3组断裂系统。近EW向断裂是深部主要断裂系统,大部分断裂深及30km以上,其中有些断裂是以往很少为人们关注的; NW向断裂分布也比较广泛,但深度相对较浅,大都在10km左右,不超过20km; NE向断裂虽然地表出露最广,规模最大,但只有广州-恩平断裂可深及30km 以上,大多数也相对较浅,特别是以往一些被称为深大断裂的断裂只有10km左右深度,不超过20km。上述工作新成果同传统概念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大断裂格局有较大改变。本文提出“新构造期深大断裂”的新概念及理论分析、解释这种格局的改变。并认为它对研究新构造、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找矿、找水、地质灾害等方面或具有科学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还阐述了近EW,NW和NE向3组断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认为前二组断裂活动较NE向断裂更活跃或更新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