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进  方成 《水文》1996,(3):12-16
介绍了六安陆面蒸发实验场开展的大土体原型化蒸渗仪实验研究,阐述了该实体设计思路与原理、结构及功能扩展的特点、观测系统及分辨精度等,供水文、水资源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35a来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陆面蒸散发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农田、草地和荒漠3种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实际蒸散量,分析了1967-2000年近35 a蒸散量的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特性,并结合黑河中游甘州(张掖)、临泽、高台和民乐这4个地区的3期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1967、1986、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最后根据计算的实际蒸散量计算这3种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总蒸散量.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中游平原区陆面蒸散量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农田、草地和荒漠3种下垫面条件下的多年平均蒸散量分别为762 mm、285 mm和229 mm;蒸散量的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其季节变化在这3种下垫面条件下都表现为夏季实际蒸散量>春季>秋季>冬季,实际蒸散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同时这4个地区的土地退化较为严重,其中,草地退化较为明显,荒漠面积明显增加,农田面积也有所增加;在1967年4个地区的3种下垫面条件下的总蒸散量为37×108m3,而1986年的总蒸散量为38×108m3,2000年的总蒸散量为39×108m3.  相似文献   

3.
Shuttleworth-Wallace双源蒸散发模型阻力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散发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蒸散发的连续测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通过数学模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目前已有的众多蒸散发模型中,Shuttleworth-Wallace双源模型考虑了来自冠层和土壤之间的能量交换,适用于计算随季节变化的复杂的植被类型,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近年来在蒸散发模拟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Shuttleworth-Wallace双源模型,详细介绍了其模型结构及阻力参数,并对各阻力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模型结构、参数数量以及参数获取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冠层气孔阻力,基于短波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和叶面积指数的计算公式更适用于计算连续的较长时间段内的冠层气孔阻力;(2)对于土壤表面阻力,应重点考虑实际土壤含水量和饱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深度;(3)对于冠层边界层阻力,在应用时可依据是否需要考虑自然对流和人工对流而选择对应的计算公式;(4)对于空气动力学阻力,传统的计算方法中参数较易获取,因而适用性高.  相似文献   

4.
对新安江模型蒸散发计算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DEM构建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安江模型作径流计算。利用陆面模式SSIB中大气动力阻抗法计算蒸散发的方法改进新安江模型的蒸散发计算,从而改进新安江模型对流域出流量的模拟,得到更为合理的陆面水文模型。以安徽水阳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前后的新安江模型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对新安江模型蒸散发计算的改进提高了模型对径流量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5.
区域蒸散发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国章 《水文》1994,(3):7-11
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区域蒸散发量的气候学方法。本法应用Bouchet区域蒸散发互补关系概念,以陕西省55个流域或区间的常规地面气候观测资料为基本输入,建立了区域蒸散发互补关系模型。该模型具有计算成果合理,精度较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与SCS模型的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聂忆黄 《地学前缘》2010,17(3):269-275
基于区域水量平衡,利用地表能量平衡的原理计算陆地实际蒸散发量,采用SCS模型计算地表径流量,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估区域水源涵养量的实用方法。利用该方法和GIS软件平台,结合1982-2003年遥感数据和对祁连山水源涵养重要区水源涵养能力强弱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内水源涵养能力最强的区域为中部和东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涵养水源的能力相对较弱;(2)祁连山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内中部和靠东南部的水源涵养能力减弱比较明显,特别是以门源回族自治县为中心,形成了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减弱带。  相似文献   

7.
用卫星遥感热红外数据估算大面积蒸散量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鸣  潘之棣 《水科学进展》1994,5(2):126-133
从能量平衡方程出发,将试验场实测地表热红外温度及各项气象要素,用冠、气温度差方法,求得局部地区的蒸散量;进而与卫星热红外温度数据相配合,估算大面积作物的蒸散发和蒸散量分布。经验证,该方法的研究结果与实测值有较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Three types of groundwater occur in the area of the Ranger mine. Type A groundwater occurs in the loose sands and gravels occupying the present day stream channels, Type B in the weathering profile and Type C occurs in relatively fresh fractured bedrock occupying open fractures and other cavities. The three types of groundwater can be distinguished both chemically and isotopically. Light stable isotope data suggest that most early rains are lost by evapotranspiration and have no imprint on the groundwater. Later in the wet season, the ground is saturated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occurs on a regional scale. This younger groundwater sits on the older waters. Mixing is probably minimal as before any large scale mixing could occur, most younger waters are lost by evapotranspiration. Stable isotope data suggest that Type B groundwater in certain areas has some connection with evaporated surface water bodies. Stable isotope measurements for the pollution monitoring bores around the tailings dam do not indicate any connection with the polluted pond waters at the time of sample collection.  相似文献   

9.
水均衡法验证蒸散量计算的可靠性——以张掖盆地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晓媚  万力  梁继运 《现代地质》2008,22(2):299-303
蒸散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蒸散量的方法之一。SEBS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地表大气湍流通量,从而估算地表相对蒸散的一种方法。将水文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运用SEBS方法对张掖盆地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估算,并在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对蒸散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SEBS方法计算的蒸散量与水均衡法计算出的蒸散量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SEBS方法计算盆地蒸散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综合蒸散发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不同下垫面条件、作物种植情况及供水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将研究区划分为城区、山区、平原区3种类型区,并对每种类型区分别按水体、透水区、不透水区计算其蒸散发量,然后合并求得各类型区总蒸散发量,建立了以城区、山区、平原区蒸散发量计算为子模型的区域综合蒸散发量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1.
潜在腾发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及概率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毅  雷志栋 《水科学进展》1997,8(4):308-312
利用北京昌平气象站多年系列观测资料和世界粮农组织(FAO)建议的公式计算了历年各月逐旬潜在腾发量的平均值(ETp).通过分析表明,潜在腾发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潜在腾发量的多年均值和标准差(STD)都能用Fourier级数的二阶分量来作很好的近似。潜在腾发量是一个随机变量,其随机变化规律服从正态分布,该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都随着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蒸渗仪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怡宁  朱月灵 《水文》2018,38(1):81-85
为进一步掌握水文循环的过程机理,国内外对蒸渗仪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分析了非称重式和称重式蒸渗仪,人工和信息化、自动化观测手段的发展,总结了国内外应用蒸渗仪的研究领域和进展,同时通过对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满足水文循环及蒸散发研究的新型蒸渗仪设计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气候区月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式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喜  姜丹 《水文》2004,24(5):1-4,40
根据实测气象资料和蒸散发量资料,对几种蒸散发量计算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不同气候区计算模式的适用性。以彭曼一蒙蒂斯公式计算的蒸散发量作为参考值,得出Φ20蒸发皿换算成蒸散发能力的折算系数。分析成果对我国水文水资源计算和进行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水源涵养能力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忆黄  龚斌  李忠 《地学前缘》2010,17(1):373-377
利用水均衡原理和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定量评估青藏高原地区水源涵养量,利用多年降雨和蒸发数据研究青藏高原水源涵养能力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探讨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水源涵养能力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主要形成了3个水源涵养量持续减少的中心区域和2个水源涵养量增强的区域,其中水源涵养能力减弱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源头、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和青海省东部与甘肃交界地带;水源涵养能力增强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澜沧江和金沙江中游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15.
区域蒸散发遥感估算方法及验证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荣华  杜君平  孙睿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2):1295-1307
蒸散发是地表水热平衡的重要参量,也是农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的重要指标。与传统的蒸散发计算方法相比,遥感技术经济、适用、有效,在非均匀下垫面的区域蒸散发监测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系统回顾了5种常用的区域蒸散发遥感估算方法,包括经验统计模型、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遥感模型、地表能量平衡模型、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模型以及陆面过程与数据同化等,分析了这些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地表蒸散发的地面验证方法进行了概述。最后简要分析了区域蒸散发遥感估算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反演与非遥感参数遥感化、蒸散发模型改进与多模型集成、陆面过程与遥感数据同化、遥感蒸散发估算及地面验证中的尺度问题与空间代表性问题研究等将会是未来区域蒸散发研究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的鄂尔多斯北部盆地地表蒸发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娜  万力 《地质通报》2008,27(8):1165-1167
蒸发是鄂尔多斯北部盆地地下水排泄的重要途径,是水资源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计算鄂尔多斯北部盆地的蒸发量,为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建立提供参数,采用了遥感方法计算蒸发量。应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NOAA/AVHRR卫星图像数据,根据SEBS模型计算了研究区的日蒸发量,并用气象站的蒸发观测数据对遥感计算结果进行标定,得到全年的蒸发总量。这种方法使遥感计算蒸发量由科学研究向应用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7.
张桉赫  丁建丽  张钧泳  董煜 《冰川冻土》2021,43(6):1829-1839
基于Budyko曲线方程计算新疆艾比湖绿洲1960—2013年实际蒸散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选取研究区四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使用Fragstas 4.2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分析实际蒸散量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艾比湖绿洲实际蒸散量多年平均值为162.97 mm,并呈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7.76 mm·(10a)-1;夏季和秋季的实际蒸散量为上升趋势,春季则呈下降趋势;年实际蒸散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性增加,夏季和秋季实际蒸散量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92年和1975年,春季不存在突变点,这与降水量的突变状况一致,说明降水量的变化对实际蒸散量的变化有很大影响。四期土地利用/覆被图中荒漠占主导地位,耕地和城镇用地增长较为明显,分别增长了409.69%和704.56%。斑块类型级别上,不同地类的景观格局指数差异明显;景观级别上,各景观格局指数均为波动增加趋势。斑块类型级别上,仅有水域斑块数量NP和斑块密度PD与实际蒸散量呈显著负相关;景观级别上,实际蒸散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蔓延度指数CONTAG及景观连通性指数COHESION呈负相关,与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等指数呈正相关。实际蒸散量与聚集度指数AI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953(P<0.05);与NP和PD的相关性最低,仅为0.148。因此,AI指数在艾比湖绿洲可以较好地表征实际蒸散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农田蒸散估算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蒸散是农田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总称,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农田蒸散估算方法研究是农业遥感领域重要前沿课题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基于热红外遥感的遥感蒸散算法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以及水文等多个领域。简要回顾基于热红外遥感地表温度与空气温度温差的经验方法、地表能量平衡的单层和双层模型、基于热红外遥感数据源的彭曼公式以及遥感参数化的Priestley-Taylor模型等多种遥感蒸散模型的基本原理、核心算法以及存在问题等研究。针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农田蒸散估算方法在农业遥感中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蒸发皿系数Kp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振民 《水文》2003,23(1):21-23
应用指标回归法和定性(风速和相对湿度)定量(吹程)资料,建立了蒸发皿系数Kp计算方程,并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48个观测站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方程,可大大改善Kp值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邱清文  张文杰  程泽海 《岩土力学》2012,33(Z1):283-289
蒸发蒸腾覆盖层相比传统覆盖层有许多优势,目前这种覆盖层主要应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但研究湿润地区垃圾填埋场蒸发蒸腾覆盖层的水分运移规律和工作性能很有必要。通过二维饱和-非饱和模型,分析覆盖层厚度、土壤类型、植被条件、气候条件等设计参数对蒸发蒸腾覆盖层防渗性能的影响,并对覆盖层中的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工作性能和适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LAI增加,蒸发蒸腾覆盖层的最终透水量(穿过覆盖层水分)呈减小趋势,但覆盖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较大时透水量减小趋势不明显;拥有较大储水能力和适当渗透系数的覆盖层能够有效地减少透水量;降雨的季节性分布对蒸发蒸腾覆盖层性能有很大影响,当多雨期与高温期分布一致时,蒸发蒸腾覆盖层的性能可满足设计要求;在非饱和条件下,毛细阻滞型覆盖层利用粗-细粒土之间水力特性的差异形成毛细阻滞效应减少水分向下入渗,其防渗性能优于单一土层型覆盖层,但在不利气象条件组合下,该毛细阻滞作用可能失效, 其防渗性能将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