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春500hPa高度场与中国夏季降雨场的场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场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大陆6-8月降水场与前期1-5月各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切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提出一种研究场与杨之间相关关系的长期天气预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7月月平均进行分析,计算了垂直速度、散度、垂直剖面函数和速度势函数等物理量以及上升气流轨迹,给出了夏季高原主体地区环流场的主要特征和详细的高原地区不同经纬度剖面垂直环流场的特征和分布. 配合夏季高原高层强大稳定的反气旋高压带,高原主体地区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但ω场有东西两个上升中心,它们是两个对流活动上升中心,两部的中心位于狮泉河和改则之间偏北的地区,东部的位于那曲一带. 本文给出了高原地区三个主要的经向环流圈(南北两侧下沉的小环流圈、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的经度位置和高原地区与西太平洋之间发生遥相关的主要纬度位置,发现在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中,在赤道以南的下沉气流主要来自高原与15°N之间,从高原上升的气流仅在对流层上部(200hPa左右)跨过赤道.从高原西部上升的气流往往从非洲至印度尼西亚一带跨过赤道,而从高原东部及其东侧我国大陆上升的气流往往下沉在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7月月平均进行分析,计算了垂直速度、散度、垂直剖面函数和速度势函数等物理量以及上升气流轨迹,给出了夏季高原主体地区环流场的主要特征和详细的高原地区不同经纬度剖面垂直环流场的特征和分布. 配合夏季高原高层强大稳定的反气旋高压带,高原主体地区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但ω场有东西两个上升中心,它们是两个对流活动上升中心,两部的中心位于狮泉河和改则之间偏北的地区,东部的位于那曲一带. 本文给出了高原地区三个主要的经向环流圈(南北两侧下沉的小环流圈、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的经度位置和高原地区与西太平洋之间发生遥相关的主要纬度位置,发现在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中,在赤道以南的下沉气流主要来自高原与15°N之间,从高原上升的气流仅在对流层上部(200hPa左右)跨过赤道.从高原西部上升的气流往往从非洲至印度尼西亚一带跨过赤道,而从高原东部及其东侧我国大陆上升的气流往往下沉在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  相似文献   

4.
观测场的小路小路上有我多少脚印它像我观测记下的数字数也数不清每天我在小路上走着从清晨走到黄昏又从黄昏走到黎明小路上有我多少脚印它像我观测时掉下的汗数也数不清每天我在小路上走着从青春走到中年又从中年走到银丝两鬓小路上有我多少脚印它像我爱母亲一缕缕赤数也...  相似文献   

5.
观测场的黑夜王秀芳气象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附近的烈士陵园作陪的气象站。从此,我开始了13年的测报生涯。我所在的站是国家基本站。许是农村出来的女孩子,对繁重的发报和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并未多少感慨,对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测报工...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逐时红外云图、单站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影响鹰潭市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不同层次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低空急流、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由几个小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成1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相似文献   

7.
场对场预报模型及其对降水的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诚  王宇 《高原气象》1996,15(4):485-489
用经验正交函数对预报因子场和预报对象场分别进行分解,将正交展开的时间系数作为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提出了一种场对场预报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预报系统的时变性,并利用云南5月份的雨量资料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模型作区域性降水预报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汕头市两次龙卷风背景场和能量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湿Q矢量散度场与ω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1991年7月5日20时至6日2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雨区之间的对应关系较ω场优越;700hPa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场有指示作用,尤其在梅雨的发展阶段及强盛时期,它对实际降水的落区及强度指示作用更为明显:MMM4模式中关于垂直速度计算的方法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总局/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OAA/NCEP)发布的最新版WAV-EWATCHⅢ(version3.14)海浪模式对0801号台风"浣熊"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台风浪的发展过程和台风影响下的海面有效波高、风浪场及涌浪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面有效波高的分布和演变受台风系统强度和移动的影响;台风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浪主要为风浪;涌浪场的分布与风浪场的分布几乎相反,涌浪场基本分布在远离台风中心的外围海域;涌浪场波高比风浪场波高要小。  相似文献   

11.
谢建兴 《气象》2001,27(9):57-57
1 问题的提出如果台站的地温场水土逐渐流失 ,造成低于整个观测场地面的低洼地 ,就不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 :地温场的地表应疏松、平整、无草 ,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但是 ,这个问题有些台站却未重视 ,使长期积累的地温资料的代表性、比较性、资料序列的均一性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这无疑将降低这些资料的使用价值。为了证明地温场低于观测场的整个地面 ,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在 2 0 0 1年 5月5~ 1 5日前后的 2 0时对 0 cm(地温场低于观测场约 5cm)做了对比观测 ,见表 1。表 1 地温场和观测场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与高原上积云对流活动的强弱变化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夏季高原稳定的环流场维持的物理机制;同时还对同时期热带赤道地区强对流活动区域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将其涡旋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月平均涡度方程平衡关系主要是次网格尺度项和散度项的平衡,水平平流项的耗散作用在高空较强,但不如次网格尺度项强,涡度方程其余各项均很小.从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的比较,发现当积云对流活动发生强弱变化时,ω、D和涡度方程中的散度项、次网格尺度项均伴随很强的相应变化,对应关系很好,说明涡度方程中的次网格尺度项R(余差项)的主要部分来源于积云对流系统的活动,反映了夏季高原上存在的强盛频繁的积云对流活动对高原平均环流场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加强的物理机制足高低层气流强大的辐散辐合,耗散机制是积云对流系统对高低层涡度的上下搅拌垂直输送作用和网格尺度水平平流项的非线性耗散作用,其中前者起主要的作用. 从涡旋能量维持的角度看,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的维持大致是高原尺度环流系统的涡旋能量通过非线性过程,分别向高原区域以外更大尺度的系统和次网格尺度的对流系统输送,输送的损失由强大的高低层辐散辐合气流产生的涡旋能量补充,从而维持了高原地区环流场的稳定.赤道附近热带强对流活动区域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其高层和低层的区域尺度环流场通过非线性作用都从更大尺度环流场得到涡旋能量,并把涡旋能量转送给次网格尺度积云对流系统,使自身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与高原上积云对流活动的强弱变化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夏季高原稳定的环流场维持的物理机制;同时还对同时期热带赤道地区强对流活动区域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将其涡旋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月平均涡度方程平衡关系主要是次网格尺度项和散度项的平衡,水平平流项的耗散作用在高空较强,但不如次网格尺度项强,涡度方程其余各项均很小.从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的比较,发现当积云对流活动发生强弱变化时,ω、D和涡度方程中的散度项、次网格尺度项均伴随很强的相应变化,对应关系很好,说明涡度方程中的次网格尺度项R(余差项)的主要部分来源于积云对流系统的活动,反映了夏季高原上存在的强盛频繁的积云对流活动对高原平均环流场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加强的物理机制足高低层气流强大的辐散辐合,耗散机制是积云对流系统对高低层涡度的上下搅拌垂直输送作用和网格尺度水平平流项的非线性耗散作用,其中前者起主要的作用. 从涡旋能量维持的角度看,夏季青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形变场的统计特征及与地温场的相关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1986~1990年我国大陆42°N以南,97°E以东共41个站的地倾斜资料,内插到经纬度1°×1°的网格上,可求各月的地形变场由皮分析得到地凸区,地凹区,鞍形区,半鞍形区等形变特征场,结果表明:在逐月的地开变场上,一般有4~5个地凸区和地凹区,其平均水平尺度约400km,单体生命史大约3.5季,地凸/凹区中心与地震活动带基本一致,另外,地凸区与地热涡,地凹区与地冷涡有很好的对应,此结果支持了  相似文献   

15.
赵世骅 《气象》1975,1(9):11-11
观测场上的电缆线和照明线在空中密布,对观测记录会有一些影响,尤其在降雪天气影响较大,也影响美观。另外,照明线暴露在空中,在有雷雨天气时容易漏电,对人和仪器都不安全。  相似文献   

16.
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而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绝大部分是在观测场内进行的,因此选择和维护好观测场地,保护好观测场地四周自然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观测场地的地理泣置、土壤性质和结构应能反映本地较大范围气象要素的特点,尽  相似文献   

17.
气象要素场的显著性检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嘉佑 《气象》1989,15(4):3-8
本文介绍在气象要素场显著性检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其中包括考虑序列持续性影响的单点检验及考虑空间相关性的Monte Carlo等近代气象统计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ECMWF提供的1982年7月1—31日逐日2.5°×2.5°网格资料,分析了江淮梅雨过程高低层流函数与势函数场的演变及其相互作用,并讨论了梅雨前后东亚季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用ECMWF提供的1982年7月1-31日逐日2.5°×2.5°网格资料,分析了江淮梅雨过程高低层流函数与势函数场的演变及其相互作用,并讨论了梅雨前后东亚季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原观测场时间序列两个统计场的相似性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研究认为,原观测场时间序列的第一特征向量场与时间平均场表现出强相似。经研究得出,原观测场时间序列的这两个统计场间存在本质差异。它们的相似性依赖于原观测场时间序列在相空间中的结构。时间平均场(气候场)与时间偏差(异常)场集的相对强弱在二者相似与否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