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3.1亿元的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阜新中西部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正在稳步推进,5月即将开工的二期工程,让昔日饱受粉尘煤灰和废气之苦的居民看到了绿色生活、幸福生活的希望,生态宜居梦想逐步清晰起来……阜新,曾以丰富的煤炭资源响誉全国。半个世纪的大规模煤炭开采,在创下"煤城"美誉的同时,也为她留下了道道伤痕。废弃的矿坑、绵延数里的矸石山以及开采引  相似文献   

2.
苏梅 《国土资源》2009,(11):14-15
从2002年阜新成为我国第一个矿产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以来,抚顺、盘锦、北票等城市先后被国家列为矿产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3.
辽宁是我国矿产资源、矿业开发及矿产品消费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强度高、规模大,勘探、开采、加工体系配套齐全,拥有全国闻名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煤电之城"阜新、铁法,"石油之城"盘锦,以及北票、南票、海城、大石桥等诸多矿业城镇和县区。最多时有各类矿山10000多个,从业人员100多万,年产矿石2.67亿吨。然而随着矿山开采规  相似文献   

4.
王宗林 《国土资源》2012,(10):30-31
阜新曾经是以煤电产业为主导的重要工业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阜献。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阜新逐渐走向了"矿竭城衰"。阜新的情况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2001年12月,阜新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从此阜新吹响了经济振兴的号角。阜新国土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及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机制和制度建设为重点,经过全系统干部职工几年的不懈努力,在保障全市建设项目用地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力地助推阜新地区的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阜新经济转型十年间,全市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年建设项目用地的各项数据统计表明,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阜  相似文献   

5.
地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南部的阜新为百年矿城.1902年(光绪28年),清政府批准了热河都统锡良的奏折,设置阜新县.阜新煤矿有规模开采的最早记录是在满清王朝末年,1897年(光绪23年)秋季的一天,朝阳府人徐博来到阜新的新邱.徐博用他模糊的地质学知识带着几个人到山上找煤,他果然找到了,不久开了三个斜井.  相似文献   

6.
1999年,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院在阜新地区进行普查时,找到了一处新的金矿产地———阜新大板东南山金矿。这是继排山楼金矿之后在本区的又一重大发现。目前共发现3层矿体,平均品位4.93×10-6,最高品位19.56×10-6,现有资料表明其成矿远景较好。大板,对许多地质工作者来说是个熟悉的地方。不同地勘单位做了几轮的地质工作,直到今天才发现它的价值,个中原因值得反思。———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成矿条件较好的地区仍有继续开展找矿工作的必要。一个地区的矿产资源量是有限的,但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随着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子明 《国土资源》2009,(12):18-19
有人说,阜新是建在煤田上的工业城市,几代人脚踩"黑色乌金"过着殷实的生活.有人说,阜新煤炭资源是有限的,能源枯竭是早晚的事,资源转型是坚定不移和长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9月29日,河南省正式发布"有色金属矿""煤矿""建筑石料、石材""非金属矿""岩盐、天然碱""铁矿、锰矿""金矿"等7个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省级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标准基本覆盖了全省油气、地热、矿泉水以外的各类矿山,是国内第一个发布实施的绿色矿山省级地方标准,将于今年12月29日开始实施。绿色矿山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  相似文献   

9.
苏梅 《国土资源》2006,(7):7-10
历史的堆积,使煤炭成为阜新这座城市特殊的"身份". 对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来说,留存在头脑中关于煤炭的记忆,依然清晰,挥之不去,那烟尘弥漫、灰蒙蒙的城市天空的主色调,已经成为"老阜新"映像的定格.  相似文献   

10.
由东北煤田地质局一○七队申请立项实施钻井,并与沈阳宏基土地整理有限公司和阜新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开发的阜新刘家煤层气一期工程已经竣工。3月初,阜新煤气厂顺利完成了由煤层气取代煤制气的气源转换,实现了我国煤层气地面钻井商业开发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性响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个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前,陕西潼关金矿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十分混乱的矿区之一,地下开采的采矿废石随意堆排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河水及其底泥的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陕西大柳塔煤矿区,20年大型机械化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大面积地面塌陷及其链生的地下水含水层破坏严重,但矿区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没有呈现加重的趋势,水土环境重金属呈轻度污染;具有百年开发历史的辽宁阜新煤矿区,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频发、土地压占与破坏突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地表建筑物及人居安全影响严重,但相对于金属矿区,该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相对轻得多。对比上述3个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其差异性响应主要因素:矿产资源种类、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及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阜新市是一座能源城市。经过百年的发展,阜新成为因煤而兴的现代化的城市;也是因为有煤,阜新市近年的发展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百年的采煤历史,在阜新平安、高德等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破坏了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给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  相似文献   

13.
阜新国土资源局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实行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方位地开展了廉洁从政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为了从源头上铲除腐败土壤,自8月至11月,阜新国土资源局会同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和物价局,对两县国土资源局和8个分局开展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有不少地方都在认真探索如何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并积累了不少经验。焦作市在这方面,醒得早,动作快,且富有成效。请看——510余处废弃矿山引出的话题焦作,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荣,也是因煤而产生诸多烦恼的城市。焦作市的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19世纪末英国商人在此开始大规模开采。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将此列为全国156个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25日,闭坑9年的阜新海州露天矿迎来涅槃重生的重要时刻——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作为建设"宜居阜新"的重要一环,工程完工后,烟尘弥漫的露天矿及周边地区将变成树木茂盛、设施齐全、景色优美、宜居宜业的旅游休闲重要场所。海州露天矿是阜新市的城市符号和地标之一,它  相似文献   

16.
图文报道     
《国土资源》2013,(10):F0002-F0002,1
10月15日,辽宁省政府召开集体约谈会.约谈土地违法严重地区政府负责人。会上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季风岚对2012年度全省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总体情况及法库县、普兰店市、海城市、阜新细河区4个违法违规用地情况进行了通报。副省长刘强对法库县、普兰店市、海城市、阜新细河区政府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就整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阜新海州排土场土地复垦后的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随着近一个世纪煤炭资源的开采,形成了十几处排土场和矸石山,其中规模最大的阜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占地已达12平方公里.该排土场地处阜新市区正南,地势高于市区近百米.排土场中的高硫煤矸及风化后的粉尘夹杂着大量有害气体,常年侵袭阜新市区,在大风作用下,市区粉尘弥漫,生态环境恶劣,给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足够的矿产资源做支撑,但中国的资源禀赋缺乏保障能力。一个时期以来,高强度的资源开发,使中国很大一部分矿山处于资源枯竭等“米”下锅的严峻局面。为此,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三年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战略的实波澜壮阔:从日理万机的国务院总理到餐风宿露的勘探队员。在运筹帏幄的共和国部长到地心深处奋战的矿工,从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到经验丰富的基层矿长……都在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从每天深夜总理办化桌上的一杯清茶到除夕之夜阜新煤矿地心深处的饺子,从中南海深夜不熄的灯光到红透山升起的曙光……无不折射出这次战略行动的民本思想和优患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记者从辽宁省地质环境工作调度会上获悉,到2025年,辽宁省将建立比较完善的省、市、县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全面掌握和监控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情况。近几年,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突出地方政府矿山地质环境监管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正>从新乡市向北驱车40公里,即可到达河南孟电集团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现场。眼前郁郁葱葱的山坡,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大风一刮就尘土漫天、砂子乱飞的地方。据河南孟电集团绿色矿山修复工作负责人郭富贵介绍,2018年6月,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整改要求后,孟电集团专门召开集中整治攻坚动员会,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转变思想,变被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