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县聚煤盆地构造-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县聚煤盆地位于山东半岛北部黄县—龙口一带。盆地内部的地层主要为早第三纪黄县组,自下而上分为三个亚组,下亚组和上亚组不含煤,中亚组为含煤岩系(图1)。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仅限于含煤岩系沉积部分。   相似文献   

2.
珲春煤田系内陆盆地型煤田。板石勘探区位于煤田南部,含煤地层为下第三系珲春组。   相似文献   

3.
山东潍坊昌邑地区找煤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部尤其是隐蔽区找煤日益受到重视。根据钻孔揭露的山东潍坊昌邑地区第四系覆盖区古近纪含煤地层的赋存特点、岩浆岩侵入特征、煤质资料分析结果,以及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地质构造等,推断该区含煤地层赋存规律与其近临的五图煤田和黄县煤田具有相似性,为典型的古近纪河湖相含煤断陷盆地,且受岩浆侵入影响,煤的变质程度较高。进而提出今后的找煤方向为该区南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4.
黄县盆地盆缘断裂活动的阶段性与沉积充填样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行了黄县盆地充填沉积的层序地层划分,并与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研究表明:早第三起黄县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总体上经历了两次裂陷期,第一裂陷期以盆地间歇性快速沉降为特点,第二裂陷期以盆地持续缓慢沉降为特点;盆缘同沉积活动对盆地充填起控制作用,不同阶段发育的层序具有不同的沉积序裂特征,怯邓内部单元和沉积体系,相的配置显示出有序性,从而提出了黄县断陷盆地充填样式指出聚煤作用以低水位和水进期较  相似文献   

5.
黄县煤田位于鲁东黄县—龙口一带,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侧,地表为第四系覆盖,主要地层为早第三纪黄县组,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榆(林)横(山)煤田位于陕甘宁盆地北部,面积约8000km2,其地层发育与盆地内部基本一致。在煤田南部的无定河剖面,由老至新依次有上三叠统瓦窑堡组,下侏罗统富县组,中侏罗统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等。延安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7.
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黄县煤田早第三纪断陷盆地沉积填序列和沉积体系,研究了基准面旋回特点,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黄县断陷盆地下第三系为1个构造层序,是一个完整的原型断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且具有三元结构,即由低水位、水进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层序I低水位体系域由早期和晚期两部分组成,层序Ⅱ高水位体系域亦有早期和晚期两部分构成。主要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体系、湖底扇体系、辫状河三  相似文献   

8.
据山东矿业学院张绍鑫、杨凤茹研究,山东黄县煤田黄县组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并非已往认为的“陆相夹过渡相的含煤沉积”(蔡捷等,黄县聚煤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4),它的沉积古地理类型是“内陆山前湖盆型”。现摘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县煤田位于山东黄县和蓬莱县境内,为第四系覆盖下的第三系隐蔽煤田,面积约400公里。自1967年发现以来,已提交陆地部份供建井的地质报告三件(即洼里区地质勘探报告、龙口一井田精查补充报告及梁家井田精查综合勘探报告)、洼里地震报告和黄县煤田详查总体报告各一件。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徽县-成县早白垩世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利  王宗起  闫臻 《地质通报》2012,31(7):1142-1154
徽县-成县(徽成)盆地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沉积相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组合,且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徽成盆地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田家坝组沉积时期、周家湾组沉积时期、鸡山组沉积早期和鸡山组沉积晚期。田家坝组沉积时期,盆地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周家湾组沉积时期,盆地西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鸡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为主。在整个沉积过程中,盆地中心表现为湖泊(前三角洲)相细粒沉积,而河流和三角洲体系则分布于冲积扇和深水湖泊(前三角洲)沉积之间。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盆地北部、南部的花岗岩和前侏罗纪地层。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控于盆地北缘徽凤断裂,盆地南部抬升与盆地边界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1.
黄县盆地早第三纪海侵湖环境及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县盆地早第三纪黄县组的沉积环境,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属内陆淡水湖泊沉积,另一种认为是滨海泻湖沉积。本文采用盆地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黄县盆地的沉积体系与相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县盆地早第三纪为地处近海的海侵湖环境,盆地沉积体系的发育和配置受海水侵入及盆缘断裂的共同影响,呈现规律性展布,聚煤作用发生于海侵后的湖泊作用加强阶段。聚煤作用的有利部位为扇三角洲与水下扇前缘的淤浅湖泊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黄县煤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断裂带的导水性质、煤系含水层的特征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说明了黄县煤田是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偏中等的煤田。  相似文献   

13.
承德地区土城子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承德地区土城子组的沉积地层,主要保存在两个地区,一处为承德向斜,另一处为古北口断层的南部紧邻断层地区,即分别命名的承德盆地和古北口盆地内。根据其沉积特征,可分两个阶段。土城子组沉积早期阶段,盆地充填自下而上表现为冲积扇、砾质辫状河到曲流河的沉积过程。晚期阶段,承德盆地南部以及古北口盆地内近断层处,皆表现为冲积扇沉积,沉积物较早期地层有明显不同,碳酸盐岩颗粒占据主要成分,并沿剖面向上增加;承德盆地南半部分和古北口盆地内古流向分别为自南向北和自北向南。区域构造和土城子组沉积特征表明,在土城子组沉积晚期阶段,该地区构造环境发生了由伸展到挤压的转变,同时可能使盆地发生了正反转。  相似文献   

14.
新特提斯洋的弧后扩张导致古南海消亡与新南海扩张,西沙、中沙等微陆块从华南陆缘分离,使琼东南盆地形成并持续沉降。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崖城组沉积期以填平补齐为特征,主要发育近物源的扇三角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物源主要来自松南低凸起和南部隆起剥蚀区。陵水组-梅山组沉积期,由于构造沉降叠加全球海平面上升使海侵扩大,南部隆起带主要发育浅海陆棚沉积,仅在西沙(永乐)隆起发育孤立碳酸盐台地(生物礁)。琼东南盆地及其南部隆起带新生代的构造-沉积演化是在古南海消亡与新南海扩张导致盆地持续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完成的,并叠加了全球海平面显著下降对滨海-浅海陆棚剥蚀夷平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彬县矿区富县组“花斑泥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彬县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陇煤田中段,横跨彬县、长武、旬邑三县,面积达1000余km2,为中生代侏罗纪煤田。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凹陷盆地南缘,煤田中东部地区北东-东西向褶皱发育,西部地区北西向断裂发育。受三叠系古地形影响,富县组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煤田内发育的褶皱不同程度控制了成煤期延安组的沉积和赋存状况,背斜古隆起处延安组沉积薄,含煤性差,向斜古洼地处延安组沉积厚,含煤性好;成煤后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盆地一度抬升,煤田东、南部含煤地层遭受剥蚀,西部发育的后期断裂构造破坏了煤层连续性。综合分析认为,煤田主要受成煤期同沉积构造控制,依据煤层赋存规律与控煤构造的关系,预测在永陇矿区陇县东部-千阳北部、陇县南-千阳一带为找煤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
黄县煤田第三纪腐殖煤、藻烛煤、油页岩显微组分富含树脂体。根据产状和光学性质,树脂体划分为3种类型。GC/MS检测结果,饱和烃和芳烃馏分中存在大量的树脂生源的生物标志物,树脂体含量与总烃浓度,树脂体类型指数与烃转化率有良好的相关性。光学显微镜下,黄县煤田有机岩中发现有渗出沥青体和油珠。研究认为,树脂体是黄县煤田有机岩早期生烃的一种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南部的平凉市安国-峡门-小湾子一带。通过对该区二叠系山西组沉积特征研究,对赋煤地质条件和煤炭资源勘查前景进行了评价。本区二叠系山西组含煤沉积、成煤条件受古隆起及其决定的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沉积物源供给区主要为研究区南部,沉积环境为曲流河及三角洲,沉积期后构造作用导致了已沉积地层的剥蚀、变形等,致使二叠系山西组煤层在研究区分布面积小、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原煤灰分高。本区山西组含煤地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区内未能形成并保留规模较大的煤田,找煤工作应选在安国-峡门-小湾子向斜及周边进行。   相似文献   

19.
琼东南盆地南部梅山组具有独特的丘状反射特征,关于其成因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以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地震资料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在深水钻井标定下,从地震相特征、沉积物物源、沉积搬运通道、古地貌特征以及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6个方面,阐明了梅山组丘状体的沉积特征,并讨论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中新统梅山组沉积时期,受强制性海退影响,琼东南盆地范围内海平面下降至低水位,南部隆起局部暴露剥蚀,提供了大量沉积物源;上中新统黄流组沉积时期,盆地局部构造活动使得南部隆起物源发生重力失稳,通过深水水道向盆地中央以重力流方式搬运沉积物。琼东南盆地梅山组地层的丘状反射特征是黄流组沉积时期以南部隆起沉积物为物源的浊流侵蚀下伏梅山组地层所致。对该丘状体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对丘状地震反射现象的认识,而且揭示了其沉积构成为粗碎屑沉积物而非生物礁滩沉积,对深水油气勘探储层特征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宁盆地北湖凹陷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光 《云南地质》1999,18(3):266-274
南宁盆地是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右江印支褶皱带南部之西大明山-昆仑关隆起带内,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的北缘为控盆地沉降的盆缘断裂,南部为盆地的斜坡带。南宁盆地新生代地层沉积时的主要物源来自盆地的两端,盆地的南北两侧提供次要物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