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印度拥有全球18%的人口,消费全球约5%的一次能源,创造了全球8%左右GDP,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探讨印度未来能源需求对中国获取境外能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基础上,利用人均能源消费"S"形模型对2030年印度一次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并探讨了其对中国获取境外能源的影响。研究认为2030年以前,印度未来能源需求不会对中国境外获取天然气和铀矿资源产生较大影响。而由于中印两国石油进口量较大且与所有的增长都存在叠加,将影响全球石油的供需格局。同时鉴于两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具有高度重叠性,印度未来能源需求的增加,将对中国境外获取石油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石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是重要的战略物质。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支持中国社会安定及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的石油工业还是相当年轻的。从1950年以后,中国从年产量只有12×104t到目前的1.65×108t,有着相当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巨大,能源的生产目前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油气的需求增加迅速,加之中国的石油地质情况复杂,人们对油气的发展议论很多,石油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中国石油工业面临的问题(1)国民经济年增长、消费增长和每年石油产量增长之间…  相似文献   

3.
2017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持续疲软,消费增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石油需求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本文回顾了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及大型油气公司股票价格的走势,探讨了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和供应市场的影响,研判了短期及中长期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得出了三点结论:(1)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产生重大冲击,预计2020年...  相似文献   

4.
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地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程度,先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国内原油储采比、国内原油储量替代率、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国内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6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即石油安全度;最后,以石油安全度为工具,对中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地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程度,先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国内原油储采比、国内原油储量替代率、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国内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6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即石油安全度;最后,以石油安全度为工具,对中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地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程度,先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国内原油储采比、国内原油储量替代率、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国内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6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即石油安全度;最后,以石油安全度为工具,对中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月22日,绿色增长知识平台(Green Growth Knowledge Platform,GGKP)发布一个顶尖的知识分享网络平台。GGKP是由全球不同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共同主办,旨在促进绿色增长和绿色经济等相关领域发展,目的是为了满足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对日益增长的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信息的需求。和GGKP一样,知识分享网络平台拥有一个包括600多项技术和政策资源的可搜索的电子图书馆,以及显示193个国家的数据和政策的界面,从而填补了传统的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中国磷矿资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上约66%的磷矿石用于生产磷肥,磷矿的合理开采和利用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磷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化肥工业和农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典型工业化国家人均磷肥消费与人均GDP倒"U"形规律的分析,结合我国历史磷肥消费状况、氮磷钾科学施肥比例以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分三种经济增长情景(即高增长、参考和低增长)对我国未来的磷肥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磷矿消费结构,进一步估算了磷矿资源的需求。根据本研究的预测结果,中国磷肥需求峰值预计可能在2020—2025年到来,届时磷肥需求可能达到1700~1800万吨(折P2O5100%),磷矿石需求总量可能达到2000~2100万吨(折P2O5100%)。这一预测结果将会对指导磷肥的合理施用,以及磷矿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晓宇  方一平 《地质论评》2016,62(S1):113-1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经济都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而稀土当之无愧地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性矿产之一。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政策宏观调控的作用,加之终端消费产业的需求拉动稀土消费,我国的稀土需求一直呈增长态势,而新兴领域的应用的不断开拓,使稀土资源需求结构也发生的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稀土资源需求变化,为下一步稀土资源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农地非农化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地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可以概括为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制度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利用2001—2005年上海市郊区县分区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回归结果表明:①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与农地非农化面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上海市郊区由于总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也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地非农化的压力;②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地非农化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说明外资的引进与利用、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带动的消费需求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农地的非农化;③固定资产投资对农地非农化有正向的推进作用。最后论文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树枝  吴智慧 《中国地质》1999,(7):45-48,33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家,同时又是人均油气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人均石油资源量、产量和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长迅速,石油缺口不断增大,进口不断增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   总被引:18,自引:22,他引:18  
王高尚  韩梅 《地球学报》2002,23(6):483-490
以往对矿产资源的中长期需求预测,大都基于纯数学模型或情景分析对已有数据的经验外推。由于缺乏对工业化过程矿产资源消费需求基本规律的把握,预测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巨大偏差。笔者在深入分析工业化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相关关系、基本规律和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工业化过程中矿产资源消费从怎样的初始值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到达多高的峰值,进而提取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模式参数,预测了中国未来30a能源、钢、铜、铝、锌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矿业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对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全球资源配置格局正在发生调整,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发展,对原有发达国家控制资源配置的局面带来很大的冲击;一些国家调整了矿业政策,国家加强对资源的控制,资源民族主义有所抬头;矿产品中长期需求日趋旺盛,但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近期需求有所趋缓,十年来矿业开发的快速发展使得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矿业市场与金融资本加速融合,人为因素对矿产品价格影响加大,资源低价位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关注矿产品类型除了大宗矿产外向高新技术所需矿产拓展,除了石油、煤炭、铁等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对稀土和稀有、稀散金属越来越关注,特别是低碳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2001年全球铜、铝等有色金属市场的需求将继续有所增长,世界铜的消费将增3.1%,铝将增4.2%,价格将上涨5%~6%,将继续保持坚挺的态势;钢材的需求还将增长,价格增长幅度为4%~5%,可望继续趋于坚挺或上升。 2000年,我国主要金属材料--钢材、铜、铝等消费需求旺盛。钢材的新增资源和消费需求都有较大的增长,全年增长水平在8%左右,其中资源量大于消费量,铜、铝的供求均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特别是进口量增长较多。 预计在2001年,国内钢材需求增长水平低于上年,产量的增长速度也相应回落。在国内产量和境外进口…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世界经济虽保持了总体温和增长态势,但金融危机后的结构调整并未结束,反而出现了一些新挑战,如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埃博拉疫情大范围爆发以及石油价格大幅下滑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且发展不平衡。2014年,全球承包工程市场也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是亚非拉国家改善薄弱基础设施的需求强劲,但普遍受本国财政制约以及外来援助、贷款资金紧张的影响,从建设需求转化为实际市场还需假以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炭为主。中国能源研究会预测到2000年煤炭在消费构成中还将占到77%。但是,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和依靠仍占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增加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生产构成和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将会保持在20%左右。据《中国地质报》报导(1990.3.9):“我国规划到2000年原油年产量为2亿t;天然气年产量300亿m~3。1989~2000年需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25亿t,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49万亿m~3。”即1989~2000年期间,每年要新增石  相似文献   

17.
工业部门作为终端能源消费中三大主要部门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15个发达经济体100多年来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人口和经济发展(GDP)的关系,发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部门的人均终端能源消费显现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S"形轨迹,并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通过重点解剖美、日、德、法和意大利等典型国家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标定了不同类型"S"形曲线的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讨论了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能源消费强度、二产比例、城市化率和人均钢铁消费的内在联系,建立了"S"形曲线的一般性数学模型。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的确定对于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趋势、预测能源需求和制定相关能源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38.5亿t,煤炭消费总量28.04亿t,均实现连续三年增长。煤炭消费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在57%以上,煤炭将一直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本文通过总结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经济、环保、安全、智能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部署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山西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目前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并波及我国的情况下,短期内政府扩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办法,增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对政府执政能力以及经济政策实施贯彻效率的信心,是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做法,调结构、促转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锰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屹 《地质与勘探》2021,57(2):294-30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锰矿消费增长迅速,进口锰矿石量快速攀升,对外依存度已从2010年的47%攀升到2019年的82%,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在系统收集并总结我国锰矿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资源潜力及供需现状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钢铁产量与锰矿消费之间的线性关系,对未来我国锰矿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对影响我国锰业安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大中型锰矿资源基地、提高锰矿资源查明率、优化锰产业结构、降低锰资源消费、加大"走出去"力度,以及建立国家资源储备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此提高我国锰业安全保障程度,缓解我国锰矿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我国主要锰矿矿集区内,划分了重点勘查区,并提出了锰矿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