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矿部“海洋四号”地质科学考察船完成东太平洋地质科学调查任务,其重点由以前科研探索转向矿产资源评价.历时227天,创国内同类船大洋科学考察持续时间最长的新记录.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对太平洋洋底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夏威夷南面洋区圈定锰结核矿区15万多平方公里,对30万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成果展示出我国深海底矿产资源调查技术已渐趋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申请登记国际公认海底富矿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6”调查船于1983年5月至7月对中太平洋北部进行了锰结核调查,以期了解太平洋锰结核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寻找富矿区,取得研究锰结核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开展调查区沉积物物源、分布规律、沉积物类型、沉积速率以及沉积物与锰结核的关系的研究.本文系统分析了这次锰结核调查时所采集的表层和柱状样品,除少数几个外,所有样品均见到丰富的硅藻化石,为该区第四系地层的划分及其古气候、古地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后期,“向阳红09”号船,从中太平洋西北部海底取得了少量锰结核样品,并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研究的样品是1983年5—6月份,“向阳红16”号船对中太平洋北部进行专业性锰结核调查获取的(图1)。  相似文献   

4.
陈建林 《海洋学报》1990,12(6):794-799
国家海洋局于1986年在中太平洋海盆东北部(美国夏威夷群岛西南)进行了深海锰结核资源调查,整个测区面积约6×102km2,获得一定数量锰结核.本文仅从不同形态类型锰结核中选出若干个样品作如下分析:油浸反光显微镜、X光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电子探针、中子活化及常规化学分析等.重点了解深海锰结核的主要矿物相分布特点及与Fe、Mn、Cu、Co、Ni之关系,为圈定锰结核富集区和深入研究锰结核的生成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国家海洋局与美国“雷声”海洋公司首次合作试制的声遥测锰结核系统。讨论了基本原理,设计思想和系统软件,并给出海上实际探测锰结核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83年6月我国在大洋锰结核调查中,在洋底采集到一块海底砾石(见照片).砾石岩性为玄武岩,所在站位为;175°01.39’W,8°51.09’N,水深为5932.5米.底质为深海褐色粘土.砾石是由拖网采集,拖网中还采集到一些锰结核.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研究的样品由《Hakurei—maru》号科学考察船进行的GH80—1和GH83—3两个航次所采集.这两次航行的目的是作为日本“中太平洋锰结核调查”五年计划(1979—1983)任务的一部分,在威克-塔希提横断层上进行地质调查(GSJ)。  相似文献   

8.
《海洋学研究》1989,(4):72-82
(一)南海锰结核(壳)的分布 这次在南海北部陆坡及中西沙地体上进行岩石拖网时,共采集到锰结核(壳)132kg,在较成功的拖网中,几乎每网都获得锰结核(壳),有些是以较厚较大的锰结壳为主,有的采集到较大的锰结核,有的是在采集到的岩样表面有0.5mm左右的锰结皮。联邦德国在南沙地区的SO23和SO27航次中,至少有4个站位取得了锰结核(壳),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海发现较大量的锰结核(壳)资源。  相似文献   

9.
“718”,是1967年7月在北京诞生的一个绝密工程代号。1967年7月18日,国防科委副主任刘华清邀请中央有关部委、海军和国家海洋局的领导同志,在神秘的国防科委大楼某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密级程度极高的会议。在此之前的1965年6月,根据我国导弹、卫星研制和海洋调查的需要,周总理主持召开了中央专委第13、14次会议,研究并确定建造3条船,即导弹跟踪测量船、卫星跟踪测量船和远洋科学考察船。并要求国防科委组织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提出规划。1966年9月,国防科委组织中国舰船研究院、国家海洋局、西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初步论证。此次会议将3…  相似文献   

10.
“亚特兰特”号海洋调查船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调查船之一。除在法国管辖海域进行海洋调查活动以外,还在世界各海区与有关国家合作,进行海洋科技调查。该船1996年4月22日至5月20日与我国国家海洋局一所、二所合  相似文献   

11.
中法东海调查地震系统及其它设备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法海洋科技合作协定,1996年4月22日-5月16日国家海洋局和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的科技人员使用法国阿塔朗特号海洋调查船,在我国东海陆架和冲绳海槽进行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目的是研究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序列,及其与海平面变化,古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海洋执法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福建的海洋环境管理和实施有效的监视监测,最近,国家海洋局决定将厦门管区的管辖范围扩大到整个福建沿海海域;同时,将原属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建制的“中国海监72”船调编厦门管区。“中国海监72”船已于1986年12月11日由广州驶抵厦门。国家海洋局厦门管区成立于1985年6月,原管辖的范围是诏安湾至湄州湾一带海域。两年多来,厦门管区派出“中国海监48”船对管辖海域进行了大量调查,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航监视监测和执法管理,航程达5000多km,发布《海洋巡航通报》13期,  相似文献   

13.
南海海盆和陆坡锰结核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79年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沉积研究室在南海进行海洋沉积调查以来,多次在南海海盆及陆坡采到锰结核,虽曾作过报道,尚欠系统的分析研究.近几年来,我们对所采集的各种形态的锰结核,分别进行了较系统的显微镜下鉴定,配合扫描电镜观察、电子探针及能谱分析、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及生长速率的测定,进而对南海海盆及陆坡锰结核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普查南海铁锰矿产资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水野笃行博士,于九月廿六日至十月七日,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讲学,并召开了三次技术座谈会。参加听课与座谈的有,中科院所属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二海洋研究所,部属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同济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以及本所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共五十余人。 水野笃行博士是日本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一九五一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地学院科学系,一九六二年获东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部部长。他长期从事海洋地质、特别是深海锰结核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深海锰结核和海洋沉积学方面造诣较深。此次主要是据其专长,重点讲授了以下内容: 一、日本地质调查所对海洋地质矿产资源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DY85-4航次考察于1994年11月18日顺利返航。历时225天,航程3.5万海里,此次勘探任务由国家海洋局、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有色冶金总公司等联合完成。获得锰结核样品2300余公斤。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海洋研究所格拉斯比(G.P.G1asby)博士应国家海洋局的邀请于1984年5月28日至30日访问了第一海洋研究所.格拉斯比博士是新西兰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在研究海洋矿产资源方面有较深造诣,特别是对锰结核有过专门的研究.另外,诸如在海洋污染、海岸带利用及有关海洋地球化学方面也作过许多工作.来访期间,格拉斯比博士在一所学术厅作了题为"西南太平洋的锰结核"(Manganese nodules in the W.S.Pacific).报告围绕两个问题作了论述:1.关于大洋锰结核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监72是一艘800t 级海洋污染监测监视兼海洋科学调查的多用途船舶,归国家海洋局所有,其主要任务是实施巡航监视、现场取证、执法管理,兼顾海洋科学调查工作。本文介绍了该船的总体性能,着重论述了它的双机、侧推推进系统、多点操纵系统以及综合作业设施,给出了倾斜试验、船模试验及实船试验的结果,并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布勒斯特中心的科研人员于1991年9月16~27日对辽东浅滩潮流脊进行了联合考察。合作项目得到了双方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为实施海上调查任务提供了“向阳红09”调查船。该项目获得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及法国外交部的资助,并被确定为今年中、法科学技术混  相似文献   

19.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5):65-65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成立于1965年,是国家海洋局设立在广州的派出机构。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南海分局目前已建立起较完备的海洋管理体系,拥有十艘集海洋调查与执法监察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海监”船、一架直升机、一架固定翼飞机。有一支实力较强的海洋科技开发与公益服务队  相似文献   

20.
海洋调查是按照确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获取海洋环境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的全部过程。它是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为了进行运载火箭试验,开展的“太平洋中部特定洋区综合调查”,为研究特定海区的地球动力学和地壳结构特征,进行的“西太平洋地球物理考察”;为研究大洋锰结核的生成机理,富集规律,开展的“北太平洋锰结核调查”;为开发利用海岸带的丰富资源,我国沿海九省二市开展的“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