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韵律,周期相结合做长期降水天气过程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韵律、特征周期等都是预报中应用广泛的统计值,它反映了相距一定时间的两种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之间的联系,是长期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不少台站利用过程前180d、150d、90d的天气过程,结合温度、气压曲线等方法来作天气过程预报,有其一定的准确性,我们也曾作过一些工作,但准确性、强度仍有误差,稳定性不好。在过去的分析中,我们找出了一些单独使用韵律迭加及特征迭加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现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再增加些本地和区域的特征值,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长期天气过程预报的模式方法,对天气过程和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易连静 《贵州气象》2007,31(1):44-45
天气现象反映出不同天气的物理过程,是天气变化的体现。然而飑这一天气现象在观测记录中却趋于“消失”。该文旨在提高对飑这一天气现象的认识,从而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在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上。  相似文献   

3.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反映着大气中不同物理过程,是天气变化的体现.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有些天气现象不易判断,以致造成记录错误,例如霾与浮尘这两种天气现象的观测就往往容易混淆,难以判断,有时将霾记为浮尘,有时把浮尘记成了霾,尤以后者为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天气现象的特征无明显差异造成判断  相似文献   

4.
在《地面气象观侧规范》中,已列出天气现象米雪降自层云和雾。但该现象是否也能降自其它云属呢? 在自然界中天气的所有现象,都发生在大气中或地面上,每一种天气现象的出现都反映着不同的大气物理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是天气变化的具体体观。米雪是  相似文献   

5.
茫茫宇宙,气象万千。人类就生活在这瞬息万变的大气海洋中。为了求生存,求发展,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根据考古发现,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了关于风、云、雨、雪、虹和雷电等天气现象的记载,并有人们占卜天气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一、天气谚语和点聚图的统计特征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天经验的总结,是在没有现代化观测仪器的条件下,凭记忆对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加工的结果。例如“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说明春雨和梅雨的反相关关系。类  相似文献   

7.
飑线天气现象是航空气象中危险和复杂的天气现象之一,2018年大理机场出现两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和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两次飑线天气过程的风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飑线天气过程开始前2~4 h,从底层到高层均出现明显的上升运动,飑现象开始前后,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同时存在,为大气中垂直热交换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2)飑线天气过程存在垂直风的水平切变及垂直切变,反映了强烈的对流发展,发展到离地高度5000 m以上;(3)飑线天气过程存在径向速度突变增大、谱宽变宽和单波束径向速度折叠现象,说明本场出现的是风雨交加的强对流天气;(4)高空到地面存在湍流运动,能量交换频繁,气流紊乱。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天气预报中韵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是不同的作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弄清楚什么是韵律,以及在预报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韵律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类;天气韵律,环流韵律与气候韵律。我国广大台站的预报员经常应用150天,180天韵律来做预报。这些韵律关系往往通过一些谚语的形式来表达,如“不得春风,难得秋雨”,“雪水120天回头”,“初雷120天”等等。这一类我们可称之为天气韵律。预报员利用三线图上气压和温度的峰值与谷值,或剖面图上的一定模式,查看若干天后是否经常有一次天气过程(一般指一次降  相似文献   

9.
航空报中有天气现象编码仍报"00000"实例二则在航空报中,当编报"00000"天气时,人们容易理解为没有天气现象的晴好天气,常常忽略了有天气现象编码仍报"00000"的情况。为此,笔者举二例说明。①当现在天气现象编码为13,20~29,能见度≥10...  相似文献   

10.
第三讲 农用天气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定原 《气象》1986,12(6):39-42
农用天气是指对整个农业生产活动和收成影响较大的那些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例如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低温连阴雨天气,风调雨顺天气(指晴雨相间、冷暖适中、伴有微风)等。农用天气预报则是指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事活动中各主要生育时期和农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1月30日,在岫岩县局观测站出现了一次雾天降小雨的天气现象:当时整个天空被大雾所掩盖,能见度非常恶劣,风速静稳,大雾持续一天,中午前后开始降小雨直到夜晚。 在自然界里,每一种天气现象的出现都反映了大气的物理过程,都是在一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也是天气变化的具体体现,雾天下雨也是一种天气的反映。在  相似文献   

12.
徐玉祥 《气象》1978,4(12):17-17
从广义上讲,“韵律”可以看做相距一定时间间隔的前后两种天气现象或前期多种天气现象与后期某个天气现象之间的联系。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两点个人看法。 扶风地区流传着“九九有雪,伏伏有雨”、“行得春风有秋雨”、“初雷120天”、“冬暖春雨少、冬暖春霜迟”等谚语。这些谚语,个人理解其内涵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韵律关系的多样性,以上4条谚语就提示出180天、150天、120天、90天等不同时间间隔的韵律;其二是  相似文献   

13.
冰针     
众所周知,《规范》所列的天气现象中的“冰针”是一种近地层天气现象,通常出现在冬季。它是在晴朗天气下,当低空湿度较大,水汽达到冰面过饱和时,通过凝华过程而形成的一些细小冰体物。这些冰体物在阳光或灯  相似文献   

14.
重要天气是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建设可能产生影响或造成危害的天气现象。正确观测、编发重要天气现象,对进一步加强大风、龙卷、冰雹、沙尘天气、积雪、雨凇、雷暴、雾等重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及时掌握台站重要天气出现情况,开展短时天气、特别是短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和专业气象服务,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员对一些常见重要天气现象的观测方法、编报规定学习理解不够深入,从而造成观测数据错误、多发报、少发报等错情。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81,7(2):22-23
一、过去天气电码应着重反映天气演变 编码的任务应当是:第一、把已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或云况)尽可能都反映出来;第二、尽可能比较完整地把这些天气现象(或云况)的演变表达清楚。 要达到这个目的和要求,首先需要在时间概念上,区分现在天气、过去天气和特殊天气,同时这三个方面所反映的天气内容又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点,有机联系,密切结合。因此,现在天气电码应该是尽可能反映近期主要的天气现象(或云况),而过去天气电  相似文献   

16.
冬季降雪期,部分区域站因为积存了积雪,导致在天气转好后因气温逐渐升高而出现融雪性降水。本文利用国家站的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并对降雪天气过程作了一定程度的合理简化,通过分析国家站与区域站的天气现象关系得到一个积雪关系函数,以此识别出积雪站;定义了一个积雪站融雪指标,以其判断融雪性降水。在对一场典型降雪天气过程进行检验以后,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有较好的质控效果,但仍需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一次冰雹天气的降水现象仪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和它所伴随的雷暴、大雨、飑线及龙卷等,是常见灾害性天气之一,准确观测冰雹天气现象的发生地点、起止时间、强度变化和演变特点,对天气分析和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天气现象仪是目前主要的冰雹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设备,该文针对贵阳市2017年4月5日冰雹过程对降水现象仪的观测结果与人工观测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设备总体性能较好,可准确观测到冰雹过程,但存在大雨强时错报成冰雹类型的可能,建议后期增加识别算法,提高设备的识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已在国内台站大量列装,观测记录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了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的数据结构、内容及其在业务中的应用。发现: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记录的降水天气现象与人工观测基本一致,但记录的降水开始时间比实际滞后,结束时间比实际提前,一些微弱降水没有记录;利用观测的雨滴谱数据可以揭示降水过程的细微结构和演变特征,加深对降水过程的认识,为处理地面观测中出现的降水量与天气现象矛盾等问题提供观测依据;本次降水过程中雨滴数和雨滴尺度谱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较多的是直径0.3mm左右的小雨滴,但对降水强度影响比较大的是直径大于1mm的雨滴,且伴随着大于1mm雨滴增加,雨滴尺度谱加宽,地面降水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1何时应启动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在值班过程中,是否每个小时都要进行正点数据维护,如遇到天气现象持续时是否每个小时都应输入天气现象持续时间等。在与上级业务部门讨论后得出在两种情况下需要启动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1)人工定时观测数据维护。取消天气报和加密报后,在原来天气报和加密报时次必须启动正点数据维护,对于原来的基准站和基本站就是指8次定时观测时  相似文献   

20.
在天气现象观测中,轻雾、霾、浮尘是较易混淆的天气现象,准确的判断和记录这些现象,需要从形成条件、天气背景、垂直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